浅谈如何在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年轻一代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moogi84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占国民经济主导地位的世纪,培养创新精神是应对知识经济挑战的需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是适应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各国竞争已转移到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而能否把科技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以及转化速度的快慢与人才实践能力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实践能力越强,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可能性就越大,速度就会越快。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庄严使命,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那么,在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
  
  一、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在我国基础教育中仍然还存在一些陈旧观念。这些旧的观念严重阻碍了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影响创新人才的培养。不破除这些旧观念就不能培养创新人才,就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我国基础教育的要求。转变教学观念就要努力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二、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能激发兴趣、启发思维的教学问题情境
  
  如果说,教学设计中确定目标和内容这一环节回答的是“教什么和学什么”的话,那么,选择合理例题的教学方法这一环节解决的就是“怎样教和怎样学”的问题。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最能体现创新教育的一个途径就是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即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条件、机遇和氛围。
  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激发兴趣和启发思维,强调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兴趣是构成学习心理的动力系统中的最活跃因素。思维是能力的核心,启发思维是政治教学中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进而提高学生素质关键的一步。因此,在政治课中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认知的动力系统和智力系统处于兴奋状态,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政治课教学中,创设情境主要通过设疑。设疑能使学生从原有认知结构中产生矛盾,激发思维的欲望,这不仅能使学生在兴趣和成功的喜悦中较好地掌握新知识,还能从中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选择耐人寻味的事例,将引人入胜的寓言、脍炙人口的诗歌、言简意赅的歇后语、饶有情趣的民谣、美妙动听的音乐、启迪智慧的谜语、幽默省人的漫画以及国内外重大问题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等融入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每上一节课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从而保持较浓厚的学习兴趣,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萌动的创造意识。还可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教师以影视显现、实物演示、图画再现等直观形象的手段,创设一些可感可知、有声有色的具体对象,给学生以鲜明生动的形象感觉,就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活泼、积极、主动地思维。
  
  三、重视学法指导,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地、能动地参与,凝聚于知识中的智力因素才能转化为个体的创新能力。从学法指导入手,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这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法指导的设计是有层次的,以自学方法为例,第一层次是预习,给预习提纲,指导学生学会逐字逐句地阅读,理解其中的关键词语,然后是逐段逐节的阅读,理解并归纳其中的重点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学习阅读方法;第二层次是指导学生学会整理笔记、比较、归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根据所要学的知识,结合社会实际提出问题,以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第三层次应该让学生学会独立获取信息,并且将新信息与原有知识结构结合,主动地提出自己的见解或问题解决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新修订的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强调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总课时数的20%,而且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初中年级思想政治教材也都安排了一定量的活动内容。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视,它试图通过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的培养,逐步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程的教学实施中,我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注意引导学生的广泛参与,努力做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同时也着意于利用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四、实践能力的培养
  
  所谓实践能力就是指能够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中问题的解决或对自身实践活动的指导的能力。政治课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创新能力,如社会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社会调查能力、政治参与能力等。这里的培养是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具体的社会问题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其实是一种创新能力的培养。思想支配行动,实践上的创新,先要有思想上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应与思维方法的训练相结合,尤其要重视与创新能力密切相关的思考方法(如突破定势思考法、发散求异思考法、放胆猜测思考法、标新立异思考法、追奇创新思考法等)的训练。只有充分发挥各种思考方法的威力,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做到奇思妙计有如泉涌,具有极大的创造性,并最终在实践活动中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总之,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它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和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我们应努力追求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知识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其他文献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化学(全一册)》第50页关于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可以用图3-5简易发生装置和图3-8启普发生器。但用简易装置不便控制反应,氢气很快逸出,看不到氢气燃烧,实验成功率低;用启普发生器所用酸的量较多,实为浪费。第53页图3-10演示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按照实验事实,观察到的是黄色火焰,与课本上所说的产生淡蓝色火焰相矛盾,使学生产生怀疑,这时教师要向学生作
期刊
美是在人类社会产生以后被人们在社会实践和现实事物中所发现和认识的,是劳动创造了美。美具有客观性、社会性、形象性、感染性,它能被人们的感官感知,能激发人们的情感,给人一种享受和陶醉。化学中就存在许多美的东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化学美最集中地表现为化学反应的变化美    1、在学习金属知识中,铜、钠、钾、锂等离子灼烧的火焰呈现出美丽的绿色、黄色、紫色、紫红色等颜色。五彩缤纷、绚丽夺目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实验是学习硝酸性质的重要实验。按照现行的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册(P16)中的实验方法做“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演示实验在具备装置简单、操作方便等优点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铜与浓硝酸反应  (1)反应不易控制,需等消耗完其中一种反应物反应才能停止。  (2)由于反应前未排净试管内的空气,所以学生有理由相信铜与浓硝酸反应是先生成NO,再
期刊
中学阶段是学生情商迅速发展并逐渐形成和趋于稳定的关键时期,学生的可塑性也很强,因此,要提高历史教学效率,就必须抓住这一时期,重视和加强对学生情商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历史的信心。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商呢?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和体会,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指人力求接触、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爱好活动的意识倾向。
期刊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当今时代,学生喜欢时尚,追求流行。根据学生这一特点,我做了一个尝试:把流行歌曲的歌词改为历史内容。  在教《中国历史》有关中国近代屈辱史和探索史的内容时,正流行歌曲《你到底爱谁》。我试着将歌词内容改为历史知识,教给学生,学生很感兴趣。歌词内容如下:  1840年,鸦片战争开战,这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一个不平等《南京条约》签,中国开始变“两半
期刊
喷泉实验是高中化学重要的演示实验之一,其实验原理是利用气体极易被一种液体吸收或通过反应气体物质的量迅速减少,气体容器内压强降低,形成足够的压强差,从而把液体压入容器内,形成喷泉。氨气是极易溶于水的气体,1体积水大约能吸收500体积的氨气,符合形成喷泉的基本条件,一般可以采用两种方法做喷泉实验。    一、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制取氨气,收集氨气后做喷泉实验    1、实验仪器和试剂(与教材实
期刊
“追及”、“相碰”是运动学中研究同一直线上两个物体的运动时经常涉及的两类问题,也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具体应用。两者的基本特征相同,都是在运动过程中两个物体处在同一位置。处理方法也大同小异。    一、“追及”、“相碰”的特征    1、“追及”的主要条件是两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初速度为零的加速运动的物体甲追赶同方向的匀速运动的物体乙时,一定能够
期刊
思想品德课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提高整个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有自主学习、讲授、交流与讨论、实践探究、课外调查、网上搜查、时政讲坛等方式方法。无论哪一种方式,都不是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机械记忆和对科学方法的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作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探究、各抒己见、归纳总结等方式,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期刊
学生是一切教育的主体,要有自觉、主动、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正确态度,要有求知的强烈愿望和激情,要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历史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要学生有更多的情感体验、主观认识、独立思考与判断。在众多的主观因素中,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激情的唯一桥梁。鉴于此,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该用什么科学的学习方法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激情呢?
期刊
国家性质即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就是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哪个阶级是统治阶级,哪个阶级是被统治阶级。其中,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国家的性质。要正确、全面地把握国家性质,必须明确认清以下几种关系:    一、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一方面,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需要服务的,而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政体只能而且应该是民主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