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情不渝 再续传奇

来源 :新湘评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hf10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瓷,在英文单词中与“中国”同形同音,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华夏民族的文明见证,曾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商品,以其精湛的工艺征服世界,为中国赢得了“瓷之国度”的美誉。素有“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美誉的湖南醴陵,二千年来,一直秉持着湖湘文化精神,探索着泥与土、水与火的秘密,不断创新陶瓷新工艺与新技术,让古老的陶瓷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成为我国民族工业发展史上一段永不褪色的千年传奇。
  延续千年的筑梦之程
  中国以“瓷”闻名,醴陵因“瓷”兴盛!醴陵之名始于秦,东汉之初正式置县,二千余载未易其名,陶瓷生产始于汉、兴于宋、盛于清、精于今。自古以来,醴陵以瓷立城、以瓷兴城,瓷与城相生相伴,相融相亲。可以说,陶瓷的发展史就是醴陵的一部创业史、发展史、奋斗史。
  这里,是一方沃土。群山耸立,渌水激荡,交通便利,水陆相连,瓷土资源丰富,是上天赋予的天然制瓷场所。这里,是一方热土。一代又一代的醴陵陶瓷人以自己的勤劳与智慧、热情与汗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陶瓷烧制的先河,向海内外展示了登峰造极、独领风骚的灿烂辉煌。
  据考证,早在两千年前的东汉时期,醴陵板杉古县城近郊就开始有了较大规模的作坊,专门从事陶器制作。生产的日用陶器为夹沙灰陶,火候高,质地坚韧,没有上釉,纹样清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醴陵沩山古窑曾是山山窑火,处处青烟。经考古发现,沩山早在宋元时期就开始烧制陶瓷。现在,沩山村仍保存着自宋至清代的古窑址100余座,与窑相关的瓷泥矿井、瓷器运输古道、生活设施、庙宇古塔等文物古迹100余处,完整地保留了原生态的自然与历史人文环境。清朝雍正年间,沩山创办窑厂百余家,从业人员1万余人,赁山采泥,生产釉下青花粗瓷,发达的瓷业一度使沩山成为繁华的“小南京”。至清晚期光绪二十年前后,以沩山为生产经营中心,醴陵仅瓷厂就有480余个,土瓷生产达到鼎盛时期。
  当历史的车轮辗转到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积贫积弱的清政府迫于帝国主义列强压力,开放全国市场,大批洋货倾销内地。湖南遭到疯狂的经济掠夺,本地实业遍受打击,几近凋零,醴陵土瓷业亦未幸免,岌岌可危。1904年,湖南凤凰人熊希龄本着实业救国的思想与曾参与“公车上书”的醴陵举人文俊铎赴日本考察瓷业技术,次年又来到醴陵进行实地调查,被誉为湖湘“整顿实业之始”。他们不辞劳苦、马不停蹄地深入到醴陵乡间,走遍全县山山水水,发现沩山的瓷土原料极其丰富,可以用来制作极好的瓷器,并经过反复分析、论证,制定了十分系统的促进湖南瓷业振兴的实施方案,于1905年先后创办了“湖南瓷业学堂”与“湖南瓷业公司”,为湖南近代瓷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1908年,醴陵彩瓷釉料生产日趋成熟,湖南瓷业公司成功研制出草青、海碧和玛瑙红等多种釉下颜料,并运用国画双勾分水填色和“三烧制”法,生产出令人耳目一新的釉下五彩瓷器,打破我国长期釉下单彩瓷的局面,开启了醴陵由粗瓷生产到细瓷开发的新时代,同时也开创了我国瓷器装饰发展史上的新紀元。釉下五彩瓷问世后,以其瓷质细腻、画工精美、清新雅丽、五彩缤纷、永不褪色等特点,得到业内人士和国内外舆论的极大关注和好评,被誉为“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1909年到1911年,醴陵釉下五彩瓷分别参展武汉劝业会、南洋劝业会和意大利都朗国际赛会,连续获得金牌奖。1915年,醴陵瓷器远涉重洋,参加了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参展的釉下五彩扁豆双禽瓷瓶和贵州茅台酒同获最高荣誉,为中国赢回了两枚金质奖章。自此“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醴陵瓷器名扬华夏,走向世界。醴陵瓷业生产也逐步兴旺起来,成为湖南省四大支柱实业之一,大大增强了振兴湖南工业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凤凰涅槃的追梦之路
  釉下五彩瓷在经历了短短的一二十年发展期后,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多次受战争影响,釉下五彩瓷生产中断。新中国成立后,历经炮火,奄奄一息的醴陵釉下五彩瓷犹枯木逢春般获得了新生。为了尽快恢复传统民族工业,政府有关部门多次寻访,找到了原湖南瓷业学堂首届毕业生、釉下彩艺人吴寿祺,年近古稀,本在农村安享晚年的老先生不辞辛劳,迅速参与到抢救恢复釉下五彩瓷工艺的行列中,率领一班人不断改革创新传统工艺,将“三烧制”改为两次烧成,解决了釉下五彩瓷烧制周期长的难题。此后,湖南陶瓷研究所、醴陵瓷器公司艺术瓷厂(群力瓷厂)先后成立,专门从事釉下彩装饰研究和生产。醴陵瓷业很快实现了由手工到机械、由柴窑到煤窑的历史性转变,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层出不穷,釉下五彩瓷如凤凰涅槃般在历史的舞台上重放光彩,获得“国瓷”美誉。
  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釉下五彩瓷凭借其晶莹润泽、环保健康的独特技艺,相继被选定为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工作生活用瓷,同时开始研究、开发、生产陈设瓷、礼品瓷和国宴用瓷。1958年,毛主席所用的“胜利杯”;1959年,中国军事博物馆、民族文化宫、首都工人体育馆所用的3万多件釉下彩瓷;1960年,周恩来赠送给缅甸的礼品瓷;1978年,邓小平赠送给日本天皇裕仁的松鹤文具;1998年,江泽民赠送给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红山茶咖啡具;2006年,胡锦涛赠送给参加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48国首脑及嘉宾的“牡丹天球瓶”,等等,均由醴陵制造。“毛主席用瓷”(简称“毛瓷”)等国家机关专用瓷和礼品瓷的创新设计,确立了醴陵陶瓷在新中国的地位,为醴陵赢得“红色官窑”的美誉,进一步推动了醴陵陶瓷产业的兴盛。
  醴陵陶瓷业发展的每一步都有着醴陵陶瓷人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的足迹。为了降低成本,减少松柴的消耗,1957年开始改造窑炉,醴陵瓷业很快实现了由柴窑到煤窑的历史性转变。为了提高彩绘工作效率,1958年发明出彩绘贴花新工艺,产量大幅度提高。同年9月,醴陵陶瓷机械厂成立,告别了制瓷机械依靠外购的历史。1959年,成功研制出“电流吸铁机”装置,使泥料的除铁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上世纪60年代,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醴陵瓷器公司将所属企业改建为国光、星火、永胜、力生、群力、新民等8家企业,由湖南省轻化工厅直接领导,进一步加快了醴陵陶瓷产业的发展与壮大。1975年又突破传统分节手工拉坯成型的老传统,成功攻克了大型产品原料配方的技术难关,成为陶瓷产品成型的一大创举。1977年成功制造出领导釉下肖像,为釉下彩瓷的应用开辟了新的领域……2005年,“川气入醴”,醴陵陶瓷企业将煤窑炉改造成燃气窑炉,大幅度减少了废渣与废气的排放,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一系列变革,醴陵瓷业发展成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多元化格局,各种形式、各种规模的制瓷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醴陵人与时俱进,精益求精,不断挖掘釉下五彩瓷精湛的制作技艺和彩绘艺术,继承和弘扬釉下五彩瓷的历史文化,陶瓷产业从一个高峰攀登到另一个高峰。1985年,醴陵对欧美出口瓷居全国八大瓷业产区之首;华联瓷业自行研制出的炻瓷,以其瓷胎浑厚,花色独特,适应机械洗涤的特点,在国内外颇受欢迎。进入新世纪后,醴陵釉下五彩瓷屡出精品力作,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上频频现身。2003年,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铁映来醴陵考察,题字赞誉“瓷魂”“红官窑”。2007年,醴陵釉下五彩瓷器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08年,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醴瓷代表作“扁豆双禽瓶”被文化部列为中国文化的象征符号。
  扬帆起航的圆梦之旅
  近年来,坐拥“世界釉下五彩瓷原产地”“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三大古“瓷都”等众多头衔的醴陵,并没有安于现状,而是秉承文化自信,抢抓发展机遇,以创新促转型、以开放谋发展,更好地让醴陵“陶瓷梦”融入“中国梦”。
  目前,醴陵陶瓷已经逐步形成集研发、生产、展示、销售、包装、物流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产品涵盖日用瓷、电瓷、工艺瓷、工程陶瓷、陶瓷新材料等五大系列4000多个品种。醴陵现有陶瓷企业650家,从业人员达20万人。2017年,陶瓷工业企业增加值占全市经济总量的21.2%,有力地促進了当地经济发展。2017年,醴陵县域综合发展实力排全省第4位,位居全国百强县(市)第56位;工业竞争力位居“中国工业百强县(市)”第86位。
  2016年,醴陵获批全国第三批陶瓷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成功创建首个国家级出口日用陶瓷电瓷质量安全示范区。陶瓷产品畅销美国、日本、欧洲、中东和南美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7年陶瓷产业总产值达701.8亿元,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5.3%;电瓷产值占世界市场份额的34.5%。醴陵陶瓷行业有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个、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15个,国家级、省级品牌荣誉70余个;有国家级陶瓷大师27位、省级大师271位,有国家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3个、省级技术创新平台9个。2017年6月,湖南省地方标准《醴陵釉下五彩瓷器》正式颁布实施,醴陵陶瓷品牌影响力、在陶瓷行业的话语权和竞争力不断增强。按照“一谷一城一园”发展规划,醴陵投入近200亿元,打造集“产、创、展、商、游”于一体的陶瓷文化集中展示体验区——中国陶瓷谷,同时,加快推进了东富电力电瓷电器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在中国陶瓷谷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2017中国醴陵国际陶瓷产业博览会,共吸引来自25个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的671家企业参展,参观人数达46.2万人次,进一步打响了“中国陶瓷谷”区域品牌,展示了陶瓷文化魅力,促进了开放型经济发展。
  梦想催人奋进,在陶瓷产业发展的路上,醴陵人从未停止过追梦的脚步,一如既往地朝着千亿陶瓷产业梦想进军。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对醴陵陶瓷产业殷切期望:只有坚持创新引领,不断加强产品研发、创新商业模式等,传统产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醴陵人正是这样做的!醴陵市委、市政府坚持以转型升级为引领,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出台产业突围发展实施意见,制定了促进陶瓷产业发展等“四个十条”政策,从降低成本、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市场开拓、平台打造、招商引资等方面,支持实体实业发展,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使醴陵陶瓷产业从辉煌的过去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坚持创新发展。大力实施《醴陵市陶瓷智能制造行动计划(2025)》,促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互联网+”等前沿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加快推进陶瓷产业绿色转型升级。
  ——坚持开放发展。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充分发挥国家级出口电瓷、日用陶瓷质量安全示范区两块国字号“金字招牌”优势,加大优势产品出口力度。充分发挥中国陶瓷谷国际会展中心的平台作用,举办瓷博会等节会,发展壮大会展经济。
  ——坚持集群融合发展。将市场配置资源与政府调控引导有机结合,推进陶瓷产业集群化、陶瓷企业规模化、日用陶瓷时尚化、电瓷电器智能化、釉下五彩高端化、新型陶瓷精专化,力争2020年将陶瓷产业打造成千亿产业集群。
  ——坚持文化内涵发展。加快湖南工业大学醴陵陶瓷学院建设,推动文化与陶瓷产业深度融合。加快“沩山古窑”的开发利用,进一步挖掘历史,弘扬文化,彰显特色,打造陶瓷历史文化的研究地、陶瓷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不断提升文化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焕发传统产业的活力。
  “天下名瓷出醴陵”,醴陵不能没有陶瓷,陶瓷不能没有醴陵。立足新时代,站在新起点,面对新机遇,勤劳善良、智慧勇敢的醴瓷人,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秉持振兴民族工业的“初心”,激情谱写湖湘釉下五彩的“传奇”,全力建设富强美丽幸福文明新醴陵,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系中共醴陵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
其他文献
梁家河,中国陕北一条狭长的沟道里的小村庄,1969年,不满16岁的习近平跟随知青大军,插队落户到此,开始了艰苦但又备受历练的七年知青岁月。40年后的2015年冬天,已经成长为党的总书记的习近平回到这个他走过特别人生轨迹的地方,同乡亲们一一叙旧。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梁家河》一书深情记录了总书记这次回乡经过。  书的第一部分以“树高千尺忘不了根”为篇名对总书记1993年、2015年两次回乡经过进行
期刊
十年辛苦不寻常。自2007年被国家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湖南长沙、株洲、湘潭三座城市,向着一体化蓝图,齐步并肩,一路铿锵。  一条路,通出一个圈。原来是泥泞路,一段在长沙,叫坪塘大道;一段在湘潭,叫九华大道。如今,两条路贯通,双向六车道,新冠名“潭州大道”,全长近31公里,成为长沙连通湘潭的又一条城市主干道。  潭州大道拉通的背后,是十年来长株潭高速、高铁、轻
期刊
当国歌响起,昂扬的旋律,雄壮的歌词,令每一个中华儿女,无不心潮澎湃、激动难抑。此时此刻,我们也会想起这样一位湖湘先贤——国歌词作者田汉。田汉,长沙县果园镇人,1898年生,今年正好是他120周年诞辰。他的家乡长沙县举办了一系列纪念活动,深情缅怀这位人民艺术家。  田汉(1898-1968),成就斐然,是我国著名的剧作家、戏曲作家、电影编剧、小说家、词作家、诗人、文艺批评家、文艺活动家,是中国现代戏
期刊
2017年11月初,《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中英文版隆重面世,面向全球发行,在国内掀起了持续阅读学习热潮,也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热议和点赞。这是继《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之后,又一部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读本。翻开这部经典著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和理论品格跃然纸上,散发出耀眼的真理光芒和无穷的思想魅力。  伟大时代需要伟大理论的引领。党的十九大一个突出亮
期刊
1911年11月9日,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公布了一部法律——《中华民国鄂州临时约法草案》。这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带有宪法性质的文件,共7章60条,鲜明地体现了民主、立宪、共和的思想,成为当时各省革命党人效法的榜样。一个新生的政权,在成立后仅一个月就公布这样一部治国之法,确实令人惊喜。更令人意外的是,这个文件出自一个不到30岁的年轻人之手。他就是宋教仁。  宋教仁,字钝初,号渔父,1882年4月5日出生
期刊
70年风雨兼程,70年沧桑巨变。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郴州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产业主导、全面发展”战略,切实加快建设“五个郴州”,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取得
期刊
(一)  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在十月革命以后学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接着就进入政治斗争,经过曲折的道路,走了二十八年,方才取得了基本的胜利。积二十八年的经验,如同孙中山在其临终遗嘱里所说“积四十年之经验”一样,得到了一个相同的结论,即是:深知欲达到胜利,“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孙中山和我们具有各不相同的宇宙观,从不同的阶级立场出发去观察和处理问题,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30周年的讲话中高度评价说:“他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和湘南起义农军上井冈山,同毛泽东同志率领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点燃土地革命战争的燎原之火。”  朱德、陈毅和湘南特委发动震撼全国的湘南武装暴动,实现了朱毛会师井冈山,开辟井冈山革命道路,使得土地革命的星星之火越烧越烈、燎原全国。  1928年1月12日,朱德、陈毅在宜章县委的紧密配合下,发动了宜章年关暴动,
期刊
有趣的是,毛泽东1957年确实谈论过“鲁迅活着会怎样”这个话题。但谈话的时间、地点、场合、人物,特别是内容,都与《鲁迅与我七十年》所述迥然相异。  1957年3月6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了一个规模浩大的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召开这个会议,目的是解决1956年提出“双百”方针后思想理论和宣传文化领域出现的不同认识。参加会议的除中央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外,主要是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的宣传文教部长和各
期刊
金秋时节,丹桂飘香。2017年10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万众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2300多名代表济济一堂,共谋党和国家发展大业,同绘民族复兴壮丽画卷。这次被称为“站在世界地图前”召开的大会,吸引了全球目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0多个主要政党发来1000多份贺电贺信,130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