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态坚守中涵养学校增值力

来源 :中小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xy88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基础教育改革风起云涌,身处一线的学校和教师不免被裹挟着置身于各种变革与创新之中。于是,从硬件到软件,从理念到实践,有些改变快得令人目不暇接。这带给我们一种错觉,仿佛只有轰轰烈烈的创新和改变才是真正的教育,而安安静静的坚守就是一种落后和倒退。
  然而回顾我的教育之路,从乡镇小学到城区高中,从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到先后成为两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校长,并带领这两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名列前茅,受到当地百姓的认可和信赖。一路走来,我一直在追问“我们的基础教育从哪里来,正在做什么,又要到哪里去”,也始终在思考“办好一所学校有哪些东西要舍弃,又有哪些东西要坚守,并要用心去做”。在我的手机备忘录中有这样一句话“变是为了适应不变,坚守是为了更准确地变化”。
  现在这些想法在我的心里越来越明晰:教育是情感活,没有管理者情感的投入,就不会有真正的收获;教育是关于人成长的事业,没有教育者自身的成长,就没有被教育者的成长;教育是培养习惯的事业,没有良好习惯的养成,就没有德行的养成;教育是关于交流和沟通的事业,没有阅读力的提升,就没有整体素质的提升;教育是关于文化传承的事业,没有学校文化的引领,就没有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这都是教育的常态力量,需要我们管理者简单去做、重复去做、用心去做,让学校和师生的“增值”在不知不觉中悄然发生。

一、用人文关怀浇筑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我出生在一个姊妹兄弟九个人的大家庭,成长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父母的关爱,兄弟姐妹的照顾,也就没有了家的温馨和我的成长。所以,我觉得爱是家的灵魂。后来我走上教育管理岗位,有了学校这个比家更大的家庭,我就深刻认识到,爱与情感是学校这个大家庭发展的最核心动力。
  夏丏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本源和灵魂。严格的制度管理固然是学校开展工作的有力保障,但如果一所学校缺少人文关怀,那么制度将变得僵硬,学校发展也会失去生气和活力。因此,在我经营的两所学校中,情感管理是放在首位的。一所学校的发展,最终要靠教师的发展来实现。因此,我一直将对教师的人文关怀放在首位,既关心他们的日常琐事,也关心他们的专业成长,用尊重、欣赏、关心、激励提升他们的职业幸福感。
  1. 尊重教师,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一个集体的发展,离不开成员之间的相互尊重和欣赏。作为校长,我尊重即将退休的教师,因为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他们曾经的付出;也尊重刚入职的教师,因为他们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担当;我尊重品牌教师,因为他们拥有高超的教育艺术;也尊重普通教师,因为他们是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和稳定基石。
图片提供:甘肃省张掖市甘州中学

  校长尊重和欣赏教师,就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例如:小葛老师作为陕西师范大学物理系的免费师范生,在毕业后就被直接分配到我原来所在的南关学校工作。可眼看自己三年时间还没有站稳讲台,他很自卑,便想要辞职。我得知小葛老师在上大学时就参与过大学生科技课题研究,于是建议他先带一带小学五、六年级的科学课,等站稳讲台后再回到初中物理课堂。小葛老师采纳了我的建议,结果把小学科学课上得非常精彩,不但受到学生和搭班教师的喜欢,后来还带领学校科学社团先后夺得“第七届张掖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第32届甘肃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暨第17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甘肃赛区)竞赛”一等奖等好成绩。到目前为止,他已拿了四个市级奖项和四个省级奖项,成了学校的“香饽饽”。
  2. 倾听教师,分享他们的智慧点
  如果说一名教师有一种教育智慧,那么两百多名教师就有两百多种想法,这是学校宝贵的智力财富,值得校长充分重视和利用。因此,我经常利用“三八”妇女节、教师节、元旦等节日契机,组织教师开展联欢活动,放松他们的心情,增进与他们的了解。同时,每当在学校管理中遇到困惑时,我都会约上几名教师一起坐一坐,聊一聊,在轻松愉快的交流中总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
  比如:学校的考勤制度一直是我比较困惑的问题。不考勤,学校无法了解教师的具体动向;但如果像其他单位一样采取指纹或刷脸签到的方式,教师又不开心。于是我就约了不同岗位的几位教师深度交流,让大家各抒己见。在综合大家的意见后,学校采取了每周2~3次不定期考勤签到的制度,得到了教师的一致认可。再如:我校的网上阅卷系统也是在收集教师的意见后才决定购置的。教师通过手机随时阅卷,摆脱了环境制约,提高了工作效率,工作热情也随之高涨。
  3. 激励教师,培育他们的“增值点”
  无论是我工作过的南关学校,还是现在的甘州中学,两所学校在创建之初,教师来源结构都非常相似,少数教师是从城区各学校抽调出来的骨干教师,大部分教师是从乡村学校考核调入学校的,教师整体结构不合理,教学水平也存在很大差异。为了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整体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在南关学校工作时,我就在学校确立了“魅力教师”五层级发展策略,讓教师依据自身的年龄、学历和教学水平选择申请自己所属的层级,确定专业发展目标和规划,同时学校也会提供相应支持和帮助。
  在这五个层级中,位于第一层级的是合格教师,也称“点”教师,是指入职不长时间,刚刚站稳讲台的教师;位于第二层级的是特长教师,又称“线”教师,是指具有美术、音乐等一技之长的合格教师;处于第三层级的是特色教师,又称“面”教师,是指可以独当一面的学科教师或班主任;位于第四层级的是品牌教师,又称“体”教师,即我们常说的“多面手”或“名师”;处在第五层级的是魅力教师,又称“魔方”教师,这些教师具有独到的学识和人格魅力,也是最接近“教育家”的教师,可遇而不可求。   学校帮助教师定位好自己的专业发展层级,把他们放到合适的位置上,他们往往就会迸发出令人惊叹的潜能和创造力。如我在南关学校工作时,学校有一位小张老师,她原来在一所乡村中学任教,原本是中文专业毕业的她却任教政治等学科,“教非所学”影响了她的职业发展和人际关系处理方式,她成了学校领导眼中不负责任的“小刺头”。2009年调入南关学校后,小张老师根据教师分层要求首先申请成为“合格教师”,然后通过“青蓝结对”拜特级教师为师,制定了三年发展规划。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她通过辅导学校文学社团使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有了长足进步,成为一名业务过硬的“特长教师”。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她又陆续申请成为“特色教师”和“品牌教师”,并努力研究教材教法,积极参与教研赛课,主动承担班主任工作及语文学科组管理工作等,现在她已经成为甘州区小有名气的“名师”了。
  4. 关心教师,体察他们的“关切点”
  学校对教师的关爱应从大处着眼,细处入手,要多关心他们的生活细节,为他们排忧解难。例如:我校关心教师的身体健康,会定期组织他们做体检;遇到教师生病住院,我会率先前往探视;哪位教师家里的孩子正面临中考或高考,学校会在安排工作时酌情照顾……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能让教师真切感受到学校的关心和温暖,并在无形中增强集体归属感,焕发出长久的工作热情。
  此外,学校还努力为教师创建透明、公正、安心的工作环境,让有个性的人敢说话,有能力的人会干事,人品好的人受拥戴,干实事的人受欢迎,说闲话的人没市场,在学校内形成风清气正、团结和谐的人文环境。同时在评优、晋级、考核、干部任命等事关教师切身利益的事情上,学校也力求做到民主、公开、公平。

二、用习惯养成奠定学生人生根基


  教育家洛克说过:“把子弟的幸福奠定在德行与良好的教养上面,那才是唯一可靠的和保险的办法。”可见,一个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仅可以转化为内在的品格与修养,而且会成为他一生幸福的基础。义务教育阶段正是孩子身心发展变化较大的时期,也是帮助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因此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我非常重视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以我工作过的南关学校和现在的甘州中学为例,两所学校都属于九年一贯制学校,但生源存在较大区别。南关学校的大部分学生来自城区,家庭条件比较好,父母关注较多,具有很强的优越感。而甘州中学坐落在城郊,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其中有些还是留守儿童。家庭条件相对较差,又缺乏父母的关爱与照顾,导致这些孩子心理比较脆弱、自卑,思想行为也比较散漫,同时受周边不良环境的影响,部分学生还出现抽烟、喝酒、逃学、顶撞老师等问题,影响到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在南关学校工作时,我就申请了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新时期中小学生行为生活方式研究”,通过跟踪了解当前学生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养成特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课题的后续研究中,学校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分学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习惯培养目标。例如:针对一、二年级学生,重点培养他们主动与人打招呼、喜欢看书的习惯等;到了三、四年级,则重点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遵守交通安全的习惯等;针对五、六年级学生,重点培养他们主动与人交流、自理自救的习惯等;进入七至九年级,则重点培养学生关心时事、劳动实践的习惯等。同时这些习惯还通过开学及毕业典礼、法制教育、安全演练、阳光体育活动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巩固强化。
  经过一系列探索,孩子们在行为上发生了很大变化:校园里,学生主动向老师打招呼的多了,上下楼相互礼让的多了;孩子们在课堂上能够安静倾听、主动合作交流,在舞台上的展演也更自信了。孩子们的变化让家长越来越放心,学校的育人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三、用“深度阅读”助力师生的心灵成长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没有阅读就不可能有个体心灵的成长,不可能有个体精神的完整发育”(朱永新语)。校长要想整体提升学校教育的效果,就必须想办法提升学校的整体阅读水平。因此,我在学校管理过程中,非常重视对师生阅读兴趣、习惯及能力的培养。
  为了提升教师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学校采取了多种方式和手段,鼓励他们在阅读中充实和提升自我。如学校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和教学需要主动到书店或网上购置图书,读完后再上交到学校图书室,所购书款由学校报销。此外,为了检验教师的读书成果,学校还定期组织教师读书交流会、推介会,举办师生和家长都参与的“朗读者”活动,既提高了教师的阅读能力,又提升了他们的工作幸福指数。
  此外,我还非常关注对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因为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我越来越意识到,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仅是学习语文的一种关键能力,也是进行其他学科学习的关键和基础能力。早在2007年,我就开始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直至2012年全面负责南关学校的工作后,我又着手组建课题组,将这一问题上升为校级课题,并尝试推出“五乐助读”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策略,即通过“自主选班乐参与、展示交流乐分享、经典引领乐品读、亲子共读乐成长、积分换卡乐晋级”,为提升学生阅读品质提供路径,搭建平台。
  2015年我调入甘州中学后,继续坚持“五乐助读”策略,并于2016年立项省级重点课题“基于‘五乐助读’策略的阅读模式研究”。课题组通过对100多名语文教师、4000多名学生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建构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愿读 会读 品读 享读”的阅读模式,旨在让所有学生愿读书、会读书、会品鉴,并享受读书带来的乐趣。
  此外,學校还相继开发了五大类校本阅读课程,包括诵读类的“八声甘州”系列,导读类的“名著导读”系列,赏析类的“影视文学欣赏”“群文阅读”,表现类的“演讲与口才”“话剧与表演”等,以及创作类的“七彩甘州”“生活与创作”等。经过学校的整体助推,学生愿意读书了,学风发生了明显变化,师生综合素养得到了提升,学校的内在气质也悄然改变。2017年8月,我校的阅读课题成果还在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上进行展示,得到了与会人员的广泛好评。

四、用文化传承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


  学校是培育人的地方,也是进行文化传承的地方。一所学校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它的办学品质。因此,在两所学校的管理过程中,我都注重对学校文化的打造,并成立专门的文化建设小组,带领大家通过问卷征询、研讨交流等形式,根据学校所处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确立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校风、校训等核心文化理念,提炼出学校的管理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标识文化等内容,并对每一方面都做出细致而准确的要求。同时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还发动了广大师生甚至家长的积极参与。
  比如:在确定甘州中学的办学目标时,既不宜过大,也不宜太小,教师经过反复论证最终确立了“河西领先,陇原知名”的办学目标,即争取学校办学水平要走在河西三地区的前沿,并争取在甘肃省拥有一定知名度。
  又如:在提炼学生文化时,“成绩”和“健康”到底哪个在先,哪个在后?经过全校教师和家长代表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要把“健康”摆在第一位,于是便有了“身心两健、志存高远”的学生发展目标。
  再如:在甘州中学标识文化建设中,校徽、校标是由师生共同参与设计的;校歌是由语文教师作词,音乐教师谱曲,并由学校合唱社团完成原唱的录制。此外,我们还请当地德高望重的文化名人给校园里的每幢楼、每段路、每个广场、每个亭子都起了温暖雅致的名字,如“弘毅楼”“敏行楼”“励新楼”“凌云塔”“春晖广场”“致远路”等。我们想借此使学校文化在师生的生命中留下印记,并促使他们完成关于“我从哪里来,在做什么,又该往哪里去”的哲学思考。
  (编辑王淑清)
其他文献
理念是行动的导航.在深化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我们要推进适应新时代、面向新未来的优质学校建设,持续提升办学品质,就需要从教育理念出发,不断探索学校发展的方向与路径.北京
期刊
我曾接手过三所截然不同的学校。一所是社会认可度低、濒临解散的薄弱校;一所是社会认可度高、拥有多个校区的优质校;还有一所是从图纸上起步、承载极高社会期望值的新建校。亲历这三所学校的发展过程,给我最深刻的体会是,校长无论走进怎样的学校,其使命就在于推动学校的发展,而推动学校发展必须从“点燃”教师开始。一、“点燃”教师自强心:让薄弱校绝处重生  我接手的第一所学校是一所薄弱校,时逢学校深陷信任危机,原领
虽说“物理与数学相通”,“数学为物理解题服务”,却发现有许多高中學生出现这样的现象:数学学得很好的同学物理学得较差,物理学得很好的同学数学学得不理想.笔者是物理教师,针对这一现象会经常与一些数学教师进行探讨,也时常做一做数学习题,看一看自己的解答与所提供的数学答案之间就思维过程有什么不同.通过探讨与解题,发现数学思维与物理思维之间的差异是导致上述现象的原因.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它强调的是针对具
凝聚力包括领导凝聚团队的力量和团队向上凝聚的力量,二者相辅相成形成引领团队发展的正能量。对于学校而言,构筑团结一致的磁力场,让每一个人都在其中获得归属感、价值感,是学校走向成功的标志之一。这其中,立信、立魂、立本是提升学校凝聚力的关键所在。  2008年9月,河北省晋州市朝阳小学(以下简称“朝阳小学”)在艰难中起步,学生来自不同的乡镇,教师来自全市不同的学校,更苦恼的是周边百姓不认可这所新学校。面
期刊
实验是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实验教学是学生获得丰富感性认识的主要途径,是理解掌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基础,是培养实验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的必由之路,新课程重视物理实验教学,搞好实验教学能大大提高教学成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通过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成效是物理教师应该探讨的问题.下面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谈一些体会.  1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能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物理试卷,图形、图象在解决物理问题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物理图形、图象的题目也越来越多,所占的分数比值也越来越大.因此,高中物理图的价值和应用的研究意义非凡.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案例,具体从图的类型、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论述高中物理教学中图的应用的理论依据、教育价值以及主要策略.  1物理教学中图的应用价值  1.1图象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
目前中学英语教学面临着很多的困惑,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教材的内容变得越发新颖,但是难度与容量的增加使很多教师与学生不能适应,从而使英语教学只停留于形式,没有真正地成为
高中物理之所以难主要原因在于抽象、不直观,对物理情境的分析不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应用好“图形表征”,本文就该话题谈几点笔者的看法,望能有助于物理问题的解决.  1观察图像的形态,突破思维障碍  在高中物理知识学习过程中,观察图形图像(直线、曲线)形状可以促进学生对一些物理概念、物理问题的理解.  例如,高中物理教材中有一些概念定義上涉及到微分或积分的思想,高中学生由于数学知识的局限,从文字
1教材设计的学生实验  江苏科技出版社的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材中,有一学生实验“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图1).  该实验是通过测量、计算等过程得出玻璃管中的气泡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结论.完成该实验过程中,存在如下不足之处:  (1)气泡的运动不完全是匀速运动.  (2)玻璃管内径如果过小,由于分子间作用力,气泡会被吸附在管中某处而不运动.如果内径过大,气泡向上运动时,压强变小,浮力变大,气泡会做加速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