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富比春拍刷新宋瓷纪录
3月31日,香港苏富比春拍举槌。其中“天青宝色——日本珍藏北宋汝瓷”专场拍卖上,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的上拍让公众再次见识到藏家对精品的追捧。
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是现今唯一存世之葵花六瓣形的盆洗,是英国著名的中国古陶瓷收藏家之一艾弗瑞·克拉克夫人的旧藏,20世纪70年代转入日本收藏。此次拍卖估价为6000万至8000万港元。由于现存汝瓷极为罕见,除本品外,仅有六件均为私人收藏,因此该汝窑天青釉葵花洗一亮相,便引起现场激烈竞投。8位竞标者相持15分钟,拍卖由第一口价4000万港元开始,经过34次叫价后,最终以2.0786亿港元成交,刷新宋瓷世界拍卖纪录。
美国归还秘鲁208件流失文物
秘鲁外交部4月10日向文化部移交了美国归还的208件陶类及纺织类文物。本次归还的文物总计208件,均为纳斯卡、莫切、帕拉卡斯、奇穆等不同文化时期的陶类及纺织类文物,其中200件由美国民间收藏家归还,5件为迈阿密海关在国际机场没收的走私文物,另3件是在非法寄往哥伦比亚时被扣留的。
英博物馆中国古董不翼而飞
英国媒体4月7日报道,英国达勒姆大学东方博物馆4月5日夜间遭窃,丢失两件中国清代艺术品:一只玉碗和一尊瓷雕。
达勒姆警方说,当地时间5日22时40分左右,一群窃贼进入达勒姆大学东方博物馆一楼,从马尔科姆·麦克唐纳陈列室偷走玉碗和瓷雕。失窃玉碗产于1769年,颜色翠绿,碗里有一首诗。瓷雕产地为中国福建省德化县,主题为七仙女乘船,表面覆有乳白色釉料,长和高均为30厘米。博物馆评估,两件失窃艺术品总价值将近200万英镑(约合320万美元)。博物馆馆长克雷格·巴克利说:“这两件展品……是(中国)清代瓷器和硬质石材制品的精致典范。”
范曾成为最贵在世国宝艺术家年作品成交额9.4亿
“2012胡润艺术榜”日前公布:依据2011年度公开拍卖市场作品的总成交额,排出了100名上榜艺术家。著名书画家范曾凭借一年作品成交总额9.4亿元的成绩排名第一,蝉联中国“最贵在世国宝艺术家”的头衔。随着收藏家口味的改变,上榜的国画艺术家人数首次超过了油画艺术家。在此次榜单中,很多青年艺术家也崭露头角。
国家文物局召开2012年文化遗产日暨年度重点工作新闻发布会
3月28日,国家文物局召开2012年文化遗产日暨年度重点工作新闻发布会,国家文物局新闻发言人、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司长李耀申就公众关注的热点文保事件及即将启动的《文物保护法》修订工作——进行了说明。
新闻发布会上,文物局首次明确提出,将会同有关部门,对鉴宝类节目进行引导,提倡宣传普及文物鉴赏知识类节目,限制文物估价类节目,禁止在节目中进行文物交易。李耀申介绍,随着文物收藏和艺术品收藏的活跃,大量资本和投资机构进入这个领域,文物鉴定的需求较前几年也更加旺盛。但我国目前尚未建立文物鉴定资格管理制度,鉴定资格准入和鉴定行为监管体系,也没有确立。鉴定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甚至存在受利益驱使随意开具鉴定证书的现象。此前媒体报道的“金缕玉衣”、“汉代玉凳”等系列的鉴定问题,在社会上引发了强烈反响。今后,国家文物局将根据文物保护法的要求,推动建立文物鉴定资质资格管理制度;加强文博行业道德制度建设,研究修订《中国文物、博物馆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协调建立相关部委联合管理工作机制;加强法规制度建设,研究制定《文物评估认定条例》。会同新闻、广电等有关管理部门,加强对媒体有关文物节目、栏目的管理,提倡宣传普及文物鉴赏知识类节目,限制文物估价类节目,禁止在节目中进行文物交易。
中国大规模道教文物展武汉亮相
4月8日,中国内地最大规模道教文物展——《道生万物——楚地道教文物展》在湖北省博物馆开展。包括《老子》竹简、《黄帝四经·十大经》、腧穴针灸铜人立像在内的230件(套)珍贵文物悉数亮相。其中,近七成展品为首次对外展出。
湖北省博物馆陈列部主任王纪潮表示:“此次展出的文物以先秦时期原始道教文物为主,从新石器时代的太阳人石刻一直到现代的齐白石《九桃图》画作,丰富的展品呈现出了原始道教的发展,以及道教的炼丹、祭祷等文化现象。”
据悉,今年正值明朝大修武当600周年,此次展览是武当山纪念活动的一部分。希望通过此次展览,增强广大观众对道教和道教文化的认识。
中国美术馆筹建国家艺术藏品保存修复中心
中国美术馆主办的“卷轴绘画保存修复学术研讨会”4月11日在美术馆七层学术报告厅召开,围绕中国美术馆馆藏邓拓捐赠作品的保存修复项目的经验予以研讨,这也是筹建中的国家艺术藏品保存修复中心的开篇之作。
此次研讨会围绕卷轴绘画保存修复这一主题,从中国卷轴绘画的保存修复现状、中国美术馆馆藏邓拓捐赠作品的保存修复项目完成情况,国外卷轴绘画保存修复状况与经验等内容展开讨论。
据悉,4月15日后,中国美术馆将在原“邓拓捐赠中国古代绘画珍品特展”的基础上甄选部分珍品,集中在五层展厅展示,并将展期延长至5月14日。
陕西宝鸡发现罕见西周青铜器“庚父丁尊”
4月4日,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村民在处理房屋地基时发现8件西周青铜器,其中带有手把的“庚父丁”铜尊在这一地区尚属首次发现,在全国也不多见。
本次发现的器物总计8件,其中青铜鼎、簋、尊、卣、罍各1件,陶灶1件、陶罐2件。经初步鉴定,5件青铜器打造时代为西周早期,3件陶器打造时代为汉代。其中,一件铜尊通高26.5厘米,口径20厘米,底径11厘米,腹部饰夔纹,尊身下部有一兽首錾,圈足内侧铸有“亞”字形边框的族徽和“庚父丁”铭文。“錾”是器物上供人用手把握提拿的部分,带有手把的铜尊全国鲜见。
这批出土文物是宝鸡市渭滨区三十多年来出土规格最高的器物,对研究渭滨区商末周初历史、人类社会活动及生产力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合肥市青年美术家协会桃园笔会
4月12日,安徽省合肥市青年美术家协会于长丰县陶楼乡桃园举办春季笔会。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4月8日至15日长丰县陶楼乡第六届桃花节如期举办。12日,合肥市青年美协主席陈飞翔与部分会员一行前往陶楼乡新丰桃园采风。一夜春风,千亩桃花几近凋零殆尽,但丝毫不减桃枝的风姿绰约。
当日上午画家一行漫步于千亩桃园,混合着清新泥土芬芳的新鲜空气令人如痴如醉。桃花已然凋零,但美景无处不在。下午画家们或工或写挥毫抒写心中意气,为陶楼乡留下多幅墨宝,丰富了桃花节的文化意趣。
淮南发现霞间窑执壶
3月18日,知名文物鉴定学者、绩溪县文物管理局副研究员方玉良在淮南发现一位民间藏家收藏着霞间窑生产的青釉执壶,历时上千年保存完好,这在霞间窑址所在地绩溪都不多见,该瓷壶可为开徽商经济大门之端的一物证。
这件执壶,时代为五代至北宋时期,是酒具类生活用品。能保存如此完好无损,实在不易。壶造型比较规整、施釉均匀、胎质紧密、漂亮可爱,器型较适合宋代人的审美观。
安徽一古墓同时发现兵器石墨
4月9日,安徽合肥市肥东县循环经济园工地内的一座墓葬清理出来20多件陶器。据现场考古人员介绍这已经是近期抢救性发掘的第17座墓葬。在这些已经清理的墓葬中,10号墓葬尤为重要,该墓葬不仅陪葬品丰富,而且在墓葬中同时出土了青铜戈和罕见的石墨。考古人员推测:该墓主应该是位“文武双全”之人。
据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张辉队长介绍,此次是为了配合肥东地方建设抢救性发掘了30座古墓葬。这些墓葬从西汉时期开始,一直持续到明清时期,历史跨度达2000多年。
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成立15周年纪念暨2012年年会在南京隆重召开
2012年4月15日,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在南京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召开了研究会成立15周年纪念及2012年年会。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会长李绍斌,原南京博物院院长、江苏省收藏家协会会长徐湖平,江苏省社科联党组副书记廖进,著名作家、记者吴树,中华民间藏品鉴定委员会副主任、文化部中国传统文化鉴定委员会副主任王立军,北京著名古陶瓷鉴定专家毛晓沪,上海著名陶瓷鉴定专家高阿申等人出席会议并讲话。参加此次会议的还有来自个各省市协会会员、专家、学者及媒体人士共300多人。本刊作为专业媒体应邀参加了会议。
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是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领导下的学术组织,江苏省民政厅批准的独立法人单位。自20世纪90年代在南京举办首届“瓷友雅集”以来,至今已举办16届。
会上,李绍斌会长首先对研究会进行工作报告,他说,研究会作为一个群众性的学术组织,由于全会同仁共同努力,始终以学习和研究古代陶瓷为目的,以传承古代文化、弘扬华夏文明为宗旨,经常开展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会员的活动。也始终把“求真、求实、求索”作为研究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准则。并希望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使古陶瓷专家群体更加壮大。
本次大会上,“2011中国收藏年度十大人物”之一的著名学者吴树和著名的鉴定专家王立军就当前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现状做了报告。吴树分析了导致中国文物市场乱象丛生的根源,并指出治理文物乱象的出路。王立军呼吁现在的专家要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鉴定家,不要说假话,并且要随时提高自己的眼光。
报告会上,专家还与参会人员进行了一问一答式的交流,现场氛围十分活跃,不时响起阵阵掌声。
据了解,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得到了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和江苏省民政厅的肯定,在2011年中国社会组织等级评估中,被评为“3A级社会组织”。
慈善捐赠艺术珍品保真义卖六月蓉城举槌
六月,由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区重建基金会主办,澳大利亚艺术品收藏协会、重庆收藏协会、宁夏收藏协会协办的“慈善捐赠艺术珍品保真义卖”在四川成都市金牛坝路6号基金会一楼展厅及顺城街308号冠城广场3楼展厅同时举行。
此次义卖受捐艺术品均经由西南政法大学司法鉴定中心鉴定,为保真义卖,且一年内包退换,义卖所得善款全部用于汶川地震灾区产业重建和心灵康复。届时,《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作为新闻支持媒体全程关注报道。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艺术品鉴定与评估委员会成立大会暨中国十大民间护宝人丁仰振授牌仪式在京隆重召开
2012年3月23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艺术品鉴定与评估委员会成立大会暨中国十大民间护宝人丁仰振授牌仪式在北京强强国际商务大酒店隆重开幕。
会上文物鉴定专家、文化部国韵文华书画鉴定委员会主任刘建业谈到当前中国收藏队伍近1亿,民间收藏越来越需要一个鉴定机构来为大家把关,国家办了这样一个能为收藏把关的机构非常重要。目前民间有一大批价值连城的文物,但需要我们去发现,减少珍贵文物的流失,减少国家的损失。他还建议当前的一些鉴定者,要有自己的主见,要坚持真理,不能人云亦云;藏家也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以带动整个国家文化水平的提高。
在“中国十大民间护宝人丁仰振授牌仪式”上,艺术品鉴定与评估委员会副主任赵景华宣读了“中国+大民间护宝人”评审组评审意见,向隋唐大运河古陶瓷馆馆长丁仰振颁发证书、牌匾,授予隋唐大运河古陶瓷馆“大运河古陶瓷鉴赏培训基地”牌匾。北京隋唐大运河古陶瓷馆馆长、安徽省淮北市古陶瓷研究会会长、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档案专项基金管委会副主任、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人物、“中国十大民间护宝人”丁仰振先生对隋唐大运河古陶瓷收集、整理、保护和建馆的情况作了简要介绍,并就有关问题作了现场解答。
3月31日,香港苏富比春拍举槌。其中“天青宝色——日本珍藏北宋汝瓷”专场拍卖上,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的上拍让公众再次见识到藏家对精品的追捧。
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是现今唯一存世之葵花六瓣形的盆洗,是英国著名的中国古陶瓷收藏家之一艾弗瑞·克拉克夫人的旧藏,20世纪70年代转入日本收藏。此次拍卖估价为6000万至8000万港元。由于现存汝瓷极为罕见,除本品外,仅有六件均为私人收藏,因此该汝窑天青釉葵花洗一亮相,便引起现场激烈竞投。8位竞标者相持15分钟,拍卖由第一口价4000万港元开始,经过34次叫价后,最终以2.0786亿港元成交,刷新宋瓷世界拍卖纪录。
美国归还秘鲁208件流失文物
秘鲁外交部4月10日向文化部移交了美国归还的208件陶类及纺织类文物。本次归还的文物总计208件,均为纳斯卡、莫切、帕拉卡斯、奇穆等不同文化时期的陶类及纺织类文物,其中200件由美国民间收藏家归还,5件为迈阿密海关在国际机场没收的走私文物,另3件是在非法寄往哥伦比亚时被扣留的。
英博物馆中国古董不翼而飞
英国媒体4月7日报道,英国达勒姆大学东方博物馆4月5日夜间遭窃,丢失两件中国清代艺术品:一只玉碗和一尊瓷雕。
达勒姆警方说,当地时间5日22时40分左右,一群窃贼进入达勒姆大学东方博物馆一楼,从马尔科姆·麦克唐纳陈列室偷走玉碗和瓷雕。失窃玉碗产于1769年,颜色翠绿,碗里有一首诗。瓷雕产地为中国福建省德化县,主题为七仙女乘船,表面覆有乳白色釉料,长和高均为30厘米。博物馆评估,两件失窃艺术品总价值将近200万英镑(约合320万美元)。博物馆馆长克雷格·巴克利说:“这两件展品……是(中国)清代瓷器和硬质石材制品的精致典范。”
范曾成为最贵在世国宝艺术家年作品成交额9.4亿
“2012胡润艺术榜”日前公布:依据2011年度公开拍卖市场作品的总成交额,排出了100名上榜艺术家。著名书画家范曾凭借一年作品成交总额9.4亿元的成绩排名第一,蝉联中国“最贵在世国宝艺术家”的头衔。随着收藏家口味的改变,上榜的国画艺术家人数首次超过了油画艺术家。在此次榜单中,很多青年艺术家也崭露头角。
国家文物局召开2012年文化遗产日暨年度重点工作新闻发布会
3月28日,国家文物局召开2012年文化遗产日暨年度重点工作新闻发布会,国家文物局新闻发言人、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司长李耀申就公众关注的热点文保事件及即将启动的《文物保护法》修订工作——进行了说明。
新闻发布会上,文物局首次明确提出,将会同有关部门,对鉴宝类节目进行引导,提倡宣传普及文物鉴赏知识类节目,限制文物估价类节目,禁止在节目中进行文物交易。李耀申介绍,随着文物收藏和艺术品收藏的活跃,大量资本和投资机构进入这个领域,文物鉴定的需求较前几年也更加旺盛。但我国目前尚未建立文物鉴定资格管理制度,鉴定资格准入和鉴定行为监管体系,也没有确立。鉴定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甚至存在受利益驱使随意开具鉴定证书的现象。此前媒体报道的“金缕玉衣”、“汉代玉凳”等系列的鉴定问题,在社会上引发了强烈反响。今后,国家文物局将根据文物保护法的要求,推动建立文物鉴定资质资格管理制度;加强文博行业道德制度建设,研究修订《中国文物、博物馆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协调建立相关部委联合管理工作机制;加强法规制度建设,研究制定《文物评估认定条例》。会同新闻、广电等有关管理部门,加强对媒体有关文物节目、栏目的管理,提倡宣传普及文物鉴赏知识类节目,限制文物估价类节目,禁止在节目中进行文物交易。
中国大规模道教文物展武汉亮相
4月8日,中国内地最大规模道教文物展——《道生万物——楚地道教文物展》在湖北省博物馆开展。包括《老子》竹简、《黄帝四经·十大经》、腧穴针灸铜人立像在内的230件(套)珍贵文物悉数亮相。其中,近七成展品为首次对外展出。
湖北省博物馆陈列部主任王纪潮表示:“此次展出的文物以先秦时期原始道教文物为主,从新石器时代的太阳人石刻一直到现代的齐白石《九桃图》画作,丰富的展品呈现出了原始道教的发展,以及道教的炼丹、祭祷等文化现象。”
据悉,今年正值明朝大修武当600周年,此次展览是武当山纪念活动的一部分。希望通过此次展览,增强广大观众对道教和道教文化的认识。
中国美术馆筹建国家艺术藏品保存修复中心
中国美术馆主办的“卷轴绘画保存修复学术研讨会”4月11日在美术馆七层学术报告厅召开,围绕中国美术馆馆藏邓拓捐赠作品的保存修复项目的经验予以研讨,这也是筹建中的国家艺术藏品保存修复中心的开篇之作。
此次研讨会围绕卷轴绘画保存修复这一主题,从中国卷轴绘画的保存修复现状、中国美术馆馆藏邓拓捐赠作品的保存修复项目完成情况,国外卷轴绘画保存修复状况与经验等内容展开讨论。
据悉,4月15日后,中国美术馆将在原“邓拓捐赠中国古代绘画珍品特展”的基础上甄选部分珍品,集中在五层展厅展示,并将展期延长至5月14日。
陕西宝鸡发现罕见西周青铜器“庚父丁尊”
4月4日,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村民在处理房屋地基时发现8件西周青铜器,其中带有手把的“庚父丁”铜尊在这一地区尚属首次发现,在全国也不多见。
本次发现的器物总计8件,其中青铜鼎、簋、尊、卣、罍各1件,陶灶1件、陶罐2件。经初步鉴定,5件青铜器打造时代为西周早期,3件陶器打造时代为汉代。其中,一件铜尊通高26.5厘米,口径20厘米,底径11厘米,腹部饰夔纹,尊身下部有一兽首錾,圈足内侧铸有“亞”字形边框的族徽和“庚父丁”铭文。“錾”是器物上供人用手把握提拿的部分,带有手把的铜尊全国鲜见。
这批出土文物是宝鸡市渭滨区三十多年来出土规格最高的器物,对研究渭滨区商末周初历史、人类社会活动及生产力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合肥市青年美术家协会桃园笔会
4月12日,安徽省合肥市青年美术家协会于长丰县陶楼乡桃园举办春季笔会。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4月8日至15日长丰县陶楼乡第六届桃花节如期举办。12日,合肥市青年美协主席陈飞翔与部分会员一行前往陶楼乡新丰桃园采风。一夜春风,千亩桃花几近凋零殆尽,但丝毫不减桃枝的风姿绰约。
当日上午画家一行漫步于千亩桃园,混合着清新泥土芬芳的新鲜空气令人如痴如醉。桃花已然凋零,但美景无处不在。下午画家们或工或写挥毫抒写心中意气,为陶楼乡留下多幅墨宝,丰富了桃花节的文化意趣。
淮南发现霞间窑执壶
3月18日,知名文物鉴定学者、绩溪县文物管理局副研究员方玉良在淮南发现一位民间藏家收藏着霞间窑生产的青釉执壶,历时上千年保存完好,这在霞间窑址所在地绩溪都不多见,该瓷壶可为开徽商经济大门之端的一物证。
这件执壶,时代为五代至北宋时期,是酒具类生活用品。能保存如此完好无损,实在不易。壶造型比较规整、施釉均匀、胎质紧密、漂亮可爱,器型较适合宋代人的审美观。
安徽一古墓同时发现兵器石墨
4月9日,安徽合肥市肥东县循环经济园工地内的一座墓葬清理出来20多件陶器。据现场考古人员介绍这已经是近期抢救性发掘的第17座墓葬。在这些已经清理的墓葬中,10号墓葬尤为重要,该墓葬不仅陪葬品丰富,而且在墓葬中同时出土了青铜戈和罕见的石墨。考古人员推测:该墓主应该是位“文武双全”之人。
据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张辉队长介绍,此次是为了配合肥东地方建设抢救性发掘了30座古墓葬。这些墓葬从西汉时期开始,一直持续到明清时期,历史跨度达2000多年。
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成立15周年纪念暨2012年年会在南京隆重召开
2012年4月15日,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在南京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召开了研究会成立15周年纪念及2012年年会。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会长李绍斌,原南京博物院院长、江苏省收藏家协会会长徐湖平,江苏省社科联党组副书记廖进,著名作家、记者吴树,中华民间藏品鉴定委员会副主任、文化部中国传统文化鉴定委员会副主任王立军,北京著名古陶瓷鉴定专家毛晓沪,上海著名陶瓷鉴定专家高阿申等人出席会议并讲话。参加此次会议的还有来自个各省市协会会员、专家、学者及媒体人士共300多人。本刊作为专业媒体应邀参加了会议。
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是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领导下的学术组织,江苏省民政厅批准的独立法人单位。自20世纪90年代在南京举办首届“瓷友雅集”以来,至今已举办16届。
会上,李绍斌会长首先对研究会进行工作报告,他说,研究会作为一个群众性的学术组织,由于全会同仁共同努力,始终以学习和研究古代陶瓷为目的,以传承古代文化、弘扬华夏文明为宗旨,经常开展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会员的活动。也始终把“求真、求实、求索”作为研究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准则。并希望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使古陶瓷专家群体更加壮大。
本次大会上,“2011中国收藏年度十大人物”之一的著名学者吴树和著名的鉴定专家王立军就当前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现状做了报告。吴树分析了导致中国文物市场乱象丛生的根源,并指出治理文物乱象的出路。王立军呼吁现在的专家要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鉴定家,不要说假话,并且要随时提高自己的眼光。
报告会上,专家还与参会人员进行了一问一答式的交流,现场氛围十分活跃,不时响起阵阵掌声。
据了解,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得到了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和江苏省民政厅的肯定,在2011年中国社会组织等级评估中,被评为“3A级社会组织”。
慈善捐赠艺术珍品保真义卖六月蓉城举槌
六月,由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区重建基金会主办,澳大利亚艺术品收藏协会、重庆收藏协会、宁夏收藏协会协办的“慈善捐赠艺术珍品保真义卖”在四川成都市金牛坝路6号基金会一楼展厅及顺城街308号冠城广场3楼展厅同时举行。
此次义卖受捐艺术品均经由西南政法大学司法鉴定中心鉴定,为保真义卖,且一年内包退换,义卖所得善款全部用于汶川地震灾区产业重建和心灵康复。届时,《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作为新闻支持媒体全程关注报道。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艺术品鉴定与评估委员会成立大会暨中国十大民间护宝人丁仰振授牌仪式在京隆重召开
2012年3月23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艺术品鉴定与评估委员会成立大会暨中国十大民间护宝人丁仰振授牌仪式在北京强强国际商务大酒店隆重开幕。
会上文物鉴定专家、文化部国韵文华书画鉴定委员会主任刘建业谈到当前中国收藏队伍近1亿,民间收藏越来越需要一个鉴定机构来为大家把关,国家办了这样一个能为收藏把关的机构非常重要。目前民间有一大批价值连城的文物,但需要我们去发现,减少珍贵文物的流失,减少国家的损失。他还建议当前的一些鉴定者,要有自己的主见,要坚持真理,不能人云亦云;藏家也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以带动整个国家文化水平的提高。
在“中国十大民间护宝人丁仰振授牌仪式”上,艺术品鉴定与评估委员会副主任赵景华宣读了“中国+大民间护宝人”评审组评审意见,向隋唐大运河古陶瓷馆馆长丁仰振颁发证书、牌匾,授予隋唐大运河古陶瓷馆“大运河古陶瓷鉴赏培训基地”牌匾。北京隋唐大运河古陶瓷馆馆长、安徽省淮北市古陶瓷研究会会长、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档案专项基金管委会副主任、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人物、“中国十大民间护宝人”丁仰振先生对隋唐大运河古陶瓷收集、整理、保护和建馆的情况作了简要介绍,并就有关问题作了现场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