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不宜

来源 :幸福·悦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iang2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上没有一位做父母的,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息。
  但在这个世界上,谁也比不上中国的父母,对子女抱有更高的期望值了。这个萦绕在中国家长头脑和心灵中的“望子成龙”情结,根深蒂固,祖祖辈辈,子子孙孙,一代一代传下来,有增无减。因此,中国的学龄儿童,大概也是这个世界上压力最大,负担最重的小孩子了。
  因为,当下只生一个孩子的家庭,为儿为女,不惜心血,凡有助于提高儿童智力的措施,无不下大决心,下大本钱,下大功夫,逐一兑现,逐一做到。其目的,就是要造就一个神童。真是可怕,中国父母心底里的神童期待,使得中国儿童的学习负荷,已经到了不堪其苦的地步。现在,又有人大声疾呼,让儿童在启蒙时期读经,这种历史的倒退行为,实在是对孩子身心的戕害。
  在中国,一个小生命,从妊娠期开始,就接受胎教,还在孕儿期,就生活在挂了一屋子的画片中,不管你看得见还是看不见,也要你隔着肚皮看,硬让你看;呱呱坠地,成天被放送的乐曲熏陶着,管你听见听不见,管你喜欢不喜欢,硬要你听。而学龄前的教育,更是层层加码,步步提高,时时刻刻,连哄带唬地强迫着,一岁识汉字,两岁学英语,三岁背唐诗,四岁弹钢琴,五岁上电脑……
  等到上了小学,更是全方面地填鸭式教育,硬往你脑袋里灌。除了正经课程以外,家长还要在放学以外,辅以特殊的才艺教育,以便将来出人头地。诸如美术绘画,音乐书法,钢琴乐器,芭蕾舞蹈,反正社会上有着各式各样赚孩子钞票的补习班,为父母者,哪怕节衣缩食,勒紧裤带,给子女进行智力投资,是绝不吝啬的。
  于是,双休日的两天,从早晨睁开眼到晚上睡上床,我们中国的未来主人公,日程排得满满的,比一般的领导干部还要忙些。
  这种疲于奔命的超负荷运转,对孩子的心理压力,体力消耗都太过沉重。正在生长期的儿童,整天拴在教室里,课堂里,绑在座位上,琴凳上,埋在作业中,课程中,还得对付各式各样的考试,还得应付各式各样的课外课,早起晚睡,勤学苦练,兢兢业业,夙夜匪懈。我认为,其实古人的悬梁刺股,囊萤映雪,也就不过如此。
  如今,我简直不胜其诧异,难道觉得孩子们一个个已经长得像豆芽菜似的,还嫌不够吗?非要让他们长成豆腐丝那样才甘心?竟挖空心思要让他们读经,整天之乎哉也,早晚呜呼尚飨,那不是又回到清朝了吗?因此之故,儿童不宜,对那些提倡读经的人士来说,应该有所警醒。
  经是应该读的,而且等到孩子长大,觉得应该读经,需要读经的时候,他会潜下心来去读的。成年以后再读经,怎么说也不迟的。活到老,学到老,我估计现在鼓吹儿童读经的人士,小时候已是民国和解放以后,未必从小就读经。你不也是老大不小,才去接触线装书和文言文的吗?
  因此,以为从小灌输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学精神,就可以提高国民的教养和素质,其实是一种虚妄的想法。为什么不回过头去看一看,三百多年读经过来的大清王朝又如何?那时,人人都从启蒙当天,给孔夫子牌位磕头起,就开始读经的,还不是读出来一个“一盘散沙”,“东亚病夫”的结果吗?说到底,所以出现这种要让孩子读经的想法,也还是中国人的望子成龙情结在起作用。
  鲁迅先生在一篇文章里写到,他领他的儿子去照相,在日本人开的照相馆里拍照,就显得活泼开朗,顽皮可爱。到了中国人开的照相馆里,同是这个孩子,照出来的模样,拘谨呆板不说,而且活模活脱一个小大人,他为此很感慨一番。
  道理很简单,中国的父母,总是按照成年以后的自己,来塑造孩子的形象的。这其中,我也能猜想得出那些提倡儿童读经的人士,那面孔上的一本正经,苦口婆心。因此从中国儿童的脸上,不难看出他父母的影子。由于自父母那儿得到的,几乎全是有益的教导,勉励的劝告,上进的鞭策,乃至于带有压力的儆戒,很少被鼓励放下书本作业,去跑啊跳啊,像小动物一样欢乐玩耍的。因此这样循规蹈矩的孩子,坐在相机前面,怎么会不是一副少年老成的样子呢?照相师是中国人,自然要按中国人心目中的乖孩子形象来揿快门的。
  童年,应是人生最美丽的梦境,童真,也是人生最纯洁的感情,若是既失去童年,又失去童真,幼小的躯体,装的已是成人那硬化出一层老茧皮的心灵,还要逼着他们去读孔乙己读过的东西,无论如何,这是有悖于人类成长的天性的。
  鲁迅先生还写过一篇很好的散文《风筝》,写他怎样扼杀了他弟弟童年时欢乐的一段往事。先生那时也并不大,大概少年老成的缘故,讨厌放风筝,所以发现他弟弟偷偷做着这东西,便恼火了,一把抢过来,掷在地下,用脚踩扁了。多少年以后,他从一本书里看到,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这才想起自己青年时代的行状,对于他弟弟精神虐杀的这一幕而悔恨不已。
  我真希望提倡儿童读经者深思。
  连小猫小狗也是活蹦乱跳,快活开心的,这就是所谓的“天然”了;那么,儿童应该是儿童的样子,应该拥有他这个年龄段里一切的欢笑,快乐,天真和无忧无虑地玩耍的权利。再说,每个人的一生中,只有一次童年,一去不再,若是社会和家长珍惜孩子这份天然,让他们是儿童而不是成人那样,度过自己的幸福童年,岂不更好吗?
其他文献
在县城的时候,听人讲过这样的事情:  50年代,全国上山下乡,那时她是知青,从上海来到当地,拿笔的手,拿起了锄头;念诗的唇舌,喊起了劳动号子。  不久,认识了当地的青年,也就是他。  其中辗转腾挪、起承转合、试探犹疑……我不是很清楚,只知道,两个人,切切实实好上了。  很好很好的好。  不曾想,政策改变,知青返乡。她回了上海。  他留在县城,做了财政局员工,后来又调往市里,娶妻、生子,过着不显山、
期刊
“想我时,你就吃一粒糖,这样的想念就会甜甜的”。这是一个母亲对4岁的女儿临终告别。  当时,阳光暖暖的,母亲躺在病床上,两颊微微泛起红光。父亲把她抱到母亲跟前,母亲抚摸着她的头说:“孩子,妈妈要去糖果山上采糖去,可能很久才能回来,你若是想我,就在嘴里含一粒糖果,这样,妈妈就知道你想妈妈了。”  在一个温暖的午后,妈妈安详地闭上了眼睛。她以为母亲睡着了,所以,她没有哭。后来,在她的床头、兜里,甚至是
期刊
我们会听到这样的感叹:“刚毕业那几年,我也是一个有棱角有个性的人。但就像所有的石头在水流中时间久了都会变成鹅卵石一样,锋芒太露,最终受伤的终是自己。如今我栖居在这个不事张扬的城市,按部就班地生活。上班,下班,聚会,喝酒,阅读,偶尔向窗外张望,最多的却也是空茫。曾梦想仗剑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华。到头来也不过像一只苍蝇,回到了原来的地方。”  大抵,说透了许多曾经怀着雄心壮志而最终平凡生活的朋友的不
期刊
7年前,黄小勇的儿子因病离世,黄小勇忍痛向82岁的老母亲隐瞒了儿子的死讯。  7年来,他只能以一个又一个谎言,面对日夜挂念孙子的老母亲。  7年后,黄小勇推着久违的轮椅,轮椅上坐着他“招聘”来扮演已故儿子的志愿者,忐忑地向老母亲走去……这是许多人共同编织的美丽谎言,它架起了一道跨越生死的亲情之桥。  7岁那年,黄小勇的儿子黄舸被确诊为先天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患者。为了对曾经帮助、鼓励过自己的人们道
期刊
人物简介:汉斯·瓦尔,1942年生于德国南部的斯图加特,1976年创立WallAG公司,专注生产电话亭、公共座椅、汽车站等公共设施,卖广告的公共厕所是其最著名的产品。  1990年柏林公共厕所经营权拍卖会上,汉斯·瓦尔跟政府豪言:把公厕包给我,我来管,保证所有市民免费使用干净卫生的厕所。竞争对手都傻了眼,认为瓦尔肯定是疯了。他们算了一笔账,因为设备购置、清洁维修等巨额开支,即使每用一次收费0.5欧
期刊
2006年秋天,儿子3岁,离开职场4年后,28岁的我再度走进职场。  几经周折,我进入一家广告片制作公司做业务。但上班没几天,我就郁闷了起来:某某比我早进公司一个月不到,底薪竟然比我高了一倍多;某某的工作时间是自由的,可以不用打卡;某某享有特别的报销权……  这些信息,都是同事陈雨告诉我的,如果不是她总是非常热情地喊我一起下楼吃饭,并分一些当天报纸给我看,我甚至不会留意到坐在角落里的她。她不快乐,
期刊
聊起清末到民国的知识分子,似乎绕不开梁启超一家,梁氏一生纵横驰骋、龙腾虎跃的落拓与荣耀,他那三个院士儿子的道路选择,总惹得后来者唏嘘感叹。其中梁思成受关注尤重——或因他一代建筑宗师的名望;或因他历经留学归来——抗战流离——战后留守——保卫古城——“反动学术权威”的命运;或许还因作为一个男人,他与“天仙”林徽因、“煮妇”林洙的两次婚姻。  梁思成、林徽因的婚姻,在梁启超看来是其“全生涯中最愉快的一件
期刊
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我的心是疼的。这是要逼着我们承认是亏欠父母的吗?  打从出生的第一天开始,我们便被教育要尊老爱幼,所以怎么可能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我们似乎还记得,当我们把碗里的青菜小心翼翼地挑出来时,总会听到妈妈如河东狮吼一样的声音冲我们喊道:“老师没教过你不能挑食吗?不吃青菜会生病的。”  然后,根本无视我们一副哀求的神情,将整碗的青菜放到我们面前,如将军命令士兵一般地说道:“今天你不把这
期刊
这个秋天,我养了六年的萨摩耶,死于重度肝硬化。  带它去就医候诊时,我一次又一次轻抚那层已逐渐粗砺泛黄的毛,眼泪突然汩汩流出。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我可能真的快要失去它了。  离别,近在咫尺。而我,并不怕和你一起变老,却只怕你会先一步离开。  很难言说,一只养了六年的宠物狗,对一家人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是啊,不知情的人安慰起来,大多是轻描淡写的一句:“不过是一只狗而已,死了就死了,再养一只就好了。
期刊
那是兵荒马乱的高三。  我和其他大多数人一样,整天顶着黑眼圈,埋头于题海。  有天课间,我正被一道数学题弄得心烦意乱,却突然听到同桌说,周延下个礼拜要去美国。  她说这句话的时候,像说明天要月考一样平常,我却趴在桌上,难以抑制地哭了起来。  同桌以为我压力过大,实际上,是因为周延。  周延并非多耀眼的男生,只不过他在我的眼里,一切都刚刚好。从眉毛到鼻眼,从发型到身高,全好看得恰到好处,也可爱得恰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