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与推动

来源 :职业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xin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大学生就业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模式。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今天,高等学校职业指导的作用日渐重要。本文从分析高等学校职业指导的必要性、目前高等学校职业指导的现状着手,探讨新形势下推动高等学校职业指导的有效对策。
  
  一、学校职业指导的内涵
  
  职业指导是帮助求职者了解社会就业形势与当前就业状况,了解社会人才需求和有关人事与劳动政策法规,认识自己的职业志趣、职业能力与个性特点的过程;是运用职业评价分析、调查访谈、心理测量等方法和手段,依据市场人才供求,按照求职者个人条件与求职意愿以及用人单位要求,提供咨询、指导和帮助,实现人职合理匹配的过程。职业指导与学校教育有着天然联系,但学校并非职业指导的唯一领域,职业指导的领域是包括学校在内的整个社会,与社会职业指导相比,高校的职业指导更注重育人,不仅仅是解决求职者的具体困难,帮助其就业,更重要的是授予大学生择业、就业、创业的方法,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开展学校职业指导的必要性
  
  (一)开展高等学校职业指导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实行“统包统分”的就业制度,职业指导形同虚设。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大学生的就业分配制度向市场方式发生了转变。对于高等学校毕业生,国家不再包分配,而要求毕业生在就业中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这样,大学生在就业时有了选择的权利和机会,与此同时也面临着被选择。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从分配到择业的这种重大转型,是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就业走向市场,对大学生来说,是机遇和机会,也是压力和挑战。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指导从各方面进行引导和调适,指引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形势和要求,在就业中改善与体制改革不相适应的状态,实现成功就业。
  
  (二)开展高等学校职业指导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
  在我国,初高中阶段属于职业预备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就应该重视职业指导,认真地开展职业指导工作,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职业,了解自己,提高认识,初步选择继续学习或就业类别的方向。实际上,在初高中阶段,一方面由于面临升学的压力,中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接受文化知识的教育以应对升学的考验;另一方面由于从事职业指导的老师的缺乏或因其专业相关性不大,这两大主要制约因素再加上还受到其他一些方方面面的影响,这些都导致了这一阶段的职业指导的工作的停滞。所以许多大学生在刚入学的那段时间,会出现许多不适应症状,甚至出现心理障碍。这些问题的出现,为高等学校职业指导的开展提供了一种必然性。
  
  (三)开展高等学校职业指导是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开展职业指导可以促进学校办学理念和实践的探索,是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从某种角度上说,如果一个学校培养的学生没有人要,或者是不能被市场所接受,那么这个学校一定是在办学的思路上出了偏差。开展职业指导可以使学校的工作紧密联系社会,紧密联系市场,紧密联系实际。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的良好职业道德,树立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崇高的职业理想。另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正确进行自我评价;了解社会需求,从而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习动力。同时,帮助大学生进行升学和就业的选择;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跟踪了解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工作状况,根据反馈和对人才需求的调查,调整专业设置,提高教育质量,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增强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针对性。
  
  二、学校职业指导现存问题分析
  
  高等学校对大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职业指导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但是目前我国的高等学校职业指导仍处于探索阶段,工作力度和科学性还不够,不能完全适应就业制度改革和就业形势的需要,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在组织体系上。在现阶段,绝大部分高校对招生和教学工作高度重视,却往往忽视就业。如今职业指导机构健全、人员充足的学校比较少。一般院校学生就业难度更大,建立专门机构、强化就业指导更加紧迫和必要。现在每个高校每年毕业生高达几千人,而就业指导所需的人员不到位,场地不到位,辅助工具不到位,宣传与交流不到位的现象普遍存在。
  (二)在指导对象和内容上。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只是一种狭义的职业指导,其服务内容和范围都不可避免地受到限制。就业指导的对象仅限于毕业生,忽视了高校更广泛的大学生群体,对大多数学生的指导是一片空白。在认识上存在这样一个误区,认为只有毕业生才有必要接受就业指导,其他在校学生没有必要进行这项工作。
  (三)在指导的功能上。大家普遍认为就业指导只是一种信息政策的传达和部分择业技巧的指导,其功能只是在于帮助学生寻找职业。实际上,就业指导所要完成的职业指导功能远非如此,更多的是帮助学生在从学校到社会的转变中做好思想上、心理上和能力上的准备,以及学会做出现实的职业决策的技能。
  (四)在指导形式上。很多高校虽然把就业指导作为一项日常性的工作,有规律地定期开展,但根据调查,有75%的学生认为,学校只是“在毕业前进行就业指导”和“定期进行就业指导”,还有7.9%的学生觉得“学校不提供任何指导”。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除了就业指导课外,主要形式以突击教育为主。
  
  三、推动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对策探讨
  
  针对目前我国高等学校职业指导存在的不足,借鉴国外职业指导的经验,结合我国高等学校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学校应更新观念、确立目标、完善队伍、健全网络,充分认识到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具体从以下五方面着手,采取相应对策,推动高等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发展。
  
  (一)树立高校职业指导系统工程的观念
  根据职业选择的发展理论,职业选择不是个人面临就业时的某个单独事件,而是贯穿于个体生命的全过程。高校应跳出单纯从事就业指导服务的局限,从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的高度,把职业指导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对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指导,向学生讲解就业政策,传授就业技巧。让大学生从进入高校就开始关注就业,逐步完成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设计,并不断补充和完善自己。帮助大学生进行切合实际的职业规划,从而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设计与规划,是大学生走向社会,开始职业生涯的主要环节,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确立高校职业指导递进式目标
  递进式目标是指高校的职业指导应该根据不同的就业追求而形成不同层次的就业指导目标,不同层次职业指导目标之间内涵要求各不同,呈逐级递进的特点。具体来讲:高校职业指导最初级的目标应该是帮助学生实现就业,也即尽可能使学生顺利转为职业人,以免毕业即失业,我们可称之为了结式就业。高校职业指导中级目标应该是帮助学生寻求匹配度较高的职业,可称之为和谐性就业。高校职业指导的最高级目标应该是培养毕业生自主职业发展的意识、理念及能力,以图谋其长远的职业发展,可称之为发展性就业。
  
  (三)建立高校职业指导工作队伍
  高等学校职业指导队伍的整体素质与职业指导的效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建立系统、高效的职业指导机构和队伍是做好职业指导工作的基础和前提。笔者认为建立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学校职业指导队伍,一方面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对现有的职业指导人员进行专业化、职业化的教育培训,组织开展工作交流和理论探讨,尽快提高目前职业指导人员的业务素质,鼓励他们走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发展道路;另一方面,注意吸收校内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学科知识背景的专家学者进行学校职业指导研究和个性化咨询,同时还应聘请校外用人单位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人士作为客座教授,针对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定期开设讲座或咨询。这样才能为有的放矢地开展和推动学校职业指导提供良好的人力资源支撑。
  
  (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择业观是学生选择职业的前提,是他们对职业的基本评价和看法,也是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就业问题上的反映。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大学生择业观也存在着多层次、多渠道的趋势。有些毕业生择业时不是以社会需要为前提,而是一味追求个人的利益,眼睛向上,盯着大城市、好单位,追求所谓的舒适环境和优越条件,不能摆正个人利益与国家需要的位置。而有些毕业生渴望能学有所用,发挥专长,以自己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为社会作出贡献,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这类毕业生强调专业对口而不一味追求工作地点、工资待遇。他们希望职业与个人能达到高度统一,就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我们应该抓住这两类典型,教育更多的学生。我们要教育广大毕业生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到一些最需要大学生的部门和地区去寻找自己的用武之地,这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发展,还有利于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
  
  (五)健全高校职业指导信息化网络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毕业生就业市场的逐步培育,加强信息交流、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的问题己经日益急迫地摆到了工作日程表上来。学校在组织好毕业生就业的“有形市场”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毕业生就业“无形市场”的建设。因此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的建立已刻不容缓,这一网络的形成有赖于职能部门的组织协调和各院校及用人单位的积极配合。最终应该达到,各院校毕业生工作部门与各部委、各省、区及各用人单位实现网络互联,随时即可进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使毕业生就业市场或劳动力市场全方位、全天侯地为学生、学校及用人单位等提供服务。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
其他文献
职业核心能力是适用于各种职业、伴随终身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能力、基础能力,是我国能力建设的重要内涵和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归宿。探讨在《PLC》课程中培养中专生的职业核心
摘要:当前高职高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存在诸如缺乏高职版本的教材、授课形式欠活、未能有效地应对互联网的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等问题,而视频案例教学一方面符合高职高专学生认识世界的形象思维特点,另一方面也能够较好地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使抽象的教学过程更加形象化,更加富有感染力。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运用视频案例教学法,应该始终把激发高职高专学生的兴趣、发挥高职高专学生的主体性、
【正】《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自2007年发布之日起全国各级各类学校都已经全面实施,我市也与2008年开始实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我国重要的体
摘要:当前社会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具有较强英语应用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时代赋予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师的重任,为此,探讨了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师所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即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良好的专业素质、较高的教学科研能力、“双师型”教师素质及文化素质和应用现代科技的素质等。  关键词:专业素质;科研能力;双师型;文化素质;现代科技素质    在知识经济迎面而来,
经典风险理论,主要处理保险事务中的随机风险模型,讨论在有限时间内的生存概率等问题。模型依据时间主要分为连续时同模型和离散时间模型。近年来,国内外对于连续时间模型的研究非常多,而对离散模型的研究较少且大都集中在完全离散的复合二项模型的研究。本文在廣义复合二项风险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随机干扰项,得出了在一般条件下的风险模型。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大中型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其改革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局。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在相当的程度上还缺乏应有的活力和竞争力,不能尽快摆脱困境,一个极为重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数以百万计的高素质人才。从这个观点出发,可以说高职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全人类所认同的道德规范.诚信,对于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建设者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