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語:心理健康成為現時 需直面的社會挑戰

来源 :澳门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denglu1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全球在疫情下,心理健康會否成為現時需要直面的一個社會大挑戰。您認為本澳應否加大力度關注及推廣精神健康?以及關注疫情後的人群心理重建工作?
   浸信會澳門愛羣社會服務處羅寶珍博士:政府在抗疫工作做得很好,但社交隔離又造成另外一個問題,一部分市民得不到家人的幫助,及時的介入,就容易出現精神健康問題,故大力度關注及推廣精神健康以及關注疫情後的人群心理重建工作就顯得非常重要。
   澳門心理學會程美珍理事長:疫情還在持續,對社會造成的影響深遠,加大力度關注及推廣精神健康,以及關注疫情後的人群心理重建工作,是大家必須去正視的社會工作。
   婦聯心理治療中心劉振峰主任:雖澳門至今百多天沒有疫情個案,但鄰近香港仍處於爆發期,無形中加大一部分本澳居民的心理壓力,所以,關注疫情後的人群心理週適工作非常逼切,而且,比起說心理重建,市民更需要的是心理調適,需要關注疫情下的短期心理調適及長遠心理影響。
   聖若瑟大學社會科學及教育學院郭展謙教授:隨着近年社會大眾對精神健康的認識和關注不斷提升,相信澳門可以進一步普及教育,並且優化和提供方法讓市民如何保持精神健康。
   2、目前社會疫情趨於平緩,疫情下民眾情緒影響是否得到舒緩?對哪些群體帶來的影響最大? 社會上的關注度是否足够?各界應如何應對?
   浸信會澳門愛羣社會服務處羅寶珍博士:特別需要關注的群體主要是醫療前線工作者、長期病患者長者、和親人關係疏離者。還有經濟收入受影響的失業人士及家庭成員,都是需要幫助的社群。
   澳門心理學會程美珍理事長:尤其要關注幾類人士,包括:身患疾病的人群;和病患有接觸的前線工作人員;長者和小朋友;受疫情影響失業或經濟收入來源受影響人士等。我們亦可透過建立友善的環境,有助改善自己及別人的情緒,為彼此帶來愉悅感受。
   婦聯心理治療中心劉振峰主任:企業主動留意和增加關心員工內心需要的措施,如透過若企業有僱員支援計劃,主動向員工定期提供心理健康講座、心理支援熱線等內部心理健康支援計劃,就顯得很重要。疫情下,正是一個著手關注心理健康的時機,為未來經濟復蘇做好準備。
   聖若瑟大學社會科學及教育學院郭展謙教授:本澳市民的情緒相比疫情初爆發時緩和了不少,但隨着鄰近地區和全球的疫情持續反覆,預計民眾的壓力情緒會持續一段時間,有幾類人群的心理狀況特別值得關注,包括患者、照顧者、前線服務人員、醫護人員和因疫情影響生計的市民。
   3、您認為本澳精神健康專業人員(包括社會工作者丶心理輔導員及心理治療師等)是否足夠?以及是否需要支援?
   浸信會澳門愛羣社會服務處羅寶珍博士:作為業內同工,我希望,精神健康專業人員自身要做好調適自身的狀態;另一方面,不同專業機構團體互相的支援也很重要。本澳精神健康專業人員是否足夠?我認為還有改善空間,特別是心理及家庭支援服務方面的人員。
   澳門心理學會程美珍理事長:現時本澳有一定數量的專業人員在不同的範疇提供相關的專業服務。我比較關注心理專業人士容易受替代性創傷影響。另外,獲得所屬單位的主管、上司對專業人士的工作關懷,提供行政支持也很重要,這些支持均有助專業人士將工作做到更深更廣。
   婦聯心理治療中心劉振峰主任:社會工作者、心理輔導員及心理治療師幫助求助者過程中,容易有替代性創傷,需要有更多的自我關懷和他人的體諒,否則會影響到自身的身心健康。除了吸納海外回流的人才外,本澳更有必要培育高質的心理治療師及其他精神健康專業人員。
   聖若瑟大學社會科學及教育學院郭展謙教授:這也要視乎政府及社會對這些精神健康專業人員的需求才能比較,我認為這班專業人員是需要支援的(無論疫情爆發與否),協助他們釋出在工作時可能出現的負面情緒或疑慮。
   4, 參考其他地方的經驗,有哪些我們可借鑑的?以及您有哪些建議?
   浸信會澳門愛羣社會服務處羅寶珍博士:澳門在處理疫情前期及後期各方面工作做得很好,很多方面都可以視為其他地區參考的經驗。包括:政府防疫抗疫工作取得成功的經驗;在開學前後為駐校校工、學生教員提供輔導; 教青局為學校服務機構提供了指引;在社會服務工作方面,疫情期間,社工局為各合作機構提供明確的指引。
   澳門心理學會程美珍理事長:不論中國內地、台灣、香港都有相對成熟的應對經驗,值得我們參考及發展,比如透過科技,建立手機應用程式;構建成熟的心理專業人士隊伍,加大對專業人員的培訓及建立督導制度。
   婦聯心理治療中心劉振峰主任:未來澳門政府若有心做更多的心理健康推廣,可從推廣心理健康納入醫療保險的制度著手;同等重要的是重開本地高等院校的臨床心理學課程,不止是培養人才,更重要心理健康議題的研究。
   聖若瑟大學社會科學及教育學院郭展謙教授:精神健康的關注應由政府提倡教育和推動,而業界亦可參考大學的專業意見和技術提供,三方共同推進,多軌同步發展,為精神健康專業人員持續提供軟硬件的支援。政府的支持和參與擔當著重要的角色。
   一眾受訪嘉賓就各個議題帶來了各個界別的專業聲音,當中,亦有很多值得政府去參考的意見。四位受訪者一致關注心理專業人士容易受替代性創傷影響,呼籲精神健康專業人員自身要做好調適自身的狀態。婦聯心理治療中心劉振峰主任提議,政府可從推廣心理健康納入醫療保險的制度著手;來自聖若瑟大學社會科學及教育學院郭展謙教授更提到:精神健康的關注應由政府提倡教育和推動,而業界亦可參考大學的專業意見和技術提供,三方共同推進,多軌同步發展,為精神健康專業人員持續提供軟硬件的支援。
   本刊認為,通過一眾受訪嘉賓帶來對疫情下民眾情緒變化的關注,可見,目前社會疫情趨於平緩,但疫情多帶來的影響,尤其是對社會個群體的情緒影響卻未能讓人寬心。而目前政府與社會在這方面的意識,以及在這方面的工作並不充分。未來仍有待政府和社會團體合作並了解充足,才能最好地對症下藥,以制定相關的針對性支援方案。
其他文献
澳門是一個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去年遊客數量更高達3940多萬人次,這龐大的旅客人數為澳門的交通發展帶來了具大的挑戰。特區政府除了投入不少資源發展公共運輸,特別是公共巴士服務及增加的士的發牌量,以提質增量服務廣大居民及遊客,也推動博企優化發財巴服務以滿足遊客的出行需求。在多方面的努力下,澳門的交通運輸勉強能承載起這麼大的遊客量,長遠而言,特區政府有需要因應整體的城市發展規劃好澳門的公共運輸業發展,尤其
期刊
1、全球在疫情下,心理健康會否成為現時需要直面的一個社會大挑戰。您認為本澳應否加大力度關注及推廣精神健康?以及關注疫情後的人群心理重建工作?   浸信會澳門愛羣社會服務處羅寶珍博士:由於今年疫情太長,令出現精神健康的病症的機會大增,今年上半年我們接觸到的個案明顯上升,包括焦慮、恐慌、抑抑鬱症的個案較以往增加了3%。雖澳門疫情穩定,但由於全球疫情持續,未有疫苗出現,澳門未來也不應松懈,更為重要的是,
期刊
疫情襲擊,中小微企首當其衝   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重大影響。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統計,歐盟區及北美第二季GDP下跌,均為負增長,具體在於疫情對市場需求和供給造成顯著影響,尤其對中小企。我們可以看到,至今最為直接的影響是許多經濟體的供應(產出水平)大於需求(消費者支出),直接導致經濟停頓。一方面在供給端,企業遭遇勞動力供給減少。各國各地區因應疫情防控而採取封鎖或隔離的措施導致產能利用率下降嚴
期刊
3、您認為本澳精神健康專業人員(包括社會工作者、心理輔導員及心理治療師等)是否足夠?以及是否需要支援?   浸信會澳門愛羣社會服務處羅寶珍博士:作為業內同工,我希望,精神健康專業人員自身要做好調適自身的狀態,因為現在需要處理的個案增多,令提供服務的專業人員承受的壓力很大,社工局也因應這個需求而為所有人員包括社會工作者丶心理輔導員及心理治療師等提供心理輔導這類支援;另一方面,特別要強調的是,不同專業
期刊
7月26日,是防疫期間本澳開展的首個大型公務員招聘筆試——高中畢業學歷程度的綜合能力評估開考,俗稱薪俸點260技術輔導員職程考試。值得一提的是,今次公務員招考之熱度如盛夏的陽光一樣猛烈,事關澳門海關第一職階二等技術輔導員(一般行政技術輔助範疇)18缺的考試日期與它撞期,還好負責招考的相關部門反應迅速,及時將部門筆試考試進行延期,避免惹來安排不當的非議,以及避免造成印好的2千多份試卷浪費。不然羅立文
期刊
澳大:琴澳合作創新示範   行政長官4月發佈的施政報告中提出,橫琴是澳門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融入國家發展的第一站,是澳門經濟多元發展的最便利、最適宜的新空間,更壯志雄心地表示希望橫琴成為第二個澳門,有一日在橫琴引進澳門制度,共用發展。行政長官關於琴澳一體化的發展規劃構思富有高瞻遠矚的視野。長期以來,澳門的經濟主要依靠綜合旅遊與博彩業,同時,本地市場有限,單靠本地消費者市場較難支持全澳經濟發展,故
期刊
大數據應用,優勢巨大   今時今日,大數據已經應用到各行各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創造著不可估量的價值。說起大數據,大家都已經耳目能詳,但是大多數人對它的認識都仍然比較狹隘。顧名思義,大數據首先體現在數據的量級很“大”,可數據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東西,我們該怎麼去描述數據的“大”呢?這裏面就涉及到一些專業領域的東西了。   “大數據”是一個涵蓋多種技術的概念,簡單地說,是指無法在一定時間內用常規軟體
期刊
受新冠肺炎疫情和經濟下行壓力等多重因素影響,本澳經濟結構正經曆深刻調整。過去逾半年,就業形勢變得異常嚴峻,很多企業受疫情影響出現經營困難,有部分公司不得不選擇裁減人員來降低成本,延緩招聘,傳統行業幾乎全部暫停招聘,正常就業管道受阻,有效就業工作時間壓縮。據統計暨普查局6月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3月至5月澳門總體失業率為2.4%,本地居民失業率為3.4%。因應嚴峻形勢,特區政府在今年的施政報告裏頻頻提
期刊
2、目前社會疫情趨於平緩,疫情下民眾情緒影響是否得到舒緩?對哪些群體帶來的影響最大? 社會上的關注度是否足夠?各界應如何應對?   浸信會澳門愛羣社會服務處羅寶珍博士:整體來講,5月以來我們透過其他合作機構轉介及求助的個案上升,發現他們對疫情有很大的擔心,我們都會教他們做好預防工作,比如正面的思考方法,如何平和情緒,等等。特別需要關注的群體主要是醫療前線工作者、長期病患者長者、和親人關係疏離者。此
期刊
疫情影響下,全球各地帶來種種深遠影響,尤其是各地民眾的心理健康議題備受關注。回到本澳,雖半年來,本澳疫情放緩,政府和市民對疫情的關注度有所放鬆,社會經濟秩序逐漸恢復,但人們關注的除了疫情對人們身體健康的影響,還有疫情對經濟,對本地民眾心理健康狀態的影響。本期時事辯論關注了疫情後社會大眾的心理健康重建議題,邀請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以及社會人士表述不同立場,包括來自社會團體的浸信會澳門愛羣社會服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