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移植术的历史回顾

来源 :中华医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cro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05年,Carrel和Guthrie首次报道了狗的异位心脏移植术.同年,Shone建立了移植免疫的观点,为器官移植奠定了科学基础.1964年,Hardy和同事进行了世界上首例人类异种(狒狒)心脏移植术.1967年,Barnard成功施行了世界上首例人类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1968-1971年,全世界先后有56家医院共实施了180例心脏移植术,但患者在术后很少能够长期存活,心脏移植术进入低潮.1972年,Castaneda和Reitz通过实验研究总结了心肺联合移植的经验,为成功实施人类心肺联合移植奠定了基础.1973年,Caves发明了心肌活检技术监测心脏移植术后排斥反应,解决了早期排异的诊断问题.1981年,Stanford大学率先将环孢素A应用于临床心脏移植,有效控制了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明显提高了患者的远期存活率,心脏移植术进入了第2次高潮.亚洲心脏移植术的开展始于1968年,日本和田寿郎和其医疗小组完成了亚洲首例心脏移植术.1978年,上海张世泽医生实施了我国第1例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术。

其他文献
20世纪80年代,随着近20万件徽州历史文献资料的发现,学术界对徽州文化的研究勃然兴起.新安医学作为徽州文化的重要分支,也进入了文献整理和研究的全新发展阶段.《新安医药半月刊》是迄今发现的民同时期徽州地区进行医学学术交流的唯一正式刊物,受到徽学和新安医学研究者的重视.该刊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新安医家在逆境图存的低谷时期,自强不息、勇于抗争的工作和努力。
期刊
考古发现表明,古代植毛牙刷最早出现于唐代.根据古代牙刷刷头和柄部形制的演变,古代牙刷的形制演变可分为3个大的发展时期,即唐、五代,辽、宋、金、元和明、清、民国时期.唐及五代时期牙刷的刷头和柄部还没有明显的区分,而辽、宋、金、元时期的牙刷的刷头和柄部在造型上已经有了明显的区分.到了明、清、民国时期,牙刷刷头及柄部的形制进一步细化.近年来,有学者对“植毛牙刷说”提出质疑,认为考古发掘出土的骨柄植毛刷是
家父金溱波医师保留下来中华医史学会10周年纪念留影一帧(图1).自左至右,前排分别为:陈邦贤、耿鉴庭、伍连德、王吉民、胡定安、宋大仁、范行准;中排分别为李涛、洪贯之、侯祥川、丁济民、张昌绍、叶劲秋、刘永纯;最后一排左起第2人(留有胡子)为家父金溱波,第3人为原上海东南医学院教授江惠敏.1935年11月,中华医学会在广州召开第11届大会期间,由著名医史学者王吉民等发起,在中华医史学会下成立了医史委员
期刊
2012年5月9日到10日,广东省医学会主办、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医史文献学科承办的“广东省医学会第八次医学历史学学术会议暨第四届岭南医学研讨会”,在广州大学城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楼438会议室召开。会议于5月10日上午9点隆重开幕,由广东省医学会医学历史学分会第四届主任委员、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郑洪教授主持。广东省医学会秘书长朱宏教授、
期刊
书评,即评论或介绍书籍的文章,它通过实事求是地分析书籍的形式和内容,探求创作的思想性、学术性、知识性和艺术性,在作者、读者和出版者之间构建起信息交流的渠道.序跋是书评的一种形式,旨在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宗旨、编辑体例和作者情况,也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及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书海茫茫,新作迭出,书评通过对书籍进行评介,能够将高质量图书的价值介绍给读者,帮助读者深入堂奥。
期刊
期刊
廖育群先生新著《繁露下的岐黄春秋:宫廷医学与生生之政》一书于2012年2月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廖育群先生认为,自古相传的“中国传统医学”可以区分为“正统”与“边缘”。“正统”以官医系统为代表,而草泽医人则属于“边缘”。
期刊
1. 苦杏仁古代炮制方法沿革苦杏仁生有小毒,炮制后可去小毒,并除去非药用部位.《伤寒论》有"汤浸去皮尖及两仁者"的记载.明《医学入门》提出:"桃仁、杏仁,双仁有毒伤人,用去皮尖,不生疔疖."也有主张不去皮、尖者,如《本草纲目》中有"治风寒肺病药中,亦有连皮尖用者,取其散发也"的记载.清《医方集解》更明确提出"不去皮尖……杏仁留尖取其法,连皮取其涩".现代《中药炮制经验集成》认为燀去皮是去除非药用部
期刊
梁其姿先生著《面对疾病——传统中国社会的医疗观念与组织》一书于2012年1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期刊
2012年10月20-22日,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项目编号:2012320106007)"新视野下的近现代中医史研究"暨"百年中医史研究"项目培训会在北京召开.此次培训会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主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