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的要求是:“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但由于广大农村地区经济条件相对落后,信息闭塞,学生生活圈子狭小,视野不够开阔,见识少,所以农村初中学生写作水平普遍低下。那么,如何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呢?现结合我十多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们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扉,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
1.让学生敞开心扉,自由写作
教师应先解除强加给学生的命题,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自己想写的东西,写自己熟悉的事情。鼓励学生崇尚真实,敞开心扉,吐露真情。如,七年级一开学,我就让学生准备了一本“随笔本”。“随笔本”不限制内容和体裁,也不规定字数,让学生自己命题,把每天感受最深,最想倾诉的东西写下来。这种自由式的作文不用学生再绞尽脑汁地去编造内容,而且是写真话、抒真情,学生们都觉得很痛快,有一种倾诉后的快感。而且在他们的笔下,四季变化皆可入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写作成了一种愉快的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2.采用激励措施,激发写作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只有在学习上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的兴趣。”欣赏,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我在班上设立了一个“优秀作文园地”,每次写作后,我都把写得较好的文章附上评语,粘贴到“作文园地”里,让全班同学一起来欣赏。同时,还把一些更优秀的作品推荐去参加征文比赛。即使是对那些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我也尽力挖掘出他们作文中的闪光点,及时地给予鼓励或表扬,以此增强他们自信心。通过这些措施,学生们的情绪高涨,产生了浓烈的写作兴趣。
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扩大阅读面,积累写作素材
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的好习惯,同时,在课余时间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有益的课外读物。勤于练笔,把观察、阅读、写作三者相结合,加上切实有效的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1.细心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个不停。”所以说,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虽然农村学生缺乏对外界一些新鲜事物的认识,但他们接触的却是一片广阔的农村天地。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融入自然,深入社会,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真正让学生体验“作文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从事语文教学十多年了,我坚持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我还让学生坚持每周写观察日记,极大丰富了写作素材,学生写作时不再愁眉苦脸了,写作水平有了普遍提高。
2.指导学生多读书,写摘记
俗话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而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量少,知识面窄,知识储备量少,所以文章内容空洞,语言苍白干瘪。针对这种情况,我鼓励学生多到图书馆借书来看。还在班上成立了一个“小小图书室”,发动班上每个学生贡献几本好书与大家“共享”,并定期更换,每周安排一定的时间看书。同时,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摘记本,把看到的好词、好句、好段记下来,积累写作素材。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量和一定的知识储备量,写起作文来自然就容易多了。
三、指导学生写作,让学生逐渐掌握写作的方法
1.利用好语文教材,讲授写作方法
语文教材里的文章都是优秀的范文,它们都有各自的写作特色,很值得学生们学习,因此,我在上课的过程中就结合课文向学生讲解文章的结构,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过渡等等写作知识及其运用。学生清楚了这些方法,才能更好地运用到写作中。
2.指导学生善于模仿
模仿写作是把间接经验化为直接经验的重要手段。教师可按不同的写作目的和要求,有计划地让学生进行仿写训练,可以模仿句子、段落,模仿篇章、语言,模仿结构、立意等。如学了《一双手》这篇课文,我便让学生回家也仔细地观察父母亲的手,仿照课文7至9自然段对母亲的手也进行一番细致、生动的描写。通过模仿,夯实了学生的写作基础,学生受益匪浅。
3.指导学生由片段到整篇写作的训练
农村初中生底子薄,基础差,有的学生连一段话都说不清楚,更别说让他写一篇文章了。所以,我先从一个片段开始训练学生写作。可单就人、事、物的某方面或某个情节做单一性的写作训练。如专门描写某个人的动作,春季的景和物,课间十分钟这一特定场景等。由段向篇慢慢过渡,片段写好了,再从文章的立意、结构、选材、语言等方面指导学生对整篇文章的写作进行训练。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提高农村初中生的写作水平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教师恰当指导,科学训练,学生深入生活、勤练多思,学生们的写作水平一定就会得到很大提高。
(责任编辑韦淑红)
一、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们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扉,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
1.让学生敞开心扉,自由写作
教师应先解除强加给学生的命题,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自己想写的东西,写自己熟悉的事情。鼓励学生崇尚真实,敞开心扉,吐露真情。如,七年级一开学,我就让学生准备了一本“随笔本”。“随笔本”不限制内容和体裁,也不规定字数,让学生自己命题,把每天感受最深,最想倾诉的东西写下来。这种自由式的作文不用学生再绞尽脑汁地去编造内容,而且是写真话、抒真情,学生们都觉得很痛快,有一种倾诉后的快感。而且在他们的笔下,四季变化皆可入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写作成了一种愉快的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2.采用激励措施,激发写作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只有在学习上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的兴趣。”欣赏,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我在班上设立了一个“优秀作文园地”,每次写作后,我都把写得较好的文章附上评语,粘贴到“作文园地”里,让全班同学一起来欣赏。同时,还把一些更优秀的作品推荐去参加征文比赛。即使是对那些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我也尽力挖掘出他们作文中的闪光点,及时地给予鼓励或表扬,以此增强他们自信心。通过这些措施,学生们的情绪高涨,产生了浓烈的写作兴趣。
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扩大阅读面,积累写作素材
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的好习惯,同时,在课余时间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有益的课外读物。勤于练笔,把观察、阅读、写作三者相结合,加上切实有效的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1.细心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个不停。”所以说,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虽然农村学生缺乏对外界一些新鲜事物的认识,但他们接触的却是一片广阔的农村天地。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融入自然,深入社会,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真正让学生体验“作文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从事语文教学十多年了,我坚持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我还让学生坚持每周写观察日记,极大丰富了写作素材,学生写作时不再愁眉苦脸了,写作水平有了普遍提高。
2.指导学生多读书,写摘记
俗话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而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量少,知识面窄,知识储备量少,所以文章内容空洞,语言苍白干瘪。针对这种情况,我鼓励学生多到图书馆借书来看。还在班上成立了一个“小小图书室”,发动班上每个学生贡献几本好书与大家“共享”,并定期更换,每周安排一定的时间看书。同时,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摘记本,把看到的好词、好句、好段记下来,积累写作素材。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量和一定的知识储备量,写起作文来自然就容易多了。
三、指导学生写作,让学生逐渐掌握写作的方法
1.利用好语文教材,讲授写作方法
语文教材里的文章都是优秀的范文,它们都有各自的写作特色,很值得学生们学习,因此,我在上课的过程中就结合课文向学生讲解文章的结构,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过渡等等写作知识及其运用。学生清楚了这些方法,才能更好地运用到写作中。
2.指导学生善于模仿
模仿写作是把间接经验化为直接经验的重要手段。教师可按不同的写作目的和要求,有计划地让学生进行仿写训练,可以模仿句子、段落,模仿篇章、语言,模仿结构、立意等。如学了《一双手》这篇课文,我便让学生回家也仔细地观察父母亲的手,仿照课文7至9自然段对母亲的手也进行一番细致、生动的描写。通过模仿,夯实了学生的写作基础,学生受益匪浅。
3.指导学生由片段到整篇写作的训练
农村初中生底子薄,基础差,有的学生连一段话都说不清楚,更别说让他写一篇文章了。所以,我先从一个片段开始训练学生写作。可单就人、事、物的某方面或某个情节做单一性的写作训练。如专门描写某个人的动作,春季的景和物,课间十分钟这一特定场景等。由段向篇慢慢过渡,片段写好了,再从文章的立意、结构、选材、语言等方面指导学生对整篇文章的写作进行训练。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提高农村初中生的写作水平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教师恰当指导,科学训练,学生深入生活、勤练多思,学生们的写作水平一定就会得到很大提高。
(责任编辑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