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巴戟助德庆农民致富

来源 :源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ch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德庆县提起高良镇旺埠村巴戟市场,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里曾经是一个闭塞冷清的小山村,近年来却变得热闹起来,新落成的大型巴戟贸易市场,客商川流不息,平均每天有近20多吨的巴戟从这里源源不断运往全国各地,目前这里已成为全省最大的巴戟药材贸易集散地。
  家家户户都种巴戟
  “我们90%以上都从事巴戟种植,户均种植巴戟两亩以上,每亩巴戟年收入在10000元左右,与水稻相比10倍以上。”近日,在旺埠村,村支书徐肇东兴奋地向笔者介绍。巴戟的广泛种植让地处山区且土地面积较少的旺埠群众走在了发展特色产业、拓宽致富道路的前沿,也让“一亩巴戟十亩粮”的说法得到了印证。
  据介绍,巴戟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南药”之一,素有“南方人参”之称,具有补肾壮阳、强筋骨、祛风湿的作用,市场较大。高良镇是德庆巴戟的主要产区,其中旺埠更是地道产区。“过去十多年,受外围环境影响,巴戟的市场价格也有起伏,曾经最高峰时每公斤达到30元,市道最差的时候每公斤才6元。但无论怎么样,巴戟种植收益稳定、市场广泛,一直是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门路。”徐肇东说。旺埠的巴戟种植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品质良好,因而一直在行内名声很响。“旺埠出产的巴戟都是交易市场上的热门货,不但质量上乘,而且还成为全国各地客商争相采购的药材,深受客商的欢迎”。
  小小巴戟做成大贸易
  “过去,国道经过旺埠村,高良巴戟产区的农民都约定俗成到这里交易,从而形成了巴戟交易集散地,当地农民看到了经济效益,因此就开始从事巴戟种植和经营了。”徐肇东说。但是,由于旺埠交易环境比较简陋,巴戟交易行为过于粗放,农户并不能得到好处,市场信息不畅通,严重地制约了当地巴戟的发展。
  2012年德庆县委、县政府一心想群众之想,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在村里兴建了大型巴戟专业交易市场,也是全省唯一一个大型巴戟专业交易市场。“市场占地5亩,建设面积2260平方米,年交易量将达800吨,是一个覆盖全国各地的交易平台。”巴戟交易市场管理员梁水光介绍,过去交易市场都是设在路边,每逢圩期就会塞车,若遇上恶劣天气,前来交易的群众和客商就更不方便了。现在新建了在型市场,不但有停车场,而且还大大地改善了旺埠村的巴戟市场交易结构,方便了种植户和采购的客商。如今,每逢新历的圩期,从早上5点到晚上12点,交易市场都会人来人往,聚集来自各地的商人、种植户,“一般一天的交易量都有8万公斤,最高的一次达到了20万公斤。”梁水光说。
  发展种植巴戟致富一方
  “如今,发展巴戟种植已成为高良镇特色经济。”高良镇领导说。一直以来旺埠村以及周边的山区乡镇农民就有种植巴戟、肉桂等南药的传统。
  近年来,高良镇因势利导,把发展南药产业作为发挥高良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增加农民收入和国家税收、提高山区群众的生活水平、促进全镇经济发展和加快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的重点工作来抓。2012年,德庆县巴戟种植面积5.5万亩,总产量达到3.5万吨,有巴戟种植户1.2万多户,为全国面积最大、产量最多、单产最高、品质最好的巴戟生产基地。
  站在高良镇旺埠村村委会的楼上放眼望去,大大小小的巴戟基地尽收眼底。在旺埠村,靠巴戟發家致富的农户年收入从10万元到30万元的农户数不胜数,家家户户都盖洋房,装上了太阳能热水器,生活越过越红火。
其他文献
梅江区老促会自成立以来,积极扮演好区党委、政府参谋助手的角色,不怕艰辛,经常深入老区调查研究,倾听老区人民群众的心声,反映老区群众的困难,帮助群众解决“五难”问题。他们无私奉献、兢兢业业的精神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认可,也得到了老区群众的交口相赞。  近年来,梅江区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由于城区欠发达,经济总量小,工业基础薄弱,梅江区这块红色土地目前仍然相对落后,老区镇、村的群众住房难、行
期刊
2013年8月,梅江区被中央党史研究室确认为“原中央苏区范围”,梅江区又迎来了一次良好的发展契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老区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一园两特带动一精”发展战略,采取积极措施优化环境,争项目、调结构、稳增长、惠民生、促和谐,加快了全区经济发展步伐。如今,这块红色的土地,正蓬勃发展、焕发新貌,全区发展走上了快车道。  2013年以来,区委、区政府科学谋划、多措并举,在各职能部门的
期刊
梅江区长沙镇中心小学坐落在长沙镇长沙村,服务范围为6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2001年以来,响应政府号召,整合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进行撤校并班,所撤并的学校学生到长沙镇中心小学就读。  长沙镇中心小学于2004年被评为梅江区一级学校。2008年9月以来,学校更是乘着创建教育强镇的东风,在各级政府大力支持下扩建了运动场,增建了篮球场,改建了厨房和宿舍,还添置了一批教学设备,同时完善了相关设施。然而,
期刊
艾活顺老师从2010年9月起在梅江区长沙镇中心小学支教,2013年9月在凌国强董事长的关爱下特批带上妻子(黎秀霞老师)共同到山区支教。近四年来,他爱岗敬业,勤于奉献,“爱每一个学生,欣赏每一个学生”,为孩子创设一个轻松和谐快乐有趣的学习平台,深受学生喜欢、家长称赞。  艾活顺:虽然山区的生活条件不如城市方便,但是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锻炼,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支教老师作为一条沟通的纽带,时刻不忘搞好教
期刊
郝娟娟:2012年8月31日,带着凌国强董事长和学校领导的谆谆嘱托,带着3岁的女儿,满怀着一腔热血和一颗惴惴不安的心,我作为支教老师踏上了远赴长沙镇中心小学支教之路。  来到这个山区小学,我就被这里淳朴的民风和宜人的气候所吸引。我深深地知道:想要成为一名好的老师,最重要的教学方法就是“爱”。爱学生如同自己的孩子,爱自己职业好比身体,爱学校就像是自己的家,爱同事恰似自己的亲人……作为一名支教老师,什
期刊
近几年来,和平县老促会坚持以产业帮扶为抓手,以打造优势产业为重点,通过积极引导和扶持老区农户开发种植中草药溪黄草,助推绿色经济发展。  2010年10月,和平君乐药业公司与广州白云山制药厂签约发展“大南药”的配套合作项目,在和平县革命老区村发展种植年产10亿元规模的中草药溪黄草生产基地。该公司从2011年初开始运作。下车镇群峰老区村利用当地的土地资源和气候条件优势,于2012年开始引进种植溪黄草,
期刊
汕头市潮阳区积极贯彻落实全省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加快振兴发展工作会议精神,正视自身“短板”,从实际出发,尽快缩短革命老区与先进地区的差距。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加速交通运输体系  近年来潮阳区坚持“多条腿”走路,多方筹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计划总投入125亿元,这是该区有史以来交通建设项目最多、投资额最大的时期。  该区着力抓住厦深铁路和汕港、揭惠、潮惠3条高速公路经过本区的契机,做好综合
期刊
2008年8月31日,付鑫铉老师远离女友从深圳来到了梅江区长沙镇中心小学支教。这里的山娃可以与深圳一样,从一年级就开始学英语了,选用的课本也是深圳与相关部门合作编写的。与传统教学相对枯燥的教学方式相比,付老师的教学充满乐趣——伴随着一首轻快的英文歌曲,学生们开始高兴地用英语打招呼。随后,当付老师拿出一张张形象的动物和物品画像时,“monkey”、“computer”、“dog”等英语单词从学生口中
期刊
一条条纵横交错的硬底化村道、一盏盏崭新的照明路灯、一幢幢两三层的小洋楼、整洁美丽的村容村貌……所有这些,都是记者在澄滩村看到的。“以前我们村确实很穷,进村的路都是泥沙路,坑坑洼洼,村里基本上没有什么新房子,路灯就更加不敢想象了。”采访中,说起几年前村里的情况,澄滩村支部书记陈清梅感慨颇深。她的描述和我们现场看到的新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澄滩村的巨大变化可见一斑。  澄滩村位于梅江区长沙镇河西片,是梅
期刊
高州市被誉为“全国水果第一县(市)”,全市水果实有面积134.24万亩。大规模水果生产也必须不断改造创新发展,才能适应市场需求,真正成为广大果农的“绿色银行”。茂名市、县(市、区)两级老促会在两级水果、林业等部门配合下,于1997年底开始开展“老区科技兴果”活动,至今已有17个年头,一直为广大果农拍手叫好。  2003年以来,高州市开展“老区科技兴果”活动共投入资金215.466万元,其中茂名市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