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附属学校的传统与创新——对“北京高校支持中小学发展”实践的反思

来源 :中国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rge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附属学校是我国基础教育学校的重要类型之一,随着时代的变迁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在北京基础教育改革实践场域中,近年来涌现出一批“新”大学附属学校.与传统大学附属学校相比,“新”大学附属学校的特征表现为:以实现区域教育资源优质为目的,具有明确的政府导向;它们与大学是合作关系,由双方组建的协调机构推动合作;“新”大学附属学校的发展外部性强,重在依托大学资源的输入和支持.“新”大学附属学校的涌现,使人们有机会重新审视“大学与中小学校之间关系”的命题,反思大学支持中小学发展的机制,并开启“合作导向”教育发展思维:“新”大学附属学校扩展了“大学附属学校”的内涵和外延;探寻大学的内驱力是“新”大学附属学校可持续性的重要保障;构建开放合作的教育生态是实现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有机联结的重要条件.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论述广西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路径,分析广西中高职衔接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搭建职教集团化的衔接体系,架筑中高职教育“立交桥”;科学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量身定制分段贯通衔接方案;加强人才培养过程管理,全程育人办出职业化特色;试点中高职合作项目。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 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
不同的学者对于教育研究方法的分类有不同的标准,这些不同的划分有助于启发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分析和运用各种各样的研究方法,但由此也带来了纷繁复杂的分类“乱象”。如果实在要对教育研究方法进行分类,那么首先要区分教育研究的分类、教育研究方法体系以及具体的教育研究方法的区别。其次,在脑海里从宏观的方法论到中观的教育研究方法再到微观的具体的教育研究方法要有一个框架体系的思想,才不会迷失于教育研究方法的分类“乱象”之中。此外,教育研究方法的范式之争由来已久、屡见不鲜。建设性的范式之争能够给人带来理性上的启迪。但是
本文通过对跨学段学区在学区化办学中优势与问题的分析,提出跨学段学区要走出一条具有跨学段特征的办学之路,应首先通过建立起“教育命运共同体”的发展愿景,实现抱团取暖、
近些年来,我国多次发文强调要进一步加大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高校学术性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得到应有的重视,而专业学位研究生由于学科定位等多种原因,其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还处于探索阶段。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无论从社会发展、人才培养及个人成长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扭转培养中出现的一些偏差,应坚持“理论学习——实践训练——科学研究”三位一体的课程群教学理念和教学体系,实施四环节“梯度模式”培养方案,并在研究生教学、论文创新认定、课题规范化管理以及创新评价体系的完善
生命关怀是落实“全人”教育的必由之路,身体素养教育是“全人”教育践行生命关怀的逻辑起点.但由于青少年身体活动严重不足,出现了主体性丧失、厌恶体育学习、心理弱化、精
总结教师队伍建设的历史和现实经验,探寻教师队伍建设的未来发展,是教育理论创新和实践推进的永恒重点,甚至成为教育现代化如期实现的关键引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省域基础教
学校体育美学的研究既是对当前学校推进美育发展的学科回应,更是为了探寻学校体育自身美学内涵,优化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以实现全面育人的价值诉求.研究认为,学校体育美学主要
社会与情感能力教育在学校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从智商到情商,表现了越来越宽泛的智力概念和越来越强化的素养意识.在学校开展社会与情感能力教育包括基于课程的干预策略、基于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广西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提出实施措施:研究广西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的数量规模需求与质量内涵需求,做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设置与建设的规划与计划工作,研究制订科学的专业定位与办学目标,研究制订针对专业定位与办学目标的培养方案,加强基于专业定位、办学目标与培养方案的师资队伍建设,切实有效地抓好本专业的科研创新与前沿跟踪工作,做好广西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