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创新与传承产生碰撞

来源 :商品与质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jun_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时代的文明都有其代表性的特征和时代赋予的烙印,中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孕育和滋养了无数的艺术瑰宝和文化遗产。他们异彩纷呈灿若星辰,承载着中华民族无比厚重深远的文明和精神血脉。作为其中一粟的中国古典家具,改变和丰富了人们起居方式的同时,也以一种独有的艺术方式传承了数千年。它是中国建筑艺术延伸、造型雕刻艺术的凝炼、书画艺术的载体;其榫卯结构的科学性更是在各艺术门类中独占鳌头,是历代鲁班弟子们的心智结晶。
  中国古典家具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其特有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魅力。如楚汉髹漆、元明彩绘、明清硬木家具等等。它们一脉相承却各有千秋,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凸显着不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而延续至今,并呈现着蓬勃的发展趋势:古典红木家具成了这个时代的一个缩影。
  而时代在呼唤精品,呼唤带有强烈时代烙印的文明的延续。面对古人丰厚遗存的同时,有思想的企业家和设计师们,开始意识到需要开发能够代表当今盛世文明的创新设计,希望留下中国家具艺术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就是传承,是艺术生命的延续。我们非常希望有朝一日能看到,我们中国自己的设计师的作品,能够出现在米兰、科隆家具展等国际舞台上。这样才不会被后人所诟病,才无愧于这个盛世。
  然而,家具艺术的创新设计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能成。目前红木家具行业内很多有志之士,不断在推出各式各样的“创新设计”,有些甚至是很大胆的尝试。更多的业者则是希望能够延续传统家具的辉煌,以古为鉴按图索骥地打造当世精品,主张原汁原味的继承。于是乎便形成了传统与创新两大阵营。本文亦着眼于此加以探讨,算是抛砖引玉吧。
  首先,需要明确一个概念,什么是红木家具。广义上讲,普通百姓脑海中的红木家具,是指那种传统木材打造的、多少带有些古典式样的家具。狭义上讲,目前国家和行业标准中并没有这一名词,只有《红木》国家标准 GB/T 18107—2000和《深色名贵硬木家具》QB/T 2385-2008。而红木家具行业就是以这两个标准为参照,成为一个约定俗称的叫法。可以理解为凡是符合上述两个标准的家具,称为“红木家具”,实则是名贵硬木家具(包含红木家具)。上述标准中明确说明,无论是“传统硬木家具”还是“现代硬木家具”,都是以传统工艺为基础的。传统工艺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榫卯结构,只有使用传统榫卯结构的工艺家具,才称得上是“红木家具”或“硬木家具”。而摒弃榫卯结构改用金属连接件的家具,则不属于该范畴,只能算是使用红木材质的现代家具而已。
  同许多专家学者一样,笔者认为没有榫卯的家具,不算是中国式家具,是属于舶来品。其使用寿命大多只有一二十年,甚至短短几年就会解体报废。其短暂的使用寿命,与国人的可以传承百年的家具财产化观念完全不同。只有明确了上述概念,界定了范畴,我们才好进一步展开有益的讨论。
  其次,改良设计不等于创新设计。创新是设计本质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从设计理念、视觉语言和技术表现方式的创新入手,设计出不同于前人并超越前人的代表性元素、形成时代风格的设计,才能成为创新设计。创新意味着改变,所谓推陈出新、气象万新、焕然一新。创新设计需要深厚的功底和超前的理念,作为设计师,创新出自主知识产权的设计作品并获得认同和追随,是终极目标。对传统家具而言,设计讲的是见识和功力,而非现代家具的创意。两者根本的不同在于生命周期,无论是使用周期还是艺术生命周期,都不可同日而语。
  改良设计则相对容易的多,市场上相对接受度较高的“新款”设计,绝大多数属于改良设计。其在原有设计的基础上,调整尺寸比例、增减使用功能、替换装饰纹样等,以适应当代人的生活所需。有些历史必然是无法回避的,诸如宝座改沙发、炕案改电视柜,家具的核心本质还是服务人的生活的。这无可厚非,是需求产生的必然。如同由明至清,家风渐变,没了下人奉茶的规矩,就有了茶几的出现。
  改良与创新是有本质不同的。改良是移花接木式的改造,而创新则是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全新的超越和进步。有风格的创新、工艺的创新、品种的创新,都属于前无古人。比如说在中国陶瓷艺术史上。清代官窑就有很多创新之举:转心瓶的出现、珐琅彩粉彩的运用等等,其艺术成就和历史地位代表着那个时代的高峰。清早期宫廷家具亦如是:其在明式家具工艺基础上,突出强调庄重、稳健、高贵、奢华的设计特点,形成了有别于明式家具的鲜明风格,并发扬和延续了一百多年。而其后的清中、晚期家具则失去这一优势,并逐渐没落毫无往昔的风采,以至于有人称这一时期的家具为“垃圾红”。
  再次,红木家具行业发展之路。红木家具刚刚复兴之时,由于对传统家具的认知十分匮乏,市场上多数是在用红木材料在做八、九十年代的款式,诸如组合电视柜、四门六门大衣柜等。如今,这类家具已经在市场上绝迹了。后来人们更加注重仿古,凭着仅有的两、三本家具图录,照猫画虎。期间不时夹杂着各种“新式家具”的出现,可谓五花八门。但这些都以退出市场为结局,且周期很短。说明红木家具的发展,走了很多弯路。随着专家学者对明清家具的深入研究和投资热潮的涌现,红木家具产品近年来在复古“高仿”和改良设计上提升了很多。越来越多的企业抓住机遇创造了骄人的财富之后,开始注重红木家具的精品意识,但这种精品意识多数停留在珍贵稀缺的高档木材,如紫檀黄花梨,趋利思想使然。
  暂且不论是否能创新得好,就目前红木家具仿古来说,笔者认为还是处在相对落后的阶段:能称得上“高仿”的产品不多见,能再现明清家具神韵的更是罕见。大部分企业的精力都在怎么降低成本获取更大的利润,而忽略了家具自身的质量。只要产品能卖出去,至于将来能否传世、有无收藏价值,根本不去思考,更妄论对明清家具的深度研究了。
  最后,温故方能知新,创新须先知古。曾经有这样一句话:这行业不需要设计师(实际上很多企业也没有设计师),只要把老祖宗遗留的家具做好,仿到位就行了。此话虽有些偏颇,但也说明大家都知道老祖宗的东西好。至于怎么个好法,则知之甚少。
  中国家具艺术史上,以明式家具和清早期宫廷家具为上品,是家具艺术代表的最高境界。就其造型而言,主要吸取了建筑大木梁和壶门床及须弥座的组合形态。这种造型,把建筑艺术的连接有序、穿插有度,以及壶门床、须弥座的稳定牢固、平衡和谐、美观通透的东方美学神韵发挥到极致,无一不体现出方正凝重的三维造型。事实上,一件精美的家具无论它是精雕细琢,还是朴素无华,就其造型而言,已经是一件完美的雕塑杰作了。明式家具的简练质朴和清早期宫廷家具的庄重繁华,是我们当今红木家具依然追求的经典之作。
  如果连祖宗的经典设计作品都抄不好,就先不要大谈创新设计具有当代风格的家具。口号好喊,但必须在吃透领悟的基础上发挥创造,否则就是盲目自信了。试看乾隆晚期之后的家具发展脉络,包括其他相关的艺术领域,有多少能超越前人的时代经典设计元素呢?难道这200年间就没有有识之士想要做出惊人的创新设计吗?
  先辈如梁思成先生、王世襄先生,以毕生精力搜寻积存中国古建、古家具之精要,试图留住这些珍贵的世界级文化遗产。做的都是大量的抢救性的工作,才有我等后辈对传统家具文化的肤浅认知。而王老生前念念不忘的,是中国古典家具仍未解决的断代学术问题。学界对古典家具的学术研究,远远落后于其他如瓷器、书画等传统艺术领域。面对一件老家具,你都无法说清它的年代和历史环境,还去奢谈什么文化内涵和艺术神韵?充其量是盲人摸象罢了。
  由于从业者的文化程度多数不高,艺术鉴赏水平良莠不齐,企业主和设计人员对于明清家具经典的内涵精神缺乏理解,缺少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在功利心的驱使下照猫画虎,参照图录却没有原物的详尽尺寸图纸,体味不到古人在家具造型艺术上的造诣用心,因此造出的家具外形丑陋比例失调,纹饰与造型年代不符等。也有人尝试过创新设计,但多数是在明式清式的基础上改来改去,改不好反而改成了“怪胎”,什么“式”都谈不上。
  因此,想要做好创新设计,基础是温故知新追本溯源!先把祖辈遗留的精华学到手。笔者发现一个现象:当代红木家具行业的佼佼者中,多数是从修复老家具开始做起,而后转行做新家具的。他们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开始为广州、香港的明清家具大收藏家修复老家具,凭籍一身好手艺,过眼、经手老家具无数。那年代,家具收藏还未兴起,民间发现的高档名贵家具基本被广州香港收藏家纳入囊中。因此他们能有条件接触和了解传统家具精品,通过拆解、修复,更加深了对老家具的认知,自身技艺也得以精进。当老家具精品消失殆尽,他们开始用自己的技艺打造新红木家具,自然是有所依据。这才叫“传承”。
  作为这个时代的家具人,我们有责任给后世留下经典之作,为中国家具艺术史再添奇葩。我们更有责任将祖辈的文化遗产之精华,完整地继承保护并延续血脉。两种责任同时担在我们的肩上,分量都是沉重的,不可偏废。愿所有的业内同仁们,弘扬祖先的优秀文化,勇于创新,共同谱就新时代的辉煌乐章。
  
  
其他文献
中山北路1958号华源世界广场18层迎来新客,一群朝气蓬勃的姑娘小伙子进驻办公,这就是本刊及网站(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的上海工作站。  自2006年本刊人员进驻上海,这已是第四次搬迁了,最早是在漕宝路的康健路上,为了离红木家具企业更近些,队伍移师上南路。再后来到了延安中路(威海路传媒大道)锦延大楼。而这一次是进驻世界广场大厦。  华源世界广场位于中山北路和光新路交叉点上,交通方便是最大特点,地铁3
期刊
瑞丽的红木家具产业里,有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占到了产业工人中的70%左右,他们就是来自缅甸的工人,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们“老缅”。称为“老”,其实他们不老,大多都是二、三十岁的青年人,无论哪个岗位,都有他们的身影。中国的老板说,他们都很聪明,学得很快。但毕竟缅甸的一些地区经济发展稍显滞后,有点象中国五、六十年代的农村,因此许多年轻人愿意到中国来打工,就象有些年,中国人愿意到日本、韩国去打工一样。有位老
期刊
经过2年时间的建设及前期的火爆招商,浙江省东阳市花园红木家具城二期业已万事俱备,即将于7月29日隆重开业。  近年来,通过整合优势资源,诚信经营,优质服务,花园红木家具城一期自开业以来的发展可谓是一路凯歌,已经在红木产业中成为一块金字招牌。据了解,花园红木家具城二期报名时,仅有的300多个摊位引来1500多家企业疯抢。随着二期正式开门营业,花园红木家具城三期工程也已悄然启动,预计仍然满足不了广大红
期刊
花篮、条幅、彩车  6月3日一早,位于北京玉泉营西南角的宸怡元红木家具珍藏馆门前装扮一新,美丽的礼仪小姐立于两侧,脸上带着微笑,热情而礼貌地迎接陆续到来的嘉宾和亲朋。珍藏馆里面更是装饰得古色古香,陈列着无数的精品家具,嘉宾们在优美的古典音乐声中,边走边参观,不时地用手摸摸家具,或坐到椅子上体验一番,他们完全被珍藏馆里的精品家具震撼了,享受着古典文化的无限魅力,并发出啧啧赞叹声。  这天,北京京南怡
期刊
举办时间:2012年6月10日,下午3时半至6时;  举办地点:北京,劲飞红木厂区办公大楼;  研讨主题:“劲飞红木辉煌十七年”品牌之路及对整个行业的启示意义;  出席人员:红木国标第一起草人杨家驹,中国林科院研究员张立非,北京故宫博物院宫廷部专家周京南,劲飞红木VIP客户、红木收藏家,劲飞红木总裁吴新建及有关媒体人士等。    镜头回放:“三部曲”见证中国红木家具发展历程  6月10日,是拉开“
期刊
诚信是什么?诚信是一种精神,诚信是一种品德,诚信也是一种力量,它推动企业前进和发展,促进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友好与和睦。因此,“诚信”应该大力弘扬与提倡。正是基与此,中国红木家具消费维权网(全国红木家具消费维权办公室主办)推出了《诚信故事》专栏。  《诚信故事》,顾名思义,它是以故事的形式讲述诚信,用故事的形式,记录一个个美好。其实,广大的红木家具生产、经销企业都是讲究诚信的,虽说行业里也有不诚信甚
期刊
挂屏作为室内装饰,是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富有民族特色的优秀传统形式,也是装饰园地中别具风格的一朵奇葩。它应用广泛,丰富多彩,源远流长,是室内装饰的良好形式。      挂屏的历史演化  挂屏源于屏风类家具,是屏风类家具的重要演变形制。早在西周时期,屏风家具就已经出现,称其为“戾”,又成“黼扆”,是古时天子座后的屏风,在周朝,是天子专用的器具。它以木为框,糊以绛帛,上画斧纹,斧形的近刃处画白
期刊
载道于器可以说是中国人传统美学欣赏的最高境界,中国古典家具的直与弧、刚与柔、张与弛、雕与素、简与繁、端庄与秀雅无不恣意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不同审美。而这其中形而上者有之,形而下者亦有之。  一些优秀的明式家具,尤其是由文人雅士参与设计制作的家具,在视觉上往往给人以简洁至极、不事雕琢的印象,而恰恰“形而上”的佳器往往出自于这种家具中,正所谓大道无形,它们所体现的是人内心世界的一种追求。  当一件
期刊
再也没有比现在,红木家具市场上厂商对于经销商的“争夺”更强烈的了,与其说是一种“争夺”,倒不如说是一场“暗战”。原因很简单,对于那些以批发为主要经营手段,以加盟连锁为主要销售渠道的生产企业而言,于今年低迷又不明朗的市场态势下,如何吸纳与稳住现有经销商成了他们最伤脑筋的问题之一。  焦灼的心态让生产商与经销商都慌了手脚,近乎于推销式的各类订货会与经销商会议你开我也开,名目不管是什么,其目的再明白不过
期刊
酒桌是古代酒肆里常用的家具,但古人却为这样普通的物品赋予了美的内涵。图中酒桌是北京私人的收藏,产自山西,年份应该能“入明”了。因为我没有直接证据来说明它的年份(比如款识),只能通过该酒桌的装饰,工手来判断,而这样的判断是感性的、经验式的、不可靠的。如果有人说,这是清代初期的,我也同意,因为家具的风格确实有延续性。  这张酒桌,如果不清洗,不修复,有几个人能看明白?会动购买的心?不多。北方柴木家具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