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制备中外源病毒检测方法

来源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l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疫苗安全性是公众及药品监管机构非常关注的问题。由于疫苗生产原材料如组织、细胞基质、血清、胰蛋白酶等来源于动物,因此疫苗产品存在外源病毒污染的风险。外源病毒对人有潜在危害,实施系统性的检测和采取严格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外源性因子污染的风险。几十年来,某些经典的检测法已经成为广谱筛查外源病毒污染的标准方法,但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着大规模基因并行测序、微阵列等分子生物学检测新方法的建立,疫苗外源因子检测方法日趋多样化,增加了检测疫苗外源因子污染种类和概率。
其他文献
背景:在接种7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CV7)后,血清型1,3,5,7和19A型肺炎球菌在所引起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中最为常见。在法国,从2010年6月起就将PCV7改用为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CV
肺炎链球菌溶血素(PLY)是一种可产生毒性效应的导致肺炎球菌性肺炎的毒性因子。迄今,用适当的脱毒和免疫方法得到PLY候选疫苗是个具有挑觇陛的课题。经过适当脱毒并且保持其免疫
基线抗体浓度和加强免疫后抗体浓度的提高之间存在负相关性的现象以前已有报道。这种受制于数学耦合的相关系数已被统计学家广泛报道,负相关性可部分或全部归因于数学耦合和测
衣原体为完成发育周期以及逃避宿主免疫,进化形成一整套机制以实现持续性感染并对宿主细胞进行调控,抑制宿主细胞凋亡。细胞感染衣原体后,早期可以抑制Caspase酶系,抑制相关信号
背景:开发高剂量三价流感疫苗以提高老年人群的流感疫苗抗体应答,可能会影响这一人群与流感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方法:在≥65岁的老年人中进行Ⅲb阶段、多通道、随机、双盲的
2009年H1N1流感大流行之后世界卫生组织举办研讨会,提出优先开发测定流感疫苗效力的替代检测方法,以期满足流感大流行时加快流感疫苗批签发的需求。作者开发了一种抗体非依赖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 Chikungunya virus,CHIKV)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基孔肯雅病毒属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近年来,该病毒死灰复燃,在全球多处引发大规模疫情暴发,是重要
在人类传染病中,结核病仍然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特别是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出现和耐药菌株产生的情况下。鉴于目前唯一可用于接种的疫苗BCG产生不一致的效果,发展一种改进的TB
检测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PPS)特异性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多年来经历了两次主要改进。介绍了WHO推荐的人血清抗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荚膜多糖抗体IgG定量ELISA
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C Virus, HCV)是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病因,也是引发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诱因。在HCV感染过程中,伴随着干扰素信号通路的激活和干扰素刺激基因( I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