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二战结束后,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正确分析和把握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探究新变化的实质,对于把握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趋势有重要启示。本文从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背景切入,对其变化的内容、原因及实质做了较为全面为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 当代资本主义 发展阶段 新变化
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从产生到现在已有360多年的历史。20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繁荣发展,在新科技革命、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进入一个生产力迅速发展,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黄金时期”。资本主义在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等方面都出现了令人瞩目的新变化。
一、当代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产生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它的产生、发展和灭亡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辩证运动的必然结果。它的发展主要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资本的原始积累期,这个时期经历的时间较长,或者称工场手工业时期。第二个阶段是自由竞争时期,这个时期,商品生产者的自由竞争、资本的竞争已经非常普遍,到了20世纪90年代,由于信息科技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资本主义逐步向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第三个阶段是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从20世纪初开始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从而完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
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内容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是指自二战结束以来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方方面面的变化。
(一)生产力方面的变化
从战后到70年代,西方国家发生了以原子和电子技术为主要标志的新科技革命,把人类带入了原子和电子时代。在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科技革命高潮的有力推动下,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社会和国际关系不仅没有停滞,反而发生了深刻变化,集中表现为传统的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在经济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新技术革命,不仅大大提高了原有生产部门的技术水平,而且催生了高分子合成工业等许多新的生产部门。
首先,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结构出现了向信息化、服务化和高科技化转变的趋势。社会生产力加速发展,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国民财富迅猛增长,虽有短期的动荡和危机出现,但经济保持了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发展,出现了新的质的飞跃。第一、第二产业的比重大幅度下降。第一产业即农业比重不断缩小,就业人数不断减少。从第二产业中崛起了新兴的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群,并逐步成为主导性产业。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在不断地增加。工人阶级科技文化水平的提高,直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其次,在就业结构中,体力劳动人数锐减,工业劳动人数增长缓慢,甚至有所下降,从事服务业的人数大增,脑力劳动者比例攀升,素质显著提高,蓝领工人不断减少,以脑力劳动为主的白领工人增加。劳动工具由于电的发明和电力的广泛应用,蒸汽机由内燃机、电动机替代。劳动手段自动化程度提高。工业社会,劳动的一般手段是机器,机器是人体力的延伸和扩大,信息社会,在原有的机器体系即动力机、传动机和工具机之外增加了一个新的控制机,不仅代替了人的体力,而且成为人的脑力的充分延伸的扩展,人类劳动的能力和范围得到大大提高。劳动对象不断扩大,主要是由于人工合成材料的问世,新能源和新材料不断的开发利用,从根本上改变了劳动对象的物质范围。
(二)生产关系方面的变化
首先,在所有制关系上,“有形之手”即政府调剂和干预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的作用越来越大,出现了所谓资本社会化的趋势,建立和发展一定比重的国有经济,企业股权分散化,鼓励职工购买本公司的股票或把股票直接以奖金的形式发给职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本私人占有对生产力发展的制约。
其次,劳资关系有所缓和,采取多种形式改善劳资关系,缓和阶级矛盾,比如:允许部分工人参加企业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劳动者的某些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劳资双方的对立,推动了劳资双方的合作。
最后,在分配关系上,在按资分配的前提下对收入分配政策进行调整。推行雇员持股计划,实行社会福利政策,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失业救济、老年退休金、医疗补助、劳动保护、残废津贴、儿童福利等多项内容,加大了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比例。
(三)上层建筑方面的变化
第一,在社会管理领域,国家法制比较完备,管理机制比较成熟。实现了政治制度与法制的有效结合。政治权力集中化的趋势加强,国家通过宪法和法律,使国家权力的构成、权力结构中各权力主体的关系和活动,官员的任免、提升、奖励和监督等都纳入法制化的轨道。第二,国家管理经济和社会的职能增强。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需求,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矛盾的调节作用也越发突出,普遍建立了宏观经济调节机制,建立社会性保障体系。采用财政调节、税收调节和货币政策等手段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调节。第三,资产阶级的民主形式进一步扩大。公民通过个人的政治行为对国家政治产生影响。
(四)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的变化
20世纪下半叶以来,由于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化,以及生产力水平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结构与阶级关系都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
1.当代资产阶级的变化。资产阶级仍然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阶级和统治阶级。工业时期的资本家,以个人或家族资本家为代表,拥有巨大的生产性或非生产性资产,形成的是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这样传统的家族资本家也还有,但已日趋缩小。经理资本家及以巨额股息、利息为生的食利者阶层等几个新的阶层人数增加、作用上升。家族资本家对企业控制方式的变化,逐渐由直接控制过渡到间接控制。由于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股份制公司和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的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势在必行且日趋扩大,大部分资本家通过雇用经理和专家来管理企业,促进了经理阶层出现。
2.当代无产阶级的变化。变化主要表现在:工人阶级构成日趋复杂化、多层次化。战后工人阶级的人数在不断增加,工人绝对数量增加迅速。工人阶级的内部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工人阶级的科学文化素质大大提高,劳动者队伍出现了知识化、脑力化、白领化、多层次化的新趋势。第三产业工人已占主体地位;白领工人超过蓝领工人。工资收入增加,生活明显改善;劳动时间缩短;不少人成为股票的拥有者;劳动者通过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服务等途径获得帮助。
3.中间阶级的变化。中间阶级是指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处于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社会集团,他们不拥有传统意义上的资本、财产,却以股票等形式占有少量生产资料,以知识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剩余价值的生产,以付出自己劳动而获取较丰富的收入。二战以后,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的兴起,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了一个新的庞大的中间阶级,如中小经理、科学研究人员、高级工程师、投资银行家等,他们虽然与经理阶层不同,没有大量的股票和丰厚收入,但是他们有少量的股票、财产,收入较丰厚,所得远远高出工人阶级。
三、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及实质
(一)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
由于分析的视角和侧重点不同,强调的方面不同,大致上可分为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生产力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社会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它总是不断地向前发展。二战以后特别是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后,以信息技术、航天技术、新能源技术为核心的信息产业飞速发展,人类开始进入信息化时代,西方发达国家社会生产力发生了质的飞跃。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结构更加现代化和高级化。他们认为,这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来调整生产关系和社会矛盾。第二种观点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通过“国家干预”,对资本主义延缓衰老起了关键性作用。他们认为,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也就是采用国家干预和市场调节机制两者并用的阶段,国家调整生产关系,调节宏观经济,在这种机制运行过程中,国家对生产和经济的干预在相当程度上推动并决定着其他变化的性质,而且这种结合扩大了资产阶级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社会稳定;另外在经济领域,国家的干预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基本矛盾;在分配领域,通过税收制度、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机制,一定程度上调节了收入分配不公,缓解了社会阶级矛盾。在政治领域,通过发展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制,使社会不满在平时有所发泄,不至于积攒到矛盾总爆发的程度,实际上起到了政治“减压阀”的作用。第三种观点是资本主义自我调节。这种观点认为资本主义在发展生产力的时候仍然具有很强大的生命力,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和发展潜能,这才是资本主义世界出现新变化的内在动因。在资本主义的统治下,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也有一定的缓和,尽管矛盾重重,改革和高新技术发展使其仍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
(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
虽然可以从不同方面提示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种种原因,但是只有用科学的方法才能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科学地分析当前我们容易迷惑的新问题。
1.当代资本主主义新变化没有改变资本主义本质。二战之后,资本主义进行了新的调节,作为资本主义自行扬弃的过程,它为社会结构的产生准备了更加成熟的物质条件,但只是在其制度范围内的调整,它没有也不能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没有也不能消除资本主义存在的固有矛盾,因此也就不能改变资本主义最终为社会主义所替代的历史命运。
2.要正确看待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变化。在所有制关系上,出现了所谓资本社会化也就是私人资本向社会资本转化,即股份资本、国有资本和国际资本。鼓励职工购买本公司的股票或把股票直接以奖金的形式发给职工等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本私人占有对生产力发展的制约。事实上,普遍的职工持股数量比较少,所以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性质,也绝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资本家。它只是成为资本主义约束、麻痹工人阶级的一种手段。所以,股权的分散化不但没有改变私有制的性质,反而强化了私有制。可见,生产资料的社会化占有,只不过是资本主义的一种更隐蔽、更巧妙的剥削和统治方法。
3.社会福利制度没有改变工人受剥削的地位。二战结束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福利制度与工人参与企业管理的措施,是为防止阶级矛盾的激化而做出的妥协和让步,它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劳资对立,也没有改变工人阶级被剥削和奴役的雇佣地位。福利制度是防止社会低收者因社会分配不公而对资产阶级长远利益的破坏提出的,并不是把富人的收入转移给穷人,只是劳动者剩余价值一部分的转化形式,也就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社会分配不均的情况,特别是使广大劳动人民生活得到了基本的保障,但它同样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性质,当然谈不上剥削制度的改变。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徐崇温.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4.
[3]李琮.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J].中国社会科学,1998.1.
[4]郭伟伟.关于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及其历史发展总趋势的研究述评[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2).
[5]费利群,滕翠华.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动态透视[J].政治学研究院,2008,29,(6).
关键词: 当代资本主义 发展阶段 新变化
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从产生到现在已有360多年的历史。20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繁荣发展,在新科技革命、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进入一个生产力迅速发展,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黄金时期”。资本主义在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等方面都出现了令人瞩目的新变化。
一、当代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产生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它的产生、发展和灭亡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辩证运动的必然结果。它的发展主要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资本的原始积累期,这个时期经历的时间较长,或者称工场手工业时期。第二个阶段是自由竞争时期,这个时期,商品生产者的自由竞争、资本的竞争已经非常普遍,到了20世纪90年代,由于信息科技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资本主义逐步向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第三个阶段是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从20世纪初开始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从而完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
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内容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是指自二战结束以来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方方面面的变化。
(一)生产力方面的变化
从战后到70年代,西方国家发生了以原子和电子技术为主要标志的新科技革命,把人类带入了原子和电子时代。在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科技革命高潮的有力推动下,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社会和国际关系不仅没有停滞,反而发生了深刻变化,集中表现为传统的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在经济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新技术革命,不仅大大提高了原有生产部门的技术水平,而且催生了高分子合成工业等许多新的生产部门。
首先,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结构出现了向信息化、服务化和高科技化转变的趋势。社会生产力加速发展,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国民财富迅猛增长,虽有短期的动荡和危机出现,但经济保持了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发展,出现了新的质的飞跃。第一、第二产业的比重大幅度下降。第一产业即农业比重不断缩小,就业人数不断减少。从第二产业中崛起了新兴的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群,并逐步成为主导性产业。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在不断地增加。工人阶级科技文化水平的提高,直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其次,在就业结构中,体力劳动人数锐减,工业劳动人数增长缓慢,甚至有所下降,从事服务业的人数大增,脑力劳动者比例攀升,素质显著提高,蓝领工人不断减少,以脑力劳动为主的白领工人增加。劳动工具由于电的发明和电力的广泛应用,蒸汽机由内燃机、电动机替代。劳动手段自动化程度提高。工业社会,劳动的一般手段是机器,机器是人体力的延伸和扩大,信息社会,在原有的机器体系即动力机、传动机和工具机之外增加了一个新的控制机,不仅代替了人的体力,而且成为人的脑力的充分延伸的扩展,人类劳动的能力和范围得到大大提高。劳动对象不断扩大,主要是由于人工合成材料的问世,新能源和新材料不断的开发利用,从根本上改变了劳动对象的物质范围。
(二)生产关系方面的变化
首先,在所有制关系上,“有形之手”即政府调剂和干预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的作用越来越大,出现了所谓资本社会化的趋势,建立和发展一定比重的国有经济,企业股权分散化,鼓励职工购买本公司的股票或把股票直接以奖金的形式发给职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本私人占有对生产力发展的制约。
其次,劳资关系有所缓和,采取多种形式改善劳资关系,缓和阶级矛盾,比如:允许部分工人参加企业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劳动者的某些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劳资双方的对立,推动了劳资双方的合作。
最后,在分配关系上,在按资分配的前提下对收入分配政策进行调整。推行雇员持股计划,实行社会福利政策,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失业救济、老年退休金、医疗补助、劳动保护、残废津贴、儿童福利等多项内容,加大了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比例。
(三)上层建筑方面的变化
第一,在社会管理领域,国家法制比较完备,管理机制比较成熟。实现了政治制度与法制的有效结合。政治权力集中化的趋势加强,国家通过宪法和法律,使国家权力的构成、权力结构中各权力主体的关系和活动,官员的任免、提升、奖励和监督等都纳入法制化的轨道。第二,国家管理经济和社会的职能增强。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需求,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矛盾的调节作用也越发突出,普遍建立了宏观经济调节机制,建立社会性保障体系。采用财政调节、税收调节和货币政策等手段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调节。第三,资产阶级的民主形式进一步扩大。公民通过个人的政治行为对国家政治产生影响。
(四)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的变化
20世纪下半叶以来,由于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化,以及生产力水平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结构与阶级关系都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
1.当代资产阶级的变化。资产阶级仍然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阶级和统治阶级。工业时期的资本家,以个人或家族资本家为代表,拥有巨大的生产性或非生产性资产,形成的是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这样传统的家族资本家也还有,但已日趋缩小。经理资本家及以巨额股息、利息为生的食利者阶层等几个新的阶层人数增加、作用上升。家族资本家对企业控制方式的变化,逐渐由直接控制过渡到间接控制。由于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股份制公司和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的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势在必行且日趋扩大,大部分资本家通过雇用经理和专家来管理企业,促进了经理阶层出现。
2.当代无产阶级的变化。变化主要表现在:工人阶级构成日趋复杂化、多层次化。战后工人阶级的人数在不断增加,工人绝对数量增加迅速。工人阶级的内部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工人阶级的科学文化素质大大提高,劳动者队伍出现了知识化、脑力化、白领化、多层次化的新趋势。第三产业工人已占主体地位;白领工人超过蓝领工人。工资收入增加,生活明显改善;劳动时间缩短;不少人成为股票的拥有者;劳动者通过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服务等途径获得帮助。
3.中间阶级的变化。中间阶级是指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处于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社会集团,他们不拥有传统意义上的资本、财产,却以股票等形式占有少量生产资料,以知识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剩余价值的生产,以付出自己劳动而获取较丰富的收入。二战以后,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的兴起,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了一个新的庞大的中间阶级,如中小经理、科学研究人员、高级工程师、投资银行家等,他们虽然与经理阶层不同,没有大量的股票和丰厚收入,但是他们有少量的股票、财产,收入较丰厚,所得远远高出工人阶级。
三、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及实质
(一)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
由于分析的视角和侧重点不同,强调的方面不同,大致上可分为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生产力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社会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它总是不断地向前发展。二战以后特别是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后,以信息技术、航天技术、新能源技术为核心的信息产业飞速发展,人类开始进入信息化时代,西方发达国家社会生产力发生了质的飞跃。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结构更加现代化和高级化。他们认为,这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来调整生产关系和社会矛盾。第二种观点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通过“国家干预”,对资本主义延缓衰老起了关键性作用。他们认为,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也就是采用国家干预和市场调节机制两者并用的阶段,国家调整生产关系,调节宏观经济,在这种机制运行过程中,国家对生产和经济的干预在相当程度上推动并决定着其他变化的性质,而且这种结合扩大了资产阶级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社会稳定;另外在经济领域,国家的干预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基本矛盾;在分配领域,通过税收制度、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机制,一定程度上调节了收入分配不公,缓解了社会阶级矛盾。在政治领域,通过发展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制,使社会不满在平时有所发泄,不至于积攒到矛盾总爆发的程度,实际上起到了政治“减压阀”的作用。第三种观点是资本主义自我调节。这种观点认为资本主义在发展生产力的时候仍然具有很强大的生命力,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和发展潜能,这才是资本主义世界出现新变化的内在动因。在资本主义的统治下,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也有一定的缓和,尽管矛盾重重,改革和高新技术发展使其仍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
(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
虽然可以从不同方面提示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种种原因,但是只有用科学的方法才能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科学地分析当前我们容易迷惑的新问题。
1.当代资本主主义新变化没有改变资本主义本质。二战之后,资本主义进行了新的调节,作为资本主义自行扬弃的过程,它为社会结构的产生准备了更加成熟的物质条件,但只是在其制度范围内的调整,它没有也不能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没有也不能消除资本主义存在的固有矛盾,因此也就不能改变资本主义最终为社会主义所替代的历史命运。
2.要正确看待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变化。在所有制关系上,出现了所谓资本社会化也就是私人资本向社会资本转化,即股份资本、国有资本和国际资本。鼓励职工购买本公司的股票或把股票直接以奖金的形式发给职工等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本私人占有对生产力发展的制约。事实上,普遍的职工持股数量比较少,所以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性质,也绝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资本家。它只是成为资本主义约束、麻痹工人阶级的一种手段。所以,股权的分散化不但没有改变私有制的性质,反而强化了私有制。可见,生产资料的社会化占有,只不过是资本主义的一种更隐蔽、更巧妙的剥削和统治方法。
3.社会福利制度没有改变工人受剥削的地位。二战结束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福利制度与工人参与企业管理的措施,是为防止阶级矛盾的激化而做出的妥协和让步,它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劳资对立,也没有改变工人阶级被剥削和奴役的雇佣地位。福利制度是防止社会低收者因社会分配不公而对资产阶级长远利益的破坏提出的,并不是把富人的收入转移给穷人,只是劳动者剩余价值一部分的转化形式,也就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社会分配不均的情况,特别是使广大劳动人民生活得到了基本的保障,但它同样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性质,当然谈不上剥削制度的改变。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徐崇温.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4.
[3]李琮.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J].中国社会科学,1998.1.
[4]郭伟伟.关于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及其历史发展总趋势的研究述评[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2).
[5]费利群,滕翠华.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动态透视[J].政治学研究院,2008,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