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装配式建设的发展也有了一定的改善。装配式建筑是由预制构件在施工现场装配而成的,在节约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降低能耗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当今的建筑工程领域备受关注。在装配式建筑施工阶段,需要保证各项工序的合理衔接,合理的施工组织,才能达到预期的施工效果,这就需要保证工程管理的科学合理性。然而,在实际施工中,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会受到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实际管理效果不佳,因此,需要在实践中结合施工管理因素,探索有效的管理策略。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要点分析
针对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简要介绍了装配式建筑结构的特点,如结构设计更加标准、各项构件实现工厂化生产目标等,提出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流程与要点,能够保证装配式建筑结构更为稳固,有效降低建筑结构失稳现象的发生率,希望能够为有关人员提供有效参考与借鉴。
1 装配式建筑简介
装配式建筑的施工速度较快且施工成本较低,同时具有环保性等多项优势,这种建筑在出现后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在初期阶段的装配式建筑还不够成熟,因此,最终建成效果较差,较为呆板。自20世纪以来,人们对于装配式建筑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直至20世纪60年代,初期有法国、英国等国对其进行了尝试。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对于装配式建筑的设计也逐渐得到了优化,建筑的优势也逐渐体现了出来。经过改良处理后的建筑能够批量建设,并且形式多样。当前,美国推出了一套先进的装配式建筑,在此建筑中,各户如同大型房车一般,可以采用大型汽车对其进行移动,之后,再由起重机吊装到地板垫块上和预埋好的水道、电源、电话系统相接,即可使用。
2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优势分析
2.1 设计的灵活度较高
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在结构形式上,主要采用的时大开间和小隔断的设计形式,需要根据住户的设计需求,对建筑室内的空间结构进行规划布局,同时,在室内结构中,对应的墙体结构一般使用的是轻质隔墙,为方便增加墙体结构的分割性能,以满足住户对于不同房间的空间需求,实现个性化、灵活性的室内空间设计。
2.2 建筑能源的利用率更高
在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投入使用过程中,相关的内外墙、室内的梁柱及板结构等都需要在固定的预制场进行生产加工,并运送到施工现场,开展组装作业,此种方式,可有效的减少模板结构的用量。同时在预制场完成部分预制工作内容,也能够减少混凝土、钢筋及水泥用量,进而大大提升建筑能源的利用率,降低建筑施工的成本,进而减少资源的浪费,实现节约资源。
2.3施工时间有效缩短
施工周期短是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的重要优势之一,例如装配式梁、板及柱结构施工过程中只需要4~5个技术人员即可完成相应施工环节,而对于单个的建筑结构的构件来说,仅仅需要0.5h,如果涉及到的时工程量较小的工程,则只需要2~3层主体结构即可开展对应吊装施工,对于非大型的施工工程来说,施工周期上看,预制装配式施工要比传统的施工方法少6个月。
3 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要点
3.1 预制构件安装的控制
在对预制构件安装阶段,需要做好现场检验工作,并对实际安装、固定等各项施工环节进行监督管控,具体施工中要做好下面几点工作:首先,设置专门的质量监督部门,以便于实现对预制构件安装过程的控制,保证各项作业顺利开展;其次,在安装结束后进行全面的检查,一旦发现不合格的情况,要立即作出处理;最后,对于安装完成的预制构件展开加固处理,保证组件的安全稳定性。此外,还应当对钢筋焊接部位的检测,墙板接缝防水效果以及机械连接点等,并且还要对预制构件的进行沉降观测和垂直度观测,在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的施工。
3.2 构件安装
在搭设支撑模板时,应该严格根据施工图纸的要求,保障预制构件安装的实效性。裂缝问题容易出现在预制叠合板当中,主要是在在叠合板模板支撑的搭设中缺乏严格的规定,引起了受力不均匀的问题。滑动连接和固定铰连接应用于预制楼梯的设计与安装当中,应该采用合理的固定端固定措施,防止裂纹问题由于可变荷载的存在而出现在底面当中,应该在安装完成后对固定工作予以重视。在安装墙板的过程中,由于其存在较为复杂的工序,因此对于施工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吊装预制剪力墙板的过程当中,应该防止磕碰问题出现在外叶板当中,以避免由于连接松动问题而出现较大的安全事故。在实际施工当中,应该安排专门的安全员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管理,防止不规范操作行为的存在。在处理上下墙体之前的缝隙时,应该采用砂浆密实的方式。在套筒注浆时应该确保密封空腔的良好状况,混凝土墙体的连接面积会受到封堵砂浆所占接触面积的影响。为此,应该在处理墙体缝隙时使用模板,在连接截面当中完成浆液的灌注,并对灌注量进行有效控制,能够有效保障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在预制层和现浇层的交换层施工当中,应该采用合理的定位方法,对现浇层预留的灌浆套筒连接插筋进行处理,防止套筒的对接问题由于定位偏差而受到影响。有效处理外业墙对接缝,也是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应该关注的环节,应该对密封材料的质量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其满足工程项目的建设要求。防止由于相关工序的忽视而引起的质量问题,避免脱落或者开裂等现象的发生,降低维护与检修成本。
3.3 总设计图设计
装配式建筑总设计图需要对整个建筑结构以及整体建筑设计过程进行总的概述,目的在于将装配式建筑设计理念概念化。对于预制的构件与建筑设计空间之间,必须确保满足这一空间设计中,构件与预制构件装配设计空间足够,减少重复提升吊装的次数,尽量保证一次性完成装配任务。对于装配式任务,最主要的在于保障施工现场机械能够在安全运转的基础上高效进行工作,在机械运转过程中,同样需要保护施工人员生命安全以及工作中相关器械以及与预制构件完整。同时有序整齐摆放预制構件,以保障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地面平整,降低因地面不规则而出现的施工隐患。并组织相关施工人员,定期进行工地现场清理,保护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并且从总设计图中设计人员、施工工人能够较为直观分析建筑各个空间结构以及相应的预制构件、构件节点位置,提升了建筑施工效率。
3.4 加大生产质量管理力度
为确保预制建筑结构生产整体质量,需要在生产中注意以下几点内容:其一,规范生产操作,加强人员管理。预制构件生产阶段,工作人员的操作水平对预制构件质量有着较大的影响,若是操作人员操作不够规范,那么很可能会导致生产过程出现问题,埋下质量与安全隐患,例如,在对预制构件生产时,预制构件尺寸与保护层的厚度与平面度存在差异,在检验过程未能发现该项问题,不但会导致工程施工效果受到影响,还会对企业自身信誉产生影响;其二,要注重工程机械设备方面的控制。用于预制构件生产的机械设备运行压力较大,如若缺乏有效的维护与保养,那么将会使得各项形式的构件间产生一定的间隙,进而降低其牢固性。同时,还要注重对预制构件生产原料的管理,在为搅拌前期合理控制混凝土配比,以保证预制构件的生产质量合格,在生产阶段需要明确,预制构件的生产技术与最终生产质量直接关系着工程建设的整体效果。
4 结语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质量管控,是决定工程建设效果的关键工作,应该从预制构件的生产与施工两方面进行控制。同时做好制度建设与人员培训工作,切实保障装配式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张辉.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的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24):146.
[2]王佩东.装配式建筑质量发展与管控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24):40-41.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要点分析
针对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简要介绍了装配式建筑结构的特点,如结构设计更加标准、各项构件实现工厂化生产目标等,提出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流程与要点,能够保证装配式建筑结构更为稳固,有效降低建筑结构失稳现象的发生率,希望能够为有关人员提供有效参考与借鉴。
1 装配式建筑简介
装配式建筑的施工速度较快且施工成本较低,同时具有环保性等多项优势,这种建筑在出现后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在初期阶段的装配式建筑还不够成熟,因此,最终建成效果较差,较为呆板。自20世纪以来,人们对于装配式建筑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直至20世纪60年代,初期有法国、英国等国对其进行了尝试。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对于装配式建筑的设计也逐渐得到了优化,建筑的优势也逐渐体现了出来。经过改良处理后的建筑能够批量建设,并且形式多样。当前,美国推出了一套先进的装配式建筑,在此建筑中,各户如同大型房车一般,可以采用大型汽车对其进行移动,之后,再由起重机吊装到地板垫块上和预埋好的水道、电源、电话系统相接,即可使用。
2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优势分析
2.1 设计的灵活度较高
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在结构形式上,主要采用的时大开间和小隔断的设计形式,需要根据住户的设计需求,对建筑室内的空间结构进行规划布局,同时,在室内结构中,对应的墙体结构一般使用的是轻质隔墙,为方便增加墙体结构的分割性能,以满足住户对于不同房间的空间需求,实现个性化、灵活性的室内空间设计。
2.2 建筑能源的利用率更高
在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投入使用过程中,相关的内外墙、室内的梁柱及板结构等都需要在固定的预制场进行生产加工,并运送到施工现场,开展组装作业,此种方式,可有效的减少模板结构的用量。同时在预制场完成部分预制工作内容,也能够减少混凝土、钢筋及水泥用量,进而大大提升建筑能源的利用率,降低建筑施工的成本,进而减少资源的浪费,实现节约资源。
2.3施工时间有效缩短
施工周期短是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的重要优势之一,例如装配式梁、板及柱结构施工过程中只需要4~5个技术人员即可完成相应施工环节,而对于单个的建筑结构的构件来说,仅仅需要0.5h,如果涉及到的时工程量较小的工程,则只需要2~3层主体结构即可开展对应吊装施工,对于非大型的施工工程来说,施工周期上看,预制装配式施工要比传统的施工方法少6个月。
3 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要点
3.1 预制构件安装的控制
在对预制构件安装阶段,需要做好现场检验工作,并对实际安装、固定等各项施工环节进行监督管控,具体施工中要做好下面几点工作:首先,设置专门的质量监督部门,以便于实现对预制构件安装过程的控制,保证各项作业顺利开展;其次,在安装结束后进行全面的检查,一旦发现不合格的情况,要立即作出处理;最后,对于安装完成的预制构件展开加固处理,保证组件的安全稳定性。此外,还应当对钢筋焊接部位的检测,墙板接缝防水效果以及机械连接点等,并且还要对预制构件的进行沉降观测和垂直度观测,在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的施工。
3.2 构件安装
在搭设支撑模板时,应该严格根据施工图纸的要求,保障预制构件安装的实效性。裂缝问题容易出现在预制叠合板当中,主要是在在叠合板模板支撑的搭设中缺乏严格的规定,引起了受力不均匀的问题。滑动连接和固定铰连接应用于预制楼梯的设计与安装当中,应该采用合理的固定端固定措施,防止裂纹问题由于可变荷载的存在而出现在底面当中,应该在安装完成后对固定工作予以重视。在安装墙板的过程中,由于其存在较为复杂的工序,因此对于施工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吊装预制剪力墙板的过程当中,应该防止磕碰问题出现在外叶板当中,以避免由于连接松动问题而出现较大的安全事故。在实际施工当中,应该安排专门的安全员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管理,防止不规范操作行为的存在。在处理上下墙体之前的缝隙时,应该采用砂浆密实的方式。在套筒注浆时应该确保密封空腔的良好状况,混凝土墙体的连接面积会受到封堵砂浆所占接触面积的影响。为此,应该在处理墙体缝隙时使用模板,在连接截面当中完成浆液的灌注,并对灌注量进行有效控制,能够有效保障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在预制层和现浇层的交换层施工当中,应该采用合理的定位方法,对现浇层预留的灌浆套筒连接插筋进行处理,防止套筒的对接问题由于定位偏差而受到影响。有效处理外业墙对接缝,也是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应该关注的环节,应该对密封材料的质量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其满足工程项目的建设要求。防止由于相关工序的忽视而引起的质量问题,避免脱落或者开裂等现象的发生,降低维护与检修成本。
3.3 总设计图设计
装配式建筑总设计图需要对整个建筑结构以及整体建筑设计过程进行总的概述,目的在于将装配式建筑设计理念概念化。对于预制的构件与建筑设计空间之间,必须确保满足这一空间设计中,构件与预制构件装配设计空间足够,减少重复提升吊装的次数,尽量保证一次性完成装配任务。对于装配式任务,最主要的在于保障施工现场机械能够在安全运转的基础上高效进行工作,在机械运转过程中,同样需要保护施工人员生命安全以及工作中相关器械以及与预制构件完整。同时有序整齐摆放预制構件,以保障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地面平整,降低因地面不规则而出现的施工隐患。并组织相关施工人员,定期进行工地现场清理,保护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并且从总设计图中设计人员、施工工人能够较为直观分析建筑各个空间结构以及相应的预制构件、构件节点位置,提升了建筑施工效率。
3.4 加大生产质量管理力度
为确保预制建筑结构生产整体质量,需要在生产中注意以下几点内容:其一,规范生产操作,加强人员管理。预制构件生产阶段,工作人员的操作水平对预制构件质量有着较大的影响,若是操作人员操作不够规范,那么很可能会导致生产过程出现问题,埋下质量与安全隐患,例如,在对预制构件生产时,预制构件尺寸与保护层的厚度与平面度存在差异,在检验过程未能发现该项问题,不但会导致工程施工效果受到影响,还会对企业自身信誉产生影响;其二,要注重工程机械设备方面的控制。用于预制构件生产的机械设备运行压力较大,如若缺乏有效的维护与保养,那么将会使得各项形式的构件间产生一定的间隙,进而降低其牢固性。同时,还要注重对预制构件生产原料的管理,在为搅拌前期合理控制混凝土配比,以保证预制构件的生产质量合格,在生产阶段需要明确,预制构件的生产技术与最终生产质量直接关系着工程建设的整体效果。
4 结语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质量管控,是决定工程建设效果的关键工作,应该从预制构件的生产与施工两方面进行控制。同时做好制度建设与人员培训工作,切实保障装配式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张辉.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的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24):146.
[2]王佩东.装配式建筑质量发展与管控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24):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