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我有机会去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访问,行前我看了不少有关瑞典的资料,然而,那里的一些实际见闻仍使我感到新奇,引起我的思考。物价昂贵房价便宜
与国内物价相比,瑞典一般要贵5倍到10倍。买一瓶600毫升的水要1 8~19克朗(1元人民币大约换1.1克朗),在学校里买一个汉堡包要60克朗至80克朗,在外面餐馆里点一份普通的荤菜,也要100克朗以上。男士理发200多克朗,在市中心厕所收费10克朗。
访问学者每天生活补助200克朗,相当于用人民币40元在中国生活一天,但用这点儿钱要想尽可能地了解瑞典社会,很不容易。瑞典人工资高,一般每月最低也有1.7万克朗左右,但交个人所得税后,再经这种物价洗劫,已所剩无几了。在吃的东西中,唯奶制品比国内还便宜。国内纸盒装的950毫升牛奶要10元至16元,而那同样份量的牛奶只要10克朗;奶酪也如此,而且这里奶制品质量应该是有保障的。
相比而言,真正便宜的或许要属瑞典的房子。我去过一个小镇,距市区约30多公里,在机场和市区之间,旁边是一个大湖,风景非常优美。镇上的房子大多是别墅,也有少量的两三层楼房。根据当地中介的卖房广告,两类房子每平方米大约都是1.5万克郎上下。如果考虑到这里卖房子都是按使用面积,而且还是精装修,房价对比国内可就便宜多了。所以,一般中国留学生在瑞典找到工作后,一年内买房是很正常的。就是念书的博士生供套房子也是没问题的,如斯德哥尔摩大学经济系博士生每月税后津贴1.8万克朗。靠近大学和市中心的地方,也有4万到6万克朗一平方米的高价房,但相对那里的工资水平,房价仍是便宜的。按照瑞典社民党的观点,住房是一项社会权利,每个人都有以合理花费安全居住的权利,这意味着住房问题不能完全以市场的方式解决,尤其对年轻人、老人,采取了一些优惠的政策和措施。
热爱运动 享受生活
瑞典人的劳动生产率在20世纪60年代曾达到世界第三位,虽然近年来排名有所下降,但仍算工作效率高的。可是观察他们的生活,却似乎与效率无关。周末或傍晚天气好的时候,他们成群地躺在草地上晒太阳,女士们也不怕阳光,只穿比基尼泳装。我曾想,都这么躺着晒太阳,这个国家的效率和财富从何而来呢?瑞典地下可没有黄金或石油啊。那里晚上22点多太阳才落山,早晨两三点天已大亮。据说冬季这里白天最短时只有两小时,而且,这两小时赶上阴天还是灰蒙蒙的。一个星期不见阳光是很常见的。只有经过漫长黑暗冬季的人,才能如此珍惜阳光。想想看,在漫长的冬季里,他们有的是时间看书,工作,现在趁着阳光还是及时休闲为好。林间小路上到处可见跑步健身者的身影,还有不少自行车运动爱好者,水上也有人划独木舟。他们对运动有种特别的嗜好,不仅是一般地活动一下身体。有时,你询问去某地坐什么车,他们回答后往往加一句,你也可以走着去。
6月初,瑞典中小学开始放为期10周的暑假。对高中毕业生而言,这个学期的结束更有特别意义,18岁的他们步入成人期了。他们乘坐高大的敞篷卡车,在闹市转悠,个个兴高采烈,高喊着“自由!自由!”之类的口号,司机则鸣笛与他们呼应。这些卡车在平时是不载人的,而司机通常也不会鸣笛,但6月初的这几天例外。很多路人也被这些年轻人的欢乐情绪所感染,向他们招手致意。这就是瑞典特色的成人节。它没有什么固定的组织形式,没有政府、老师或家长希望的主题,有的只是感情的尽情宣泄,如此简单而自然。
上班族也很轻松。学校行政人员晚来早走是常事,周末还要工作可能要被看做不正常,甚至贪婪。如有的系规定周末实验室不开放,有特殊需要的要提前说明,并需有另外一人相伴。中国学生周末都只好在家里用功。
瑞典人的假期很多,一年有法定假日13个,年假35天,周五下午基本不工作已成习惯。而且,凡法定假日与周末隔一天的,该天即被连带休假。算算除去这些假日和周末,他们每年还有多少个工作日?那么效率之高就是显然的了。
文化保护 语言障碍
对我而言,迷路和物价贵都不是问题。唯独使我感觉不爽的是:这里没有一份英文报纸,没有一家英文电视台或一个电视频道,尽管有时电视播一些英文节目;所有公共场所和商品包装上都没有英文。这对我这样一个很想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瑞典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遗憾和损失。原因是明显的和可以理解的,要保护瑞典文字。只是在重要景点的说明书上,可以找到英文甚至中文说明。还有就是在涉及危险的地方有英文说明,如电梯里有英文提示:如果你被关在里面,应该如何如何……也就是说,除非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是不提供英文的。
一位中国留学生听了我的抱怨后说,外国人到中国还不是一样?我觉得是不一样的。首先,我们有固定的英文广播和电视频道,有专门的英文报纸,而且近年还开设了其他文种的频道和节目。另外,更重要的是,我们没有人为地设置外文障碍,尽管国内的英文水平远比不上瑞典。尤其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出现全民学英语热,重要街道名称都有英文,交通工具有英文广播。在用外语对外交流和宣传上,我们实际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我们街头和一些商品上的英文就经常闹笑话。相反,瑞典人几乎人人都能讲流利的英语,小学三年级就开英文课。显然,在这个问题上,他们是能而不为。
我也同瑞典人谈过这个话题,他们笑笑说,这还不是为了促进你学习瑞典语吗?或许我的确应该准备一本“英文一瑞典文词典”,否则我生活都有问题。一位中国留学生推荐我买一种包装如牙膏状的鱼肉酱,挤在面包上挺好吃。我吃完后到那个地方,拿了另一种颜色的“牙膏”,心想换一种口味。谁想挤出来的竟是类似炼乳的东西,还带些巧克力的味道,非常甜,至今我也不知道那里面究竟是什么。类似的例子还有,但我的遗憾显然不是指这类事情。
我觉得,我为此损失了很多了解瑞典社会和文化的机会。不仅我,每年来瑞典旅游的外国人有上千万,他们大部分都不会瑞典语,如果能让他们以各自方便的语言了解瑞典文化,那将对瑞典多么有利!对世界多么有益!瑞典这个国家对世界文明的贡献,远大于其人口在世界人口中的比例。这样地保护瑞典文化,是不是也造成了瑞典文化的某种损失呢,从历史上看,一种语言的发展状况取决于社会生活对其需要的程度,这不是短期政策保护力所能及的。瑞典融入欧盟、融入全球的过程不可避免,瑞典人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很强的竞争力和自信心。以外语方式向国外更多地展示自己的文化,对瑞典恐怕是利大干弊的事。
访学生活是短暂的,但它所引发我对瑞典的兴趣和思考将是长久的。
与国内物价相比,瑞典一般要贵5倍到10倍。买一瓶600毫升的水要1 8~19克朗(1元人民币大约换1.1克朗),在学校里买一个汉堡包要60克朗至80克朗,在外面餐馆里点一份普通的荤菜,也要100克朗以上。男士理发200多克朗,在市中心厕所收费10克朗。
访问学者每天生活补助200克朗,相当于用人民币40元在中国生活一天,但用这点儿钱要想尽可能地了解瑞典社会,很不容易。瑞典人工资高,一般每月最低也有1.7万克朗左右,但交个人所得税后,再经这种物价洗劫,已所剩无几了。在吃的东西中,唯奶制品比国内还便宜。国内纸盒装的950毫升牛奶要10元至16元,而那同样份量的牛奶只要10克朗;奶酪也如此,而且这里奶制品质量应该是有保障的。
相比而言,真正便宜的或许要属瑞典的房子。我去过一个小镇,距市区约30多公里,在机场和市区之间,旁边是一个大湖,风景非常优美。镇上的房子大多是别墅,也有少量的两三层楼房。根据当地中介的卖房广告,两类房子每平方米大约都是1.5万克郎上下。如果考虑到这里卖房子都是按使用面积,而且还是精装修,房价对比国内可就便宜多了。所以,一般中国留学生在瑞典找到工作后,一年内买房是很正常的。就是念书的博士生供套房子也是没问题的,如斯德哥尔摩大学经济系博士生每月税后津贴1.8万克朗。靠近大学和市中心的地方,也有4万到6万克朗一平方米的高价房,但相对那里的工资水平,房价仍是便宜的。按照瑞典社民党的观点,住房是一项社会权利,每个人都有以合理花费安全居住的权利,这意味着住房问题不能完全以市场的方式解决,尤其对年轻人、老人,采取了一些优惠的政策和措施。
热爱运动 享受生活
瑞典人的劳动生产率在20世纪60年代曾达到世界第三位,虽然近年来排名有所下降,但仍算工作效率高的。可是观察他们的生活,却似乎与效率无关。周末或傍晚天气好的时候,他们成群地躺在草地上晒太阳,女士们也不怕阳光,只穿比基尼泳装。我曾想,都这么躺着晒太阳,这个国家的效率和财富从何而来呢?瑞典地下可没有黄金或石油啊。那里晚上22点多太阳才落山,早晨两三点天已大亮。据说冬季这里白天最短时只有两小时,而且,这两小时赶上阴天还是灰蒙蒙的。一个星期不见阳光是很常见的。只有经过漫长黑暗冬季的人,才能如此珍惜阳光。想想看,在漫长的冬季里,他们有的是时间看书,工作,现在趁着阳光还是及时休闲为好。林间小路上到处可见跑步健身者的身影,还有不少自行车运动爱好者,水上也有人划独木舟。他们对运动有种特别的嗜好,不仅是一般地活动一下身体。有时,你询问去某地坐什么车,他们回答后往往加一句,你也可以走着去。
6月初,瑞典中小学开始放为期10周的暑假。对高中毕业生而言,这个学期的结束更有特别意义,18岁的他们步入成人期了。他们乘坐高大的敞篷卡车,在闹市转悠,个个兴高采烈,高喊着“自由!自由!”之类的口号,司机则鸣笛与他们呼应。这些卡车在平时是不载人的,而司机通常也不会鸣笛,但6月初的这几天例外。很多路人也被这些年轻人的欢乐情绪所感染,向他们招手致意。这就是瑞典特色的成人节。它没有什么固定的组织形式,没有政府、老师或家长希望的主题,有的只是感情的尽情宣泄,如此简单而自然。
上班族也很轻松。学校行政人员晚来早走是常事,周末还要工作可能要被看做不正常,甚至贪婪。如有的系规定周末实验室不开放,有特殊需要的要提前说明,并需有另外一人相伴。中国学生周末都只好在家里用功。
瑞典人的假期很多,一年有法定假日13个,年假35天,周五下午基本不工作已成习惯。而且,凡法定假日与周末隔一天的,该天即被连带休假。算算除去这些假日和周末,他们每年还有多少个工作日?那么效率之高就是显然的了。
文化保护 语言障碍
对我而言,迷路和物价贵都不是问题。唯独使我感觉不爽的是:这里没有一份英文报纸,没有一家英文电视台或一个电视频道,尽管有时电视播一些英文节目;所有公共场所和商品包装上都没有英文。这对我这样一个很想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瑞典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遗憾和损失。原因是明显的和可以理解的,要保护瑞典文字。只是在重要景点的说明书上,可以找到英文甚至中文说明。还有就是在涉及危险的地方有英文说明,如电梯里有英文提示:如果你被关在里面,应该如何如何……也就是说,除非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是不提供英文的。
一位中国留学生听了我的抱怨后说,外国人到中国还不是一样?我觉得是不一样的。首先,我们有固定的英文广播和电视频道,有专门的英文报纸,而且近年还开设了其他文种的频道和节目。另外,更重要的是,我们没有人为地设置外文障碍,尽管国内的英文水平远比不上瑞典。尤其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出现全民学英语热,重要街道名称都有英文,交通工具有英文广播。在用外语对外交流和宣传上,我们实际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我们街头和一些商品上的英文就经常闹笑话。相反,瑞典人几乎人人都能讲流利的英语,小学三年级就开英文课。显然,在这个问题上,他们是能而不为。
我也同瑞典人谈过这个话题,他们笑笑说,这还不是为了促进你学习瑞典语吗?或许我的确应该准备一本“英文一瑞典文词典”,否则我生活都有问题。一位中国留学生推荐我买一种包装如牙膏状的鱼肉酱,挤在面包上挺好吃。我吃完后到那个地方,拿了另一种颜色的“牙膏”,心想换一种口味。谁想挤出来的竟是类似炼乳的东西,还带些巧克力的味道,非常甜,至今我也不知道那里面究竟是什么。类似的例子还有,但我的遗憾显然不是指这类事情。
我觉得,我为此损失了很多了解瑞典社会和文化的机会。不仅我,每年来瑞典旅游的外国人有上千万,他们大部分都不会瑞典语,如果能让他们以各自方便的语言了解瑞典文化,那将对瑞典多么有利!对世界多么有益!瑞典这个国家对世界文明的贡献,远大于其人口在世界人口中的比例。这样地保护瑞典文化,是不是也造成了瑞典文化的某种损失呢,从历史上看,一种语言的发展状况取决于社会生活对其需要的程度,这不是短期政策保护力所能及的。瑞典融入欧盟、融入全球的过程不可避免,瑞典人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很强的竞争力和自信心。以外语方式向国外更多地展示自己的文化,对瑞典恐怕是利大干弊的事。
访学生活是短暂的,但它所引发我对瑞典的兴趣和思考将是长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