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实践:新课堂有时可以冷落的教学方式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opy_c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段引起争议的教学环节
  
  在一次听课活动中,一位教师执教的“圆的周长”的教学片段。引起了数学教师(也有一些听课的语文老师)的争议,具体教学实录如下:
  教师板书“周髀算经”、“周三径一”,并解释“周髀算经”的含义。
  师: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周三径一”的?
  生1:直径是1份,周长是3份。
  师:还有不同的理解吗?
  生2:周长是直径长度的3倍。
  师:你们都认为这个“径”是指直径,而且都认为周长是直径长度的3倍,为什么不认为周长是半径长度的3倍?
  生3:从图上可以看出周长应该是直径长度的3倍,周长不可能是半径长度的3倍。
  
  师:现在同学们理解“周三径一”的意思了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8:从图上我知道“周三径一”的意思了,它是说周长是直径长度的3倍。
  师:那周长是不是正好是直径长度的3倍呢?
  生9:不正好。
  师:是多一点,还是少一点?
  生:从图上可以看出,曲线要比直线长,所以周长要比直径长度的3倍还要多一点。
  教师在原来的板书(圆的周长是直径长度的3倍)后添加“多一些”。
  师: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到底是多少呢?
  教师介绍祖冲之计算出圆周率的故事,并得出公式:C÷d=π。
  ……
  
  两种不同的声音
  
  课后评课时,教研组内的教师对上述教学环节产生了争议,组内响起了两种不同的声音:
  声音1:有些教师认为,“圆的周长”教学时老师采用“师问生答”式的讲解进行处理,与新课标所倡导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理念相悖。有“灌输”之嫌。
  声音2:对于“圆的周长”的教学如果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通过操作计算来得出圆的周长是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些,学生只是在老师的要求下充当了一回“操作工”,对学生没多大好处,而且费时。而今天的教学,回归了数学的本质: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从学生课堂倾听的状态与听后的反应可以看出,执教者的教学是有效的。
  
  三点值得关注的思考
  
  1.数学新课堂,要不要进行动手实践?
  回答是肯定的。有研究表明。动手实践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潜能和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但教师必须清楚,数学学习的特点决定了动手实践无法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动手实践不是这次数学课改加以强调的唯一的一种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动手实践必须与传统的数学学习方式和课改强调的其他数学学习方式进行有效融合和合理配置才能发挥其最大效能。
  
  2.数学新课堂,什么时候进行动手实践?
  “圆的周长”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测量周长和直径的长度,以此来探索出周长总是直径长度的π倍。这样的操作完全是在教师的指令下进行操作。学生动手动口没动脑,而且,操作难度过大,学生往往无从下手。再者,操作过后,面对教师的提问:“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反应漠然。试问,这样的操作活动有多少价值?又能让学生体验什么?有效的数学学习应在蕴含思维价值的动手操作活动中进行。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动手操作,因此,我们在设计操作活动时,首先要考虑学生有没有操作的需要,其次,动手实践时机的选择要在内容的难点、重点处,思维的愤悱之处,意义建构的障碍处,新旧知识的转折处。动手实践的安排应该恰到好处。它不是强行粘贴在数学教学上的一种纯属多余的矫揉造作。
  
  3.数学新课堂,怎样进行动手实践?
  第一,动手实践运用的次数应该合理掌握。如果频繁地运用,必然会对学生系统掌握数学知识造成不利的影响;如果过少,可能仍然无法弥补传统的数学教学的不足。第二,动手实践的时间应该合理把握。如果时间太短,学生经常把动手实践仅仅作为一种活动,就很难将动手实践与数学概念、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联系起来;如果在动手实践上花太多时间,与教学时间有所冲突,学生往往在建构上得不到实质性进展,动手实践活动就不成为一种数学活动。第三,动手实践要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从活动中总结、概括和提炼出数学知识,并应用新知识,使学生的外部操作活动达到内化,实现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化。
其他文献
语篇是小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好材料,是学生获取语言信息和运用语言的重要途径。步入高年级,《牛津小学英语》课本的语篇就变得较长,容量较大,语篇中涉及一定量的生词、句型以及文化背景知识,许多教师觉得语篇教学难以把握。难教、怕教成为教师们的共识。受应试功利的影响,很多教师只是停留在单词和句型教学,影响了语篇教学的实效。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展语篇教学成为高年级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下面就谈谈我的实践与粗浅之见。
摘要:面向新世纪,学校管理必须着眼于教师的发展,去探索新的管理机制。通过设计形象、唱响师爱、造就人格来塑造师德形象;通过读书舒展心灵、合作体验快乐、实践享受成功来凸显精神引领;通过展开案例行动、组织互动专题、进行课题研究来强化校本教研,使每一位教师的课堂人生能够得以充分地焕发,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教师发展学校发展师德形象精神引领校本教研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文中
[摘 要] 文章以“三角尺拼角”一课为例,进行了有效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途径的教学研究. 笔者基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的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从四个层面来探究数学实验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活动经验积累.  [关键词]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数学实验;三角尺拼角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既是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直接获得的经验,也是学生在不断思考和反复探究之后提炼的个人认知,其最高层次为形成数学的直观能力. 因此,帮
[摘 要] 数学实验是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建构数学知识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 在初中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中引入数学实验对建构“做思共生”的高效课堂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章在阐述初中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中引入数学实验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了“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充分展示数学实验”“注重思想方式渗透,深入理解数学实验”“突出实验的趣味性,主动参与数学实验”“注重学生动手操作,有效体验数学实验”等关于“统计与概
[摘 要] 在动态几何问题的解题教学中,模型不在于记,在于思;策略不在于给,在于悟;题目不在于多,在于变. 关键是如何让学生从图形与数量的变化中认清此类问题的本质特征,真正把握其基本解决路径与策略.  [关键词] 动态几何;解題教学;策略提炼;教学启示  纵观各地中考试题,动态几何问题往往为命题者所青睐,该类问题一般以点、线、面的运动为基础,给出运动产生的一个或多个变量,要求学生分析几何变量之间的
[摘 要] 几何比纯代数知识更为复杂,几何证明题不仅涉及计算,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是巨大的考验. 在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分析常见的几何证明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  [关键词] 初中数学;几何证明;解题思路;人教版  初中几何证明解题基本思路  (一)仔细读题,理清题意  几何证明题以几何定理为基础,通过对已知条件进行分析,推导出题目给定的结论. 几何证明题的难点在于用已知的定理不能直接推导出答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培养学生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学会倾听”有两层意思:一是要求听人讲话要用心、要细心。“倾听”即是细心听、用心听,这是一种礼貌,表达对说话者的尊重。第二层意思是要“会听”。要边听边想,思考别人说话的意思,能记住别人讲话的要点。总之,听,是一种本领。也要训练。  以下是发生在苏教版一年级语文新教材《识
一位高三教师心中的教育理想与现实差距  日前,《人民日报》刊发一位高三语文教师的来信。信中,这位教师陈述了他的教育理想与现实教学方式之间的差距,以及他的苦恼和思考。他在信中说:  “上课讲试卷,下课排名位,外出开考会”——作为一名高三语文教师,这就是我目前的工作状态。如果要我说实话,我对这种状态是不满意甚至厌倦的,因为它与我的教学理想实在相差太远。  ……现实的教学,要你必须时刻以考试为中心,以考
提倡教育家办学,就是说现在还没有出现教育家办学,至少说还没有形成风气。那么,温总理的这样一个说法,实际上也反映了我们整个社会的一个焦虑,对教育的一种期待。我对教育家办学有这样几点看法,第一,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倡教育家办学,是期待性的,期待人们像教育家那样去办学,这是一个过程,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第二,校长的角色是一种社会关系,你是谁,你要干什么,要分析社会关系里的一个角色,就必须分析构成这
执教公开展示课《清平乐·村居》,让我深刻感受到充分利用课文后练习有利于教师准备把握教学重难点,进而优化备课思路,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我们在审读课文的同时,要认真研究课文后的每一道练习,反复思考每一道练习的作用,思考这些练习与教学如何有机糅合,用心揣摩这些练习与本课重点与难点的关系,进而抓住课文后练习来设计教学环节,这样,目标达成的同时也就攻克了重难点。  如课文后练习要求学生解释“相媚好”的含义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