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中历史对话教学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rdin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历史对话教学是新课标下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是解决历史课堂教学问题的新方法。
  关键词:高中历史;对话教学;模式与实践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35 -01
  
  新课标确定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而目标的实现要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注重师生、生生间的“对话”、“交流”与“沟通”。教学活动的过程就是师生思想、情感潜移默化的过程,也是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发展的过程。而对话教学就是活动过程的重要体现。
  一、学生与课本对话
  学生与课本对话即“学生阅读教材”。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注重提升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教师可先出示自学思考题,引导学生自学,教给学生读书方法,然后进行巡视,检查自学情况。要要求学生在读书时手不离笔,进行划线、旁注,质疑、整理笔记,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们自编自学提纲。
  如在教“古代希腊”时,我布置了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①以古代中国和古希腊为例,一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与它的文明之间有怎样的关系?②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有哪些?③古希腊的国家形态是以什么方式出现的?④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希腊公民,应该具备怎样的条件?⑤古希腊的民主真的那么完美吗?有阶级性吗?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学生思想也活跃了,知识点落实也比较到位。
  在“学生与课本对话”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不断总结出新的阅读方法,学生就能在阅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会自主学习,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二、教师与学生对话
  所谓师生对话,是指能够促进学生自由思考和引发师生之间富含教育意蕴的相互倾听与言说,它需要师生彼此敞开心扉,从而获得精神的交流和价值的分享。因此也可以说,师生对话是师生心灵的相互沟通,它不仅表现为提问与回答,更表现为交流、探讨与倾听。
  维护师生之间尤其是学生方面的“倾听”和“言说”,在历史课堂中是十分必要。新课程教材为学生“言说”提供了很多机会,诸如“想一想”、“动脑筋”、“活动与探究”等栏目,都是意在重视学生个人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让学生去“说”。
  在教学过程当中,不能只让学生做一个倾听者,应鼓励学生多提出问题,让课堂变成师生交流对话的舞台。对于学生来说,在教师引导下探求知识是一种能力,善于提出问题更是一种能力。苏格拉底曾说,“问题是接生婆,它帮助新思想的诞生”。巴尔扎克曾说,“问题是深入的阶梯,是长进的桥梁,是触发的引信,是觉悟的契机”。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和时间,让他们发表见解,提出疑问,保护他们探求的积极性。
  在师生对话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也要不断发生变化:当学生被历史教材所展现的历史行为和精神风貌感动时,教师是一个倾听者、欣赏者;当学生面对教材发生困惑不能自拔时,教师则是一个引导者、领路人。有时教师则需要向学生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将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与学生交流,使学生从中获得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三、学生与学生对话
  学生之间的对话,是基于共同的对话主题而进行的探索与交流,意味着所有学生的积极学习和参与。这种对话方式主要在于学生两人以上的学习交流与合作,气氛活泼自在、挥洒自如。但教师要紧扣教学目标,切不可放任自流,要实时调控,不能只追求形式上的“热闹”和“活跃”。在生生对话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精心备好课,挖掘教材的内容,确定好本节课对话交流的问题,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如教授《辛亥革命》中,讲背景时我出示了探究讨论的问题是:“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是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而在此之前成立的兴中会则不能说是资产阶级革命政党”?讲完武昌起义过程后出示的问题是:“武昌起义后,旧官僚黎元洪被推举为湖北军政府的都督,这是为什么”?讲完中华民国的成立后,出示了的问题是:“有人说辛亥革命胜利了,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你是怎样认为的”?新课讲完后,出示最后两个问题:“辛亥革命最后的结局说明了什么”?整个课堂我将许多的时间交给了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当然少不了教师关键时候的点拨与解答,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讨论与沟通,从而加深了理解,形成了认识。
  通过学生与学生的对话,达到了学习交流与互助合作的目的,并且拓展了学生的创新体验,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也得到了培养,还学会与他人交流以及互相理解。
  四、学生自我对话
  学生自我对话主要是要求学生能够自我认知、自我反思、自我理解,一般以作业形式来表达。在学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一课后,我出了这样一道题:“1931年冬,你以《申报》记者的身份前去红色首都瑞金采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毛泽东,运用所学知识写一篇访谈录”。出乎意料的,学生们发挥得很精彩,也没有人抄袭,有的同学还写了较长的篇幅,从国内外形势、土地政策、反围剿问题、国共关系,甚至从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中共态度去提出问题。虽然学生们的问题还有些稚嫩,但能看出学生们独立思考的痕迹。
其他文献
在信息学奥赛中,参赛选手是否具有优良品质是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条件。因此,对于参加信息学奥赛的学生来说,辅导教师必须注重对其意志品质的培养。    一、加强目的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很多学生是初次接触信息学奥赛,特感新奇,这种对新生事物的一时感兴趣,不能形成持久的学习动机。要使学生养成自觉的学习品质,必须有效地加强学习目的教育。笔者认为,可以尝试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信息学奥赛中
我收到过许多礼物,其中我最喜欢的一件礼物是AK-47战术版水弹枪。  暑假期间我每天都去大成堂游泳馆游泳,路上會路过一个便利店,橱窗上摆着这把水弹枪,每次我路过那里总是忍不住驻足观看,可是都被姥爷拉走了,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我有多喜欢这把水弹枪。  8月15日我的生日。这天,姥爷带我去中东,在一家玩具店里买到了这把水弹枪,说是送给我的生日礼物,我拿起枪爱不释手。  回到家我急忙打开包装,哇!真好。里面
摘 要:教学设计能够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并在教学中注意分层次教学,体验教学,启发式教学,任务型教学,并将学生的情感教育融合到课堂教学中。    关键词:分层次教学;体验教学;启发式教学;任务型教学;情感教育  中国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09 -02  一、教学难点  1.整篇文章比较散,有许多细节,且是关于学生并不了解的非洲,需要通过一种
腔调是英国的历史,更是英国的现实。  塞缪尔·约翰逊曾说:“如果你厌倦了伦敦,你就厌倦了人生。”塞缪尔这段话,是典型的以英国人的口吻给了英国人一个建议。或许,只有诗人,才能用这样夸张的方式,表达对自己祖国的热爱。  皇室的贵气,市井的闷骚,精致的古装,黑暗的料理,梦想的城堡,不苟言笑的教堂,开放现代的大都市,音乐乌托邦,艺术的天堂,狄更斯、雪莱和奥斯汀,牛津音和伦敦腔,以及查令十字街上的昨日与今天
工作中,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好的学生是夸出来的”。刚听到时,心中便产生了共鸣。因为,在我从事英语教学工作几十年中,每届都会碰到一定数量的英语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怎样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我摸索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信任学困生。    成绩不好的学生,经常破罐子破摔,容易和教师产生对立情绪,有时甚至公开顶撞。要消除这种不良的心理情绪,我采用的方法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摘 要:本文认为创设学习物理概念的环境,利用实验对物理概念进行思维加工和应用,是物理概论教学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中学物理;概论教学;策略  中国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43 -01     任何一门学科如果没有一些概念作为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的出发点,就不能揭示这门学科的内容,形成学科的体系与结构。物理概念是物理基础知识中,即不
一  老师说,驼鸟善于奔跑,是鸟类中奔跑速度最快的动物。老师说完,便问,驼鸟为什么跑得这么快呢?  那是因为驼鸟有一对强健的大腿。学生们说。  老师说,这还不是主要原因,驼鸟善于奔跑,那是因为驼鸟不会飞。  驼鸟是鸟类,是鸟类而不能飞,这本是作为鸟类的一个致命缺点,为什么这个缺点反而成就了驼鸟的奔跑呢?学生们问。  老师说,正因为驼鸟不会飞,为了逃避敌害,所以它只有拼命地奔跑,正是驼鸟不会飞的缺点
摘 要: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之外,还需要对目的语的文化差异有高度的敏感性。因此,教师要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中英文化的差异,以更好地培养他们的翻译能力。  关键词:中学英语;翻译教学;文化差异;分析;途径  中国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76 -01    一、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  
宙斯通知林中所有野兽,许诺给评选出来的拥有最漂亮孩子的野兽发奖。猴子與其他野兽一起来到宙斯那里,她以慈祥的母爱,带着一只扁鼻无毛、相貌丑陋的小猴子,前来参加评奖。当她把小猴子带给大家看时,引得一阵哄堂大笑。但她坚定地说:“我不知道宙斯会不会将奖品给我儿子。但至少有一点我十分清楚,在他母亲眼里,这小猴子是最可爱的、最漂亮的、最活泼的。”  这是说,不管孩子漂亮还是丑陋,优秀还是平庸,在母亲眼中总是最
【释义】幼年的孩童。古时的五尺约为现在的三尺。  【出处】战国·孟轲《孟子·滕文公上》。  战国时,滕文公以仁政待民,国风清明。楚国的学者许行带领弟子来到滕国,希望成为滕国百姓,他宁愿和弟子穿着粗布衣服,织席贩履为生。滕文公宽厚地给了他们一处宅院。  过了一阵子,许行对滕文公开始不满意了。他说:“滕文公还不算贤明,贤明的君主应该和百姓一道耕田种地……”另一位学者陈相,很赞成许行的话,便去对孟子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