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君多采撷,共读好时光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ciq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书给人以知识,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
   ——题记
   知识就是力量,书籍是知识的泉源。如果说身体的强健离不开运动,那么思想的不衰必然少不了阅读;运动使人强健,读书使人贤达。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从古至今,很多知名人物都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热爱阅读。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同时也是一位颇有建树的诗人。他爱读书,曾在家乡亳州城外建了一座石室,“春夏习读书卷”。在此后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中,他在处理政务军务之余仍然挤时间阅读,进行业余自修。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广泛涉猎经史典籍、政治军事、天文地理,通过泛读掌握其实质,未出茅庐便知天下形势。鲁迅12岁进入三味书屋师从寿镜吾先生读“四书”“五经”,他曾自己做小书签,上面写着“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以此提醒自己读书要专心致志,刻苦的攻读为鲁迅日后的文学创作和研究奠定了基础。倘若我们能效仿先贤,那么我们也将真正感受到阅读带给我们的力量。
   如今,央视大火的几个节目,如《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汉字听写大会》《主持人大赛》等,虽然节目形式不一、内容各异,但是都反映出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阅读的重要性。我们在感叹选手实力强劲、知识功底扎实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看到他们对于阅读的那一份坚持与执着?阅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我們应该始终相信,阅读回馈给我们的是那种由内而外的优雅与从容。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好像现在越来越难以“静”下来去做一件事,更不用说静下来去读一本书。科技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越来越高大上的生活质感,还有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我们被时代的浪潮席卷着向前,一刻不停。午后,阳光下,庭院里,一把藤椅,一杯淡茶,悠哉悠哉地读自己喜爱的一本书,这样的画面好像被定格在很远很远的想象中,取而代之的是不断刷新的短视频和影视作品,我们不得不反思:阅读是不是已经被我们遗忘了?你有多久没有读完一整本书了?
   校园是读书的绝佳场所,但是似乎一直以来,阅读好像仅仅局限于语文课上,甚至少之又少的阅读课也被不断地“压榨”“缩水”。为了真正地让阅读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让书香时刻萦绕在我们的身边,让每一位师生重新找回最原始的阅读乐趣,我建议:
   1.营造书香校园,打造书香班级。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同时也是潜移默化的。在校园内努力营造出适合阅读的良好氛围,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利用好校务宣传栏,张贴阅读标语、版画;在班级内利用好黑板报、墙报等,可以书写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小故事等;班级里可以设置图书角,通过自愿填充的原则让图书角的图书丰富起来。环境渲染好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而然就被激发出来了。
   2.开展多种多样的阅读活动。有些学生可能对单纯的阅读不是很感兴趣,但是如果在班级或者级部内开展一些阅读小活动,例如“我说我的读书故事”“校园版‘诗词大会’”“名著故事知多少”等等,学生的参与度和热情就会高很多。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阅读带来的乐趣与成就感,可能我们身边就会涌现出很多阅读小能手、小榜样。
   3.师生共读,多学科参与。其实阅读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语文这一门学科,任何一门科目的学习都离不开阅读。基于此,建议每一门科目都应该设立自己的阅读方向,由教师带领学生有方向、有侧重点地阅读,广泛地涉猎,才能拓宽知识面,增加阅读的宽度。
   “万紫千红总是春”“接天莲叶无穷碧”“晴空一鹤排云上”“千树万树梨花开”……阅读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充实。“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籍为我们搭建了一座沟通古今的桥梁,让我们伴着书香,去感受生命的春夏秋冬。
其他文献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近年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小学美术老师开始习惯于使用多媒体来开展教学活动,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能够不断丰富课程内容,转变教学方式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小学美术教师在教授学生认识海洋中各种各样的鱼时,在多媒体上播放海洋中典型鱼种的图片以及视频来更加形象地向学生们展示。学生们在观看图片和视频的过程中既能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也能丰富自己的知识库,让自
期刊
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断地加深,我们对经典文化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继承经典,我们就必须让经典走进校园,让学生从小接触,并热爱我国的传统经典文化。其中,古诗词的诵读相对于小学生来说,既朗朗上口,容易背誦,又可以让学生从小学时代开始对古诗词产生印象,增强对经典文化的喜爱。但我们有时对古诗词的教学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这是语文老师的任务,只要在语文课上完成就可以了。其实,如果
期刊
摘要:小学阶段的名著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吸收我国优秀文化的思想精华,还可以积累语言文字,提高道德素质。因此,名著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的阅读方向,在教学中适当渗透名著阅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名著阅读;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综合能力   核心素养要求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期刊
记得我很小很小的時候,曾随意翻过几次《红楼梦》,并没有“透读其书”,更不懂其中格高意远。稍长大一些,《西游记》里神魔鬼怪那些妙趣横生的故事让我感到一丝兴趣。不知怎么地,贾宝玉的伤春悲秋,荣国府的纸醉金迷对我来说仍然味同嚼蜡。   这一次,我的兴趣偶被激发出来,得以故地重游,我便再次打开了这段神奇的“红楼梦”。   果然,这令人神往的影视作品和书卷,漂浮在那兴盛一时的家族里,还有万万千千景象在我
期刊
一位农夫正忙得不可开交,他在准备把饲养的那些猪杀掉。这些猪也已经意识到了危险,他们决定晚上12点出逃。   12点到了,那只领头的黑猪挨个叫醒沉睡的猪们,他们一窝蜂地向圈外翻去。一只胖胖的小母猪很贪吃,盯上猪圈外面那桶燕麦了,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一只年轻的黑猪强硬地把她推出了圈外。   这群猪连滚带爬地跑了四十多里地,一条小河横在他们面前。怎么过河呢?一只有经验的老猪开口说话:“你们到树林里找
期刊
俗语说“慈母严父”,父亲给我们的印象多是严肃,他虽然不善言谈,却给予我们无私、广博的爱。这种爱牵着我们稚嫩的小手,从蹒跚走路到成熟稳健,理顺了人生路上的艰难曲折。父爱如山,父爱像山一样高大,顶天立地。   小学的语文课本中,德育教育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像孝敬父母、关爱他人、珍惜生命、奉献爱心的。可以说串串了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父爱的教育无处不在,贯串整个小学。《争吵》中父亲从我手里夺过戒尺,折成
期刊
语文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能够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随着新课改的发展,对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培养小学生素养的同时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而阅读,特别是整本书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发展阅读趣味、锤炼阅读意志,是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最好途徑。可是面对小学高年级学生,他们有的阅读习惯好,已经形成良好的
期刊
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在这片浩瀚的长河里孕育了无数令人震撼的经典名文。小学语文教材里的文章,向学生展现了一个个饱满丰韵的字词、一个个优美活泼的句篇。字里行间展现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生动的生活景象、迷人的自然景观,以及那触动人心的揭示大道理的小故事。文本中的美像花儿一样绽放,需要我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探寻教材中的闪光处,挖掘出文本绚丽的底蕴
期刊
“2341”高效课堂模式是将教师的教学环节分为四个部分:自学部分、互学部分、导学部分和检学部分。在一节课的课堂时间中,学生自学时间占20%,学生互学时间占30%,教师导学时间占40%,检学时间占10%。   一、自学环节   学生初中阶段已经对文言文有过相应的学习,在自学时间里,教师圈定一定的阅读范围,并设置相应的引导问题,让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古汉语常用词典进行自学。通过自学环节,学生对文章的
期刊
在史密斯·文森的花田里,一株灰绿、粗大的波斯豌豆藤,紧攀着黄铁水龙头,吸取着甘霖。   好不易等来秋天,金叶婆娑,红叶像彩蝶翩翩,棕叶端庄典雅。一颗不屈服于平凡的灰豌豆,打算去好好寻找不同的自己。   在阳光明媚的枫林小道上,它独自行走着。   一只蓝背雉鸡从木栅子上纵身一跃,亮蓝的翎毛,鲜红的翅羽,让豆子看得目不暇接。豆子双手摸着头,红了脸,说:“先生,請给我一根羽毛,我对您会感激不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