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扣状畸形的手术治疗

来源 :中华手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le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介绍一种矫正钮扣状畸形的新方法。作者称之为“折叠还原法”。

方法:

将断裂后由纤维组织相连而延长的中央腱束,游离后折叠缝合;用细克氏针将近侧指间关节固定于充分伸展位,在远侧指间关节处于45度时,将两侧腱束还原到正常解剖位置缝合。

结果:

本组共19例,按Caroli〔1〕的评定标准,优12例,良4例,可3例,总优良率为84%(16/19)。

结论:

该术式能恢复伸肌装置的正常解剖关系,手术简便,是矫正创伤后钮扣状畸形的一种有效方法。在选择该术式时,伤指指关节被动活动必须正常。

其他文献
目的:设计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的实验模型,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能性。方法:选妊娠28天的青紫蓝兔为供体,48只大耳白兔为受体。取供体胎兔的坐骨神经,经超低温冷冻与液氮处理,复温后桥接于受体1侧正中神经缺损段,为实验组。另1侧取自体神经移植,为对照组。术后2周、3个月进行免疫学与神经电生理检测;电镜观察和形态定量学分析。结果:术后两组均无急性排异反应。神经传导速度,再生神经单位面积髓鞘数,平均灰度值及单位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采用吻合皮瓣浅静脉方法,解决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静脉回流不畅,疗效满意。方法:在切取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时,保留皮瓣远端一段轴行掌背浅静脉,随皮瓣逆行翻转后将静脉反折吻合于掌背静脉网上。结果:自1990年8月~1995年1月,共治疗12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仅3例皮瓣发生张力性水泡。结论:本术式有效地解决了掌背皮瓣逆行翻转后静脉回流不畅的问题。
目的:用前臂屈肌群起点下移法,治疗晚期前臂缺血性肌挛缩Ⅰ、Ⅱ级。方法:将前臂屈肌起始部切断后在骨膜下剥离,并向远侧推移至腕关节和手指能够伸直为止。此处即为屈肌新起点,与周围组织缝合固定。结果:临床应用12例。疗效优者:腕背伸30度以上1例;良者:腕掌屈170度~腕背伸30度7例。优良率达66.7%(8/12)。结论:该术式对功能肌的损伤较轻,保留了指浅屈肌的功能,术后屈肌力量减弱较轻。术中可根据挛
期刊
目的:探讨动脉分支处是否存在湍流区。方法:用荧光剂标记大鼠肠系膜微血管和血小板,在活体微循环显微镜下,观察和记录血小板在不同角度,微动脉分支部位的流变行为。结果:血小板以层流方式流经微动脉分支部位,在分支区域不发生碰撞、聚集和滞留。说明动脉血流方向的改变不足以在分支区域形成湍流和使血小板激活。结论:从流变学角度来看,小动脉端侧吻合不增加血栓形成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