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习总书记绿色发展理念的内涵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x756_34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绿色发展理念是习总书记总书记治国理念的重要内容,根植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新时代对历届党中央生态执政理念的继承和发展。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选择,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有效途径。深刻把握习总书记绿色发展理念的内涵,对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走好绿色发展之路、建设美丽中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习总书记绿色发展理念;内涵;美丽中国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在党的十九大《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报告中,“推进绿色发展”是“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首要举措。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绿色发展理念是习总书记总书记治国理念的重要内容,也是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出以习总书记总书记为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探索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为顺利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念支撑和实践指南。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深刻把握习总书记绿色发展理念的内涵,对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走好绿色发展之路、建设美丽中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绿色发展理念具有深厚的思想底蕴
  1.根植于马克思主義生态观。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认为,人与自然是辩证关系,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人类生存依赖于自然,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都来源于自然,人类必须敬畏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否则将要遭受自然界的“报复”。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制约,采用的是一味以自然资源换取物质财富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对自然界进行大规模甚至是破坏性的开采,同时由于观念和技术的落后,生产过程缺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随意排放污染物和废弃物,严重污染生态环境,有些环境破环是上百年都难以修复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遭到破坏,环境污染、生态退化、资源枯竭等问题日渐突出,必然会影响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存条件和发展状况。习总书记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提出“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1],遵循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规律,是在反思我国过去粗放式发展所带来深刻教训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生态发展观与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实际进行有机结合的重要理论成果。
  2.继承和发展于历届党中央生态执政理念。习总书记绿色发展理念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是历届党中央生态执政理念在新时代的深化发展和智慧凝结。新中国建立之初,刚从战火硝烟中走出来,百废待兴,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反复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这些空气、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不仅是人类存在的根本条件,而且是社会生产力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中的关键因素,对此,社会主义国家都要加以小心保护,进行合理使用”[2]。改革开放以来,环境污染问题在中国工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日益严重,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倡导环境修复、植树运动,西北、华北、东北防护林成为我国当时生态建设的标志性工程。邓小平借鉴世界各国环境保护的经验,强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二者之间的协调性,提出了兼顾生态环境保护与推进经济发展的辩证思想,并强调“‘绿色革命’要坚持一百年,两百年”[3],从立法角度推动环境治理,此后我国陆续颁布实施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上个世纪90年代,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确定了“可持续发展”指导方针,形成了更加完善的生态执政理念。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生态良好”成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21世纪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历代领导集体的生态执政理念,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提出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如前所述,毛泽东和邓小平时期,主要是以植树绿化、环保法治化来推动生态环境的治理和改善;江泽民和胡锦涛时期,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已经认识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辩证关系,明确了建设两型社会的目标;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同志提出的“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4],生动而鲜明的阐明“生态环境本身就是生产力”,即将生态环境纳入生产力范畴,党对绿色发展的认识上升到了更高的维度与境界。
  二、绿色发展理念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
  1.人民的幸福感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幸福感是多元的,对幸福感的评价也是多元的,但不论是哪一个时代,最基本的幸福指数永远是安全指数,其中,生态环境安全尤为重要。国家生态环境部2019年5月发布的《2018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告》指出:2018年,全国 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以下简称338个城市)中,只有121个城市(占比35.8%)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全国地表水监测的1935个水质断面(点位)中Ⅲ类以下水质占到29.0%,地下水10168个水质监测点中Ⅲ类以下水质占到73.6%。除了非绿色的增长方式所导致的环境安全、饮水安全与食品安全问题之外,自然灾害带来的灾难问题也不容忽视,科学已经证实,自然灾难形成的原因之一是人类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对生态系统平衡的破坏所造成的,具有一定的人为性,是自然界对人类过度索取、过度开发、过度破坏所实施的报复,有时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2020年新冠肺炎在全球范围爆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数十万人因此死亡,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转受到严重影响,经济发展更是严重下滑。人民的日常生活需要依靠生态环境来获取,人民的幸福感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   2.绿色发展是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不再是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物质生产之间的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人们对干净的水、新鲜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应对新的社会主要矛盾,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解决好环境污染治理等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就必然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方式,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防范化解环境风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提高支撑保障能力是维护人民的核心利益、增进人民幸福感而必须采取的重大举措。以习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国情世情,与时俱进,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正确认识生态环境的现状,解决当代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4]优良生态环境的绿色福利不只是当代人民的福祉,还涉及代际公平的可持续福利,彰显了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长远价值。
  三、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方能建设好美丽中国
  1.建设美丽中国代表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美丽中国是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更为直接、更为生动、更为形象的蓝图描绘,代表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向往。从微观层面看,我们向往蓝天、绿水、青山,向往美丽的生态家园;从宏观层面看,我们向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全面和谐发展的现代化中国。多年以前我们“盼温饱”,现在我们“盼环保”,多年以前我们“求生存”,现在我们“求生态”。习总书记总书记在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上发表《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的重要讲话,提出绿色发展“五个追求”: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追求绿色发展繁荣,追求热爱自然情怀,追求科学治理精神,追求携手合作应对。这五个追求,既承载了人民向往美丽现代中国的新梦想,也为我们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指明了方向。
  2.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有效途径。习总书记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因此,必须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从经济建设层面看,要求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要求我们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绿色环保产业;从政治建设层面看,要求我们改革生态环境的监管机制,要求我们健全法律法規,完善生态环境的保护管理制度;从文化建设层面看,要求我们加强生态环保教育,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要求我们宣传发展绿色文化,构建绿色文化体系;从社会建设层面看,要求我们加强舆论引导,传播绿色发展理念,要求我们提高个人素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从生态层面看,要求我们号召植树造林,绿化祖国,要求我们着力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
  参考文献
  [1]  习总书记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98。
  [2]  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  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论科学发展观[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52。
  [4]  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的答问[N].人民日报,2013-09-08。
  [5]  习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划定严守红线,大力治理污染[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05-25。
其他文献
摘 要:新冠疫情为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挑战的同时,也为思政教育带来了更具有意义和价值的素材。各高校要紧扣时代发展现状,培养学生正确的态度和政治思想,以提高高校思政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新冠疫情;高校思政工作:挑战;策略  引言  新冠疫情下如何更好地迎接高校思政工作带来的挑战,相关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该问题,立足于当下发展现状,利用好社会素材,为学生开展切实可行的抗击疫情思政课程。 
期刊
摘 要:源于运用常规方法开展自动地图制图技术活动无法同时获取较高程度的自动化,以及良好的信息表达呈现效果,文章围绕基于Adobe Illustrator技术环境之下的自动地图制图方法展开了探讨分析,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以及技术性工作人员,创造和提供扎实有效的经验参考支持条件。  关键词:Adobe Illustrator环境;自动地图;制图方法;探讨分析  从宏观性视角展开阐释分析,数字制图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计算机被广泛的应用于各个行业领域,极大程度上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对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逐渐普及,其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问题也日渐突出,为信息使用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并影响了和谐社会的向好发展。基于此,本文对当前计算机网络应用中所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风险;防范  引言  计算机网
期刊
摘 要:当前,重大职务犯罪案件侦查、起诉、审判跨省异地管辖,已成为司法实践中的普遍做法。异地管辖相对于法定地域管辖而言,是一种特殊的案件办理机制,对于推进当前反腐败工作的进一步加深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没有对职务犯罪案件异地管辖作出具体的法律规制,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问题。研究分析这些问题,对于构建职务犯罪案件异地管辖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职务犯罪;异
期刊
摘 要:针对“化工分离工程”传统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依据“两性一度”标准,使教学设计适应新时代要求,积极调动学生课堂参与度,采用创新的课程设计,融入课程思政教育助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可充分发挥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越性。  关键词:化工分离工程;教学改革;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一、化工分离工程教学现状  化工分离工程是化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是学生在具备了基础化工专
期刊
摘 要:音乐艺术是一种特殊的审美文化,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等活动来展示音乐存在的价值,用 音乐表现真、善、美的理想境界,通过创新音乐教育思路,在教学中渗透审美核心理念,注重学生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以此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通过音乐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升内在修养等,通过音乐艺术来表达崇高的精神境 界,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关键词:音乐教育;艺术审美特点;
期刊
摘 要:语言是各种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英語教学是语言的教学,更离不开文化的教育。现代英语教学强调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令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逐渐认识到文化在英语教与学中不可忽视的作用。文章重点就教学导入环节的文化导入展开论述,介绍实际教学运用的同时进一步突显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差异;文化导入;跨文化教育  在英语语言世界里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When you’re d
期刊
摘 要:对于医学生而言,医学内科学学习是非常富有挑战的,其理论知识较为抽象,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较差等情况,为了能够有效地改善这一现象,应当以教师为课堂的主导,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运用交互式教学模式,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实现医学内科学教学质量的提升,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交互式教学;高职院校;医学生;内科学  引
期刊
摘 要: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高校学生掌握专业的实践技能,拥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具备较强的心理抗压能力、富有创新的思维方式等,对其进入社会岗位后的综合竞争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过程中,往往需要教师以及学校各方管理等协同发挥合力作用。运用技术探索合理有效的教育管理方式,对教师、学校各方管理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能起到一定的助力作用。本研究基于协同教育理
期刊
摘 要:优秀的、先进的、科学的思想如果要得到好的发展和传播,它必定需要一个稳定的、健康的、积极的社会环境。同理,一个社会实践如果要取得完美的成果,必须要有正确的理论要求来指导,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和改革开放恰存在这样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一个作为科学的理论指导,一个作为优秀的社会实践,二者共同发展,相互依存,从而使得中国社会走向繁荣走向强大。本论文重点阐释上述联系并注重探究哲学社会科学在改革开放四十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