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是一种吸收他人经验,而令思维、执行能力改变的一种行为.依现代教学理论可把学习能力定义为“阅读能力”、“执行能力”与“专业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物理阅读能力
在学习高中物理知识时,学生需要提高阅读能力.那么,如何衡量一个人的阅读能力,如何提高一个人的阅读能力呢?现用高中物理人教版教材的一段概念描述来说明.高中物理人教版的教材是这样描述弹性碰撞的概念的:如果碰撞过程中机械能守恒,这样的碰撞叫做弹性碰撞.阅读能力不强的学生,一般会应用字面理解的方法理解这段文字,在阅读以后,认为自己已经了解了这段文字的意思.而在实际的应用中,如果教师给予学生一个弹性碰撞的问题,学生可能根本不能理解教师给出的问题是不是存在机械能守恒的问题,能不能用机械能守恒的定理来解决弹性碰撞的问题.而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是这样学习这段物理概念的:有一个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制作了两个半径相同、材质不同的小球,应用实验的方法观察物理现象.然后学生将小球1视为质量为m1的物体,将小球2视为质量为m2的物体,观察影响m1与m2的因素.这个学生就是应用诠释法把物理概念转换为一个物理小实验,再用高度抽象的方法看待物理实验的学习方法.从这个学生学习的过程来看,教师如果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培养学生抽象抽取文本事物内容的能力、应用高度抽象的角度看待物理事物的能力.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如果应用学习观的視角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就要培养学生的物理阅读能力,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物理知识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水平
学生具备了物理阅读能力后,就能从文本中抽取大量的物理知识进行研究.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研究效率,是物理教师需要关注的问题.如果以学习视角来看待物理研究的问题,可将这一问题视为学生专业能力的问题,而学生的专业能力与思维能力有关.教师只有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例如,在讲“弹性碰撞”时,学生开始研究影响m1与m2的因素,但是不知道应该如何思考这一物理问题.教师可以给学生启示:以前是否学习过与碰撞问题有关的知识?能否结合学习过的知识来看待这一物理问题?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认为动量守恒定理与机械能守恒定理与碰撞问题有关,于是学生设v1、v2两项参数为碰撞前m1、m2的速度,而v′1、v′2为碰撞后m1、m2的速度.学生把动量守恒定理与机械能守恒定理结合在一起,应用数学解方程的思路获得了弹性碰撞公式的推导:v′1=(m1-m2)v1 2m2v2m1 m2(公式1).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应用函数思想、方程思想、分类归纳、类比推理等思维来思考问题,帮助学生攻克学习难关.如果学生能够应用科学思维的方法看待物理问题,就能够深刻理解物理问题背后的本质,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习水平.这些专业知识是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基础.
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有时一个人无法突破学习难关,此时学生需要其他人的启发或引导.那么,如何能够获得其他人的启发及引导呢?这就取决于学生的执行能力,即团队合作能力.例如,在讲“弹性碰撞”时,弹性碰撞公式的推导过程比较复杂,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第一,涉及物理基础知识.如果学生的物理知识结构不完善,可能就找不到推导的依据;第二,对学生的思维水平要求较高.如果学生的思维能力不足,就无法成功地推导出公式;第三,对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要求也较高.如果学生不具备数学计算的能力,就不能顺利地推导出公式.有些学生无法独自推导出这一公式,于是教师引导学生用团队合作的方法学习.有一个无法解决这一推导过程的学生,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获得了他人的帮助,最终推导出公式1.在学习的过程中,他所在的团队小组成员提出几个拓展性的问题.比如,当v2=0时,这个物理问题会变成什么问题?公式1可演变为什么?这样的问题,激发了学习小组成员的学习兴趣,于是学生开始继续推导,得到以下公式:v′1=(m1-m2)v1m1 m2(公式2);v′2=2m1v1m1 m2(公式3).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应用团队合作的方法突破学习难关,高效地学习物理知识.
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以学习观为视角,培养学生的物理阅读能力、物理思维水平和团队合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效率.
一、培养学生的物理阅读能力
在学习高中物理知识时,学生需要提高阅读能力.那么,如何衡量一个人的阅读能力,如何提高一个人的阅读能力呢?现用高中物理人教版教材的一段概念描述来说明.高中物理人教版的教材是这样描述弹性碰撞的概念的:如果碰撞过程中机械能守恒,这样的碰撞叫做弹性碰撞.阅读能力不强的学生,一般会应用字面理解的方法理解这段文字,在阅读以后,认为自己已经了解了这段文字的意思.而在实际的应用中,如果教师给予学生一个弹性碰撞的问题,学生可能根本不能理解教师给出的问题是不是存在机械能守恒的问题,能不能用机械能守恒的定理来解决弹性碰撞的问题.而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是这样学习这段物理概念的:有一个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制作了两个半径相同、材质不同的小球,应用实验的方法观察物理现象.然后学生将小球1视为质量为m1的物体,将小球2视为质量为m2的物体,观察影响m1与m2的因素.这个学生就是应用诠释法把物理概念转换为一个物理小实验,再用高度抽象的方法看待物理实验的学习方法.从这个学生学习的过程来看,教师如果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培养学生抽象抽取文本事物内容的能力、应用高度抽象的角度看待物理事物的能力.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如果应用学习观的視角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就要培养学生的物理阅读能力,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物理知识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水平
学生具备了物理阅读能力后,就能从文本中抽取大量的物理知识进行研究.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研究效率,是物理教师需要关注的问题.如果以学习视角来看待物理研究的问题,可将这一问题视为学生专业能力的问题,而学生的专业能力与思维能力有关.教师只有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例如,在讲“弹性碰撞”时,学生开始研究影响m1与m2的因素,但是不知道应该如何思考这一物理问题.教师可以给学生启示:以前是否学习过与碰撞问题有关的知识?能否结合学习过的知识来看待这一物理问题?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认为动量守恒定理与机械能守恒定理与碰撞问题有关,于是学生设v1、v2两项参数为碰撞前m1、m2的速度,而v′1、v′2为碰撞后m1、m2的速度.学生把动量守恒定理与机械能守恒定理结合在一起,应用数学解方程的思路获得了弹性碰撞公式的推导:v′1=(m1-m2)v1 2m2v2m1 m2(公式1).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应用函数思想、方程思想、分类归纳、类比推理等思维来思考问题,帮助学生攻克学习难关.如果学生能够应用科学思维的方法看待物理问题,就能够深刻理解物理问题背后的本质,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习水平.这些专业知识是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基础.
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有时一个人无法突破学习难关,此时学生需要其他人的启发或引导.那么,如何能够获得其他人的启发及引导呢?这就取决于学生的执行能力,即团队合作能力.例如,在讲“弹性碰撞”时,弹性碰撞公式的推导过程比较复杂,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第一,涉及物理基础知识.如果学生的物理知识结构不完善,可能就找不到推导的依据;第二,对学生的思维水平要求较高.如果学生的思维能力不足,就无法成功地推导出公式;第三,对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要求也较高.如果学生不具备数学计算的能力,就不能顺利地推导出公式.有些学生无法独自推导出这一公式,于是教师引导学生用团队合作的方法学习.有一个无法解决这一推导过程的学生,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获得了他人的帮助,最终推导出公式1.在学习的过程中,他所在的团队小组成员提出几个拓展性的问题.比如,当v2=0时,这个物理问题会变成什么问题?公式1可演变为什么?这样的问题,激发了学习小组成员的学习兴趣,于是学生开始继续推导,得到以下公式:v′1=(m1-m2)v1m1 m2(公式2);v′2=2m1v1m1 m2(公式3).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应用团队合作的方法突破学习难关,高效地学习物理知识.
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以学习观为视角,培养学生的物理阅读能力、物理思维水平和团队合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