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公平是人类社会长期一直追求的一种价值取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学生的民主法制观念越来越强,学生对公平的意识越来越敏感,稍有不慎,就容易极大地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学生缺乏正确科学的公平教育,存在畸形的绝对的公平的观念。因而,在班级管理中,亟待重视公平制度的建设及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公平教育,将公平视为和谐班级建设的基石。
[关键词]民主法制观念 公平观教育 班级建设
最近我班举行了一次演讲比赛,参赛选手们每人领一张纸条,根据纸条上所写的主题演讲三分钟。演讲的次序是通过抽签决定的,当抽到第一位的选手走上讲台时,我发觉他看起来非常不满。他响亮地说:“尊敬的评委老师,这是一场不公平的比赛!”我和其他评委们纷纷抬起头,惊讶地看着他。“我领到这张演讲主题纸后,只有几分钟准备时间,排在我后面的选手准备时间却充裕得多。这是不公平的!”他说。说罢他便走下讲台,冲出了教室。
这件事给我很大触动,它至少反映了两个问题: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学生的民主法制观念越来越强,学生对公平的意识越来越敏感,稍有不慎,就容易极大地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二是学生缺乏正确科学的公平教育,存在畸形的绝对的公平的观念。因而,在班级管理中,亟待重视公平制度的建设及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公平教育,将公平视为和谐班级建设的基石。
首先,教师要有一颗无私的心,不断增强自身的人格魅力。
“心底无私天地宽”,无私是公平公正的前提,教师应大度地、无私地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公正地、艺术地、辨证地处理学生中的一切事情;“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崇高的人格魅力是一种无形的巨大的力量,它能给班级营造非常良好的公平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产生强烈的公平感,提升教师在学生中的威性,这样即使教师疏忽犯了错误,学生也能以一种正常的心态来宽容和理解。反之,一个不注重人格修养的教师,则常常是“好心当做驴肝肺”,任何行为都容易遭到学生质疑,让学生产生不公平感。
其次,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公平观教育。
眼下学生心中产生的不公平感很大程度上是缘于学生不正确的公平观念,要让学生确立合理的期望意识,弘扬奉献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知道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公平是相对的,要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凡事多从好的角度理解,就能多一份善意,少一份憎恨。应该让学生知道老师也是一个人,而不是神,老师也有缺点和错误,老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此外,还要教育学生在今天这个社会转型期理智面对生活中各种不公平现象,教会学生如何与之斗争,而不是消极逃避,更不是破罐子破摔。
再次,要建立公正合理的管理制度。
公平既是由个人对社会公平的主观感受和主观评价决定的,也是由一系列制度安排所形成的公平环境决定的。在班级管理中要提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鼓励班级的每一个成员都参与到班级的建设和管理中来,不要把班级的建设和管理只看做班主任和班干部的事,涉及到每个学生重大利益的事,应该全体同学共同讨论再作出决定。例如本学期我班国家助学金的评定细则就是采取了类似听证制度的方式,由全体同学共同讨论决定的,最后把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圆满解决了,评定出的结果大家都心服口服,没有怨言。
最后,要特别关注班级中的弱势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这里的弱势群体主要是指贫困生、后进生、性格内向生。这些学生心理比一般学生更敏感,更自卑,更容易产生不公平感,往往教师对他们进行很正常的管理和教育,也很容易被误解和扭曲。例如我班有一个学习成绩倒数第二的学生,新学年发教科书时发到了一本有残缺的书,原本完全是个意外,但他却认为是老师歧视他,故意把一本破书发给他。因此,对待这么一个群体的学生,我们在教育和管理的时候要更加细心和耐心,用更温暖的爱消除他们的自卑和思维定势,让他们能用正常的心态来接受老师的管理教育。
班主任还应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它确有活力,是学生进行学习、娱乐、生活和交往所必需的,可以弥补正式群体之不足。每个学生在班集体活动之余,都需要过一些非正式的小群体生活。这不仅是个人的需要,而且使班集体生活充满友谊与欢乐。当然,非正式群体也有盲目性、消极性。例如有的过分热衷于小群体活动而不关心班集体,不愿担负班级工作;有的具有排他性,不团结同学;有的则迷恋于吃喝玩乐,甚至制造恶作剧、违法乱纪。不过,只要班主任真诚地关怀和帮助他们,耐心细致地做工作,就可缩小其不良影响,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如果班主任不能正确认识非正式群体,只看到非正式群体的负面影响,把它视为小圈子、小集团,横加指责,那将人为地迫使它与正式群体对立,严重影响班集体的活动及其发展。班主任要公正、热情地对待各种学生群体。不可偏爱正式群体、非难、歧视和打击非正式群体。班主任要了解、接触不同的学生群体,要善于引导非正式群体的发展,使它与正式群体的奋斗目标一致起来。为了班集体的共同目标和利益,积极地发挥各自的作用。
公平是人类社会长期一直追求的一种价值取向。孔子说:“不患贫、患不均”,把公平作为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美国行为心理学家亚当斯也把公平当作是一种重要激励动力,指出了公平在稳定人们心态、激发人们创造性方面的重要作用。教师的公正、无私、善良、正直,能使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中体验到公正的合理性,从而成为他们成长的健康心理的基础。有利于影响和激励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培养优秀品质;有利于得到学生的信赖和尊敬,形成健康的教育活动局面;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反之,教师的偏私与不公,必然使学生失去公平感,造成感情的压抑和心理的不平衡,挫伤学生学习与要求上进的积极性;从然影响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对学校教育的信任,甚至对社会的信任,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优秀品质的培养。从这一意义上说,没有教育公正,就没有受教育者平等观念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没有教育关系的公正,就难有社会的公正。特别是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不公平、公正的处理问题,是要失人心的,那么建设良好的班风和学风也只能成为空谈。因此,笔者认为公平是和谐班级管理的基石。
(作者单位:江西宁都师范学校)
[关键词]民主法制观念 公平观教育 班级建设
最近我班举行了一次演讲比赛,参赛选手们每人领一张纸条,根据纸条上所写的主题演讲三分钟。演讲的次序是通过抽签决定的,当抽到第一位的选手走上讲台时,我发觉他看起来非常不满。他响亮地说:“尊敬的评委老师,这是一场不公平的比赛!”我和其他评委们纷纷抬起头,惊讶地看着他。“我领到这张演讲主题纸后,只有几分钟准备时间,排在我后面的选手准备时间却充裕得多。这是不公平的!”他说。说罢他便走下讲台,冲出了教室。
这件事给我很大触动,它至少反映了两个问题: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学生的民主法制观念越来越强,学生对公平的意识越来越敏感,稍有不慎,就容易极大地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二是学生缺乏正确科学的公平教育,存在畸形的绝对的公平的观念。因而,在班级管理中,亟待重视公平制度的建设及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公平教育,将公平视为和谐班级建设的基石。
首先,教师要有一颗无私的心,不断增强自身的人格魅力。
“心底无私天地宽”,无私是公平公正的前提,教师应大度地、无私地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公正地、艺术地、辨证地处理学生中的一切事情;“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崇高的人格魅力是一种无形的巨大的力量,它能给班级营造非常良好的公平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产生强烈的公平感,提升教师在学生中的威性,这样即使教师疏忽犯了错误,学生也能以一种正常的心态来宽容和理解。反之,一个不注重人格修养的教师,则常常是“好心当做驴肝肺”,任何行为都容易遭到学生质疑,让学生产生不公平感。
其次,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公平观教育。
眼下学生心中产生的不公平感很大程度上是缘于学生不正确的公平观念,要让学生确立合理的期望意识,弘扬奉献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知道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公平是相对的,要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凡事多从好的角度理解,就能多一份善意,少一份憎恨。应该让学生知道老师也是一个人,而不是神,老师也有缺点和错误,老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此外,还要教育学生在今天这个社会转型期理智面对生活中各种不公平现象,教会学生如何与之斗争,而不是消极逃避,更不是破罐子破摔。
再次,要建立公正合理的管理制度。
公平既是由个人对社会公平的主观感受和主观评价决定的,也是由一系列制度安排所形成的公平环境决定的。在班级管理中要提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鼓励班级的每一个成员都参与到班级的建设和管理中来,不要把班级的建设和管理只看做班主任和班干部的事,涉及到每个学生重大利益的事,应该全体同学共同讨论再作出决定。例如本学期我班国家助学金的评定细则就是采取了类似听证制度的方式,由全体同学共同讨论决定的,最后把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圆满解决了,评定出的结果大家都心服口服,没有怨言。
最后,要特别关注班级中的弱势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这里的弱势群体主要是指贫困生、后进生、性格内向生。这些学生心理比一般学生更敏感,更自卑,更容易产生不公平感,往往教师对他们进行很正常的管理和教育,也很容易被误解和扭曲。例如我班有一个学习成绩倒数第二的学生,新学年发教科书时发到了一本有残缺的书,原本完全是个意外,但他却认为是老师歧视他,故意把一本破书发给他。因此,对待这么一个群体的学生,我们在教育和管理的时候要更加细心和耐心,用更温暖的爱消除他们的自卑和思维定势,让他们能用正常的心态来接受老师的管理教育。
班主任还应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它确有活力,是学生进行学习、娱乐、生活和交往所必需的,可以弥补正式群体之不足。每个学生在班集体活动之余,都需要过一些非正式的小群体生活。这不仅是个人的需要,而且使班集体生活充满友谊与欢乐。当然,非正式群体也有盲目性、消极性。例如有的过分热衷于小群体活动而不关心班集体,不愿担负班级工作;有的具有排他性,不团结同学;有的则迷恋于吃喝玩乐,甚至制造恶作剧、违法乱纪。不过,只要班主任真诚地关怀和帮助他们,耐心细致地做工作,就可缩小其不良影响,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如果班主任不能正确认识非正式群体,只看到非正式群体的负面影响,把它视为小圈子、小集团,横加指责,那将人为地迫使它与正式群体对立,严重影响班集体的活动及其发展。班主任要公正、热情地对待各种学生群体。不可偏爱正式群体、非难、歧视和打击非正式群体。班主任要了解、接触不同的学生群体,要善于引导非正式群体的发展,使它与正式群体的奋斗目标一致起来。为了班集体的共同目标和利益,积极地发挥各自的作用。
公平是人类社会长期一直追求的一种价值取向。孔子说:“不患贫、患不均”,把公平作为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美国行为心理学家亚当斯也把公平当作是一种重要激励动力,指出了公平在稳定人们心态、激发人们创造性方面的重要作用。教师的公正、无私、善良、正直,能使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中体验到公正的合理性,从而成为他们成长的健康心理的基础。有利于影响和激励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培养优秀品质;有利于得到学生的信赖和尊敬,形成健康的教育活动局面;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反之,教师的偏私与不公,必然使学生失去公平感,造成感情的压抑和心理的不平衡,挫伤学生学习与要求上进的积极性;从然影响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对学校教育的信任,甚至对社会的信任,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优秀品质的培养。从这一意义上说,没有教育公正,就没有受教育者平等观念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没有教育关系的公正,就难有社会的公正。特别是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不公平、公正的处理问题,是要失人心的,那么建设良好的班风和学风也只能成为空谈。因此,笔者认为公平是和谐班级管理的基石。
(作者单位:江西宁都师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