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夸父逐日》是一则文言神话,被编在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探险篇中。这一篇37字的神话,人物、情节较为简单,如果仅仅把它当作文言知识教学的文本,意义实在不大,重点应在于神话夸张浪漫、探索征服自然的特点及夸父英勇无畏、坚持不懈、具有奉献精神的精神。
【关键词】《夸父逐日》;文言知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夸父逐日,它表现的不仅是表面上的与日逐走,还有很强烈的象征意义,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征服大自然的雄心壮志。因此,笔者选取了《山海经·大荒北经》中类似的描述夸父逐日的文言片段,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夸父的人生经历,让学生通过比较两篇文章在内容上的不同,展开研究、讨论,进而神话的特征和人物蕴含的精神品质。
七年级的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已经有所掌握,学习的方向也大致明确。但一些陌生的文言字词对于学生而言依旧有些难度。《山海经》一书对学生而言也比较陌生,因此,针对这一学习现状,笔者设计了相应的预学习案。笔者将班级学生按成绩,分成实力均衡的8个学习小组,每组5人。明确组长及组员任务,组长负责组织组员自主学习,督促各组员完成预学习案。组长收集小组预学习案,上交老师。教师收集学生预学习案,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再次补充设计教学方案。针对《夸父逐日》一文,学生提出的有关字词句的疑问有:“欲得饮、北、道、弃”等;有关内容的疑问有:“夸父为什么要逐日?”“夸父为什么弃其杖化为邓林?”等疑问。
在与《山海经·大荒北经》中“夸父不量力”片段的自主比较阅读部分,学生也提出自己的阅读思考。比如:“同是出自于《山海经》,两篇短文中夸父的形象是不同的。”也有学生提出“两篇短文的作者抱有的情感倾向不同,一个是肯定的,一个是否定的”等问题。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问,笔者完善了课堂教学的实施方案,就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采用小组互助的模式,让学生自主进行交流与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夸父逐日》课堂的比较教学片断如下:
师:在昨天的预学习单中,老师发现同学们普遍提出了“夸父为什么逐日?”这一问题,有没有同学可以解答一下?请生回答。师:不管是哪一种解说,都有一个共通点,是什么?生1:表现了古人探索、征服自然的愿望。生2:同时也表现了夸父为百姓谋福的美好愿望。(教师板书:探索、征服自然、愿望)师:同学在预学习单中提问,夸父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们要了解人物形象,就要从文本入手,让我们在比较阅读中,体会夸父这一人物形象。课外选文: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山海经·大荒北经》课文: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山海经·海外北经》
1.自由朗读,并结合注释疏通一下文意。2.请一位同学来说说这段文字讲了些什么内容?3.小组讨论这两段文字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生3:老师,我们小组经过讨论发现,两篇开篇不同,原文“夸父与日逐走”显示出他的勇敢无畏,他的英雄气概。(教师板书:英雄气概)生4:我们小组发现它们结尾不同,课文的结尾为“弃其杖,化为邓林”。师结合预习单学生的疑问——为什么夸父要弃其杖,化为邓林?请生回答。生5:邓林就是桃林,桃树可以结果,桃子能让后来之人不会渴死。师相机引入“弃”的甲骨字形,及在《说文解字》中的释义。弃,遗弃婴儿。字形表示双手推着箕筐将婴孩丢在有人过往的地方。
师:婴儿象征着什么?生集体:生命和希望。师:夸父在“弃”掉他的手杖的同时,也是寄托着希望的,那这种希望是什么呢?生6:希望别人能够继承自己的事业,把“逐日”进行到底,也就是完成整个人类所寄予给自己的梦想。
师:为什么不是柳林、竹林?请生回答。生7:因为桃子可以解渴。而且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桃子象征的美好的事物。师:夸父在追赶太阳的途中倒下,但他把幸福和美好带给了人间,桃林就是他生命的延续,体现了夸父的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献身精神,使文章充满浪漫主义的色彩。(教师板书:献身精神、浪漫主义)
师:两篇短文还有哪些不同之处?生8:我们小组经过讨论发现,两篇文章的感情倾向不同。选文中“夸父不量力”对夸父逐日的态度是持否定态度的,认为是“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的行为。师:乙文中除了首句的“不量力”还有哪里可以看出否定的态度?生9:“死于此”。“死于此”是近乎旁观者,带着冷酷;课文“道渴而死”壮志未酬身先死的遗憾,惋惜。(生比较朗读)生10:我们小组发现课文有“渴”,乙文没有。师:一个“渴”字,你能读出什么?生10:直接点明夸父之死的原因,如果没有这个 “渴”后面发生的一切也就不存在了。生11:“饮河”和“饮于河、渭”的不同。黄河是我们国家的第二大河流,是世界第五大河流,而渭水是黄河最大的支流。师:为什么夸父能喝这么多水?生11:他太口渴了。可见追日路途之遥远,可见他对追日的执着。同时这里也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板书:夸张)生12:我们小组发现了“将走大泽”和“北饮大泽”的不同。师:一个“北”字,你能读出什么?夸父追赶太阳跑的时候,应该是往哪个方向跑的,(往西)结果后来呢?那么他改变方向的目的是什么呢?生13:能够喝到水解渴、给自己补充足够的能量,再继续追逐太阳。师:这体现了夸父什么样的精神啊?生集体回答。(板书:坚持不懈)
师小结:通过比较阅读,我们了解了神话的特点:幻想、夸张、浪漫主义、探索征服自然。同时,夸父的形象也在我们的心中慢慢树立了起来,我们认识了一位英勇无畏、坚持不懈、具有奉献精神的夸父。
通过比较阅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学生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的目标,了解了神话的主要特点,同时也认识到夸父逐日这一神话故事的精神内涵。
(编辑:任佳溪)
【关键词】《夸父逐日》;文言知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夸父逐日,它表现的不仅是表面上的与日逐走,还有很强烈的象征意义,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征服大自然的雄心壮志。因此,笔者选取了《山海经·大荒北经》中类似的描述夸父逐日的文言片段,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夸父的人生经历,让学生通过比较两篇文章在内容上的不同,展开研究、讨论,进而神话的特征和人物蕴含的精神品质。
七年级的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已经有所掌握,学习的方向也大致明确。但一些陌生的文言字词对于学生而言依旧有些难度。《山海经》一书对学生而言也比较陌生,因此,针对这一学习现状,笔者设计了相应的预学习案。笔者将班级学生按成绩,分成实力均衡的8个学习小组,每组5人。明确组长及组员任务,组长负责组织组员自主学习,督促各组员完成预学习案。组长收集小组预学习案,上交老师。教师收集学生预学习案,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再次补充设计教学方案。针对《夸父逐日》一文,学生提出的有关字词句的疑问有:“欲得饮、北、道、弃”等;有关内容的疑问有:“夸父为什么要逐日?”“夸父为什么弃其杖化为邓林?”等疑问。
在与《山海经·大荒北经》中“夸父不量力”片段的自主比较阅读部分,学生也提出自己的阅读思考。比如:“同是出自于《山海经》,两篇短文中夸父的形象是不同的。”也有学生提出“两篇短文的作者抱有的情感倾向不同,一个是肯定的,一个是否定的”等问题。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问,笔者完善了课堂教学的实施方案,就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采用小组互助的模式,让学生自主进行交流与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夸父逐日》课堂的比较教学片断如下:
师:在昨天的预学习单中,老师发现同学们普遍提出了“夸父为什么逐日?”这一问题,有没有同学可以解答一下?请生回答。师:不管是哪一种解说,都有一个共通点,是什么?生1:表现了古人探索、征服自然的愿望。生2:同时也表现了夸父为百姓谋福的美好愿望。(教师板书:探索、征服自然、愿望)师:同学在预学习单中提问,夸父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们要了解人物形象,就要从文本入手,让我们在比较阅读中,体会夸父这一人物形象。课外选文: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山海经·大荒北经》课文: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山海经·海外北经》
1.自由朗读,并结合注释疏通一下文意。2.请一位同学来说说这段文字讲了些什么内容?3.小组讨论这两段文字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生3:老师,我们小组经过讨论发现,两篇开篇不同,原文“夸父与日逐走”显示出他的勇敢无畏,他的英雄气概。(教师板书:英雄气概)生4:我们小组发现它们结尾不同,课文的结尾为“弃其杖,化为邓林”。师结合预习单学生的疑问——为什么夸父要弃其杖,化为邓林?请生回答。生5:邓林就是桃林,桃树可以结果,桃子能让后来之人不会渴死。师相机引入“弃”的甲骨字形,及在《说文解字》中的释义。弃,遗弃婴儿。字形表示双手推着箕筐将婴孩丢在有人过往的地方。
师:婴儿象征着什么?生集体:生命和希望。师:夸父在“弃”掉他的手杖的同时,也是寄托着希望的,那这种希望是什么呢?生6:希望别人能够继承自己的事业,把“逐日”进行到底,也就是完成整个人类所寄予给自己的梦想。
师:为什么不是柳林、竹林?请生回答。生7:因为桃子可以解渴。而且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桃子象征的美好的事物。师:夸父在追赶太阳的途中倒下,但他把幸福和美好带给了人间,桃林就是他生命的延续,体现了夸父的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献身精神,使文章充满浪漫主义的色彩。(教师板书:献身精神、浪漫主义)
师:两篇短文还有哪些不同之处?生8:我们小组经过讨论发现,两篇文章的感情倾向不同。选文中“夸父不量力”对夸父逐日的态度是持否定态度的,认为是“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的行为。师:乙文中除了首句的“不量力”还有哪里可以看出否定的态度?生9:“死于此”。“死于此”是近乎旁观者,带着冷酷;课文“道渴而死”壮志未酬身先死的遗憾,惋惜。(生比较朗读)生10:我们小组发现课文有“渴”,乙文没有。师:一个“渴”字,你能读出什么?生10:直接点明夸父之死的原因,如果没有这个 “渴”后面发生的一切也就不存在了。生11:“饮河”和“饮于河、渭”的不同。黄河是我们国家的第二大河流,是世界第五大河流,而渭水是黄河最大的支流。师:为什么夸父能喝这么多水?生11:他太口渴了。可见追日路途之遥远,可见他对追日的执着。同时这里也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板书:夸张)生12:我们小组发现了“将走大泽”和“北饮大泽”的不同。师:一个“北”字,你能读出什么?夸父追赶太阳跑的时候,应该是往哪个方向跑的,(往西)结果后来呢?那么他改变方向的目的是什么呢?生13:能够喝到水解渴、给自己补充足够的能量,再继续追逐太阳。师:这体现了夸父什么样的精神啊?生集体回答。(板书:坚持不懈)
师小结:通过比较阅读,我们了解了神话的特点:幻想、夸张、浪漫主义、探索征服自然。同时,夸父的形象也在我们的心中慢慢树立了起来,我们认识了一位英勇无畏、坚持不懈、具有奉献精神的夸父。
通过比较阅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学生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的目标,了解了神话的主要特点,同时也认识到夸父逐日这一神话故事的精神内涵。
(编辑:任佳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