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祖国美丽的海岸线上,峰峦叠嶂中潜藏着一支神秘的部队——海军北海舰队某潜艇基地。
绵延的军港码头,一块数十米高的花岗岩巨石在山水相接处傲然挺立。风吹浪打中,巨石上“海魂”两个大字鲜红夺目。
湛蓝的海面上,黑色的钢铁巨鲸正犁波耕浪,驶向远方。
潮奔潮涌,海魂石见证着中国第一支核潜艇部队筚路蓝缕的风雨历程:
浪卷浪舒,海魂石倾听着一代代水下先锋用生命践行使命的铮铮誓言……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一代代核潜艇官兵在大洋深处追逐中国梦、强军梦,铸就共和国海上核盾牌。
波飞浪卷,战舰列阵。
2009年4月23日,黄海海域。中国海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上阅兵在这里举行。
如长鲸凌波,似巨龙潜海,首次向世界亮相的中国海军战略核潜艇,高悬五星红旗,航行在受阅舰艇编队最前列。
紧随其后,攻击核潜艇、常规动力潜艇、新型驱逐舰、新型护卫舰、新型两栖船坞登陆舰、新型导弹快艇破浪疾驰……中国海军用现代化的钢铁方阵,展示建设和谐海洋的坚定决心。
建设一支强大的核潜艇部队,这是国家的使命,这是历史的召唤。
上世纪50年代,面对帝国主义国家赤裸裸的“核讹诈”,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果断发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伟大号召。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1970年12月,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艘核潜艇下水;1974年8月,第一艘核潜艇正式服役。
风起潮涌,光阴荏苒。党中央、中央军委对核潜艇部队建设发展的高度关注和亲切关怀始终如一。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或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或亲临视察题词,或亲自为新下水的新型核潜艇授旗……
关怀鼓舞力量,激励催生斗志。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人民海军核潜艇部队,沿着党中央、中央军委指引的航向破浪前行,成长壮大。
这是所有中国人扬眉吐气的时刻——
1985年11月,某核潜艇悄然驶出港口,开始了我国核潜艇首次最大自给力考核试验。
核潜艇一次装料可以航行几十万海里,决定续航时间长短的因素,主要是人员的耐受性和设备的可靠性。
水、阳光、空气,是生命必不可少的三要素。可对于长航的官兵来说,这三样是最为昂贵的“奢侈品”。看不到昼夜的轮回,日历被一张张撕去。到第70天时,已经超过了某国核潜艇67天的纪录。是到此止步,还是继续前行?艇上作了一次“民意测验”,官兵们一致选择“继续航行”——纵有千难万险,也要勇往直前
90昼夜,数万海里,官兵们一举创造了新的长航纪录。
这是载入共和国史册的时刻——
1988年4月,某核潜艇奉命执行极限深潜任务。这次试验,包括最大深度潜航、水下全速航行和深水发射鱼雷等项目。
在世界核潜艇历史上,极限深潜曾导致灾难性惨剧。然而,中国核潜艇要具备作战能力和战略威慑力,必须闯过这道“鬼门关”
100米、150米,200米……一切正常。接近极限深度时,艇体受海水挤压,艇内的支撑角钢出现弯曲,几处出现轻微渗水现象……
下潜,意味着危险;上浮,意味着失败。生死抉择面前,官兵们认真检查各类设备,严密监视潜艇情况,在各自战位上镇定操作,控制潜艇继续向着大深度挺进。
潜艇潜至极限深度,一举创造了中国核潜艇发展史上的新纪录。
这是令世界瞩目的时刻——
1988年9月,某核潜艇潜入大海,执行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任务。
水下发射,风险巨大,稍有失误就会艇毁人亡。“5,4,3,2,1,发射”随着舰长杜永国一声令下,潜艇猛地颤动了一下。
海面“哗”地腾起巨浪。火箭从水下冲天而起;“轰——”一声巨响,火箭尾部喷射出橘红色的火焰,呼啸着直插蓝天。
一声惊雷震撼海空。中国有了捍卫国家利益的“杀手锏”。人民海军也由此成为一支战略军种。核潜艇部队,安全重于泰山。这个基地能够实现连续42年核安全无事故,是因为基地官兵破译了核盾牌上的“安全密码”。这个看不见的“密码”,就存在于官兵们每天工作的细节之中。作为“杀手锏”的战略导弹,维护、保养和使用不允许出现丝毫误差,否则精确打击只能是一种梦想,这是用鲜血和生命得出的结论。
从2000年开始,基地官兵就开展预先研究,从核废料的处置到涉核部件的拆卸,全部制订了详细的方案预案。短短数年时间,他们先后攻克12项关键技术,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成功实施核潜艇安全退役的国家。
能战方能止战。深谙战争与和平辩证法的中国核潜艇部队官兵们,正枕戈待旦,随时准备从深海发出雷霆。四十二年驭鲸蹈海,百万海里伏波扬威。一代代中国核潜艇官兵在大洋深处追逐中国梦、强军梦,用忠诚和热血铸就了共和国坚不可摧的水下核盾牌。
绵延的军港码头,一块数十米高的花岗岩巨石在山水相接处傲然挺立。风吹浪打中,巨石上“海魂”两个大字鲜红夺目。
湛蓝的海面上,黑色的钢铁巨鲸正犁波耕浪,驶向远方。
潮奔潮涌,海魂石见证着中国第一支核潜艇部队筚路蓝缕的风雨历程:
浪卷浪舒,海魂石倾听着一代代水下先锋用生命践行使命的铮铮誓言……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一代代核潜艇官兵在大洋深处追逐中国梦、强军梦,铸就共和国海上核盾牌。
波飞浪卷,战舰列阵。
2009年4月23日,黄海海域。中国海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上阅兵在这里举行。
如长鲸凌波,似巨龙潜海,首次向世界亮相的中国海军战略核潜艇,高悬五星红旗,航行在受阅舰艇编队最前列。
紧随其后,攻击核潜艇、常规动力潜艇、新型驱逐舰、新型护卫舰、新型两栖船坞登陆舰、新型导弹快艇破浪疾驰……中国海军用现代化的钢铁方阵,展示建设和谐海洋的坚定决心。
建设一支强大的核潜艇部队,这是国家的使命,这是历史的召唤。
上世纪50年代,面对帝国主义国家赤裸裸的“核讹诈”,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果断发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伟大号召。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1970年12月,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艘核潜艇下水;1974年8月,第一艘核潜艇正式服役。
风起潮涌,光阴荏苒。党中央、中央军委对核潜艇部队建设发展的高度关注和亲切关怀始终如一。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或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或亲临视察题词,或亲自为新下水的新型核潜艇授旗……
关怀鼓舞力量,激励催生斗志。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人民海军核潜艇部队,沿着党中央、中央军委指引的航向破浪前行,成长壮大。
这是所有中国人扬眉吐气的时刻——
1985年11月,某核潜艇悄然驶出港口,开始了我国核潜艇首次最大自给力考核试验。
核潜艇一次装料可以航行几十万海里,决定续航时间长短的因素,主要是人员的耐受性和设备的可靠性。
水、阳光、空气,是生命必不可少的三要素。可对于长航的官兵来说,这三样是最为昂贵的“奢侈品”。看不到昼夜的轮回,日历被一张张撕去。到第70天时,已经超过了某国核潜艇67天的纪录。是到此止步,还是继续前行?艇上作了一次“民意测验”,官兵们一致选择“继续航行”——纵有千难万险,也要勇往直前
90昼夜,数万海里,官兵们一举创造了新的长航纪录。
这是载入共和国史册的时刻——
1988年4月,某核潜艇奉命执行极限深潜任务。这次试验,包括最大深度潜航、水下全速航行和深水发射鱼雷等项目。
在世界核潜艇历史上,极限深潜曾导致灾难性惨剧。然而,中国核潜艇要具备作战能力和战略威慑力,必须闯过这道“鬼门关”
100米、150米,200米……一切正常。接近极限深度时,艇体受海水挤压,艇内的支撑角钢出现弯曲,几处出现轻微渗水现象……
下潜,意味着危险;上浮,意味着失败。生死抉择面前,官兵们认真检查各类设备,严密监视潜艇情况,在各自战位上镇定操作,控制潜艇继续向着大深度挺进。
潜艇潜至极限深度,一举创造了中国核潜艇发展史上的新纪录。
这是令世界瞩目的时刻——
1988年9月,某核潜艇潜入大海,执行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任务。
水下发射,风险巨大,稍有失误就会艇毁人亡。“5,4,3,2,1,发射”随着舰长杜永国一声令下,潜艇猛地颤动了一下。
海面“哗”地腾起巨浪。火箭从水下冲天而起;“轰——”一声巨响,火箭尾部喷射出橘红色的火焰,呼啸着直插蓝天。
一声惊雷震撼海空。中国有了捍卫国家利益的“杀手锏”。人民海军也由此成为一支战略军种。核潜艇部队,安全重于泰山。这个基地能够实现连续42年核安全无事故,是因为基地官兵破译了核盾牌上的“安全密码”。这个看不见的“密码”,就存在于官兵们每天工作的细节之中。作为“杀手锏”的战略导弹,维护、保养和使用不允许出现丝毫误差,否则精确打击只能是一种梦想,这是用鲜血和生命得出的结论。
从2000年开始,基地官兵就开展预先研究,从核废料的处置到涉核部件的拆卸,全部制订了详细的方案预案。短短数年时间,他们先后攻克12项关键技术,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成功实施核潜艇安全退役的国家。
能战方能止战。深谙战争与和平辩证法的中国核潜艇部队官兵们,正枕戈待旦,随时准备从深海发出雷霆。四十二年驭鲸蹈海,百万海里伏波扬威。一代代中国核潜艇官兵在大洋深处追逐中国梦、强军梦,用忠诚和热血铸就了共和国坚不可摧的水下核盾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