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争会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meng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年,我10岁,读小学三年级。
  一天下午,学校通知要开斗争会,所有的学生都要参加。全大队就学校有个大操场,所以凡是开大会,都在我们学校。
  我们抬着凳子,按指点的地方坐好。
  社员呢?大约有2000多人,一人屁股下一块砖,或一块石头。
  斗争会拉了白底黑字的会标,一看就是林老师的字,我们大队,只有他的毛笔字写得好。因此,全大队的标语,无部出自他的手,号称“林彪(标)”。
  主席台上坐着大队支书,大队民兵连长,我们小学的王老师,他是我们学校的校长,还有大队贫协主席张玉珍。
  两个基干民兵,背着半自动步枪,走着沉重的步子,在主席台边上巡视,让人有些害怕。
  主席台是泥和石砌的坎子,约一米高。
  大队支书讲什么,听不清楚,底下的社员有摆龙门阵的,有纳鞋底的,有小娃儿哭的。我好像只听清了5个字:清理阶级队伍!这5个字我明白,因为老师常在政治课上讲,我们的国家有两个阶级,一个是无产阶级,一是个资产阶级。贫下中农、工人是无产阶级,其它人是资产阶级。资产阶级想复辟,无产阶级要专政。
  当然,我懂得恍恍忽忽的,毕竟我只有10来岁。
  不一会儿,我们学校的蹇老师带头呼口号:“打倒反动派!”
  我们也鹦鹉学舌:“打倒反动派!”
  蹇老師又喊:“绝不允许阶级敌人反攻倒算!”
  我们又跟着喊:“绝不允许阶级敌人反攻倒算!”
  说实话,我根本不明白啥叫反攻倒算。台湾的国民党蒋匪军,远着呢。大队的地、富、反、坏,走路都躲着,放屁都夹紧,敢反攻倒算?
  我懂不懂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人“提高警惕”!
  这时,大队民兵连长一声令下——“把历史反革命分子岳茂如押上台来!”
  我听清了,是我们生产队的岳茂如,他女儿叫岳玉君,还是我的干妹妹呢。这人脑壳大,女人是贵州的,说话我们不太听得懂,女人名字叫郑素贵,还是郑素桂?
  俩背半自动步枪的基干民兵,押着五花大绑的岳茂如,来到主席台前。
  民兵连长一脚就把岳茂如踢倒跪下,可见,这一招民兵连长使用了很多次,拿捏得十分到位。必须是踢在腿弯上,轻重正好。重了會朝前趴下,轻了腿弯不下去。
  大队书记说:“社员同志们,这个人,你们都认得,是历史反革命,他隐藏得多深呵,都解放20多年了,才把他挖出来。解放前,他曾经当地棒客(土匪),抢了杨福清家的金子。狗日的岳茂如,不但抢了金子,还打伤了杨福清的老娘杨梁氏——”
  听的人忍不住怒火上升,蹇老师又带头呼起口号来:“打倒历史反革命分子岳茂如!”
  我们跟屁虫般学着喊:“打倒历史反革命分子岳茂如!”
  但是如何才叫打倒呢?
  支部书记讲完了,贫协主席张玉珍老婆婆喊:“请杨梁氏上来揭发历史反革命分子岳茂如!”
  杨梁氏,尖着个脚,一踮一踮地走上主席台。她人未说话,先哭了起来:“岳茂如呵岳茂如,你这遭雷打的,你这断子绝孙的,你这挨千刀的,我就那么点救命的东西你抢了,还踢了我一脚!”
  这时,杨梁氏的幺儿子杨木脑壳(我们黑水凼把脑子反应迟顿的人叫木脑壳)冲上台,啪啪就给岳茂如两个大耳光,两边看守的民兵也没有制止。
  接着,杨姓家族的社员又冲上来几个,拳打脚踢岳茂如。突然一脚,把岳茂如踢下了台。
  我们听到“咚”的一声。
  会场有些乱,大队支书赶紧喊:“不要打了,不要打了,继续开会,下面请贫协主席张玉珍讲话。”
  可是没有人听,杨姓家族的社员又跑下台去殴打岳茂如,我们看不到,但听到惨叫声——“呵!哇!妈呀!”
  不一会儿,惨叫声没有了。
  两个民兵把岳茂如架走了。
  斗争会结束了,我看见我读一年级的干妹妹岳玉君,慢慢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两眼挂着泪水。我的心猛然一软,不知道为什么,生出些许的同情。不过,就像天上的云,很快飘走了。
  那天晚上,听说岳茂如死了。
  岳姓的人个个气鼓鼓的,可是不敢发作,只好草草地埋了人。
  20年后,我成了作家,在老家搜集写长篇的素材。
  我心里一直有个疑问:杨福清家解放前也是贫农,怎么会有黄金呢?60多岁的杨福清还健在,80多岁的杨梁氏还在,只是已糊涂了,就是老年痴呆症。按辈份,我叫杨福清大爷,他解放前虽然小,还依稀记得——
  胡宗南的溃兵抢劫了川西坝子,家家民不聊生。他们家只好把玉米种子吊在梁上,用棕片包着。人躲了,可是那天饿荒了岳茂如,四处寻食,到了杨福清家,见那个吊在梁上的棕片,想里面一定是好东西,于是用竹竿将它戮下来。撕开,见到金黄的玉米种子,忍不住口水长流,大吼一声:“这是黄金子呵!”
  这一声,把躲在红苕窖里打瞌睡的杨梁氏惊醒了,胆颤心惊地爬出来,就去抢夺这玉米种。
  岳茂如一脚把杨梁氏踢开,拿起棕片就开跑。随后钻出来的杨福清看得清楚,岳茂如边跑还边嚼生玉米种。
  呵,原来如此,什么黄金子,是玉米种子!
  岳茂如解放初逃到贵州,后来修川黔路,直到60年代才回老家。
  想起被活活逼死的岳茂如,我心如刀割。也从此开始,我对斗争会,总有种恶心感。好在改革开放后,斗争会渐渐绝迹了。
其他文献
张伟的肚子饿得咕咕乱叫。   从网吧走出来,已是深夜11点了。空旷的街道上一片漆黑,只有转角处一家烧烤店还亮着灯。   “老板,帮我烤个鸡腿。”张伟捂着肚子说。卖烧烤的是一对中年夫妇,大约50岁左右,看着他们有些佝偻的身影,张伟突然想起了自己的父母,这个时候不知父母是否收摊了?   想起父母在老家那个偏仄的小镇,每天摆水果摊都要摆到很晚。而自己当年又不懂事,没有好好学习,高考自然也就没有考好
道光六年(1826年),“蔚盛长”票号在赊店成立,极大地方便了商户,因为经营有方,银子似潘赵二河的水,源源不斷地流入掌柜侯太永的钱袋。嗅觉敏锐的商人贾全看到这个生意“油水”大,也开了家票号,取名“广顺生”。从此,两家票号成了对手。   所谓票号,相当于现在的银行。当时商家做生意用的货币是银子和铜钱,十分笨重,不便携带,异地交易要运送现银,既增加支出,又要承担旅途被抢遗失的风险。于是,票号应运而生,
1992年,我受命到全县惟一不通公路最偏远的黄安乡宣传邓公南巡讲话精神,并参加为期半年的社教。  之所以派我,是因为我当时任职于县文化局创作科。在机关最不重要,是闲人。  我给自己规定,每次带三本书,半月回家一次。  乡政府离公路有八里地,沿河谷行走,路有半米宽。一边是岩,一边是溝。  大约在八月中旬,我接到妻子电话,说父亲要来,主要是来看我才几岁的女儿。我于是急急忙忙从黄安乡往公路赶,不幸的是,
借 书  亓家宝是汝南人,和漆雕宝成是老乡。亓家宝的父亲亓三套在李庄子矿三零五队当放炮员,1985年那年,亓三套在井下处理哑炮时,出事故炸伤了头部,导致双目失明,后按伤残退休,亓家宝是顶替父亲上的班。那年,亓家宝十七岁,正在上高二,本来按亓三套的意思是想叫亓家宝的姐姐亓秋香接班,但亓家宝说啥也不成,说,姐姐是人家的人,你不叫儿子接班当工人偏叫闺女接,那不行。亓三套说,你不是正上学吗?将来好赖考个大
针匠外出的时候,是去卖针,包括去城里买铁丝。针匠很少外出。很多时候,就得在家里,锻,磨,锉,烧,慢慢地做针。做针,得先有铁丝。买铁丝,得进城。一早起来,往返六十多里,就靠一双脚,过河,翻坡。百十来斤的铁丝,背着,往返六十多里。   累不?女人问。   可累。针匠说。   看看几个孩子,看看女人,针匠又说,不累。   喝了一碗水,柳叶子泡的,解渴,泻火。针匠喘了一大口气,开始拉丝:把买回的粗铁丝拉细
那一年,我十三,夏玉莲十六。   当时,我们已经同学二年,到夏天,小学就要毕业了。夏玉莲十岁才上学。她说过,要不是区长那次带人在她们生产队搞三同,听说她还没有上学,把队长狠狠地凶一顿,队长过后把夏玉莲的爹妈狠狠地凶一顿,夏玉莲就上不了学,这辈子就是个文盲了。   夏玉莲因为年龄大,功课一般。但她性情温和,手脚勤快,说话暖人心,班主任聂老师经常表扬她,年轻的王校长好像还特别看重她。我转学来的那
父亲听说我要去看姑妈,着实惊讶了,然后就是高兴,一个劲地说,是该去,是该去,打小姑妈就疼你,一有好吃的连法儿都瞒着,翻山越岭给你送过来……法儿是姑妈的儿子,我的表哥。父亲没完没了地回忆着姑妈对我的好,我哪有闲心听,便催着他告诉我姑妈家所在的地方。  老实说,在那个午后之前,我想都没有想过要去看望姑妈,尽管她老人家七十多岁了,又不肯和我的表哥住在一起,非常非常地值得我去看望她一次。那个中午,我们几个
1   上了岸,机动船那哐哐哐的声音,便渐渐没了脾气。我和爸妈沿着菜地中间一条一米多宽的土路,向张姨家走去。   安静极了。除了阳光哗哗地泼洒在菜叶上,除了知了追着耳朵吱呀吱呀地扯着大锯,除了妈妈不时冷冰冰地叮嘱我,到了张姨家要记得喊人哈,要懂礼貌,听到没有?   菜地树少,没个遮阴的,而太阳虽至夏末,依然剽悍不减,我抹了把汗水,闷声闷气地应着。我素来不愿跟着爸妈串门子,尤其是,为了在以后两
一   题亚娟的心情糟透了,陡然对自己恨得不行。如此轻浮的男人,怎么还答应第二次见面呢!亚娟一下泪崩了。默默然愣坐片刻,实在气不过,亚娟拨通了四姐的手机,“你……介绍的啥人嘛!”   “咋了?”四姐说,“又不满意?”   手机里灌满了亚娟恼怒的气息。   “究竟咋了——人长得不帅?”   “纯粹性亢奋,臭流氓!”   四姐哑然片刻,换了平和口气,“都过来人了,那么多忌讳干啥!人家小王各
1  王小妮坐在沙发上有些不自在。那张沙发很软,她坐着不舒服,屁股不知道往哪儿搁。她像个大姑娘似的扭来扭去。敲门之前想好的那些话都不知道从哪儿说起了。她只能用笑来打破尴尬的局面。同时脑子里在组织语言,可是现在她觉得自己的脑子和浆糊一样,她急出了一脑袋的汗。  王校长沏好了茶,端在她跟前。她看到那只茶杯很精致,像一只透明的酒杯。她拿起来,一口喝干了。王校长又给她续上一杯,她不好意思喝了。坐在那里,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