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长是中小学校的领导核心。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1] 。要培育农村优秀教师,打造农村优质教育,研究农村中小学校长对校本教研的认识及发挥校长在校本教研中的作用,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也是保证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
为深入了解农村中小学校长对校本教研的认识的现状与需求,笔者开展了面向罗城县农村中小学校长的问卷调查与访谈调研工作,为提出切实可行的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提供支持。
一、 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来我院参加为期十天校长培训的罗城县51位农村中小学校长,其中中学校长16人,小学校长35人。
2.调查方式: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法。对抽查问卷信息用excel应用软件统计和分析,以百分数的方式呈现结果。
3.调查内容:问卷调查以选择题、问答题形式呈现,主要包括校长对本学校开展校本教研的认识、遇到的困难以及结合所任教学校的实际,对开展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思考这些内容。
二、 结果与分析
1.农村中小学校长对校本教研认识的现状及分析
表1数据显示,农村中小学校长对校本教研的作用、制度建设等方面有正确的认识,同时,也初步具备了正确的教育观念。但实际上校长“说出来的”并非他们自己的真正观念,而是书里说的理念或别人嘴里的观念,校长观念的转变不仅仅体现在得出的概念性结论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观念支配下的行为上。农村中小学校长不能把这些正确的教育观念转化为自身的教育行为,就会严重制约教师的专业成长、有效课堂的构建、课题实验向纵深发展。因此,考评农村中小学校长对校本教研的认识,是了解并推进农村学校开展校本教研的首要条件。
2.在校本教研活动开展中遇到的困难及分析
通过访谈了解到,一些中小学校长也想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但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教研活动开展很不正常。在开展校本教研遇到的五项困难调查中,排在困难第一、二位的是教师观念问题与专家引领问题,分别占56.1%和53.7%,排在第四、五位的是时间问题和资源问题,分别占51.2%和43.9%。这表明,困扰我们开展校本教研的最大困难是教师观念的更新与专家引领问题。
3.农村中小学校长对校本教研活动开展的建议及分析
在调查访谈中,校长们根据自己的学校实际,对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一是以课堂为载体,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集体备课-教师上课-反思调整-重新上课-总结提炼等五个环节的校本教研模式;二是学校投入一定经费,购买教育书籍与订阅教学期刊,加强阅览室建设,规定教师阅读量;三是坚持开展每周一次的教研组学习活动;四是邀请教研员或本校骨干教师开展校本教研专题讲座。
三、 对策与建议
充分了解了农村中小校长对校本教研认识的现状需求及期望,我们应该发挥校长在校本教研中的作用,以促进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从根本上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
1.农村中小学校长是校本教研的制度建设者
作为学校制度建设者和决策者的校长,应确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整合学校教导处、学科教研组和年级备课组的力量,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在充分吸纳教师们意见的基础上,建立校本教研的培训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
一是建立校本培训与研究制度。邀请教研员或高校教育理论工作者进行校本教研相关理论和具体操作知识的培训工作。让教师们明确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大要素在校本教研的重要意义;明确课例研究的实践模式,帮助教师收获思想与方法,助推教师走向成功。
二是建立集体备课与公开课制度。以“课例”为载体,围绕如何上好一节课展开研究,贯穿在备课组集体备课、设计、上课、说课、评课、教后反思等教学环节中,同伴相互沟通、相互启发,以文本式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展示为主要研究成果。
三是建立学习型教研组,坚持每周一次的教育理论学习制度。学习理论所蕴含的反思与研究精神,旨在运用所学理论解决自己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对自己的实践加以反思,有助于教师用更广阔的视野来思考和实践新课程,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
四是开展“四个一”专业素养提高活动: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每月阅读一本学科专业期刊,每月写一篇教学反思,每学年撰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教师读书、思考、研究的过程,也是其教学观念不断更新,教学行为和管理行为不断改善,教学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
五是构建教师专业团队,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对话和合作。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可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使新教师尽快适应教师角色;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要强调团队协作精神,实现成功经验的共享,既借鉴和吸纳他人的经验,又反思和提升自己的经验,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六是根据本校教育经费实际,建立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经费资助、表彰奖励、考核评价等制度。给教师以人文关怀,尊重和保护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教师的职业自信心,并建立与之配套的“教师常规工作考核表”,调动每一位教师从事教研的自觉性。总之,校长要创设良好的研修氛围,努力搭建教师成长的平台,促进教师群体奋发向上,追求自我专业发展。
2.农村中小学校长是校本教研的专业引领者
部分农村中小学校长将自己的职业角色定位在行政管理者上,实际上,校长是教师群体中的一员,也是校本教研制度的身体力行者、专业引领者。在课程改革中,校长应以一名教师的身份主动参与新课程改革,具体承担一定的教学或教学指导任务,深入学科教研组,通过听课、评课、师生座谈、课题研究等手段,了解学情、教情,与教师群体探讨、分析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努力引领教师关注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经验,指导教师科学实施课程,始终发挥自己的专业引领作用。
校长身为校本教研的专业引领者,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一是注重教育类、专业类书籍的阅读,广泛地读书与思考,有利于校长用更深厚的文化底蕴来支撑教育教学,用更广阔的视野来审视与反思学校教研、培训制度的重建,思考与实践新课程的专业引领。二是用心做教育笔记,多读书,勤总结,善反思,这样才能形成自己富有个性的教育思想,并将自己先进的教育思想传递给每一个教师,更新教师群体观念。三是根据教学、教研的实际需要,整合学校教导处、学科教研组和年级备课组的力量,从课堂教学和教研活动两个系列规划研究专题供教师选择。校长要率先垂范,选择教研活动组织、管理方面的专题,开展行动研究。
总之,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校长是第一责任人,要懂业务、专业务、精业务、爱业务。通过校本教研,引领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努力推进学校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
(责任编辑 杨 子)
为深入了解农村中小学校长对校本教研的认识的现状与需求,笔者开展了面向罗城县农村中小学校长的问卷调查与访谈调研工作,为提出切实可行的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提供支持。
一、 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来我院参加为期十天校长培训的罗城县51位农村中小学校长,其中中学校长16人,小学校长35人。
2.调查方式: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法。对抽查问卷信息用excel应用软件统计和分析,以百分数的方式呈现结果。
3.调查内容:问卷调查以选择题、问答题形式呈现,主要包括校长对本学校开展校本教研的认识、遇到的困难以及结合所任教学校的实际,对开展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思考这些内容。
二、 结果与分析
1.农村中小学校长对校本教研认识的现状及分析
表1数据显示,农村中小学校长对校本教研的作用、制度建设等方面有正确的认识,同时,也初步具备了正确的教育观念。但实际上校长“说出来的”并非他们自己的真正观念,而是书里说的理念或别人嘴里的观念,校长观念的转变不仅仅体现在得出的概念性结论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观念支配下的行为上。农村中小学校长不能把这些正确的教育观念转化为自身的教育行为,就会严重制约教师的专业成长、有效课堂的构建、课题实验向纵深发展。因此,考评农村中小学校长对校本教研的认识,是了解并推进农村学校开展校本教研的首要条件。
2.在校本教研活动开展中遇到的困难及分析
通过访谈了解到,一些中小学校长也想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但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教研活动开展很不正常。在开展校本教研遇到的五项困难调查中,排在困难第一、二位的是教师观念问题与专家引领问题,分别占56.1%和53.7%,排在第四、五位的是时间问题和资源问题,分别占51.2%和43.9%。这表明,困扰我们开展校本教研的最大困难是教师观念的更新与专家引领问题。
3.农村中小学校长对校本教研活动开展的建议及分析
在调查访谈中,校长们根据自己的学校实际,对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一是以课堂为载体,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集体备课-教师上课-反思调整-重新上课-总结提炼等五个环节的校本教研模式;二是学校投入一定经费,购买教育书籍与订阅教学期刊,加强阅览室建设,规定教师阅读量;三是坚持开展每周一次的教研组学习活动;四是邀请教研员或本校骨干教师开展校本教研专题讲座。
三、 对策与建议
充分了解了农村中小校长对校本教研认识的现状需求及期望,我们应该发挥校长在校本教研中的作用,以促进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从根本上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
1.农村中小学校长是校本教研的制度建设者
作为学校制度建设者和决策者的校长,应确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整合学校教导处、学科教研组和年级备课组的力量,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在充分吸纳教师们意见的基础上,建立校本教研的培训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
一是建立校本培训与研究制度。邀请教研员或高校教育理论工作者进行校本教研相关理论和具体操作知识的培训工作。让教师们明确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大要素在校本教研的重要意义;明确课例研究的实践模式,帮助教师收获思想与方法,助推教师走向成功。
二是建立集体备课与公开课制度。以“课例”为载体,围绕如何上好一节课展开研究,贯穿在备课组集体备课、设计、上课、说课、评课、教后反思等教学环节中,同伴相互沟通、相互启发,以文本式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展示为主要研究成果。
三是建立学习型教研组,坚持每周一次的教育理论学习制度。学习理论所蕴含的反思与研究精神,旨在运用所学理论解决自己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对自己的实践加以反思,有助于教师用更广阔的视野来思考和实践新课程,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
四是开展“四个一”专业素养提高活动: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每月阅读一本学科专业期刊,每月写一篇教学反思,每学年撰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教师读书、思考、研究的过程,也是其教学观念不断更新,教学行为和管理行为不断改善,教学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
五是构建教师专业团队,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对话和合作。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可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使新教师尽快适应教师角色;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要强调团队协作精神,实现成功经验的共享,既借鉴和吸纳他人的经验,又反思和提升自己的经验,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六是根据本校教育经费实际,建立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经费资助、表彰奖励、考核评价等制度。给教师以人文关怀,尊重和保护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教师的职业自信心,并建立与之配套的“教师常规工作考核表”,调动每一位教师从事教研的自觉性。总之,校长要创设良好的研修氛围,努力搭建教师成长的平台,促进教师群体奋发向上,追求自我专业发展。
2.农村中小学校长是校本教研的专业引领者
部分农村中小学校长将自己的职业角色定位在行政管理者上,实际上,校长是教师群体中的一员,也是校本教研制度的身体力行者、专业引领者。在课程改革中,校长应以一名教师的身份主动参与新课程改革,具体承担一定的教学或教学指导任务,深入学科教研组,通过听课、评课、师生座谈、课题研究等手段,了解学情、教情,与教师群体探讨、分析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努力引领教师关注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经验,指导教师科学实施课程,始终发挥自己的专业引领作用。
校长身为校本教研的专业引领者,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一是注重教育类、专业类书籍的阅读,广泛地读书与思考,有利于校长用更深厚的文化底蕴来支撑教育教学,用更广阔的视野来审视与反思学校教研、培训制度的重建,思考与实践新课程的专业引领。二是用心做教育笔记,多读书,勤总结,善反思,这样才能形成自己富有个性的教育思想,并将自己先进的教育思想传递给每一个教师,更新教师群体观念。三是根据教学、教研的实际需要,整合学校教导处、学科教研组和年级备课组的力量,从课堂教学和教研活动两个系列规划研究专题供教师选择。校长要率先垂范,选择教研活动组织、管理方面的专题,开展行动研究。
总之,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校长是第一责任人,要懂业务、专业务、精业务、爱业务。通过校本教研,引领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努力推进学校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
(责任编辑 杨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