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粉过敏?鲜花不背这个锅

来源 :人生与伴侣·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花粉过敏者超过了两亿人,一个很难忽视的数目。当我们在姹紫嫣红的花海中徜徉,这些过敏群体也该被关照。
  城市美化离不开鲜花, 春天里,花粉预警于是频频“爆表”。我们走到花海里,很容易把花粉过敏和眼前的鲜花联系起来。可实际上,那些因颜色鲜艳而为园林部门青睐的花木,之所以有如此鲜亮的色彩, 是为了吸引蜜蜂蝴蝶来传粉,它们是虫媒花朵,传粉的效率非常高,根本用不着把精力全用在生产大剂量的花粉上。
  花粉产得多的植物,多是以风为媒介的, 不能点对点地传播,它们于是大量产粉。这就如同动物的产子, 处于食物链的顶端的动物,产子少而精,反而是处于低端的动物,因为幼子成长过程中时时有着被捕食的风险,只能靠大量繁殖保障种群的延续。
  植物也类似,风媒花因为不需要吸引昆虫传粉,都不会在花朵的颜色和气味上有所追求,而是自然选择出以量取胜的传统。我们饱受其苦的杨树就是风媒植物,雄株初春长出毛毛虫一样的花序,随后雌株产出杨絮。风媒花没发育出诱人的香味和色彩,可产生的花粉数量特别多,而且表面光滑,干燥而轻,便于被风吹到相当的高度与距离相当远的地方去。于植物,这是它们为繁衍而进化出的本领,在生活于城市的我们,就成了难以忍受的特性。
  城市景观里的花朵,基本上是植物进化上最高级的被子植物,被子植物也称为有花植物、显花植物,按传粉方式分为两种,靠昆虫传粉来繁殖后代的虫媒花和靠风来传递花粉来繁殖后代的风媒花,约有1/10的被子植物是风媒的,城市中不以花和果实取胜,充当行道树的栎、杨、柳和桦木等都是风媒植物。
  在植物的进化过程中, 裸子植物先于被子植物进化出来,因为植物的胚珠外面无子房壁发育成果皮,种子是裸露的状态,只是被一片鳞片所覆盖。裸子植物曾经在恐龙时代统治着整个地球,它们在进化过程中花的发育远没有被子植物复杂, 也只有依赖最原始的传粉方式, 也就是风来传播花粉。裸子植物也就产生大量的花粉。
  在日本,樱花季节越来越多的人困扰于花粉过敏,可实际上花粉主要不是来自樱花,而是杉树。杉树就是来自于远古的裸子植物,有“植物界活化石”的美誉。花粉季高峰期,当地天空中甚至出现了“花粉彩虹”, 就如同水滴折射阳光形成彩虹,当阳光穿过特别浓密的“花粉云”,空气中形成了一个花粉光环。对于过敏症患者,这样的彩虹虽美丽却致命。
  城市美化以观赏性的鲜艳的花朵为主,看来和蔓延的花粉过敏关系不大。在防风固沙的生态治理地区, 我们为改善生态环境的努力,却带来了一个副作用,这就是沙蒿的花粉过敏。
  沙蒿这种植物耐干旱耐贫瘠甚至不怕埋, 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是沙丘生态恢复中的先锋物种,沙漠治理中一度大面積飞播,却因为花粉飘飞,成了治沙先锋城市榆林的另一种公害。
  作为先锋植物,当沙漠生态改善后,按理说沙蒿也会逐步被其他植物取代。可短期内,每年秋天蒿属植物开花,花粉随风传播,这个时节又是北方鼻炎高发的时候。
  为了生存繁衍,植物进化出各种极端环境中的能力。在沙漠中,有的小灌木主根能比地上部分长出数十倍, 竖根直达地下含水层。还有的植物蜷缩成一团,在风中滚动, 像动物一样迁徙寻找下一个“成家立业”的地盘,俗称风滚草。可风滚草离开了它原始的生境,就堵塞了道路、掩埋了房屋,造成生态灾难。
  在花粉过敏这件事上,很难说错在人还是植物,只有互相适应和谐共生,才是破解之法。
其他文献
“哇,好香呀!”“闻着真像我妈妈包的包子的味道!”“你这个馋猫,还没到中午就饿啦?”同学们嬉笑着,步履轻快地走向生物实验室。学完了酵母菌的相关知识,老师要带领我们一起用酵母菌发面包包子,见证包子的“一生”。  一进实验室,我们就看到了三座白白胖胖的“小山”———这是老师事先准备好的、发酵了四个小时的面团。  各自领取了面团和馅儿,话不多说,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只见笑笑很有大师范儿地拿起一坨白胖
瑞典山里有两种野生禽类:一种叫褐鸡;另一种叫颅鸡。它们在漫长的进化中,失去了飞翔的能力,只能在陆地上行走、搭窝。  瑞典冬季气候寒冷,因此秋天刚过,两种鸡便开始在背风的石头后面搭窝,窝都搭得很大,里面会用草叶或是棉花铺好,躺在里面非常暖和。更重要的是,它们要在窝里储存过冬的食物,如果这些物资暴露在外面,很容易被其他动物抢走。然而,这里冬季的环境实在太恶劣了。一进入11月,肆虐的风雪很快就会将褐鸡和
商务印书馆创始人张文济先生曾说过一句话:“天下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读书能够增长知识,培养性情,提升品位。当然,读书也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它可以指导人们社会实践,进而让人有所收获。  读书是学习的形式,明悟是读书的本质。自开蒙之后,我们就开始大量阅读。最初我们可能“读而不悟”,渐渐有了类似感触才能深入理解文本。明悟,在于对书中的思想、道理的理解与感悟。例如,小时候我读《绿野仙踪》,只能记住故事情节
天朗气清,深圳的初夏绿意沁人心脾,翩跹的蝴蝶炫耀着彩色的新衣,鸟儿们叽叽喳喳地欢歌,似乎在传递着令人喜悦的信息。  “快来,看看你的弟弟!”放学回到家,奶奶一脸喜气,拉着我来到新布置的儿童房的摇篮边。我屏住呼吸,把头凑过去,柔软、洁白的软布包裹着一个小小的婴儿,他手小小的,脚小小的,连脸也是小小的。他紧闭双眼,好梦正酣,好像一个精致的洋娃娃。  仿佛被我的腳步惊醒了,他忽然噘了噘小嘴,懵懵懂懂地睁
题目  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美丽的遇见。遇见一片飘零的黄叶,遇见一树绚烂的花开,遇见一派明媚的春光,遇见一方奇丽的山水,遇见一个善良高贵的人,遇见一件永生难忘的事……漫漫人生路上,总会有一次遇见,或吸引着你,或感动着你,或震撼着你,或启迪着你……  要求:  1.请自拟一个包含“遇见”这个词语的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如不得
题目  总有些事让人纠结  题解  对本题目来说,虽然选材、立意、表现手法、谋篇布局等都要考虑,但选材是重中之重,材料选好了,文章便成功了大半。本文题材的选择关乎着扣题、立意,也影响表现手法运用等其他因素。  生活之中,成长之中,无论自己或他人,让人纠结之事可以说信手拈来,但如何选择,至少应该从这几方面来考虑:  1.有一定的纠结价值  首先,事情纠结的原因,是對日常生活的某个方面、某项利益、某种
问:   你说过好自己的生活,我们就能吸引来想要的人,可是我都单身好多年了呀!我感觉我谁都看不上,对靠近的人一律鄙视,这是什么情况?我每次都想:“怎么我吸引的人全都是档次这么低的,还不如我呢,有什么前途?!”   生活中我挺看不上我哥的,虽然理解他,但依然不喜欢。跟这有关吗?我吸引的总和他差不多类型。   你承不承认你之前单身这些年过得像男人一样?如果家里已经有一个男人了,还要男人做什么呢?
凌晨,冬天的温州,谯楼的老城墙泛着寒意,薄雾清冷宛若面纱。不同于新城的喧嚣,老城沾染着浓浓的时光味道。此刻,雾气结成露珠,洗濯了秦砖汉瓦,洗去了俗世凡尘,一派岁月静好。谁家的炊烟悄然升起?袅袅划破清晨的宁静,唤醒了沉睡的城市,开启了温柔而美好的一天。  漫步老城,幽深的小巷,曲曲折折,脚步踩碎了落叶,清脆里带着寂静,轻触城砖,和岁月对话。城墙外,华盖山下,红日亭袅袅的炊烟,是绵延数年的爱与温暖。 
我喜欢尹老师,无论尹老师做什么,我都喜欢。  上尹老师的课,永远都要绷紧神经,只要稍一走神,就会遗漏知识点,因为尹老師讲课永远干净利落,像个新闻播音员似的,一刻不停歇。  尹老师上课最有意思的就是讲着讲着就跑题了。这不,今天下午我们学习升入初中以来的第一篇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行》,尹老师正在讲解文中元方驳斥对方的依据是“守信”“有礼”,做人应崇尚“诚信”。突然尹老师话锋一转:“同学们最近看过热门电
“嘿,嘿,你慢點儿!”萧然跑得上气不接下气,紧紧地跟着门神。  总算误打误撞回到了祖爷爷家。萧然环顾四周,土墙低矮,院子里空空荡荡,只有几只老母鸡低头刨食。三间茅草屋前,摆着一张斑驳的供桌,原本雕刻的图案已被磨平。供桌上摆放着一家人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几样供品:破旧香台、劣质红烛、两盘生冷年糕和只能盖住盘底的猪肉和鸭肉。萧然触景生情,心中酸涩不已。倏然,一股香气从墙角飘了过来。“什么东西?好香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