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雄师上昆仑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h20682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一天上午9时30分,某机械化步兵师组成梯队。穿过昆仑峡谷。沿着新藏公路疾驰。突然接到先遣分队报告:“前方遭‘敌’空袭。道路已被毁坏。前进受堵。”部队长夏光勇果断处置:“翼侧修路架桥,改道通过!”随即,师工兵保障分队就近勘察地形。迅速在被毁路基的右侧选择一处沟口较小、土质坚硬的深沟。用桥道车快速搭设浮桥。20分钟后,浮桥架设完毕,受困坦克车队。改弦易辙。驶过通道,迂回进入另一条简易公路继续开进。
  官兵们刚松弛了一下神经。又出现了新的情况,“敌”侦察卫星即将过顶。“车队立即实施伪装。”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霎时,烟幕缭绕,官兵们取出新型伪装网,快速遮掩车体和车队。呈疏散队形,各种车队很快在山路上消失,据了解,这种新型伪装网连红外侦察都很难发现。不多时,一批充气式、膨胀式假坦克、假战车在数公里外显现,隐真示假的功夫让“敌”卫星难辨真假。12分钟过后。经过巧妙伪装。我方装甲车队在雪地荒原中很快消失。“敌”侦察卫星一无所获。
  日落西山,天气渐暗。这支由上百台坦克车辆和装备保障车辆组成的“昆仑铁流”穿戈壁,上高原,翻达坂,越冰河,经过十多个小时的强行军,冲破“敌”重重障碍,到达指定宿营地域集结。经过长时间的摩托化行军,加之高山反应,官兵开始进入野外训练保障的第一个疲劳期。部队埋锅做饭,搭设帐篷,雪地露营。而武器装备保障分队官兵却没来得及休整。他们顶着高寒缺氧。又投入到对各类装备的技术检查和保养工作中。
  第二天上午8时50分,麻扎达坂上下起了大雪。
  混合车队开始爬山,高原上寒风刺骨,空气越来越稀薄。雪越下越大。天也越来越冷。不一会儿达坂上就变成了银装素裹的茫茫雪海,如果不能在天黑之前驶下30多公里长的麻扎达坂。后果将不堪设想。“一刻也不能停留,不能让一件战斗装备丢下。”师装备维修组接到抢修的命令后,果断采取了“给坦克发动机加压补氧”、“给车辆驱动系统加力”等措施,使两辆“趴窝”的坦克慢慢恢复了正常,另外两辆“趴窝”坦克采取伴随保障的方法,“搭载”上大功率的平板车。开始上了路……
  下午17时。突然,接到上级的指令:“前方2公里西北方向发生‘核爆’!”“空中出现不明机群!”刚刚驶出冰河的装甲部队被逼上绝境。空旷的高原荒漠上,没有任何掩体,面对接踵而来的紧急情况,能否抢得作战先机,将直接影响到战斗进程的成败。指挥员迅速判明“‘敌’企图迟滞我方战斗行动”,当即启动02号保障预案。指挥烟幕保障分队占领有利地形。施放大量烟幕。掩护部队分道绕行。各战斗分队时而分散蛰伏。时而对空反击。在浓密的烟幕中,他们以最快的速度通过“核爆”区、沾染区。然后火速集结,向预定地域飞驰而去……
  经过两天,该机步师充分利用高原山地复杂恶劣的气候和生疏地形。边训、边练、边保障,走一路,打一路、保一路。不断增大装备技术保障分队训练保障的难度、强度和险度,还设置了“战场装备器材管理”,“武器装备持续保障”、“工程装备动中抢修”、“野战装备方舱被毁”、“战时装甲装备维修保障”等多个险局、危局,在贴近实战的环境中磨炼装备保障分队协调指挥能力。同时收集整理了2000多组高原装备技术保障有关数据。进一步摔打装备保障分队在高技术条件下执行跨区域,远程机动任务中的装备维修、动中管理、战时支援和持续保障等综合能力。
  
  责任编辑 李 芸
其他文献
初到连队  2013年7月21日 星期日 多云  今天下午1点,按照军训部的统一部署安排,我与其他7名同志到某工程维护部队二团当兵蹲连。  到团部后,二团派车分别把我们送到指定连队报到。我来到一营二连“蹲连”。 所谓“蹲连”,就是住在连队,与官兵实行“五同”,了解基层情况,帮助官兵力所能及地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全程参加连队的一日生活。按照要求,在15天的连队生活中,还将列席一次连队的支委会、进
期刊
驻藏某部一年之内成建制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生疏地域,开展为期半年以上时间的野外驻训,已实现常态化。  高寒缺氧、生存环境极其恶劣,但官兵们却大胆挑战高危训练课目,最大限度地挖掘释放作战潜能。这是官兵利用冰雪天气开展冰峰攀登、雪地搏斗、雪地搜索等训练。他们每天只吃一顿藏餐,带一点点水,全程使用实枪实弹,营造近似实战的氛围。拍摄过程中,一名士兵的生满冻疮的手吸引了我的视线,那双肿胀并且冻得发紫的手
期刊
6月5日至7月31日,南京军区空军在酷暑中连续组织了3期“五级”主官培训,一名名师旅团营连级主官从各自岗位奔赴培训地,他们将面对的是什么?他们会思考些什么?他们又将带走什么?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入他们的培训生活。  哆:重温“兵之初”  集训第一天。  镜头一:南空雷达某团指导员李强在报到的第一天下午就领教了什么是“来真的”。在教学中心组织第一次全体军人大会,还没有开始,军区空军林副参谋长就给大家
期刊
走在校园里,你总能看到一个短发清秀的年轻女干部,左肩右斜的挎包里总放着书本,略带小跑的步幅里总赶着时间。  直到《解放军报》整版报道她的事迹,大家才全面了解她是多么优秀的女干部,品学兼优、乐于助人、获奖无数,大学为战友修了四年鞋,打扫四年晾衣间,擦了四年黑板……原中央军委委员、总政治部李继耐主任亲自为她批示“对军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有借鉴意义”。大家更加喜欢上了这个“另类”小姑娘。学员队纷纷邀请冰彬
期刊
“留学,就是为了干一番事业。”这个1.78米的个头儿,偶尔羞涩一笑的新兵,仅仅7个月就出色完成从“海归”到“海岛”、从“硕士”到“战士”、从“士兵”到“尖兵”的“三级跳”……  “做个有英雄故事的军人”  他是英国萨利大学的硕士王川阳,为了实现强军理想,去年10月学成归国后,即进入沈阳军区外长山要塞区某海防团“黄海前哨好二连”,当了一名列兵。  王川阳是在部队大院长大的。爷爷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
期刊
一般的人提起空降兵,脑海里浮现的往往是一朵朵雪白的伞,像雨后天晴新长出的蘑菇,星星点点的飘挂在蓝蓝的天上……伞似乎是空降兵诗意浪漫的道具。其实伞对空降兵来说是沉重的。至少不像一般人眼里的那样轻松。空降兵不上天的时候,在陆地上有一项训练课目叫做叠伞——就是把打开的伞整整齐齐地叠好放入伞包。如果伞叠不好,在天上二伞就不好打开。打不开伞的后果是什么,你们自己想吧。老兵对新兵说,伞就是命。你们叠伞就是在叠
期刊
2007年,学院常委分3個方向赴船艇部队调研,得到一个共同反映:部队更需要安分一条心、军政一肩挑的人才。学院党委细细分析,现实是:船艇部队编制架构小,点多线长,且大多数船艇不编配政工干部。责任是:船艇部队80%的干部都来自我院,责无旁贷。结论是:部队的声音就是我们的行动。心要用文化来滋养,肩要靠实践去担当。于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攻坚战”打响了。  一时间,院风院训和教风学风“训诫墙”,“江海魂”主
期刊
奥运花灯俏校园 2月20日,武警徐州支队百余名官兵。带着自制的“奥运花灯”以及各式福娃面具来到驻地小学,与学生们共同举办“欢度快乐元宵,喜迎8月奥运”祈愿活动,表达对北京奥运会的期盼和祝福。  (李杰 摄影报道)
期刊
我始终认为摄影和射击有某些不解之缘。  射击——据枪瞄准。缺口,准星的平正。三点一线的贯通,捕捉目标,屏住呼吸扣动扳机,“砰”的一声枪响。目标应声落地。  摄影——端稳相机,速度、光圈的调整,近,中,远景的选取,锁定景物。屏住呼吸轻摁快门,“咔嚓”一声轻响。将瞬间定格成永远,  我爱摄影,或许与自己的军旅生涯有关。如同射击枪响之前少不了捕捉目标一样。在撼动相机快门之前。也需要对镜头里的人或物进行搜
期刊
这是冰封雪裹,寒风怒号的隆冬。  这是我又一次在雪域高原最缺氧的季节,登上海拔5374米的“甘巴拉英雄雷达站。”  这是我第一次决定在阵地上住一天。亲身感受官兵们在这世界最高的人控雷达站是如何生活的。体验他们在这含氧量还不足内地一半的极地是如何捱过漫漫长夜的,寻觅让他们在苍鹰都极少光顾的。生命禁区。如何执著固守的缤纷彩色的……    极地晚餐    “甘巴拉最缺两样东西:一是氧气,二是绿色。”对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