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和传统齐飞科学与人文共舞

来源 :阅读与作文(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Thin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地域条件下,经过长期历史积淀所产生的独特文化。它是一定地域内人们成长的精神家园,也是走出地域、走向世界的文化底色。一方面,地域文化精神滋润涵养着一方人;另一方面,普及和传播地域文化,也是保护文化遗产、守护一方精神家园、繁荣民族文化的必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正因为如此,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借用综合性学习这一阵地,不约而同地加大了借助地域文化多方面考查学生阅读、提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语言表述能力。而2016年湖北襄阳卷综合性学习考题,堪称经典。
  走襄阳,开阔视野;游天下,增长见识。班里开展“背起行囊走襄阳”综合性学习活动,让我们背起行囊一起出发吧!(8 分)
  【拟写标语】
  出发前,班主任做了动员讲话,他说:“襄阳,青山绿水遍布,名胜古迹众多,民风民俗淳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我们背起行囊,行走在襄阳的大地上,去开阔眼界、累积知识、增长才干吧!”请依据班主任讲话,仿照前句,在横线上补写后句,形成一条本次综合性学习宣传标语。(2 分)
  宣传标语:游览青山绿水开阔眼界胜读万卷书,
  【设计活动】
  为使本次活动丰富多彩,班主任设计了两种活动形式,请你开动脑筋再设计一种。(2 分)
  活动一:探访名胜古迹
  活动二:寻找最美家庭
  活动三:
  【明辨节日】
  襄阳地处中华腹地,民风民俗源远流长。在访民风民俗间隙,班上举办“民风民俗知多少”知识竞赛,为此,语文学习委员收集了四首诗,各涉及了我们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如果按节令的时间顺序依次排列,你认为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①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②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③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④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A.③①②④ B.①③④②
  C.②③④① D.②③①④
  【破解密码】
  活动归途中传来消息,今年襄阳有四户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引发了大家热议:“最美家庭”“美”在何处?请认真探究以下两则材料,破解“美”的“密码”。(2 分)
  材料一:王华革,襄阳退休教师,一个重度智障儿的母亲,她与爱人用浓浓的父母亲情为孩子撑起了爱的天空,将孩子培养成“全国优秀特奥运动员”,并用大爱积极帮助周围的智障残疾人走上“特奥”之路,圆特殊家庭的幸福梦。今年,王华革家庭荣获了“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荣誉称号。
  材料二:沈建军,枣阳人,20 多年来,他和妻子一方面背着两个重度肢体残疾的儿子踏遍大半个中国,倾其所有为孩子求医问药;另一方面经常鼓励两个残疾儿子自强不息。在父母的激励下,沈小勇兄弟为社会各界创作了四五百首歌曲,还经常通过网络现身说教,鼓励像他们一样的残疾人勇敢面对现实,努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今年,沈建军家庭荣获了“全国最美家庭”荣誉称号。
  “最美家庭”“美”在:
  2016年湖北襄阳卷综合性学习一共四道题,全方位地考查了考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迁移能力、提取信息能力和概括能力。
  “拟写标语”意在考查提取信息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做此题首先要阅读材料,明确标题内容。宣传标语其实就是一副对联,上联中的“青山绿水”“开阔眼界”“读万卷书”都出自于材料,如此,可断定下联也必须从材料中筛选出与“青山绿水”“开阔眼界”“读万卷书”意思相关,结构一样的词语,根据对联的特点,字数和前句相等。可拟出:探寻名胜古迹积累知识须(需、要、应、当等)行万里路;或体验民风民俗增长才干须(需、要、应、当等)行万里路。
  第二题“设计活动”实际上就是一道仿写变式题。设计活动要遵循:
  ①围绕主题设计活动;
  ②活动可操作性强;
  ③活动难度适中,易于开展。
  如可从介绍风土人情方面或历史人物方面入手。如“介绍风土人情”“介绍历史人物”。
  第三题“明辨节日”旨在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能力和辨识能力。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明月”,“秋思”,与中秋有关;“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中的“万灯明”,“正月中旬”,即为元宵节;“清明时节雨纷纷”,即清明节;“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即七夕。故选C。
  第四题“破解密码”有两则材料。做此题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
  “材料一”写教师王华革和爱人把重度智障孩子培养成“全国优秀特奥运动员”,并用大爱积极帮助周围的智障残疾人走上“特奥”之路事迹;“材料二”沈建军夫妻两人为两个残疾儿子四处求医问药,还教育孩子努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人。由此,分析可得出结论: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既有家庭小爱,也有社会大爱。即:关爱家人,奉献社会。
  当然,拟写宣传语是各地中考语文试卷常见的一道风景,拟写标语要注意:
  ①内容具体,指问明确。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希望别人做什么,不做什么,表述必须具体明确。
  ②语言简洁,朗朗上口。宣传语是面向大众的,太长不容易记住,一定要做到语言简洁,还可以适当运用修辞,力求语句生动活泼,易记易诵。
  ③构思新颖,富有创意.要用艺术的手法把话说到人的心上。
  ④语气亲切温馨,充满人文关怀。好的宣传语都尽可能用“美”和“善”进行人格诱导,激起人们的崇高情感。
  可以说,2016年湖北襄阳综合学习“地域和传统齐飞,科学与人文共舞”,为其他地方综合性学习,提供了一个范本。相信,2017年中考综合性学习命题,一定有更多地区借鉴。
其他文献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得以全面推进与快速发展,消费文化日渐成为主要文化形态之一。将艺术置于消费文化的视域中进行考察,其世俗化的发展趋向逐渐凸显出来,主要表现为艺术聚焦大众的日常生活、关注大众的人性状况和将现成的日常之物置入作品等。  关键词:消费文化 艺术 世俗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消费文化的强势扩张,我国的艺术发展无法回避市场化的冲击,艺术创作变化很
摘 要:在中篇小说集《所有的猪都到齐了》中,出现了大量的隐喻、荒谬的情节、抽象的人物形象,呈现出一种浓厚的成人寓言的体式。晓航力求借超现实的创作手法去传达对城市发展和城市人精神困惑的形而上的思索。  关键词:寓言 荒谬 城市 精神 隐喻 小说  作为智性写作的代表,鲁迅文学奖的获得者晓航的作品犹如文坛的一阵春风,无疑是值得被关注的。晓航的作品充满了自由主义文学和德国表现主义的特色,他不屑于对现实进
摘 要:《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中所表现的选材、用语的“简单”,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对选择梁启超先生其人何事的写作内容的“省略”,梁实秋先生对恩师抒发情感的“节制”。在有限的写作维度(时空)里,作者刻意隐藏了无限的温度。  关键词:省略 节制  梁實秋先生在《文学讲话》中提到创作的要旨:“文章要深,要远,要高,就是不要长。描写要深刻,意思要远大,格调要高雅,就是篇幅不一定要长。”梁实秋先生主张文章的
摘 要:人物的无意识心理是文学作品中的一个重要关注点,在茨威格的作品《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陌生女人意识中反映的是对作家R浓烈的爱情,但潜意识中反映出的是她对于自我价值的追寻。本文将眼光集中于陌生女人的意识活动,结合她的成长经历和情感诉求,运用精神分析理论方法,从自我虐待、情感替补、自我价值三个角度展开叙述,得出陌生女人在生命中苦苦挣扎、追寻自我存在价值的结论。  关键词:无意识 自我存在 精神
摘 要:在“台独”势力操纵省籍矛盾,外省人被歧视,被排挤,被污名的时代,正直的本省知识分子王琼玲担起了为外省人代言的重任,在《老张们》《阿满的苹果》两部中篇小说中以同情、悲悯和敬仰之情表现了他们可笑的语言、可怜的卑贱和可敬的品格。在外省人形象系列中,这些形象属于陈映真所开创的本省人眼中的底层外省人形象,是两岸分治以来由隔绝到互通这一典型政治、历史环境中的典型形象,通过对他们的塑造,王琼玲代表本省民
摘要:在庭审中,所有事实的确定,都是通过叙事实现的,律师所使用的询问技巧与策略极其重要,这些策略决定了他能否为委托人带来最理想的结果,即无罪或最低的刑期。结案陈词是辩护律师的最后一搏,这一环节把陪审团成员的心理意象和移情作用推向高潮,律师必须利用法律叙事,为陪审团营造一个虚拟而逼真的情境,并在这个情境中有针对性地对他们的某些观点施加影响,以达到说服的目的。  关键词:叙事 结案陈词 策略 移情性 
【导读】   忘情的奔放,狂野的倾泻,激越的场面,西北汉子的隆隆鼓声,是对高原生命热烈的赞颂,是对民族魂魄崇高的礼赞。它带给我们力量的奔腾,生命的升华。让我们认真体会那恢弘的气势,仔细感受生命的律动,跟上它那铿锵的节奏,心灵随之激荡吧!  延安武鼓  银笙   要说打鼓,哪里的也没有延安的有特色。不知从什么年代起,延安武鼓就流传下来。一群群茂腾腾的后生,从黄土高坡上、从黄土山沟里边敲边
摘 要:白居易是唐代久负盛名的大诗人,唐敬宗宝历元年(825)五月至二年九月白居易任苏州刺史。在任时,不仅为苏州百姓留下了善政,而且也为历史文化名城苏州留下了描写山水美景和民风民俗的大量诗篇。赏读白居易的诗篇,对感受苏州千年文化的内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也能让我们去真正认识诗人对苏州的热爱之情。  关键词:白居易 苏州诗咏 品鉴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摘 要:在分析对比那些描写同一个时期的电影作品上,作为非当事人的观众常常可以发现不同的作者,不同的创作意图,叙事手法以及不同的发声年代与所持立场往往会导致一段客观存在的历史似乎有着源于不同侧重点的情感落脚与表达出入。而这正是我们需要比较其外在表现与内在结构与深层次民族价值观转变的原因所在。本文结合日本动画电影《在这个世界的角落》(2016)中立足女主人公的小人物视野来看待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日本民众心
提笔寻师千百度,蓦然回首,你在灯火绚烂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对我而言,最难忘的是你惊天地泣鬼神的谆谆教导。   忽如一夜春风来,试卷一发天下白。语文老师手拿一沓试卷,大踏步走进教室,熟练地分发起来。一张张试卷宛如一片片硕大的雪片在教室里飞舞。   “老师,教育局规定一学期只考两次试啊……”那话似反问又似哀鸣。   “對,我们今天只是做一次练习哈。”老师目光中流出一丝狡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