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石头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y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村里人说,曹石头是头犟驴,而我却觉得他很好说话,大局观非常强。
  我这么认为是有根据的。
  村里搞户户通,道路硬化到每家每户。既然是修路,总会有人利益受损,比如让出尺把宅基地,拆除个破柴房,或者将影响通行的围墙拆了,工作不是一般难做。我们扶贫工作队跟村干部一起,没日没夜地上门入户,苦口婆心地摆事实讲道理,讲得口干舌燥,草珊瑚用了好几盒。
  曹石头家的猪圈也得拆,不然后头的人家没法通车。
  村支书曹万春说,曹石头家放后些,他难说话,不然卡住了,后头的工作就没法做了。
  意外的是,没等我们上门,曹石头竟然将猪杀了,将猪圈拆了个干净。
  如果一件事还不能说明什么,那我再说一件。
  村里搞环境整治,聘请了贫困户当保洁员,曹石头就是其中一个,每天扛着扫把打扫卫生,干得挺欢实。然而好景不长,县里实行城乡卫生一体化,公司化运作,由中标公司聘请保洁员。公司对保洁员年龄有要求,得六十五岁以下。而原先村里聘请的保洁员,一大半都是七老八十的,每月三百块工资,对于老人们来说,不是小数目,有情绪有意见情有可原。
  曹石头又是第一个跟村里解除了协议。
  我对曹石头大局观强的评价,就是这个时候说的。
  曹万春满脸的不屑,哼,别高兴得太早,早晚让你领教。
  还真被曹万春说中了。
  县里新建了养老院,是脱贫攻坚配套项目。屋内电视空调、四季热水;院子亭台楼阁、鸟语花香,条件很不错。僧多粥少,我利用帮扶单位的优势,争取了几个指标,其中就包括曹石头。
  曹石头是孤老头,没结过婚,身边也没个人照顾。更重要的是,曹石头的住房还是木瓦房,夏天漏雨冬天漏风,几根梁柱都被虫啃蚁咬,目测就是危房。我曾动员曹石头拆了重建,可曹石头说,我都七十多了,还能活几年,再说两万多的补贴哪儿够?我吃五保,哪儿有钱做新房?如此,也只能去养老院,彻底解决后顾之忧。
  其他几个孤老都高高兴兴去了养老院,只有曹石头,死活不答应。
  那段时间,我跟曹万春每晚都去找曹石头,拉家常套近乎,说其他的都可以,一说去养老院,便沉默不语,吧嗒、吧嗒只顾抽烟,不理睬我们。个把月下来,没有丝毫进展。曹石头也不说为什么,除了犯倔,我找不出其他原因来了。
  眼见年底的扶贫工作检查就要进村,曹石头的住房问题不解决,指定不能过关。我是黔驴技穷了,跑到曹万春家,破天荒地跟曹万春喝酒解闷发牢骚。
  曹石头要是去了养老院,这辈子再想见着凤琴,可就难喽!说话的是曹万春的父亲,当年村里的老支书。
  凤琴是谁?我问。
  凤琴是曹石头的相好,年轻时两人好得死去活来。老曹支书说得慢条斯理。我却来了兴趣,散一支烟,听老曹支书说曹石头跟凤琴的故事。
  曹石头年轻时做木匠,有一年,凤琴家请了曹石头来家里打家具。那会儿凤琴还待字闺中,一来二去两人就好上了。别看凤琴是个乡下姑娘,长得可水灵了,说媒的将门槛都踩塌了,人家父母怎么会答应嫁给个小木匠?虽说两人拼死抗争,喝了农药,救过来后凤琴还是嫁给了公社主任的儿子。
  打这以后,曹石头就再没相过媳妇。父母雖然急得上火,可扭不过曹石头,只得由着他去。
  凤琴虽说嫁到外地,可逢年过节都会回娘家,曹木匠便坐在村头大樟树下,远远地朝凤琴家看。有时,凤琴见了,走过去想跟曹石头说些什么,没等走近,曹石头就跑开了。
  几十年了,曹石头一直这样。后来,凤琴的父母相继去世,渐渐回来得少了,但偶尔还是会来兄弟家。这几年,大家都老了,凤琴更是难得回村一趟,但一年两年的,总会有个把次。
  唉,也是曹石头死倔,偏要一棵树上吊死。老曹支书叹了口气。
  我木然,想不到曹石头竟然还有如此惊心动魄的爱情故事,委实让人唏嘘。感慨之余,我突然想,要让凤琴去做曹石头的工作,指定管用。
  几天后,我带着凤琴来到了曹石头家。曹石头显然没有想到,手上捧着的茶壶碎了一地,霎时便老泪纵横……
其他文献
凌晨三点多,闹钟像叫魂一样,把王嫂惊醒,她翻身坐起,下床,就去了豆腐坊。先把泡好的豆子打成浆,给杀猪锅般的大锅里添了水点了火。  一切就绪,才想起男人还睡着,她怒气冲冲走向豆腐坊隔壁房间,一脚踹开门,上去就掀掉男人盖着的被子:“睡的死呀,没看啥时候了!”男人一骨碌起身,睡眼惺忪道:“喊啥喊,一天到晚跟叫马蜂蜇了一样。”嘴里虽然叨叨不停,却还是顺从地赶紧起身收拾,随王嫂去了豆腐坊。  天下着雨,晾豆
期刊
翻过两座不太高的山梁,唐生终于赶到了那个叫做孙家峪的小山村。  已经是冬天了,早晨的风冷得刺骨,唐生穿着厚实,却终究敌不过这寒冬腊月的冰冷。他有将近一年的时间不来这个村庄了,一场大病,硬是让他在床上躺了好几个月,现在虽然好些了,但一干重活儿,还是会心虚流汗喘不上气来。  唐生把摩托车停在一个避风的巷口。他跺了跺有点发僵的脚,摘下厚厚的手套,两手用力搓搓脸,然后把车上杂七杂八的东西和爆米花机抱下来安
期刊
他的诊所在街尾开张了,玻璃门上张贴着四个红色大字:祖传秘方。他没有读过医学院校,看病手艺真的是祖传,能看的病和电线杆上张贴的广告一样,不过他的可信度比那种广告高,因为他有固定的门面。他不担心没有客源,因为门面开在发廊街,这四个字本来就是给开发廊或逛发廊的人看的。  紧挨着他的门面的也是一家发廊,店主是一个二十来岁的姑娘。和这条街上其他所有发廊不同的是,这家发廊就她一个人,里面没有隔间,真的摆有剪子
期刊
原本她一直在座位上闭目养神,忽觉得有人轻轻触了下她的手,她懒得睁眼,只下意识地把搭在小桌上的手朝后缩了缩。那人还是触,她又缩。那人竟得寸进尺地摸了上来,软乎乎肉嘟嘟的。她心一紧急忙睁开眼,看见小桌上趴着一个很漂亮的小女孩,一两岁的样子,眼睛很大,长睫毛忽闪忽闪的,小嘴粉嘟嘟的,怎么看怎么像个洋娃娃。  看见她睁开眼,小女孩就笑了,笑声如银铃,叫她莫名地欢喜。她试探地伸出手去,亲昵地唤了声宝贝,来,
期刊
宋柴沟村前有个小站,已停用多年。想当年这儿的繁华喧嚣,曾让乡亲们倍感荣耀。  “嗨,来家坐会儿吧,上车分分钟钟的事!”每遇熟人,喜旺就热情相邀,神色里溢满自豪。  “不了,急着赶路呢,再说,这后沟,闻不得!”熟人有不给面子的,常呛得喜旺发呆。  也确实,村后这条白马河,名虽敞亮,却因上游厂子乱排放,早已腐臭不堪,鹅鸭不往,鱼虾不藏,好多路人都是捂紧嘴鼻仓惶而过。  忽一年麦黄时,大队人马机械轰隆隆
期刊
旧时候的当铺几乎都是一个样子,进门是厅堂,左右两侧各摆着两把椅子,当间是小茶桌。这是为一些有颜面的当家预备吃茶歇脚用的。当铺的柜台搭得都很高,上半截是格栏窗,中间开一个小窗口,是收当货用的。当铺的老板或是伙计高高站在柜台里,居高临下接货。不管什么人来当货,只要站到这个高高的柜台下面,人就矮了半截儿。  有人来当的是九成新的小羔羊皮袄,递进窗口。伙计打开只翻两下就喊:“一件皮袄,有皮沒毛,当银元四块
期刊
有一天,这一天到底是哪一天并不重要。我是谁也不重要。反正是有一天,临下班前,单位领导找我谈话。领导先是扯了些有的没的,最后才进入话题,单位最近要选派一名员工下去挂职。  我说,听说了。  你的优秀是大家公认的,派你下去,多让你锻炼一下也是应该的。但是(听到这个词后我心头一凉),你现在的岗位非常重要,无人可替,如果派你下去,整个单位的工作都会受到影响……  我说,我很珍惜这次的机会……  下班回家吧
期刊
生死有命 富贵在天  当沛县县令的血溅自己一身的时候,樊哙突然明白了,他的身家性命,跟刘邦牢牢绑在一起了。  还能怎么办呢?樊哙想,只能把脑袋别在腰上,跟着大哥杀出个未来了。  樊哙第一次体会到: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于是樊哙攻胡陵、破泗水、击秦军、拔宛城,每战登先,直至临咸阳,沛公入主阿房。  樊哙觉得,累了那么久,是时候享受一波富贵了。  然而现实无情地嘲弄了樊哙。站在项羽的军帐前,樊哙觉得
期刊
每次旅行给自己寄张明信片如同寄出一份隔空的记忆。把那张带着情感的画面投进邮筒,便寄出一个期待,那已经属于自己的经历暂时离开,又重新回到自己身边,像分离的生命回归,重逢带来惊喜,加盖了邮戳的回忆成为人生轨迹的一个个珍藏。  离开S城的那天,我选了一张标志性建筑的明信片,我曾在这古老建筑下驻足良久,吸收着历史融进现实的气息,每一个陌生人的微笑都让我感到温暖而难以忘怀。  可还没有找到邮筒,明信片却不见
期刊
他放下手中的高倍军用望远镜,揉了揉眼睛。瞭望塔外漫长的边境线上,满眼的雪白,刺得眼睛生疼,只有铁丝网和柱桩上还能看到些许黑色。  “报告连长,军区正午时分将有物资抵达。”  他转过身,接过通讯员手里的电报本,签上字,回敬一个军礼。  “这几场暴风雪呀!”在内蒙古二连浩特驻守近20年,这是他见过的最大的几场雪了。运输道路被齐腰深的积雪填埋,推雪机没日没夜地抢挖,等挖到这里,估计要年后了。往年军区都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