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周期分层重排构造的速率兼容凿孔极化码算法

来源 :电子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ul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编码构造原理限制,极化(Polar)码的码长只能是2的幂次方,不能很好地适应信道状况和系统资源对编码参数在灵活性方面的要求.凿孔、缩短和重复操作是解决该问题的三种基本技术手段.本文从分层结构角度,提出一种基于周期性分层重排构造的凿孔设计算法,能够方便地得到码长和码率灵活可调的速率兼容极化码(Rate-Compatible Punctured Polar,RCPP);同时,算法在执行逐层分裂操作时对左右子图的凿孔位置数进行了设计,使得最终的凿孔图样具有均匀或准均匀凿孔(Quasi-Uniform Punc
其他文献
PET基复合材料薄膜高质量加工是制约其更广泛应用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不同类型PET基薄膜的高效加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不同功率激光器、传动机构及控制方式组合的试验模块,开展了PET基薄膜CO2激光切割工艺研究,探索不同工艺参数对PET基薄膜切割质量的影响,为薄膜材料的激光切割工艺参数选择提供参考。
多波束卫星下行链路在实现高传输速率和低功耗之间相互制约,是影响多波束卫星系统通信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提出两阶段多波束卫星下行链路多目标功率分配方法,建立多波束卫星下行链路功率分配模型,第一阶段采用凸优化算法实现下行链路传输速率的优化匹配,将传输速率匹配的解作为第二阶段启发式算法的初始解,得出的帕累托解可表示优化后的性能,为链路传输速率和功耗提供了平衡点.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传输速率条件下,两阶段优化方法将链路功耗降低了17.6%,且收敛速度较快.
增材制造技术是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础,是十四五规划中的战略前沿技术之一,可赋能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但其产业基础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制造业转型升级与变革的高质量发展。通过对标分析增材制造产业国内外发展现状,剖析了我国现阶段增材制造产业基础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原因,从突破工程、短板工程和卓越工程三个方面详细阐释了提升基础能力所需要突破、提升的重点任务,并从顶层设计、制度建设、政策支持、创新生态和人才建设等方面给出了政策性建议。
由于体积大、污染环境、需要定期更换,传统电池供能方式已不能适应当前外场工作的需求.涡激振动的微型风能采集装置将风能转换成电能,能够对无线传感节点等微型电子设备直接供电.基于经典Buck-Boost电路,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涡激振动微型风能采集的能量接口电路.通过理论与仿真分析,所设计的能量接口电路存在最优占空比,及其对应的最大功率点.基于LabVIEW平台设计了控制程序,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电路与程序能够对占空比进行自动寻优,保持微型风能采集装置以最大功率输出.
为实现Ku波段昆虫雷达体型参数测量,基于全极化测量装置在微波暗室测量的昆虫数据,分析了Ku波段昆虫雷达散射截面积(Radar Cross-Secion,RCS)特性.发现大昆虫为谐振区散射,无法基于RCS反演体型参数.为保证雷达体型测量准确性,必须将大昆虫识别并剔除;为此,提出相对特征相位和RCS参数联合的大昆虫辨别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小昆虫体型与特征参数的关系,发现这些特征参数均能较好的反演昆虫体长/体重,从而给出Ku波段昆虫体长、体重反演经验公式.
永磁球形电机的闭环控制,往往需要获取转子的位置信息。提出一种永磁球形电机转子区间划分方法,并对其位置进行辨识研究。根据转子磁极产生的磁场分布特点,以及定子线圈的影响来确定线性霍尔传感器的输出编码转换阈值,并且基于阈值对定子球面进行空间划分来确定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和数量。转子磁极产生的磁场大于阈值的位置在定子球壳内表面构成一个近似圆形区间,将该圆形区间命名为一个单元区间,在每个单元区间的中心处放置一个传感器。多个单元区间在定子表面上相互重叠形成了范围更加小的位置区间。为了分辨磁极位置,将24个传感器输出的磁场
具有高可用性和安全性的去中心化存储因其应用的相同参数低码率RS(Reed-Solomon codes)码存在修复带宽较高的问题.对此,提出一种基于可信度的低修复带宽DHitchhiker码.首先将Hitchhiker码的第一子条带中的数据节点和部分校验节点捎带在余下的校验节点的第二个子条带上;接着将节点分类,让高可信节点存储余下的校验节点,低可信节点存储数据节点和部分校验节点,并让不同类型的节点采用不同的修复策略;最后理论结合实验证明,在修复低可信节点时,DHitchhiker可降低约25%的修复带宽;在
由于神经网络强大的学习能力与快速的运行速度,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压缩感知(Image Compressive Sensing, ICS)研究备受关注.然而,大多数现有ICS神经网络的结构设计忽略了传统迭代重构算法中的数学理论基础,无法有效利用信号中的先验结构知识,可解释性较差.为了保留优化算法核心思想并同时利用深度学习的高性能,本文使用可学习的卷积层替代了传统平滑投影Landweber算法(S
针对电解加工可能出现的发动机叶片进、排气边缘加工误差问题,以与叶片边缘尺寸去除量相仿的镍基合金GH4169薄片为材料,采用电火花加工进行工艺参数优化研究。在粗加工阶段,施加振动辅助,以脉宽、峰值电流、振幅和振动频率四个因素进行正交实验L16(44)来研究最佳的工艺参数;在精加工阶段,以电源电压、峰值电流和脉宽为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实验优化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在粗加工阶段,以黄铜作为工具电极,采用脉宽4μs、峰值电流30 A、振幅0.9μm、振动频率1000 Hz的工艺参数优化组合,得到的材料去除率可达12.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增材加工工艺的带通频率选择表面设计.传统频率选择表面(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FSS)通常由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工艺加工实现,难以与大面积柔性覆盖等场合兼容.为此,本文提出了基于丝网印刷与电镀的增材加工方法实现对带通频率选择表面的加工,并通过一种螺旋风车形缝隙结构带通FSS设计进行验证.设计与测试表明,实现的带通FSS在C波段提供了6~8GHz的通带,带内最小插损2.48dB.该FSS表现出良好的机械柔性,并在0~60°宽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