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地被物元素循环研究进展

来源 :黑龙江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t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促进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在收集查阅地被物元素循环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降水和凋落物分解的元素输入过程和影响因素,描述了基于径流和植物根系吸收的元素输出过程,探讨了全球气侯变化背景下地被物元素变化特征.但当前短期性试验、单因素方法和单向输入角度的研究并不能从根本上阐明元素循环机制,为此,今后要从技术方法、多种学科结合、模型模拟以及长期监测等方面加强研究.
其他文献
为培育优质草莓子苗,促进草莓增产,本研究对供试草莓品种“爱莎”进行不同时间的断根处理,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8月5日(T1)、8月15日(T2)、8月25日(T3)和9月5日(T4),不断根处理为对照(CK),研究断根处理后草莓植株C、N含量及其比值的变化趋势以及不同断根处理对草莓子苗质量及开花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草莓植株C、N含量分别在断根处理的第7天和第14天最低,随后上升;C/N比值在断根后第14天最高,随后下降;C、N含量和C/N比值均在断根后28 d恢复到断根之前的水平.T 1处理的茎粗最大
为提高隆德县乃至宁夏六盘山区黄芪栽培质量,本试验采用3种黄芪苗后除草剂,研究不同除草剂对黄芪生长的影响及对黄芪田间杂草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不同除草剂对黄芪的株高和根长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对根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喷施除草剂90 d后SPAD值均高于对照,说明不同除草剂能显著增强黄芪的光合作用,有利于黄芪的生长;不同除草剂对黄芪的根粗有促进作用;不同黄芪苗后除草剂处理后能增加黄芪的产量,各处理产量均高于对照;除草剂A(精喹禾灵有效成分含量10%)和C(精喹禾灵有效成分含量10%)的杂草防治效果能达到90
为有效利用蝴蝶兰种质资源,促进蝴蝶兰新品种选育,本研究以不同的蝴蝶兰品种为研究对象,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通过DNA提取,优化ISSR-PCR扩增体系及聚类分析探究18种蝴蝶兰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8条ISSR引物经ISSR-PCR共扩增出61条条带,多态性条带为52条,平均多态性比率为86.0%.蝴蝶兰样品在遗传相似系数0.736水平上可分为三大类群,且第一大类群在0.760处可划分为两个类群.18种蝴蝶兰样品之间的相似系数为0.6250~0.9383,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7842,表明资源之间
为探讨镉对大鼠肾脏损伤以及槲皮素对其的保护作用.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每天分别按如下处理:对照组(生理盐水灌服)、镉处理组(按体重1 mg·kg-1腹腔注射CdCl2)、槲皮素组(按体重100 mg·kg-1灌服)、镉+槲皮素组(按体重1 mg·kg-1腹腔注射CdCl2,同时按体重100 mg·kg-1灌服槲皮素).试验周期28 d,而后处死大鼠.收集大鼠血清并检测血清中尿酸(UA)、肌酐(CRE)和尿素氮(BUN)含量;收集肾脏并制备组织匀浆,检测组织匀浆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
为探究土壤中施用未腐熟平菇菌糠对栽培辣椒植株内生菌种类和数量的影响,用穴施不同量出菇两茬平菇菌糠处理土壤,以不加菌糠为对照,辣椒移植75 d时,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辣椒植株茎和叶内的内生菌进行分离,200 d时,分离根内的内生菌,根据菌落形态初步区别种类,计数不同处理中各微生物的数量及种类.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分离出各内生菌的数量或种类均有不同,对照中分离出内生菌10种;167 g·穴-1处理分离的内生菌的种类最多,共11种,而其他处理均为9种.但从数量上来看,83 g·穴-1处理分离内生菌菌落数量最多,共
稻田固碳减排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技术措施.为推动我国寒地水稻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本文在了解我国寒地稻田系统2010-2019年碳排放及碳中和概况的基础上,探索我国寒地稻田系统固碳减排的对策,包括选用氮素利用率高的水稻品种、适宜的水分管理模式、综合考虑有机肥和氮肥的施用种类及比例、翻耕和旋耕每年交替的轮耕制度等.并提出今后寒地稻田固碳减排应重点考虑加强寒地稻田温室气体产生、排放的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强化寒地稻田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准确估算,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寒地稻田温室气体排放.
为培养农林类测量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在数字化背景下,针对农林类专业测量学教学课时少、教材和教学内容与实验仪器脱节,学生学习缺乏动力等问题.本文提出了更新教学内容,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模式,灵活应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拓宽教学时间和空间,加强学习过程、实践能力考核,增强大家学习的紧迫性,提高学生对测量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等教学改革措施.
为促进海伦市富硒农产品产业发展,推动海伦市域经济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本文通过阐述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的意义和海伦市富硒农产品品牌发展概况,分析了富硒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海伦市富硒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建设性策略:整合农产品区域品牌从而建设规模化强势品牌、强化品牌意识促进农产品区域品牌精准定位、加大富硒农产品科技创新投入、拓展富硒农产品价值链进而强化富硒农产品质量提升区域品牌附加值、加大农产品对外宣传力度等.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事关国家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科研院所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更是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成效密切相关.本文以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为例,从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出发,分析探讨制约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及对策建议,具有一定的实践和启发意义.
植物保护专业是农科的基础专业,也是广大涉农高等职业学校必开的专业之一.为促进植物保护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本文从专业需求出发,分析了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对植物化学保护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通过对教学效果的调查得出,学生对课程模式较为认可.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校-基地”的实践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实践能力考核促进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