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nxia8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核心素养”成为课程改革的高频用词。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将核心素养体系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为新课程改革提供方向上的指导。而中学生核心素养的最终落实,又必须依赖于具体的学科教学。在核心素养体系下,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成为一线教师教学的具体指导,既是对过去的三维目标的继承,又是超越。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政治认同、理性思维、法治意识、公共参与,这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是一个有机整体,概括的说就是培养有信仰的中国公民、有思想的中国公民、有尊严的中国公民和有担当的中国公民。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核心素养;三维目标
  一、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界定
  素养一词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而出现,有深刻的社会烙印。早在两千多年前,学生发展评价更多注重“品德”的养成,无论是中国孔子培养健全人格的思想,还是西方亚里士多德提倡“公民德行”的素养,都把“德”的培养放在第一位。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社会分工明显,职业多样化,于是以能力为中心成为衡量一个人的指标,教育也相应的研究人的能力发展,比如皮亚杰在发展科学领域将能力解释为一般智力,通过同化和顺应双向构建的过程实现个体和环境的交互作用;加纳德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等等,都体现着对能力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更强调全面发展的人才,传统单一的德行、能力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催生一个新的词汇——核心素养,于是“核心素养”成为21世纪世界范围的教育潮流。[1]各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都对核心素养开始了普遍关注和研究。其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核心素养指向终身学习,并提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学会改变”五大支柱,成为一时的潮流。
  我国新课改走了十几个年头,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为了适应国际发展和我国现阶段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课程改革在进一步的探索中,党的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的教育发展目标,这无疑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必须培养全面发展,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在全国进行得如火如荼。但核心素养的实现必须依赖具体课程的实施,因此,对学科核心素养的探求成为现阶段教育工作者不断研究的新话题。所谓“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发展素养在特定学科的表现,是学生学习一门课程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2]对于思想政治学科来说,由于其课程性质是一门德育课程,肩负着党和国家公民教育的职能,不仅具有自己的学科体系,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经过专家学者的商讨,目前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素养基本确定为四个方面: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
  二、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的关系
  新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从最开始的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到上一次课改的三维目标的提出,再到本次核心素养的提出,它们之间是一个不断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新课改只有不断深化,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前进。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在原有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
  (一)内涵上的继承
  所谓“三维目标”是一个目标的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即在过程中掌握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而核心素养实际上是对三维目标的提炼和整合,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提炼为能力,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提炼为品格,能力和品格的形成即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这是两者在内涵上的一致性。
  (二)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创新性
  首先,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更体现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素养是一种内在的要求,是从内在去培养学生具备的学科品质和社会发展必备品质,更关注是知识到素养的转化,培养学生在未来不确定性的情境中所需要的真实问题解决能力和必备素质;三维目标更多体现对学生的外在要求和期望;其次,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着手,这次课改的重要一点是教材的重新编排,以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依据来编排教材,不同于过去三维目标是从教材标准的角度出发,编写教材,要求学生应达到的标准。最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更突出综合性,核心素养并不是不要知识和技能,它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与三维目标相比,它包括知识、能力和态度等多元层面,更强调三者的统合,进一步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作用,应该说核心素养的角度是更宏观和全面的。
  三、培养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途径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四个方面,即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这四个方面在内容上相互联系、相互交融,在逻辑上相互依存。朱明光对这四个要素进行具体的概括,他认为从培养公民的角度从出发,对应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四个要素,就是要培养有信仰的中国公民、有思想的中国公民、有尊严的中国公民和有担当的中国公民。[3]基于此我想谈谈作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如何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一)在情景体验中培养国家认同
  政治认同主要是指对我国历史、文化、政治制度、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的认同和追随,是一个国家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的主要渠道,而学生对国家的政治认同光靠简单的思想灌输是低效且无用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自己主动去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只有这样,真正的學习才发生。首先,要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现代教学提倡师生平等对话,只有营造平等的课堂氛围,学生才敢于参与课堂互动,才能激发思维,唤醒学生的能动性;其次,教师应该精心准备教学设计,给学生激发思维的情景或问题,高中生是一群思维活跃,想法奇特的孩子,只要给他们足够的情景或者问题,他们的积极性很容易被调动起来,这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课程,精选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和事件,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二)在问题探究中培养理性精神
  高中阶段是理性发展的高峰期,这时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步发展到理性认识,理性精神得到发展。而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使其成为敢于批判的理性公民。思想政治内容要想得到学生的认可,必须从实际问题中辨明思想,让学生经历由不疑到产生疑惑,从有疑到质疑,再从质疑到释疑这一系列过程,这时利用问题探究能很好的达到效果。
  (三)在案例分析中培养法治意识
  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法制社会关键就是公民的法治意识,由于受中国传统历史的影响,公民的法制意识比较淡薄。思想政治课要培养公民的法制意识必须要在思想上触动学生,从思想层面去培养法治意识。案例的选择和呈现是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方式。首先,精心选择案例,选择热点案例,并且让学生真实可感;其次,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合作探究等方式分析案例,解构案例,让学生写自己的感悟和体会,交流分享。
  (四)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公共参与
  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公共生活,服务社会,是政治课的必然要求,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必备素质。思想政治课程定位是活动型学科课程,从定位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活动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重要性。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要组织学生进行社会活动,在活动中促进学生的思想转化。
  【参考文献】
  [1]辛涛,姜宇,林崇德等.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框架定位[J].中国教育学刊,2016(06):3-7.
  [2]朱光明.关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01):4-7.
  [3]张志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以高中政治教学为例[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5(12):59-62
其他文献
江南水乡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所向往的文学圣地,这里的文学色彩丰富,对于文人墨客来说,这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甚至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片空气都包含着一种诗情画意.江
概论课程中的实践教学环节是教学过程中相较于理论教学更为学生所青睐的教学内容,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抓住这一点,探索适用于自身的实践教学模式,紧跟时代步伐,
通过对江苏大学不同专业学生的调查了解以及对回收问卷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笔者发现以下问题:  一、从课程开始到结束,学生并未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毛中特”)课程中应当掌握的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内化程度并未达到教学要求水平  随堂听课总结和任课教师给出的综合考核评价能够反映出学生对“毛中特”课程的学习滞留于知识点学习阶段,学生能够在有准备的前提下完成以书面考察为主要
期刊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其核心是以“人”为根本,以教育人、引导人、转化人,引领释放正能量为出发点,以关心关爱、激励鼓舞作支撑,运用一切有效激励手段,活化思想政治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最早的史志目录学著作,由于其在目录学史上的重要地位,目前的研究成果也主要集中在目录学方面,对其文学思想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试图结合20世纪80年代
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莱什纳领导力学院成员凯伦·莱维(Karen Levy)记得很早以前她妈妈曾说过:“看一看你的手.手是不是很神奇呢?人类的身体就是很神奇.”如此一来,莱维对生
期刊
在《古诗十九首》中,有十首古诗运用了丰富的植物意象,如“河畔草”、“竹”、“芙蓉”、“菟丝”、“女萝”、“蕙兰花”、“秋草”等花草意象,以及“柳”、“松柏”、“白
当前形势下,企业党委发挥“粘合剂、催化剂、润滑剂、防腐剂”作用,这就需要各级企业党组织发挥党建新优势,以全新的视角审视党建,将党建视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为优势资
摘要:在国家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德育教育方面必然肩负着重要的历史责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德育教育不仅培养的是大学生的人格,而且奠定的是国家和民族的基石。正所谓人无信不立,国无德不兴。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重视大学生的德育教育。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德育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道中道德教育的现状  高校思想政治理
王粲为躲避长安战乱曾逃亡荆州,这时期去国离乡、前途未卜的遭遇与杜甫漂泊的经历十分相似.杜甫到他生命的尽头一直在荆湘之地,此期间共有十二首诗作提到王粲,杜甫在诗作中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