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病难、看病贵”是当前全社会最关注的民生问题。一些专家认为,建立社区医疗是完善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第一步。然而,现实情景一边是大医院人满为患,患者看病难、看病贵;一边是社区医院医疗费用较大医院便宜三到五成,却门庭冷落。社区医院叫好不叫座,这种现象值得深思。
“路上距离已很近,心上距离还很远”
在我国大部分城市中,80%的医疗资源集中于大医院。在大中城市,超过四分之三的百姓生病时选择大医院,只有不到20%的病人会首先去社区卫生服务站和中心诊断。正是患者怕误诊,医疗资源相对贫乏,让百姓就诊难选社区医院,使社区医疗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离大医院较近的居民区,多数居民选择去大医院看病,选择理由是大医院较高的医疗水平和设施。而附近缺乏大医院的小区内居民出于方便和经济的考虑则愿意去社区医院接受诊治,社区医院几家欢喜几家愁。
“庙小不可能有大菩萨,看病还得到三甲(医院)。”这一观念至今仍根深蒂固。国家发改委的一项北京城区居民对社会公共服务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41.4%的被调查者称,如果家中有人得小病,他们不会选择去社区医院看病。另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大部分城市中,80%的医疗资源集中于大医院。在大中城市,超过四分之三的百姓生病时选择大医院,只有不到20%的病人会首先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诊断。
相比之下,在欧美国家,90%的病人都到社区医院去看病,只有10%的人得了大病,才不得不到大医院去。
老百姓不愿意到社区医院就诊,社区医院只能惨淡经营。社区医疗目前所面临的尴尬境地,与当初政府为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设立社区卫生服务站和中心、建立双向转诊(大医院与社区医院互相转诊)的初衷相背离。
那么,为什么有超过四分之三的百姓,不选择在自家门口,既方便又便宜的社区医院就诊呢?就此,记者走访了几家社区医院。在省城东区的一家社区医院,记者看到,一位准备挂号看病的中年患者问:“有神经外科的专家号吗?”“没有了,只有普通内科门诊。”挂号处的医务人员回答。“我担心误诊。”那位中年患者嘴里嘟囔着,转身走了。而像这位患者一样,市民担心社区医院看病误诊的心理非常普遍。
在一家社区卫生服务站,记者从病例记录上看到,来此就诊的病人多是老年人,平均年龄在60岁左右。满满的几页记录中,只有零星几个年轻人和小孩。“目前社区卫生服务站门诊量很低,出诊量也较少,有的卫生站一天就十几个人就诊。主要是因为居民思想观念的转变问题,小病进社区、大病上医院的观念,还没有成为大多数群众的共识。”该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一个患者坦言:“现在交通方便,大医院又多,到大医院看病总觉得心里踏实、可靠。不要说是大病,小病也得去大医院,生病这事耽误不得。”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疗技术的不信任,是很多年轻人乃至中年人拒绝跨入社区医院的一个主要原因。
而百姓的担忧似乎也不无道理。据央视报道,社区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令人担忧。目前,北京各卫生服务站点的全科医生中,有本科学历的不到20%,有高级职称的不到10%。同时,有的服务站面积不足50平方米,设施极为简陋,自然让前来就诊的患者多了一份不信任感。
另一方面,许多人对于社区医院的概念还没有足够的认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居民都不知道自己所属社区的卫生服务中心在哪里、提供何种医疗服务。在某社区卫生服务站附近,记者在向近十位该小区的居民询问时,却无一人知晓这个服务站在哪里。还有的居民表示,没听说过“社区医院”。
据了解,有些单位不认可社区医院,医药费不予报销,也是居民蜂拥大医院的原因。目前常见病、慢性病和大医院确诊的病以及康复治疗都可在社区医院进行。但不少单位职工去社区医院看门诊、急诊,存在社区医院看病的钱压根不予报销的情况。很多公费医疗病人,只在一些大医院看病才能报销。
眼下,国家正大力发展社区医疗并提出2010年要普及社区卫生服务。而社区医疗能否治好“看病难、看病贵”这个顽症,造福百姓的生命健康,首先还要得到百姓认可。
社区医院行走在路上
在安徽省城合肥,目前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已经超过100个,覆盖了近八成的城区人口。根据规划,到2008年合肥市将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一个星期天上午,记者来到某三甲医院的挂号处,在长长的挂号队伍中,随机采访了李女士。
记者:“你看什么病?”
李女士:“胃痛。”
记者:“您家附近没有社区医院吗?”
李女士:“有啊。”
记者:“为何不去那里看病?不用排队还相对便宜。”
李女士:“我怕看不好反误了病情,我还是习惯来大医院看病放心些。”
跟李女士存有同样心理的人并不在少数。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年轻人和小孩大多流向大医院,大部分人宁愿花更多的钱买一个信心保障;只有部分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选择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此外,不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反映:有的群众还没有建立预防为主的观念,他们觉得建立健康档案没什么用,特别是年轻人不把这当回事。相对于社区医疗站的冷清,省城一些较大的医院挂号、划价的地方却是挤破了头。在一家医院等着挂号的长队里,一名患者无奈地告诉记者,最近看病的人实在太多了,他已经等了快半个小时都没挂上号。记者问他为何不选择住所附近的社区医疗站,他表示,那些医疗站不知道是否正规,自己不相信那些医生的技术,“他们最多能开点药,看病还是到大医院。”
据了解,在目前的医疗市场上,一边是大医院人满为患,患者“看病难、看病贵”,一边是很多小医院,包括相当一部分社区医疗卫生机构门庭冷落,经营困难。
而在大医院与“社区医院”之间的医疗市场缝隙中,还存在着一个难以忽视的问题——“黑诊所”,分流了相当一部分患者,不仅扰乱了医疗市场秩序,也埋下医疗安全隐患。
目前省城三甲医院的住院门槛费大约在600元,而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门槛费只要200元,只有三甲医院的1/3,治疗发烧感冒人均费用只在三四十元。在“社区医院”,患者几乎不用考虑给医生送“红包”,也不用担心“大医生”开“大处方”。记者了解到,一些大医院专家门诊最便宜的挂号费一般是10元左右。但在社区医疗站,量血压是免费的,有的医疗站挂号甚至也是免费的。针对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明确的慢性病,选择到就近的社区医疗站,无疑是居民节省时间和精力,并减少医疗费用支出的有效途径。
然而,即便价格悬殊明显,患者看病还是“扎堆”大医院,为什么价格相对便宜的“社区医院”被冷落?回答这个问题,价格因素暂时退居其次,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是主要原因,因为“社区医院”人才缺乏,服务水平和能力不能让患者放心。
社区卫生属于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六位一体”的要求,社区卫生承担着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生服务等职能。因此,发展社区医院必须以政府为主导,公共卫生支出必须由公共财政“埋单”。
据了解,近两年来合肥市政府财政投入也在不断加大,市、区两级按常住人口每人每年5元的标准,安排社区卫生服务专项经费,为居民提供社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仅2005年,市、区两级用于社区卫生服务的经费达800万元。
为了降低“社区医院”的价格水平,今年年初,合肥市卫生局就提出,以社区卫生机构为基础,打造一个惠民医疗体系,让“药品利润在社区为零”。在合肥市卫生部门主张建立的这个全方位多层次的惠民医疗体系,社区卫生是重要一环。在社区内,实行药品集中招标统一配送,收支两条线。这样,药品利润在社区几乎为零,减轻患者负担。
在提升“社区医院”的服务能力方面,合肥市有关部门给出的答案是:加大财政投入,大力培训“全科医生”、“全科护士”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政府在增加投入的同时,还加大了人才的引进和培训。目前经过全省统一培训的两批“全科医生”、“全科护士”已经上岗。
专家建言
社区医生应是“守门人”。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委员顾湲,她多年来一直专注于社区医院改革研究。她认为,社区医院要发展,“首先是要让患者相信社区的全科医生”。
作为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委员,顾湲说,她经常面对的全国社区专科医生中,100个人中也就有两三个人是合格的。因此,提高全科医生待遇,吸引好的医生下社区来,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做好医保“守门人”。“基本医疗保险如果没有‘守门人’,费用将无法控制。”
顾湲说,“既然要有人去管理这部分费用,首先就要有人去管理群众健康,希望人们不看病、少用药,才能省钱,社区医生就是在人们没生病的时候做保健,刚生病便及时发现,并及时得到治疗。所以,社区医院的全科医生就应该是‘守门人’的角色”。
顾湲说,医疗报销费用要由全科医生控制,全科医生觉得病人该转诊,才能把病人转到相应的二、三级医院去,如果病人不该转诊,去了以后就不能报销。这样一来就能把医疗费用控制住。这样也能很大程度上降低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医疗收益与医保挂钩。“如果不能改变医疗保险的投资方向,看病贵的问题很难解决。”顾湲说,既然全科医生在为政府医疗保险把关,他们的收益就应该跟医疗保险的使用挂钩。这样不但能促使患者首诊去社区医院,也能调动全科医生深入社区的积极性,还能有效降低国家的医疗保险费用支出。
“路上距离已很近,心上距离还很远”
在我国大部分城市中,80%的医疗资源集中于大医院。在大中城市,超过四分之三的百姓生病时选择大医院,只有不到20%的病人会首先去社区卫生服务站和中心诊断。正是患者怕误诊,医疗资源相对贫乏,让百姓就诊难选社区医院,使社区医疗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离大医院较近的居民区,多数居民选择去大医院看病,选择理由是大医院较高的医疗水平和设施。而附近缺乏大医院的小区内居民出于方便和经济的考虑则愿意去社区医院接受诊治,社区医院几家欢喜几家愁。
“庙小不可能有大菩萨,看病还得到三甲(医院)。”这一观念至今仍根深蒂固。国家发改委的一项北京城区居民对社会公共服务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41.4%的被调查者称,如果家中有人得小病,他们不会选择去社区医院看病。另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大部分城市中,80%的医疗资源集中于大医院。在大中城市,超过四分之三的百姓生病时选择大医院,只有不到20%的病人会首先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诊断。
相比之下,在欧美国家,90%的病人都到社区医院去看病,只有10%的人得了大病,才不得不到大医院去。
老百姓不愿意到社区医院就诊,社区医院只能惨淡经营。社区医疗目前所面临的尴尬境地,与当初政府为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设立社区卫生服务站和中心、建立双向转诊(大医院与社区医院互相转诊)的初衷相背离。
那么,为什么有超过四分之三的百姓,不选择在自家门口,既方便又便宜的社区医院就诊呢?就此,记者走访了几家社区医院。在省城东区的一家社区医院,记者看到,一位准备挂号看病的中年患者问:“有神经外科的专家号吗?”“没有了,只有普通内科门诊。”挂号处的医务人员回答。“我担心误诊。”那位中年患者嘴里嘟囔着,转身走了。而像这位患者一样,市民担心社区医院看病误诊的心理非常普遍。
在一家社区卫生服务站,记者从病例记录上看到,来此就诊的病人多是老年人,平均年龄在60岁左右。满满的几页记录中,只有零星几个年轻人和小孩。“目前社区卫生服务站门诊量很低,出诊量也较少,有的卫生站一天就十几个人就诊。主要是因为居民思想观念的转变问题,小病进社区、大病上医院的观念,还没有成为大多数群众的共识。”该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一个患者坦言:“现在交通方便,大医院又多,到大医院看病总觉得心里踏实、可靠。不要说是大病,小病也得去大医院,生病这事耽误不得。”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疗技术的不信任,是很多年轻人乃至中年人拒绝跨入社区医院的一个主要原因。
而百姓的担忧似乎也不无道理。据央视报道,社区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令人担忧。目前,北京各卫生服务站点的全科医生中,有本科学历的不到20%,有高级职称的不到10%。同时,有的服务站面积不足50平方米,设施极为简陋,自然让前来就诊的患者多了一份不信任感。
另一方面,许多人对于社区医院的概念还没有足够的认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居民都不知道自己所属社区的卫生服务中心在哪里、提供何种医疗服务。在某社区卫生服务站附近,记者在向近十位该小区的居民询问时,却无一人知晓这个服务站在哪里。还有的居民表示,没听说过“社区医院”。
据了解,有些单位不认可社区医院,医药费不予报销,也是居民蜂拥大医院的原因。目前常见病、慢性病和大医院确诊的病以及康复治疗都可在社区医院进行。但不少单位职工去社区医院看门诊、急诊,存在社区医院看病的钱压根不予报销的情况。很多公费医疗病人,只在一些大医院看病才能报销。
眼下,国家正大力发展社区医疗并提出2010年要普及社区卫生服务。而社区医疗能否治好“看病难、看病贵”这个顽症,造福百姓的生命健康,首先还要得到百姓认可。
社区医院行走在路上
在安徽省城合肥,目前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已经超过100个,覆盖了近八成的城区人口。根据规划,到2008年合肥市将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一个星期天上午,记者来到某三甲医院的挂号处,在长长的挂号队伍中,随机采访了李女士。
记者:“你看什么病?”
李女士:“胃痛。”
记者:“您家附近没有社区医院吗?”
李女士:“有啊。”
记者:“为何不去那里看病?不用排队还相对便宜。”
李女士:“我怕看不好反误了病情,我还是习惯来大医院看病放心些。”
跟李女士存有同样心理的人并不在少数。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年轻人和小孩大多流向大医院,大部分人宁愿花更多的钱买一个信心保障;只有部分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选择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此外,不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反映:有的群众还没有建立预防为主的观念,他们觉得建立健康档案没什么用,特别是年轻人不把这当回事。相对于社区医疗站的冷清,省城一些较大的医院挂号、划价的地方却是挤破了头。在一家医院等着挂号的长队里,一名患者无奈地告诉记者,最近看病的人实在太多了,他已经等了快半个小时都没挂上号。记者问他为何不选择住所附近的社区医疗站,他表示,那些医疗站不知道是否正规,自己不相信那些医生的技术,“他们最多能开点药,看病还是到大医院。”
据了解,在目前的医疗市场上,一边是大医院人满为患,患者“看病难、看病贵”,一边是很多小医院,包括相当一部分社区医疗卫生机构门庭冷落,经营困难。
而在大医院与“社区医院”之间的医疗市场缝隙中,还存在着一个难以忽视的问题——“黑诊所”,分流了相当一部分患者,不仅扰乱了医疗市场秩序,也埋下医疗安全隐患。
目前省城三甲医院的住院门槛费大约在600元,而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门槛费只要200元,只有三甲医院的1/3,治疗发烧感冒人均费用只在三四十元。在“社区医院”,患者几乎不用考虑给医生送“红包”,也不用担心“大医生”开“大处方”。记者了解到,一些大医院专家门诊最便宜的挂号费一般是10元左右。但在社区医疗站,量血压是免费的,有的医疗站挂号甚至也是免费的。针对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明确的慢性病,选择到就近的社区医疗站,无疑是居民节省时间和精力,并减少医疗费用支出的有效途径。
然而,即便价格悬殊明显,患者看病还是“扎堆”大医院,为什么价格相对便宜的“社区医院”被冷落?回答这个问题,价格因素暂时退居其次,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是主要原因,因为“社区医院”人才缺乏,服务水平和能力不能让患者放心。
社区卫生属于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六位一体”的要求,社区卫生承担着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生服务等职能。因此,发展社区医院必须以政府为主导,公共卫生支出必须由公共财政“埋单”。
据了解,近两年来合肥市政府财政投入也在不断加大,市、区两级按常住人口每人每年5元的标准,安排社区卫生服务专项经费,为居民提供社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仅2005年,市、区两级用于社区卫生服务的经费达800万元。
为了降低“社区医院”的价格水平,今年年初,合肥市卫生局就提出,以社区卫生机构为基础,打造一个惠民医疗体系,让“药品利润在社区为零”。在合肥市卫生部门主张建立的这个全方位多层次的惠民医疗体系,社区卫生是重要一环。在社区内,实行药品集中招标统一配送,收支两条线。这样,药品利润在社区几乎为零,减轻患者负担。
在提升“社区医院”的服务能力方面,合肥市有关部门给出的答案是:加大财政投入,大力培训“全科医生”、“全科护士”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政府在增加投入的同时,还加大了人才的引进和培训。目前经过全省统一培训的两批“全科医生”、“全科护士”已经上岗。
专家建言
社区医生应是“守门人”。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委员顾湲,她多年来一直专注于社区医院改革研究。她认为,社区医院要发展,“首先是要让患者相信社区的全科医生”。
作为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委员,顾湲说,她经常面对的全国社区专科医生中,100个人中也就有两三个人是合格的。因此,提高全科医生待遇,吸引好的医生下社区来,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做好医保“守门人”。“基本医疗保险如果没有‘守门人’,费用将无法控制。”
顾湲说,“既然要有人去管理这部分费用,首先就要有人去管理群众健康,希望人们不看病、少用药,才能省钱,社区医生就是在人们没生病的时候做保健,刚生病便及时发现,并及时得到治疗。所以,社区医院的全科医生就应该是‘守门人’的角色”。
顾湲说,医疗报销费用要由全科医生控制,全科医生觉得病人该转诊,才能把病人转到相应的二、三级医院去,如果病人不该转诊,去了以后就不能报销。这样一来就能把医疗费用控制住。这样也能很大程度上降低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医疗收益与医保挂钩。“如果不能改变医疗保险的投资方向,看病贵的问题很难解决。”顾湲说,既然全科医生在为政府医疗保险把关,他们的收益就应该跟医疗保险的使用挂钩。这样不但能促使患者首诊去社区医院,也能调动全科医生深入社区的积极性,还能有效降低国家的医疗保险费用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