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一切节日为美食

来源 :老年博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sn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人最坚韧,擅长化悲为乐。明朝的时候,杭州人把清明节过成了郊游节,人们妆饰一新出门踏青,扫完墓就地野餐。重阳节亦是如此。按《易经》之说,九为阳数,九月九日,是阳气极盛时。三月三踏春,九月九踏秋,秋收时祭天祭祖,佩茱萸、饮菊花酒求寿。曹丕認为“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是希望长寿的意思。不过,南朝梁吴均的《续齐谐记》里另有一种解释。
  汝南桓景跟着方士费长房—就是“壶中日月”,会缩地术那位—游学,费长房对他说:九月九日你家有灾,回家去让家人做绛囊,盛茱萸,系在胳膊上,登高饮菊花酒,就能避祸。桓景照办了,登高喝完酒回家,发现家里的鸡犬牛羊死了一地—算是替家里人遭了祸。

  按这个说法,重阳节其实是登高避祸节。山东昌邑以前也有规矩,重阳节喝辣萝卜汤—“喝了萝卜汤,全家不遭殃”;滕州不许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儿归家过节—“回家过重阳,死她婆婆娘”。不过这只是地方习俗,大多数人重阳节优哉游哉,就是个爬山喝酒。细想来,插茱萸、饮菊花酒都有道理。哪怕不是为了避祸,茱萸可以防虫驱寒,菊花可以解热去痛,秋风肃杀时节,配这二物没错。但也有不那么仪式化的:孟浩然“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就一点儿都没有避祸的慌张,纯粹是郊游取乐,贪图朋友的鸡黍、青山来着。
  中国人最重饮食,而且不时不食,节令献祭、聚会饮宴,最后都是吃。以前北京的山东馆子极聪明,每逢重阳节,不只备有菊花酒,还会弄个“菊花锅子”。因为重阳节在入秋时节,须进补,可是大宅门里的太太小姐多有类似林黛玉的体质的,纤弱不胜,不能像北方大汉似的狂吞涮羊肉。把菊花瓣儿撒在火锅里,另加刻意削薄的鱼片、羊肉片、藕片等物,一涮就熟,温润中不失清和,专门迁就太太小姐们。袁枚《随园食单》里则说起过重阳小食栗子糕:把栗子磨成粉,与糯米和糖一起蒸成糕,加瓜子、松仁当零食吃。可以想见其甜软香糯,怎么吃都不会伤脾胃。
  重阳节的传统食物就是重阳糕。隋唐之际,重阳节还有秋天祭祀的任务。黍秫收获,于是用黏米来做糕,大家边吃边感谢上苍;富贵人家将枣子和栗子混合进去,图个香甜。北宋末年,做重阳糕已经形成规模,蒸好了糕,还要加石榴籽、栗黄、银杏、松仁,上面插小彩旗,偶尔还会加猪羊肉和鸭子。明朝时还有一种习俗,是拿重阳糕搁在儿女的额头,祝愿:“愿儿百事皆糕(高)。”取谐音,图个吉利。重阳糕历来配方不一,但高糖、高热量是一定的,无非是为了秋天补一补气罢了。
  喝菊花酒的规矩也不难理解。中国人自来喜欢吃花喝花,不独菊花一味。屈原“夕餐秋菊之落英”,是直接吃的。曹丕趁重阳节给钟繇送菊花,认为那天一切植物都萎靡,只有菊花“纷然独荣”,若非“含乾坤之纯和,体芳芳之淑气”,怎会如此?菊花用来泡茶就很香了,泡酒更妙,而且不只重阳节能喝。《金瓶梅》里,夏提刑和西门庆交好,到十月份还制了菊花酒送去。西门庆嫌这东西“香淆气的,没大好生吃”,后来要吃时,“碧靛清,喷鼻香”。喝菊花酒有讲究:未曾筛酒,先搀一瓶凉水,“以去其蓼辣之性,然后贮于布甑内”,这样再筛出来,醇厚好吃。这意思很明白:菊花酒香得有蓼辣之性了,要加水稀释才好喝。王维想象山东兄弟“遍插茱萸少一人”,很感伤,其实兄弟们登了高,香甜的菊花酒喝着,又黏又甜的重阳糕吃着,再感伤也有限,苦的是他自己,只好“每逢佳节倍思亲”了。
  中国人善于将一切节日过成“吃节”,重阳节也不例外。说来似乎不甚严肃,但其实古代岁时叵测,生活不容易,每个节日亲人又未必在一起,不好好吃点东西,真过不去—世事已经那么艰难,还不让人吃点好的,怎么对抗无常的世事呢?
其他文献
宋代的酒厂叫“酒库”,此外还有一批大酒店也有酿酒权,叫“正店”。正店与酒库酿出的酒除了自卖之外,还批发给没有酿酒权的小酒店(称为“脚店”)。每年的清明节前,是临安各家酒库开煮新酒的日子,这个时节,整个杭州城的上空都飘荡着酒香。  临安的酒库有很多家,谁酿出来的酒味道好、名头响亮,谁就能迅速占领市场。因此,打好自家酒的广告是非常重要的。今天的酒业公司打广告,可以一掷千金争个电视黄金时段的“标王”,但
期刊
或许很多人并不熟悉计春华这个名字,但一看到他光头、秃眉、面目凶狠的形象,就会恍然大悟:原来是他!他是《少林寺》里的秃鹰、《红高粱》里的秃三炮、《方世玉续集》中的于镇海、《新少林五祖》里的马宁儿、《连城诀》里的血刀老祖……计春华饰演的影视角色基本是反派,但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镜头外的计春华是影视圈有名的老好人,敬业,讲义气,为人热心随和。他始终谦虚地说:“其实我真的是一点演戏的细胞都没有。一般情况
期刊
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一直被媒体和读者看好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再次陪跑。  村上春树作品的翻译者、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林少华说,其实石黑一雄和村上春树有若干相似之处:写作都有国际化倾向,都注重人性和人的内心感受,都擅长用简约的文字构筑艺术情调,都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  石黑一雄究竟是何许人?他又是凭什么摘取诺贝尔文学奖桂冠的呢?  喜欢音乐的摇滚少年  石黑一雄1954年出
期刊
虽然伦敦的地铁早在1863年就诞生了,却一直没有一张能够让乘客满意的地铁图。以前的地铁图看似精确,实际上却如蛛网般杂乱无章,没有几个乘客看得懂,错上或下错站的情况屡见不鲜,乘客叫苦连天、怨声载道。  1931年,哈里·贝克应聘到伦敦地铁公司做绘图员,他开始琢磨如何绘制一张让乘客一目了然的地铁图。经过与乘客的广泛交流,他从物理学的电路图获得灵感,制成了一张简单明了、乘客一看就懂的地铁图雏形。经过反复
期刊
玛格丽特·米切尔一生中只发表了《飘》这一部长篇巨著,却足以奠定她在世界文学史中不可动摇的地位。  米切尔在《飘》中塑造了一位非常有个性的女性:斯嘉丽。事实上,斯嘉丽映射的就是米切尔本人。尤其是斯嘉丽分不清真爱这一点,正是米切尔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幸运的是,米切尔最终遇到了一位好男人。  18岁那年,情窦初开的米切尔遇到帅气的青年军官亨利。米切尔一见倾心,两人很快坠入爱河。但好景不长,残酷的战争夺去
期刊
1893年,美国芝加哥为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400周年举行了一场盛大的世界博览会。为了使这场博览会更加丰富多彩,博览会的筹备人员派人去纽约,与正在研发“电影视镜”的爱迪生取得联系,邀请爱迪生在这次博览会上展出他这个尚未公之于世的绝妙发明,并为博览会提供一些能够观看的、有趣的“影片”。爱迪生当即表示同意。  1893年2月1日,爱迪生花费了600多美元,在新泽西州的西奥朗奇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电影摄
期刊
虽然指纹识别技术在近代刑事司法领域的应用只有一百来年时间,但早在1927年,德国学者海因德尔就在其著作《世界指纹史》中做出重要论断:中国是全世界最早发明并使用指纹识别技术的国家。第一位采用指纹识别技术的人,则是中国唐代学者贾公彦。  其实,把唐代作为中国指纹识别技术的起点,还是有些“小看”古代中国人的智慧了—中国人开始应用指纹识别技术远比唐代早得多。  在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上,
期刊
春天樱花季尾声的时候,我去了一趟京都。为了方便,我订了离水族馆很近的一间民宿。这里的店生意大都相当冷清。路过一家咖啡馆,门口有一只会发光的鸭子,里面只有两三只小猫,让人非常担心那里会不会倒闭。倒是有一家拉面馆非常有趣:总共也就一个吧台加上一张大桌子,但似乎总是人影绰绰、客似云来的样子。路过了几次,终于有一个晚上我们一家人进去了。  店的名字叫“拳拉面”。菜单的内容与店面大小很相称,总共4种还是5种
期刊
法国作家司汤达出生于一个资产阶级家庭。13岁时,他考入格勒诺布尔中心学校。为了方便学习,父亲帮他在学校附近租了一套公寓,并打算雇一个保姆照顾他的生活起居。当时司汤达还是个未成年人,家人不在身邊,因此保姆的选择非常重要,既要做事细致、认真,人品也要可靠。可是,如何在短时间内了解保姆的真实情况呢?这让父亲有些发愁。  这天,司汤达对新来的保姆说:“我刚搬进来,担心房间不够卫生,所以请你把屋子彻底收拾一
期刊
28岁才成为模特  1952年,伊莎贝拉·罗西里尼出生于意大利的罗马,她的母亲是手捧3座奥斯卡小金人的好莱坞女星英格丽·褒曼。自古红颜多磨难,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伊莎贝拉明明是个星二代,生活却非常苦涩。先天脊柱畸形使她从6岁起就接受了无数次残酷的手术:从背后开刀,锯掉突出的骨头,缝合伤口,愈合后再重复这一步骤,直到她的形体恢复正常。  对伊莎贝拉来说,能活下来就很幸运了。恢复健康后,她剪去了一头长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