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符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mk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贞观十四年正月,陈家大宅有两桩怪事。
  一是自中旬始,宅里莫名闹鼠患。群鼠不知从何而来,每至傍晚,于墙下涌出,直奔米仓。
  陈老爷护粮心切,抄起木棒,亲自带人守卫。恶战之后,鼠骸遍地,粮失大半,举镇皆惊。
  这等数目的老鼠,之前未曾有过。况且时值正月,天寒地冻,何来的老鼠?
  陈老爷坐着纳闷,一筹莫展。
  二是哑巴讲话。一日,柴房刘刀子正在煮水,见哑巴丫鬟独自跑进来,嘴里咕哝,手上比画。刘刀子搞不清,便让她蘸草灰,在土墙上画样子,正踅摸着,却听得背后响亮一声:
  “热水!少爷要一大碗热水!”
  哑巴丫鬟去年才入府。那时年关刚过,陈老爷要账归来,见宅门前蹲着个女孩。老爷问其话,女孩摇头不答,方知是个哑巴。老爷心生怜悯,留她在府上服侍少爷。
  哑巴虽哑,却办事勤快,处处讨人喜欢。陈家有位四少爷陈琰,生性古怪,平日一不走货、二不管账,只在房里吟诗作赋,诵读风雅。哑巴生得机灵,懂得少爷脾性,知道何时劝饭、何时不扰,深得少爷欢心。
  且说刘刀子将此事禀报陈老爷,老爷心生疑窦,命人召来哑巴。
  陈家老小聚集一堂,看哑巴如何说话。不想,哑巴虽能答话,却一字一吐,不成一句。
  陈老爷当其哑病初愈,口舌尚不灵巧,便衣袖一挥,打发她回厢房。
  二
  常言道,坏事胫走,哑巴开口。陈老爷以此为不祥之兆。今又逢鼠患,陈老爷忧惧参半,思量待二月一过,不如给哑巴一笔盘缠,使其另谋生路,不留这个灾星。
  至于旁人,除掉鼠患才是要紧。
  陈府上下终日忙作一团。众人纷纷燃秸秆、熏墙缝、灌洞口,却不见半点儿成效,老鼠反倒日益猖獗。深夜,鼠群首尾相衔跑过房梁,屋顶咯咯作响,犹如车轮碾过。
  正当众人束手无策、叫苦不迭之时,一尼姑拜访,自称听闻陈府鼠患,愿助一臂之力。
  陈老爷闻之大喜,倒履相迎,见尼姑青衣素衬、眉慈目善,一副脱俗之相,连忙请进府中。
  尼姑不入厅堂,只在房前屋后逡巡,说道:“施主想必是生意人。”
  “正是,德尼慧眼。”
  话虽这样说,陈老爷却暗中思忖,坐拥这般宅院,非官即商,尼姑看出自己是生意人,也不稀奇。
  尼姑说道:“鼠,干支之首,星宿天贵,财神瑞兽也。鼠喜钱,多现富贵人家、深宅大户,贵府鼠患不足为奇。”
  陈老爷闻言,反问道:“我落户于此二十余载,未逢鼠患,为何偏今年遇上?”
  尼姑答道:“施主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鼠钱一位,本协同陪衬,相辅相生。今众鼠爪牙毕现、倒首相戗,必是贵府生出邪物,冲破财气所致。若能斩断源头,驱散余晦,府上鼠患自然根除。”
  尼姑命人找来一口大瓮,盛满水架于天井正中,底下填满干柴,引火点燃。少顷,瓮中热水沸腾。尼姑解开行囊,朝水中撒入一包黑粉,手持拂尘挥舞,口中念念有词。
  半炷香工夫,瓮口旁拢起一团黄雾,起伏缭绕,向周遭扩散。
  尼姑扬起手臂,拂尘向天一挥,那黄雾如长蛇般腾起。众人瞠目,仰头看那烟雾变化。
  黄雾急转而下,化成斗笠形状,罩在陈琰房上。
  尼姑拂尘一扫,指道:“祸源在此。”
  陈老爷闻言大惊,拨开众人,指着哑巴道:“如今真相既出,不得留你。限你明日之前,收拾铺盖走人,今后再不要迈进陈府!”
  众人惊诧,就连喜爱哑巴的陈琰也不置一词,默默回到房中。
  三
  那日午后,浓云密布,陈府一片寂静。
  陈琰挑起油灯,方要读书,不想房门被人推开,来者正是哑巴。
  陈琰刚要开口,哑巴下跪道:“奴家是陈家丫鬟,今日老爷要奴家走,不应有二话。只是如今事有蹊跷,奴家若这时走了,恐有灾祸。望少爷开恩,允奴家在房中躲藏几日,来日查明真相,奴家决不再叨扰。”
  陈琰闻言诧异道:“那日在堂上,你磕磕巴巴、词不达意,如今怎一下子這般流利?”
  哑巴道:“实不相瞒,自柴房那日起,奴家便能说得通畅。只是怕老爷问起家世来历,才装聋作哑。如今少爷既知实情,若不加过问,奴家定感激不尽。”
  陈琰点头说道:“你若不愿讲,我也不会勉强,不过可否告诉我你姓甚名谁?”
  哑巴笑道:“奴家本无姓氏,若少爷愿意,可叫桃符。”
  “桃符岂不是宅门前镇邪的壁板?”
  “少爷所言极是。”桃符道。
  陈琰思索片刻,又道:“你方才说事有蹊跷,又是何意?”
  桃符道:“奴家见那尼姑佛门打扮,作法事却像极了道士。那尼姑又说要驱除余晦,想是打算留在府上,必定另有所图,还望少爷多加提防。”
  陈琰闻言,深以为然,便把桃符藏在自己房里。
  四
  果然如桃符所言,尼姑以驱散余晦为由留在陈家。
  几日后,陈宅虽仍有鼠,却声势渐小。陈老爷大喜,认定祸根已除。
  一日,尼姑对陈老爷道:“如今晦气散去八成,当作一场法事,将宅中余祸一并根除。”
  尼姑要一口水缸,加猫血、猪油、赭石、艾草搅拌,又从尼帽内拔下一绺头发,放入一香囊内,嘱咐下人届时掺入其中,待成膏状后,涂于大宅四壁。
  众人得令,便各自张罗准备,捕猫杀猪,一时鸡飞狗跳。
  陈琰将此事告与桃符,桃符听罢说道:“猫血、赭石,本是不祥之物。艾草香浓,涂抹墙上必使邪气扩散,殃及全府。”
  陈琰不明就里,问道:“你平日只是打杂,不曾读书出门,怎会知道这般事情?”
  桃符答道:“我实是宅中桃符,存世经久,吸纳天地精华,幻化出人形。”
  陈琰一惊,忙问道:“若是如此,为何你当初现身时,面貌是一个哑女?而那日于柴房里,又怎地突然开口说了话?”   桃符道:“初化人形时,我虽五感皆通,却难以咬字。那日少爷摘下门上桃木,想题两行诗句,便吩咐我讨些热水磨墨。我方到柴房,少爷定是就着前日所剩墨汁先题了两笔。墨汁一入桃木,奴家顿觉喉咙清爽,脱口便是一句话。”
  陈琰回想那天情形,确如桃符所言。不想这神仙精怪之事,今日也落到自己头上。
  陈琰又问道:“那尼姑一事,该如何是好?”
  桃符道:“猫血、赭石,尚不足置人于死地。妖法奥秘,全在尼姑一绺头发上。少爷须暗中取来香囊,将发丝剪下一半,再置于火上炙烤半个时辰。余下之事,包在奴家身上就好。”
  数日后,陈家人按尼姑之意,将血与油羹倾入一口大缸。两名壮汉手持木杵搅拌,待其黏稠,接过陈琰所递手中香囊,将发丝撒进缸里。
  搅匀后,一列家丁手捧瓷碗,用毛刷蘸着血羹向墙壁上涂抹。不多时,陈家四面呈现一片鲜红。
  事毕,府上腥臭难闻,众人纷纷捂鼻子。陈老爷对尼姑说道:“德尼之法必有神通,只是这味道难忍,敢问此场法事何时可了?”
  尼姑将拂尘一甩,藏进袖口,笑道:“施主不必多虑,明天一早味道便可散去。至于墙上的血迹,用水冲刷即可。”
  陈老爷闻言,便作揖告退。
  五
  深夜,宅里灯火皆灭,寂籁无声。忽有一人影从房内蹿出,贴墙壁疾行,来到陈家老爷房前。
  黑云吐月,投下一席银光,照在那人脸上,原来此人正是尼姑。
  她不穿青衣素袍,只着件短小窄褂,衣襟后头,一条长尾卷立如钩。
  尼姑潜至阶前,手附铜柄之上,似要推门而入,却发觉门板重如钢铁,岿然不动。尼姑恼怒,想破门而入,两臂一撞门板,一股庞然之力冲出,将其撞到阶下。
  尼姑眼露凶色,掉转脚步,奔向偏房。
  偏房位于陈宅一角,四周有丈高矮墙。尼姑绕墙逡巡,却不见入口。尼姑不得已,现出利爪,欲翻越墙壁。哪知每攀一寸,矮墙便长高一寸,任凭她怎么挣扎,也觸不到墙沿。
  尼姑气急败坏时,见不远处一所房里烛影摇动,不禁心觉诧异,思量宅中之人已尽染血腥之气,本该昏睡如石。
  尼姑踮着脚移近,捅破窗纸望去,只见白烟缭绕,蜃气翻腾,灯影下两个高大武人,手持长剑,身披铠甲,目眦欲裂,怒视尼姑。
  尼姑惨叫一声,惶然逃出陈家大宅。
  翌日清晨,陈家公子随桃符来到大缸前。桃符俯身,取出几根烧焦的猫毛。
  陈琰端详许久,说道:“如此说来,尼姑便是猫妖?”
  “不错。”桃符答道,“猫妖自有退鼠之法,听闻陈家闹鼠患,便妄图趁机谋害府里众人性命。”
  陈琰闻言道:“如此说来,邪物破财之言,也是无中生有?”
  “非也。”桃符道,“猫妖虽为害命而来,可当天法事却不虚假。不敢欺瞒少爷,鼠患源头,确在少爷屋宅上。”
  陈琰愕然道:“照你所言,祸源在我屋内,可你由哑复原,只因我于桃木上题字。难不成,祸源便是我陈琰本人?”
  桃符笑道:“少爷想想,近来除了元宵灯会,镇上书生秀才在忙何事?无非是收拾行囊,包雇车马,进京赶考。少爷见了此情此景,怎不心生烦恼?依我说,只怪大唐律令不准商贾为官,断了少爷科举之路。不然少爷怎甘居于一隅,整日诵读诗书?奴家如今也无法留于陈府,今日就要告辞了。”
  “你在世上无亲无故,又能去何处?”陈琰问道。
  “奴家也不知去哪里是好,陈家之外,都是同样去处。”
  陈琰道:“要我说,你不妨沿江而下,游历名山大川,朝碧海,暮苍梧,求经问道,修心习性。”
  “可那千里之远,奴家怎好独行……”
  “此言差矣。”陈琰道,“如今这深宅大院,亦不是我容身之处。待我打点行囊,收拾细软,这千里之行,就让我陈琰陪你吧。”
  天大亮时,众人见尼姑没了踪影,陈琰也不知去向。
  陈老爷派人去找,过了半月,没有半点儿消息。
  至于老鼠,自此以后再没出现过。
  选自《南国异语》
其他文献
老朱是一个烧炭翁,平时在礁山砍柴烧炭,挑到靳州去卖。后来,一位姓胡的掌柜,见老朱的木炭经久耐烧,且有股松香味,烧出来的水,泡茶格外好喝,便专门向老朱订木炭。  这一年,大雪封了出山的路,老朱整个冬天都没能出山。老朱闲下来的日子,便想到去诱捕野禽,于是把苞谷揣上一小袋,带着套绳就往谷崖去了。  谷崖下方是一片松林,老朱眼尖,在一株老松树下发现了野雉的脚印。当下,老朱把细细的脚套布下,往上头掩了些雪,
期刊
乾隆年间,彰德府涉县的下庄村出了八个秀才。秀才们皆十八九岁,个个有才华。  有一年,涉县来了一个新县令,名叫胡泰顶。这位县太爷颇有抱负,上任伊始便到各个村庄体察民情,期待尽快做出一番政绩。同时,这位县太爷还有一个毛病——出行时喜欢讲排场,不管从哪个村子经过,都要该村的秀才出来迎接,秀才们必须立马收拾干净,换上长袍马褂,到村口列队行礼,然后将县太爷护送出村。  这下可苦了下庄村的八位秀才。官道从下庄
期刊
秋声凄厉,阴云密布。父亲气息奄奄,身体虚弱到已经无法承受手术,仅能睁开一条缝的眼睛里透露的是无可奈何的生无可恋。然而,恐怕也不会比三十年前他年少时洪水暴虐的那个夜晚更加绝望。  尽管每次讲起那段往事,他总一脸哀伤而神往的微笑,好像英雄般地在洪水中拯救了两个年幼的妹妹就足以骄傲一生似的。  程白鹿不怀疑父亲的英雄之举,却对他这段掺杂了怪力乱神的往事不以为然,乃至不屑搭腔。但垂危的父亲却不放过她,时不
期刊
单学正是个郎中,经常到青龙山深处采药。看到有几处坡地很肥沃,单学正便在那里种上红薯和玉米。恰好附近有个山洞,单学正挖了红薯、摘了玉米,就藏在山洞里。单学正不想路上来回耽搁采药,进山了便不回家,住在山洞里。那天,单学正采药,看见一只被猛兽咬得遍体鳞伤的猴子,便抱回山洞,精心治疗。半个月后,猴子康复了。单学正摸着猴子的头,说道:“猴先生,你伤已痊愈,可以放心回去了。我们相处10多天,算是有缘,今后想吃
期刊
古时候有一个富员外,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了一户员外家的阔公子;二女儿嫁给了一个穷小伙儿。  这年,富员外过六十大寿。两个女婿同去祝贺。  大女婿带着金银珠宝做寿礼;二女婿家穷,只求村里教书的先生写了一副寿联拿去。岳父一见,便对大女婿格外热情,对二女婿很冷淡。  喝茶的时候,岳父指着一大盘炒韭菜笑着问:  “你们说这韭菜的叶子为啥这么宽?”  大女婿回答说:“这是因为岳丈家里人勤快,粪上得多呀!”
期刊
1. 回家  曹八斤是江湖上有名的小偷,外号“鬼手曹”。当了二十五年的小偷,如今,鬼手曹带着攒下来的300块大洋,兑了四张银票,匆忙往家里赶。  一不小心,一个干瘦的小孩一下子撞到了鬼手曹身上。  “对不住,对不住。”小孩止不住地道歉。  “没事儿,你走吧!”鬼手曹拍了拍小孩的肩膀,小孩轉身便消失在了人群中。  鬼手曹一捻手指,三枚银元出现在了手心里。刚才那小孩借撞他那一下,偷走了他一枚银元,而他
期刊
清朝雍正年间,江南泾县县城里有一位富商,人称李掌柜。这天,李掌柜正在家中愁眉不展,他的表弟曹向天来了。曹向天住在百里外的槐树村,经常来李掌柜的家中做客。  见到曹向天,李掌柜感到眼前一亮,眉头也随之舒展开来,他连忙摆下一桌酒席,请曹向天喝起酒来。酒过三巡,李掌柜低声说出了一桩事情。  原来在一个月前,李掌柜与家住巢州府的高掌柜谈好价钱,定下了一桩生意:李掌柜负责收购两百担蚕茧,运到巢州府,卖给高掌
期刊
媳妇平常脾气很好,但生气起来没完没了。和她吵架,她就更来劲,不和她吵,她说你不在乎她。  等媳妇消停了,我问媳妇,她生气时怎么能让她消气,她说:“小时候,我哭闹的时候,妈妈给我一些钱,我就不闹了。”  選自《幽默与笑话》
期刊
一、卫将军定襄出塞  公元前119年春,卫青和霍去病奉了汉武帝刘彻之命,各统帅着十万汉军,霍去病从代郡出塞,卫青从定襄出塞。两路人马齐头并进,剑指大漠,直向塞外的匈奴掩杀了过去。  霍去病年少气盛,他早就得到探报,说匈奴单于伊稚斜就在700里外的狼山祭祖呢。等他带兵扑到狼山的脚下,才发现大错特错了,匈奴单于伊稚斜并没有到狼山祭祖,来的是匈奴的小王格伯顿。匈奴单于的主力人马14万,竟都屯在了黄云沙城
期刊
有一天我跟个收藏界的大佬去逛北京的古玩市場,大概因为他是常客,市场里的摊贩纷纷向他问安。只见老人好像打开的雷达,左瞄瞄、右瞄瞄,碰到有兴趣的,就弯腰拿起来瞧瞧。  “全是假的!”老先生说,“骗外行人跟半吊子的内行。”正说呢,他好像看到个有意思的玩意,蹲下去拿起一个青瓷小瓶,上下看看,又掂了掂,放回原处,再拿起旁边几样小东西,也都看看掂掂。  “这个多少?”老先生居然开口了。“您要,五百元!”  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