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的“度”

来源 :商业2.0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yongho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摘要:新课改的发布,为中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命,在此背景之下,音乐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推进。改革的大致方向我们都已经十分明确了,但是对于改革,仍有很多需要我们关注的事情,如何把握好改革的“度”,就是我们应当关注的首要问题,只有适度的改革,才具有基本的可行性和实效性。因此,我们的改革必须朝着“隐形、简略、开放”的方向发展,不应再以传统的“显形、具体、封闭”的教学模式为主体进行音乐课程的教学[1]。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普遍存在的问题,即课堂气氛不佳,学生无法进入到学习状态,兴致低下,缺乏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针对这一问题,很多教师采取了很多措施,致力于打造一个有趣、开放的课堂,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而,有些教师由于过度追求课堂氛围,却忽略了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培养,这样的结果并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这与我们改革的初衷是相违背的。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正是因为部分教师在课程改革的认知上出现了偏差,对改革存在错误片面的理解,所以,我们需要把握好改革的“度”,让改革真正发挥其实效。
  关键词:音乐;教育改革;把握;度
  一、把握音乐教学过程与音乐教学目标的“度”
  音乐本身所具有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音乐教学必须采用一种特殊的方式──体验,即强调过程,过程即目的。
  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仍然是我们俗称的“填鸭式”,教师将教学任务和目标定义为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说,学生听,这种方法对学生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很不利,忽略了学生对于美的感受性与创作性。新课改提出了要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在教学中要教师要以学生为出发点,让学生从内心爱上音乐,把音乐学习当成是一种享受过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往的音乐教学主要是以教唱为主,为了唱歌而学音乐,这种单调机械的教唱,不能完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扼杀了学生的天性,使学生将音乐作为一个任务来完成,学生体会不到学习乐趣就会渐渐的反感甚至厌恶音乐学习,从而使音乐失去了它所特有的功能。更有甚者,则可能使本应该成为开启人类智慧、丰富个人情感、培养创造潜能的音乐活动课堂,变成“束缚人的牢笼”和“制造人的模具”[2]。
  虽然我们强调“注重过程”,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就此忽略了结果,过程的重要性是相对于结果来说的,在传统教学中,正是因为“本末倒置”,将这二者的地位进行了错误的理解,所以,才会导致出现这种错误的教学模式。在音乐面前,任何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一切文字都无法准确表达音乐的真谛。一个简单的结果并不能够代表我们对音乐的全情付出,因此 ,我们要看到过程的重要性,这也是新课标的要求之一,过程往往比结果来的更重要。
  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很多时候,我们说的再多,还不如让学生亲自来体会和感悟,尤其是对于音乐这门课程来说,音乐本身就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所以,它更需要学生亲自去参与、体验和收获。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就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参与,比如说,在教学《国歌》这一课时,就可以组织一次户外活动,带领全体学生在晨曦时来到天安门广场,等待五星红旗缓缓升起,让学生亲自去感受那一份神圣和庄严。当国旗升起时,国歌唱响,伴着晨曦的阳光,雄壮的歌声,五星红旗徐徐升起,每位学生都能被感染和震撼,此时,学生已经对爱国主义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样的一种经历远远胜过我们不停的教唱和讲解。 [1]。应该说,这样一堂课是非常成功的,但是它却无法按照传统意义来划分“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之间的界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学目标在过程当中已经潜移默化地达到了。毫无疑问,这节课“度”的把握对于教师进行课改的思路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把握“学科综合”的“度”
  各学科之间并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有全局观念,应该有“学科综合”的理念,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就应该要做到综合学科,要汲取各学科的精华,融合与音乐课程之中,明确教学目的,把握课堂时间,有选择性的进行知识穿插。有这样一节音乐课,教师要进行歌曲《茉莉花》的教学,这位教师在教室内放置了一盆茉莉花,先请学生上前闻一闻,所有的学生都闻到了茉莉花的清香,然后再泡一壶茉莉花茶,让每一位学生都来品尝,再让学生回想古代,有哪些赞美茉莉花的诗句,在这一切做完之后,课堂时间所剩无几,最后仅有的几分钟时间,大家齐唱一遍茉莉花,课程结束。 [3]试问这样一节音乐课是成功的吗?毫无疑问,这堂课并不成功,虽然它融合了其他学科,达到了综合学科的目标,但是,它却忽视了一点,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是一节音乐课,并不是生物科,也不是语文课,我们的教学目的是要学生感受音乐,并不是去体会“茉莉花”,所以对于如何综合学科,也是一门学问,教师也应该把握好这个“度”。
  在以往的音乐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非常注重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整个教学理论性过强,教学内容非常枯燥乏味,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也是学生不喜欢音乐课的一大原因。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想方设法的改变这种状态,注重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同样的一节《茉莉花》的音乐教学课,接下来这一节课,就与之前的那堂课完全不一样,由于教师的教学理念不同,方案设计不同,所以也得到了不同的教学效果。这位教师采取的是小组合作教学方式,运用了对比教学法,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茉莉花》的理解和认识。首先,教师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各小组负责收集《茉莉花》的不同演唱版本,然后在课堂上,教师先将学生所搜集的资料收集起来,进行整合,分门别类,最后通过比对不同的版本,来进行分析教学。在对比分析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在不同场合、不同语言、不同伴奏、不同地域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使学生感受到不同音乐形式下的《茉莉花》所散发的不同风格特点的芬芳[3]。这样的一个过程,让学生始终在感受和体会中学习音乐,这一节音乐课始终围绕着音乐的主题进行教学,以“音乐”为中心进行拓展和补充,把握住合理综合的契机点进行课堂设计,进一步体现了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   三、把握音乐知识技能与音乐表演的“度”
  传统的音乐课程教学大纲中多注重音乐知识的教授,而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中多注重音乐情感的体验、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参与和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因此,就必须注意把握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与音乐表演的“度”。
  在音乐课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导演、演员和观众这三个角色,充分发挥音乐教师的示范、引导和研究指导的作用。当学生兴致不高时,教师就要充当演员和导演的角色,为学生进行示范表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当同学们兴致勃勃,学习欲望强烈时,教师就要扮演观众的角色,仔细的聆听、欣赏学生的表演,并且给予正确的评价。
  四、把握多媒体运用的“度”
  多媒体的运用对于音乐教学来说,就像一把双刃剑。多媒体技术目前已成为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在音乐教学中随处可见。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对教学有着很大的作用。首先,增长见识。在教学中,通过放映教学录像带或网络视频,把乐队现场表演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这样可是使同学们充分感受到演奏时的规模阵容、指挥的风格手势、音乐的情感形象以及演员的服装道具等表达。同时,能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将教学内容制作成课件,用PPT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减少课堂上板书的时间,就能争取更多的课堂时间来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但是对于多媒体的运用,我们不能过度的依赖,教师的讲解还是十分必要的,我们要注重教师引导和多媒体作用的相统一,要把握好多媒体运用的“度”。
  有些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反而“适得其反”。音乐教学中,有时候需要教师的领唱和讲解,无论教学手段如何更新,学生获取知识最重要的一个渠道,仍然是教师,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占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学生一旦对教师的讲解和表演产生佩服感和信任感,就能更有兴趣学习音乐知识。而运用多媒体展示的音乐在很大程度上已丧失了表演艺术的“即兴性”和“现场感受性”[4]。此外,多媒体只是一个帮助学习的工具,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并且不具备人的能动性。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根据课程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适度的安排好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五、把握教学表演的“度”
  表演教学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学手段,利用表演教学,能够快速的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并且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设身处地的去理解,能够对音乐有更深刻的感悟。但是,表演教学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适用于低年级的音乐教学。比如说,《小猪睡觉》这一课,教师可以模仿模仿小猪的睡觉状、扇耳朵状,利用摇尾巴和拍肚子等动作引出这节课的主角,以肢体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学习兴趣,引出课题。表演教学法对于中学生来说,显得有些“幼稚”,所以我们需要把握好这个“度”,切忌生搬硬套。现代的中学生思想都比较成熟,他们所接触的社会,能够带给他们很多新鲜的东西,所以他们的思维往往会比我们想象的要成熟,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年龄特征,来进行教学设计,如果还是让学生做一些肤浅幼稚的表演,只会让学生感到荒唐可笑,并没有真正的教育作用。所以,对于中学生的课堂表演,在内容上就有选择有一定深度、艺术性和思想性的东西。比如说,在欣赏歌剧《北风吹》时,就可以安排其中的一段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如杨白劳、喜儿、大春、黄世仁等,学生进行相应的角色表演,并有代表性地选唱人物的主题唱段。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活跃气氛,还增强了学生的舞台表现力,锻炼了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综上所述,音乐课程教学的改革“度”的把握是关键。如果我们把握好了这个“度”,那么我们的改革将会取得巨大的成效,反之,如果我们没有把握好这个“度“,那么音乐课程改革势必会走向失败。
  参考文献:
  [1]郑莉.普通学校音乐课教学过程刍议[J].中国音乐学,2003(4).
  [2]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卫燕萍.课程改革中的沉思[J].中国音乐教育,2005(9).
  [4]刘达元.“教学案例”引发的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05(8).
其他文献
【正】 什么是实施竞争情报的首要任务? 有了上一讲的沟通,我们对竞争情报的基本理念会比较清楚,对市场调查和竞争情报的差异与相同之处也会有所了解,从本期开始,我们要进入
葛兰素史克公司之所以在中国市场变化迅速、商机一纵即逝的情况下,用一年多的时间来整合资源、调整战略,并追加新的巨额投资,除了看好中国的市场前景外,更重要的是中国医药市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断发展,各阶段学科也在不断调整、改革。基于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初中英语教师也要积极响应,在实际教学中开展互动式教学,突出“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设置教学方案,以此促进各个阶层学生的发展。开展互动教学要充分利用兴趣型任务、合作任务等模式,不断激发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学习兴趣,为培养学生高效率学习英语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初
【正】 采访秦淘辉缘于对北京市药品价格的敏感。前些日子,北京市各大主流媒体竞相报道了“药店要打价格战”。本刊记者带着北京市药品价格一直虚高不降的“坚冰”如何被打破
这些年的数学教学经历告诉我,在数学课堂上如果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调动不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无论有多大的能力和多深的学问,最终的教学效果还是失败的。那么
摘要:建构主义核心教学观认为,教学不是简单地由教师向学生进行知识的传递,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借助其他人(教师、同学等)的帮助,利用必要的教学材料,通过有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对我国高等教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简要介绍了建构主义的起源和分类,分析了建构主义价值观的核心思想,提出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应该将科研成果与教学相融合,并且以科研任务作为教学实践任务,实现学生的意义建构,提高学习效率
在中国版图的中央,在黄河中游自北向东拐弯处的山西省芮城县,历史上曾出现过唐末五代著名医学家、养生学家、丹经诗人、书法家、全真教祖师、八仙之一吕洞宾等千古风流人物。而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教育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快速向社会各个行业渗透,教育行业不例外;尤其在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教育投资的份额也在增加,客观上
摘要:在经济全面发展的新时期我国建筑行业迎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很大的改善,同时,人们对于居住的建筑空间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做好建筑企业党务宣传工作对于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关键性的影响,同时,对于建筑人员自身素质的提升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就是对新时期建筑企业党务宣传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且提出改善的有效措施,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促进我国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头针配合吸氧治疗脑源性疾患76例临床观察岳廷军(北京军区52824医院理疗科,河北丰宁068350)头针是针刺头部特定刺激区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其法再配合吸入氧气,经临床观察,治疗效果比常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