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史上的文学参与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lysev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2月的索契冬奥会,既是俄罗斯人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世界各国体育爱好者的盛事。在奥赛期间,有积极的文学参与其中,曾吸引了五大洲不少诗人的眼球,他们热切关注赛事,并以自己的生花妙笔,为奥运加油添彩,创作出许多感动人心的奥运赞歌。其中,我国“体育诗人”赵国增就是颇具代表性的一位。
  在索契冬奥会期间,赵国增曾在俄罗斯出版了一部歌咏奥运的诗集。现在,他又把先前未及收入的一些歌咏赛事的诗歌重新收录、编辑为一册,定名《五环旗下放歌——献给索契冬奥会》,即将由俄罗斯一家出版社重新出版。从该样书的编目看,全书分为“五环之歌”、“五环之魂”和“五环之曲”三辑,其中第一辑“五环之歌”多数写于索契冬奥会期间,可以看作是赵国增以自己的诗笔积极参与索契冬奥会,并为索契冬奥会献上的一份厚礼,这同时也是中俄人民友谊的见证。
  回响在索契赛场的华章
  作为一名成果卓著的“体育诗人”,赵国增长期关注体育赛事,尤其是对历届奥运盛会情有独钟、颇有撰作。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前后,他曾紧追奥运步伐,于奥运之前和之后推出了《五环和五星》、《赵国增奥运诗选》两部诗集,这是他为北京奥运会精心准备的一份礼物。正如诗人、翻译家屠岸当时为这两部书的题辞中所言,“赵国增的体育诗音韵铿锵、令人振奋,使北京奥运之光插上诗的巨翼,在全球翱翔”。可以说,当年的北京奥运会因有了文学的参与而具有了更丰富的人文意蕴,使之不仅超越了时空的囿限,也影响了中国文化的流向。《五环和五星》出版于2008年7月,正值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夕,集中所收的诗歌也大部分写于奥运会之前,如“福娃之歌”一辑收录的20余首诗,基本创作于2008年上半年。《赵国增奥运诗选》出版于2009年1月,是英汉双语本,集中诗歌皆从其奥运期间和之前的诸作中精选而出,可以看作是诗人当年所写的全部“体育诗”的代表作。既用双语出版,足见诗人用意,即弘扬奥运精神,让“中华奥运文化”传遍全球。而现今即将付梓的《五环旗下放歌——献给索契冬奥会》一书,可以说是他之前工作的续延,也是他为弘扬奥运精神、传播“俄罗斯奥运文化”精心打造的一部作品。
  在这部诗集中,第一辑是专为索契冬奥会而作,其中《歌在火炬升空时》、《寄语》和《致:奥斯特洛夫斯基》三首写于索契冬奥会之前,是诗人于冬奥会启幕前敬献的一曲“美丽华章”(见《歌在火炬升空时》);而《戏剧冰场》、《冰雪腾飞的彩虹》、《为“远远不够”歌唱》、《刀刃上的芭蕾舞》、《我真的有点遗憾》和《索契冬奥花絮》六首则写于索契冬奥会期间,是诗人观赛时的有感而作。在这些诗中,浸透了诗人对索契冬奥会的深情关注,以及诗人以一个专业运动员的眼光对有关赛事的审视和独特解读—— “因为你的美丽/而使我对你倾心爱慕/因为你的濒危/而使我对你牵挂关注/更因为你凶猛、机警、灵敏的性情/更使我对你寄语赞许//你赢得了俄罗斯民心的选择/成为索契冬奥会的吉祥物/你传递着奥运圣火的光热/我为你在五环旗下纵情放歌//我仿佛看到了你的身影/在冰天雪地的巅峰对决/我仿佛看到了你的倩姿/在赛场上机灵地精彩搏技……/我仿佛感受到你/在各国运动健儿之间传递着/吉祥、和平、友谊……”这首名为《寄语——写给索契冬奥会吉祥物雪豹》的诗写于索契冬奥会之前,是诗人对此次冬奥会吉祥物——雪豹的深情礼赞。雪豹是一种濒危的大型猫科动物,因生活在雪线附近和高山雪地而得名,被誉为“雪山之王”,也因其部分生活于俄罗斯远东边疆区而被选为2014年索契冬奥会的吉祥三宝之一(另两宝为北极熊和兔子)。雪豹帅气矫健,备受俄罗斯人民的喜爱,在当时选拔冬奥会吉祥物的活动中,得票率最高,曾赢得了28%的投票,就连俄罗斯总统普京也非常喜爱雪豹,他认为:“雪豹非常强壮,行动迅速,是力与美的结合。”赵国增在获知雪豹被选为索契冬奥会吉祥物后,热情寄语、深情歌赞,期望它在传递奥运圣火光热的同时,在各国运动健儿之间传递“和平、友谊”,这才是奥运精神的内核。一场世界性的体育盛会,如果只有“巅峰对决”或“精彩搏技”,而失去了这一精神内核,就没有了现代体育竞技的意义和价值。赵国增的这一“寄语”,既是他针对当时美俄对峙形势对俄罗斯人民选择这一“凶猛”吉祥物的完整解读,也是他作为一名深谙现代体育竞技精神的诗人对这一吉祥物意义的升华,其挚爱奥运事业的良苦用心也昭昭可鉴。
  在这辑诗中,组诗《索契冬奥花絮》也颇具特色,从中可以窥见此次体育盛会上的一系列有趣的画面。如其第一组:“五朵雪花在旋转中/四朵连接成四环/唯有一朵美丽的雪花/成为盛大开幕式的一点缺憾//我相信变化的一幅幅精彩画面/会在历史的长河中/从我的脑海中被渐渐冲淡/唯有那朵雪花/会在历史的长河中永恒凸现//因为,完美是人们对美好的追求/然而,在世界上做任何事情/都没有百分之百的完美/所以,那朵雪花/才不失开幕式的完美与辉煌……”这本来是开幕式上出现的尴尬一幕——大屏幕上五朵雪花绽放,但随后在变换为五环时,其中有一片“雪花”没有变成环形,导致五环标志变成了“四环外加一片雪花”。对此,诗人认为这一“缺憾”更具有美的效果和意义,因为所有完美的画面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淡化、遗忘,唯有那朵不变的雪花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深处。虽然说尽善尽美是人们的最高期盼,但任何事都难以达成百分之百的完美,遗缺和不足都是在所难免的,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况且,残缺本身也是一种美,那断臂的维纳斯“包孕着不尽的梦幻”,带给了人们更多美好的遐想,还有篆刻中的“残边”,皆因其残缺而令人产生了想象和造境的可能,使美得以延伸。正如晚清王国维在论及意境时所言,诗“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的两派之所由分”。当然,所造之境部分是要靠受众去完成的,这也是高明的艺术家故意留“缺”的缘由。深谙此一美学理论的赵国增正是将索契冬奥会开幕式当作一场艺术大剧来欣赏,而其中的雪花变换之误也正好属于一件艺术品的残缺之美,所以,它的存在仍不失整部大剧的“完美与辉煌”。
  实际上,不独将开幕式当作一件艺术品来倾情欣赏,在所有抒写索契冬奥会的诗章中,赵国增都饱含深情,对每一场赛事、对每一个运动员都寄予了一位“体育诗人”的诗意观照。当中国运动员夺魁,他会喜不自胜,诗情勃发——“张虹!你的自信似长虹/把中国梦蕴藉在奥运的梦中/用梦磨练出犀利的刀锋/用梦释放着闪光的青春……”(《冰雪腾飞的彩虹——歌给女子速滑1000米赛冠军张虹》);当别国运动员因伤退场,他会无限惋惜,以诗祝福——“开赛的前夕你腰伤发作/迫使你不得不割爱宣告退出冰场/啊!俄罗斯人心中的‘冰王子’/世界冰坛最炫耀的‘冰皇’/此时,你在我热盼中离去/我真的有点遗憾,但不失望……祝福你我心中的的英雄普鲁申科/期盼你早日康复,重返冰场”(《我真的有点遗憾——致俄罗斯“冰王子”普鲁申科》)。而赵国增对索契冬奥会的这种热情关注,可以说在中国当代诗人中也是十分少见的,从中足以看出这位“体育诗人”特有的奥运情结。我们通过这部诗集,尤其是借第一辑中一曲曲咏赞索契冬奥会的华章,可进一步地走进诗人,更清楚地了解到这位“体育诗人”独特的诗歌世界。   青年时代的赵国增曾是一名省级短跑运动员,长期的体育生涯,使他对运动员的生活和思想情感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这为他之后的诗歌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听与他同时走上诗坛的几位老诗人介绍,赵国增于离开运动场不久的上世纪70年代初即开始了诗歌创作,而且一直以“体育”为诗歌取材对象。抒写赛事,讴歌运动员和教练员,将胸中的愿望和永远难以化解的体育情结熔铸在一首首激情澎湃的诗章之中,日积月累,终于为中国的新诗创作开辟出一片全新的领地。这也正是赵国增被誉为中国唯一的“体育诗人”的深层缘由。
  赵国增早期体育诗的最大特点是秉持现实主义的创作传统,及时反映体坛大事及时代风云。如《信号弹》:“升起来了!/升起来了!/五洲山岳翘首看;/升起来了!升起来了!/四海波涛放声赞。//呵,小小的银球,/友谊的信号弹。/同志呵,且莫只讲它,/升起在一张桌面。//它飞过了汪洋大海,/它跃过了峻岭高山……/嘿!它升得高呵,/像一颗星体亮闪闪。//划破了云层密集的天空,/吸引着多少欣喜的双眼。/‘信号弹’下,五洲健儿挽臂前进,/ 团结的歌声越传越远……”这首诗最初发表于1977年第4期的《诗刊》杂志上,是诗人早期的一首代表作,具有现实主义抒情诗的诸表征。上世纪的整个70年代,被誉为“国球”的乒乓球在中国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多年紧闭的中美关系的大门,就借助一支乒乓球队的出访而缓缓打开。小小“银球”就是外交的使者,所到之国,不仅带去了中国人民的友谊和问候,也传递着政府之间、国与国之间交往的复杂信息。虽然不能一场球赛泯恩仇,但长期处于封闭孤立状态的泱泱大国,往往借此以敲开对方的外交大门,吸引了无数双惊奇的眼睛,展示出一个新兴民族的精神风采。这就是被后人津津乐道的“乒乓外交”。作为一名倾心于体育事业的诗人,赵国增不仅关注具体赛事,还特别能挖掘出赛事背后与之密切相关的诸多社会元素,并用他那饱含深情的笔抒写出来。所以,这首体育小诗也是一幅巨大的社会画卷,有现实的力度,更富时代的广度。
  也许出于情感表达和深化主题的需要,该诗植入了一些特别的意象,如“波涛”、“大海”、“高山”、“星体”、“天空”等,非常壮大,非常有力度和气势,这在后来的现代派新诗中是绝少见到的。这一方面可以看出时代的印痕,同时也体现了诗人的胸襟和对体育事业的一片挚爱之情。尽管赵国增是一位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也贯用“直接”的方式书写生活。但诗歌毕竟不同于其他文体,它并不是单纯表现生活的外在世界,诗人的内心世界、诗人透过外物所表露的独特情感体验才是诗的表现主体。所以,诗中的自然物象、社会生活乃至人物等,往往是诗人精心安排的象征体,是诗人情感和思想的载体。所谓诗歌艺术生命中最活跃、最不可或缺的因子——意象,也正在其中。意象的选择和修炼,对一首诗来说,至关重要。诗人的感情、思想、观念、认识等,基本凝贮在一个个意象中,并借之得以呈现出来。故而,一首诗意象运用得当,诗人的内在精神世界才能得到充分延展,诗意才能更加丰富饱满。
  就意象的运用而言,在赵国增后期的体育诗作中无疑更加成熟,更具诗性。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写的《脚印——写在第29届奥运会开幕》(此次收入《五环旗下放歌》第一辑)一诗,“夜空闪烁着脚印,/一步一步地前进。/神奇绝妙的佳作,/惊喜世界亿万双眼睛。//……脚步伴随着阳光和风雨,/脚步记录着辉煌和艰辛。/呵,第29个脚印,/唱响在中国首都北京……”诗人仍采用了整体的象征,“脚印”意指奥林匹克的历程。诗的首节先以实写,从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运动员入场的“一步一步地前进”的“脚印”写起,然后将其引申为奥运会的“标志”,“每一个脚印”,就象征了一届奥运会,“第29个脚印”,正“唱响在中国首都北京”。它不仅“弘扬了伟大的奥运精神”,更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新”,书写了“一部‘无与论比’的惊世作品”。这是诗人的激情讴歌,虽然选取的大意象算不上新颖,但出于诗人对生活的细心观察,更源于诗人对奥运精神和自身体坛经验的深层体悟与把握,颇能于平常中见神奇,并使大意象包容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体验,既显得生动形象,又十分贴切。在这里,“脚印”的厚重内涵足以唤起读者的想象和感情共鸣,极具表现力。
  诗艺的不断探索、新变
  从赵国增的诗歌创作实绩看,其奥运抒怀之作仅为一小部分,但就是这小部分的诗歌既是他诗路历程中不寻常的探索,也是他对中国诗坛的最大贡献。因为,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体育题材向来少有诗人问津,而赵国增不仅将诗笔深入到体坛,创作了大量体育题材的诗歌,还特别观照奥运赛事,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14年的索契冬奥会,推出了一首首歌吟“奥运”的诗作,备受诗坛瞩目,这为中国当代诗坛添写了重重的一笔。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赵国增以体育参与者的身份抒写奥运,独特的视角、专业化的诗语,铸就了其奥运诗独具的魅力。我想,这也正是他的奥运诗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真正原因。
  从单纯的艺术层面看,赵国增为北京奥运会和索契冬奥会谱写的诗章有诸多的新变。比如现实主义虽是赵国增一直坚守的诗艺道路,但就其奥运诗作的总体创作情形看,基本跳出了早期受政治影响的抒情模式,而更彰显出了现实主义的灵光;再如在诗语的选择上更讲究精炼,节奏的把握更加缓急适中,韵律也更加和谐完美。其中最能说明这些变化的几首新作,如《鸟巢》、《北京,你好!》和《亮剑》(分别选入《五环旗下放歌》的第一辑和第三辑)等,充分体现了诗人在艺术技巧上的大突破。“东西南北飞来的俊鸟,/采摘来千万橄榄枝,/奇迹编织成辉煌的鸟巢。//四面八方飞来的神鸟,/采摘来万千橄榄枝,/勤劳筑起了温馨的穴巢……”(《鸟巢》)这样舒缓的节奏、适宜的意象安排及精心的诗语提炼,是他前期诗作,特别是那些带有明显政治抒情诗烙印的体育诗作很难企及的。因而,赵国增的奥运抒怀之作已完成了他的体育诗歌创作由内质到外在表现的新变和飞跃,这是他对世界体育题材的诗歌创作园地的一大艺术贡献。
  艺术的求新求变正是诗的生命所在,一个优秀的诗人,从不愿陶醉于既有的成就而停滞不前,而是永葆青春的诗心,永远行进在探索的诗路上,不断超越自我,将诗的永恒价值作为自己文学人生之职志,执著地追求,永不懈怠。赵国增正是这样一位优秀的“体育诗人”,随着奥运会的一届届延续,我们也热切地期待他的这条诗艺之路不断向前延伸、不断有新的成果呈现。
其他文献
北京大学建校116年,名气最大、贡献甚巨的校长当属蔡元培,而京师大学堂改名北大后的校长何燮侯,却鲜为人知。  何燏时,字燮侯,1878年8月10日出生于浙江省诸暨市赵家镇花明泉村。1897年,他是杭州求是书院的第一届毕业生。1898年,清政府选派学生留日,他以优异成绩入选。1899年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1902年考入东京帝国大学工科采矿冶金系。1905年7月顺利毕业,获得工科学士学位,被誉为“中
期刊
关于晋夫(原名吕晋印,河南洛阳人,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了共产党的抗日武装。1947年8月1日,第1兵团第8纵队成立,晋夫担任参谋处长)和黄樵松将军谈判、酝酿太原起义,不幸事败英勇就义的事迹,至今已过去60余年了。60余年来,仅笔者看到的有关刊载晋夫和黄樵松事迹的书刊,包括有关亲历者和黄樵松亲属撰写发表的回忆此历史的文章就有十余篇,尤其是近年来的一些当事人的回忆文章记载得更为详细。这些文章均从不同的角
期刊
管仲和鲍叔牙长大以后,他们一同去齐国谋生。当时齐国国君齐襄王有两个弟弟,一个是公子纠,一个是公子小白。说来非常巧,管仲和鲍叔牙分别当了他们二人的老师。后来齐国发生内乱,齐襄王被杀死,谁当新国君?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便争起来。结果公子小白当了国君,他就是齐桓公。为了治理好国家,齐桓公问鲍叔牙有什么高见。鲍叔牙说:“您需要一个才智过人的贤人来帮助。”齐桓公说:“还有比您更能干的人吗?”鲍叔牙肯定地说:“有
期刊
霍州署位于山西霍州市东大街北侧,始建于唐代,现存古建筑为元、明、清古文化遗产。它是我国已知唯一一座保存较完整的古代州级署衙。千百年来,有关霍州署及与其有关人物的传闻轶事,可谓形形色色,斑驳陆离。有些人物,或贵为一国之圣尊,或罕为一域之杰俊,或平为一邑之布衣,他们的传奇活动或是州志有记录,或是民间有口传,这些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丰富多彩。今择其影响较大、传播较广者予以记之。  孔尚任与霍州署
期刊
李毓棠,又名李叔荫、李叔应,字艾亭,是山西党团组织最早的领导人之一、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和中共太原支部的第一批成员,对山西早期革命运动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900年6月23日,李毓棠出生在山西忻县(今忻州市忻府区)温村乡王家庄一个富裕家庭,家里开有作坊。李毓棠在村里读完小学后,于1918年考入太原山西省立第一中学。  李毓棠在省立一中读书期间,结识了高君宇、王振翼、贺昌、张叔平等志同道合的同学
期刊
光阴似箭,转眼间山西晋城已经走过了三十年的春秋。记得二十年前,晋城成立十周年的时候,我出过一本书《十年的路》。如今这座繁荣兴旺的城市又走过了二十年的时候,我已经过了古稀之年。但是三十年前的岁月仍在我眼前跳动,许许多多的往事总是萦绕在脑海,因为我曾是这座城市的第一任市长,第一个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心中装满了所有的热情和勇气,踏上了晋城这块土地。从市长到书记,一干就是十年,十年间,从40岁到50岁,可
期刊
革命几十年了,我常常想起我的家乡太行山腹地——山西武乡县抗战烽火的艰苦岁月,那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岁月。  “五和粮店”官司败  坚定跟党干革命  1911年4月,我出生在太行山深处——山西武乡县大有乡夏家沟村,那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山村。说起我们夏家沟程氏家族,自本家一世祖程九恩落居本村以来,历代勤劳务农,克勤克俭,到了20世纪30年代,虽说日渐衰落,仍是村里的大户人家,当时全家有父亲程希张、母亲程董
期刊
赵树理是山西省沁水县嘉峰镇尉迟村人。他是一位国内外人民喜爱的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伟大作家,他的作品种类繁多,而有不少作品都是以笔名发表在各个报刊的。笔者自小喜好赵树理小说,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始便注重对赵树理资料的搜集,发现和整理了他的不少笔名。笔者按文章发表之先后,将至目前发现考证的84个笔名列下:  自1929年以来,他先后发表的文章的笔名有:赵树礼、尚在、黑丑、何化鲁、孔仰圣、野小、白痴、常哉、理
期刊
思念家乡,是每个在外游子一种故土情感的本能。  霍州是我的家乡,霍州的山水人情时常萦绕在我的心间。那里有我的童年,我的青春,我曾工作了二十多年的眷恋,不管是幸福、幸运、感恩,还是偶有的困苦与忧伤……  我因工作调动离开霍州时,正值壮年,虽谓“荣升”,却曾夜伫小院,留连绵绵。不论时代如何变迁,清代精美的鼓楼、元末明初雄浑的州署大堂、高耸的观堆塔、南塔垣上肃穆的革命烈士陵园和向东眺望直插云端、终年翠绿
期刊
文人爱写“家教联”,这些对联挂在墙上,孩子们耳濡目染,对他们的人格与品德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其效果不在“言教”和“身教”之下。  清代才子郑板桥,为了教育子孙如何做人,曾写过一副家教联:“咬完几句有用书,可充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联中,教育子孙做人要像竹子一样虚心有节、刚直不阿,寄寓了深切的希望。  民族英雄林则徐也十分重视家教,曾写过一幅对联:“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