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行将“校本课程”这种崭新的课程类型推到了我们面前。对广大的小学教师来说,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受益的不仅仅是学生,教师与课程、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也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一、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促进教育理念的转变
⒈加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
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在校本课程设计中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需求不断地加以调整,让每位学生更充分地发挥个人的潜能。在实施校本课程过程中进行家长问卷、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让学生、教师、家长直接参与到课程内容的选择中来。调查的主要目的是要获取校本课程的设计与编制方面的信息。最后根据问卷情况整理的校本课程“菜单”摆在了孩子们面前,他们作为“主人”动手去圈点,选择自己喜爱的需要的营养,为自己设计学习的内容。“菜”点完了,课题选好了,而老师们不必再像以往那样热情地为学生捧上色香味俱全的“佳肴”,而是让孩子们“吃自助餐”。学生们开始行动了:提出问题,查找资料,拟定调查提纲,联系社会实践场所,安排出行路线等。在自助式的学习中老师只是需要为学生创设施展多种才能的有利环境,而活动的设计由学生自己决定。学生的创作欲望和才能可以得到尽情的发挥和展示。
⒉加强树立科学与人文整合的课程文化观
校本课程的内容的确立要依据“科学与人文整合的课程观”,力求突破“知识科学”的束缚,达到“科学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和谐统一。因此将课程支点定位于“重建学生的精神生活”,以此作为校本课程开发建设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在已进行的课题“走进现代化企业”中,学生们本来在制定的计划中更多的是关注一些有关的科学知识,但是当师生一踏进自来水厂,就被眼前的花园式厂区所吸引,那一间间干净、宽敞、明亮的车间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师生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落在一幅幅醒目的标语上:“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感谢您一天的工作,您辛苦了”……这时,指导教师及时地启发学生:我们在关注一个企业时应该注意的不只是先进的生产技术,还有厂区的外在环境、内在的科学管理,这些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现在更多的是要感受这种人文科学的“美”。
⒊加强树立师生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
学校课程重返生活世界,找回失落的主体意识,确立一种新的课程生态观,是当代课程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人类在实践中不断地提升自身、超越自身,从而体现出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实现着人的价值和力量。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以及知识能力向素质的内化。因此可以确立“自然即课程”“生活即课程”“自我即课程”的课程观。利用校本课程,给学生创设社会实践的机会,带领学生走向社会,走进他们平日里熟识而不熟知的领域里,去感受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抚摸着姑嫂塔上一块块的条石,那是一种跨越时空的凝固了的美;凝视“富贵鸟鞋业”飞速运转的流水线,高科技所带来的魄力仿佛礼花般夺目;踏在建明大酒店的红地毯上,你又怎么抵得住对文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二、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促进专业知识的提升
当今世界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加快,而且,校本课程内容包罗万象,涉及的相关知识非常丰富,教师仅精通一门课程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教师知识渊博,多才多艺,和谐发展,既是学者又是教学者。在开发课程中的过程中,教师从“调查”到“编撰”,从“学习”到“传授”,一系列的知行过程,无不在锻炼并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培养各个方面的能力。教师在开发的过程中,以对社会的一种关心和责任去触摸大千世界,那一个个课题,一份份报告,一篇篇教学内容都凝聚着“授道”和“解惑”的专业精神。
三、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促进专业情感的发展
教师的专业情感是一个当前研究的热门话题,它主要是指教师的理想与追求、品德与修养、性格与气质等方面的要求。教师专业情感的发展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质量。因为学生在进入社会前,需要在教育过程中学习如何做人,学习如何思维,学习如何与人交流,学习各种知识,并塑造各种相应的行为。教师在学生这一段的成长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责任,那就是引导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对教育的渴望,始终保持对教育的兴趣。为了让学生学得轻松、有效而快乐,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效能是至关重要的。
校本课程实施的开放性增加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研究的过程中,教师认识到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产生效能的关键。教师只要懂得如何与学生沟通,懂得如何去满足学生的需要,并引导学生懂得如何与教师合作、互动,师生之间建立相互信任、尊重、彼此接纳、理解的关系,那么,任何教育活动都可以使学生产生兴趣和接受。因此,我们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作为一种教育能力来培养和提高。
(作者单位:福建省石狮市宽仁小学)
一、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促进教育理念的转变
⒈加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
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在校本课程设计中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需求不断地加以调整,让每位学生更充分地发挥个人的潜能。在实施校本课程过程中进行家长问卷、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让学生、教师、家长直接参与到课程内容的选择中来。调查的主要目的是要获取校本课程的设计与编制方面的信息。最后根据问卷情况整理的校本课程“菜单”摆在了孩子们面前,他们作为“主人”动手去圈点,选择自己喜爱的需要的营养,为自己设计学习的内容。“菜”点完了,课题选好了,而老师们不必再像以往那样热情地为学生捧上色香味俱全的“佳肴”,而是让孩子们“吃自助餐”。学生们开始行动了:提出问题,查找资料,拟定调查提纲,联系社会实践场所,安排出行路线等。在自助式的学习中老师只是需要为学生创设施展多种才能的有利环境,而活动的设计由学生自己决定。学生的创作欲望和才能可以得到尽情的发挥和展示。
⒉加强树立科学与人文整合的课程文化观
校本课程的内容的确立要依据“科学与人文整合的课程观”,力求突破“知识科学”的束缚,达到“科学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和谐统一。因此将课程支点定位于“重建学生的精神生活”,以此作为校本课程开发建设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在已进行的课题“走进现代化企业”中,学生们本来在制定的计划中更多的是关注一些有关的科学知识,但是当师生一踏进自来水厂,就被眼前的花园式厂区所吸引,那一间间干净、宽敞、明亮的车间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师生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落在一幅幅醒目的标语上:“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感谢您一天的工作,您辛苦了”……这时,指导教师及时地启发学生:我们在关注一个企业时应该注意的不只是先进的生产技术,还有厂区的外在环境、内在的科学管理,这些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现在更多的是要感受这种人文科学的“美”。
⒊加强树立师生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
学校课程重返生活世界,找回失落的主体意识,确立一种新的课程生态观,是当代课程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人类在实践中不断地提升自身、超越自身,从而体现出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实现着人的价值和力量。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以及知识能力向素质的内化。因此可以确立“自然即课程”“生活即课程”“自我即课程”的课程观。利用校本课程,给学生创设社会实践的机会,带领学生走向社会,走进他们平日里熟识而不熟知的领域里,去感受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抚摸着姑嫂塔上一块块的条石,那是一种跨越时空的凝固了的美;凝视“富贵鸟鞋业”飞速运转的流水线,高科技所带来的魄力仿佛礼花般夺目;踏在建明大酒店的红地毯上,你又怎么抵得住对文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二、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促进专业知识的提升
当今世界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加快,而且,校本课程内容包罗万象,涉及的相关知识非常丰富,教师仅精通一门课程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教师知识渊博,多才多艺,和谐发展,既是学者又是教学者。在开发课程中的过程中,教师从“调查”到“编撰”,从“学习”到“传授”,一系列的知行过程,无不在锻炼并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培养各个方面的能力。教师在开发的过程中,以对社会的一种关心和责任去触摸大千世界,那一个个课题,一份份报告,一篇篇教学内容都凝聚着“授道”和“解惑”的专业精神。
三、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促进专业情感的发展
教师的专业情感是一个当前研究的热门话题,它主要是指教师的理想与追求、品德与修养、性格与气质等方面的要求。教师专业情感的发展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质量。因为学生在进入社会前,需要在教育过程中学习如何做人,学习如何思维,学习如何与人交流,学习各种知识,并塑造各种相应的行为。教师在学生这一段的成长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责任,那就是引导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对教育的渴望,始终保持对教育的兴趣。为了让学生学得轻松、有效而快乐,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效能是至关重要的。
校本课程实施的开放性增加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研究的过程中,教师认识到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产生效能的关键。教师只要懂得如何与学生沟通,懂得如何去满足学生的需要,并引导学生懂得如何与教师合作、互动,师生之间建立相互信任、尊重、彼此接纳、理解的关系,那么,任何教育活动都可以使学生产生兴趣和接受。因此,我们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作为一种教育能力来培养和提高。
(作者单位:福建省石狮市宽仁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