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的统一战线思想

来源 :教育科学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hu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毛泽东关于统一战线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的统一战线理论依次走过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土地革命时期的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民主统一战线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这四个时期。与此同时,毛泽东的统一战线思想也相应的经历了从萌芽、形成到成熟再到深入发展四个阶段,进一步丰富了毛泽东思想,不断的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关键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简单地说就是一种联盟,是为了某一种共同的利益不同的阶级、阶层或集团相互结成的一种联盟,它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作为世界上最先进的阶级——无产阶级,在争取自身解放的同时,也建立了广泛的无产阶级统一战线。而这种统一战线却与普通的联盟有着本质的区别,无产阶级的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反对主要敌人,实现自己的战略任务,同其它阶级阶层党派团体等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在一定的共同利益基础上结成的政治联盟。1他是战略和策略的统一,是实现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一种策略原则。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统一战线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统一战线思想传入中国后,经过党的几代领导人的不懈努力和发展,已经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作为统一战线坚定的推动着,毛泽东对其有着丰富的思想。毛泽东在1939年发表的《<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曾明确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法宝。”2这就从理论上奠定了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毛泽东关于统一战线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先后经过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土地革命时期的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民主统一战线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这四个时期。相应的,毛泽东对这几个时期的统一战线思想都有所论述。
  一、毛泽东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统一战线思想
  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充分就决定了资产阶级不可能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复兴这两大历史任务。革命的唯一道路只能是在工人阶级领导下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中国的工人阶级是最具有觉悟性和组织性的先进阶级。而在当时,作为最具备担当新民主主义革命领导者的工人阶级数量十分有限,毛泽东曾指出:“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3面对强大的敌人,力量薄弱的工人阶级“必须同其它民主力量合作,必须发动广大人民群众,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取得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的革命运动的胜利。”4其实,毛泽东关于联合组成统一战线的思想早在五四运动前后就形成了。1919年7月,毛泽东在《湘江评论》创刊号中指出:“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力量最强。”首次提出了“民众联合”的重要性。接着,他又专门撰写了《民众的大联合》一文,提出了以民众大联合的力量实行社会政治改革,对抗强权者、贵族和资本家的主张,并提出由企业小联合达到各界大联合的方法和步骤。5这是毛泽东早期关于统一战线比较早的一次提法,成为中国共产党关于统一战线思想萌芽的组成部分。1922年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在这次会议上通过了建立“民主的联合阵线”的决议,并初步提出了与国民党实行“党外合作”的设想,在反帝反封建共同任务的基础上,在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指导下,中国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联合的民主革命统一战线。在这一期间毛泽东相继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从革命的对象、性质、领导权等角度对各个阶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中国革命所处的时代决定了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只能由中国无产阶级来领导而不能由中国资产阶级来领导。同时,毛泽东还对社会各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指出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是中国革命的敌人;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既有革命性又有软弱性、妥协性;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工业無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等等。这些重要而又富有远见性的观点为以后建立更为巩固的统一战线联盟奠定了基础。毛泽东曾指出:中国以往革命之所以收效甚微,“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他特别强调“无产阶级革命要取得成功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6。虽然,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建立的统一战线在同国民党右派的斗争中破裂了,但是其巨大的威力已经显现了出来,正如毛泽东在总结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经验教训时指出的那样,“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是两党结成了统一战线的结果”。7毛泽东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这些思想和观点以及早期其自身参加国共合作的实践活动就成为其以后统一战线思想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积累了实践经验。
  二、毛泽东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重心由城市转入到农村,中国革命由此进入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这一时期,毛泽东深刻的总结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经验和教训,科学的分析了中国社会的各个阶级,强调农民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而“贫农和中农都只有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之下,才能得到解放;而无产阶级也只有和贫农、中农结成坚固的联盟,才能领导革命达到胜利。”8同时也指出无产阶级必须团结小资产阶级,争取中间阶级,建立革命的联合战线。对于民族资产阶级,毛泽东对其也有其深刻的见解,指出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不同于其它任何国家的资产阶级,由于其自身力量的薄弱,在对待革命的态度上具有两面性:一方面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受到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意愿;另一方面受其阶级的局限性,他们又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不敢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同时又害怕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在很大程度上又具有反人民的一面。毛泽东对民族资产阶级的精辟分析成为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上的一大特色,也使争取民族资产阶级进入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成为了可能,从而进一步扩大了统一战线的阶级基础。在分析社会各阶级的同时,毛泽东也十分重视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问题,指出:无产阶级虽然“是一个最有觉悟性和最有组织性的阶级,但是如果单凭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能胜利的。而要胜利他们就必须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的革命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中国革命如果没有无产阶级的领导,就必然不能胜利。”9同时他还强调无产阶级必须同农民结成坚固的联盟,指出如果无产阶级失去了农民这个最广大、最可靠的同盟军,就会失去革命的领导权。这一时期,由于“左”倾错误的原因毛泽东被挤出了领导核心,但是他对统一战线思想的探索却从未停止过,论述一系列关于统一战线思想观点,体现在《中国农民中各阶级的分析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反对本本主义》、《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等文章中,从而标志着毛泽东关于统一战线思想的初步形成,也为后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奠定了基础。   三、毛泽东与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民主统一战线
  “九·一八”事变以后,民族矛盾取代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义出发适时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1935年中共中央发表了著名的《八一宣言》,指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同年,在“一二·九”运动的推动下党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和党的任务的决定》,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之后,毛泽东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指出:党的基本策略任务就是反对狭隘的关门主义,要“把红军的活动和全国的工人农民学生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汇合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10。随着中日矛盾的加剧,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在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思想得到了空前的大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对统一战线的认识也越发的深刻。毛泽东等人对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了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毛泽东等人提出,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即“团结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最大限度地孤立顽固势力”。11在这一期间,毛泽东尤其重视中间势力的作用,他从中国社会的性质和特点出发,进一步把中国资产阶级划分为大资产阶级(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个部分,并对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提出了在统一战线中要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原则,要以斗争求团结。同时,他指出中间势力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范围很大,“共产党如果不能争取中间阶级的群众,并按其情况使之各得其所,是不能解决中国问题的”12。在努力建立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同时,中国共产党还积极和其他党派密切联系,向各党派阐述团结合作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极端重要性,希望国人能共同努力以打败日本帝国主义。随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对革命的领导权争夺的问题日益激化,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共中央总结了抗战以来的经验教训,为了统一全党思想,克服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倾向,于1938年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做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明确提出了中国共产党要坚持多党合作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和领导权的问题。进入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以后,毛泽东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论联合政府》》等一系列文章,全面系统的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思想、“三三制”原则和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等重要思想。此外,在这期间,毛泽东在《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中指出,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批评了党内存在的不重视知识分子作用的倾向。13这些思想的阐述标志着毛泽东关于统一战线思想走向了成熟。
  四、毛泽东与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以蒋介石为代表国民党政府发动了反人民、反民主的内战,在事关中国革命前途的问题上,为了人民、为了国家,中国共产党英勇的迎接反动势力的挑战,发动了全民参与的解放战争,建立了更为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从而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战胜了反动势力,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在解放战争期间,毛泽东的统一战线思想得到了进一步发展。1945年9月5日,毛泽东在接见《大公报》记者时呼吁,“只有包括各党各派及无党派人士的政治会议,始能解决当前国是,民主统一之联合政府始能带给全国人民以幸福。”为此,毛泽东飞赴重庆参加谈判,以争取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和平建国。然而,国民党反动派坚持独裁统治,最终导致成立联合政府的希望破灭,内战爆发。在内战进入战略进攻阶段时,毛泽东宣布了中国共产党最基本的政治纲领,即“联合工农兵学商各被压迫阶级、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各地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组成民族统一战线,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141948年1月,毛泽东在《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中有进一步指出:“领导的阶级和政党,要实现自己对于被领导的阶级阶层政党和人民团体的领导,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甲)率领被领导者(同盟者)向着共同的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乙)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没有这两个条件,或两个条件缺一,就不能实现领导。”15这一策略思想的提出,为无产阶级争取革命的领导权奠定了基础,这是对毛泽东关于统一战线政策和策略理论的重要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历史经验的科学概括和全面總结。16随着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毛泽东进一步又指出:“中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要胜利,没有一个包括全民族绝大多数人口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不可能的”17,表明了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必不可少的法宝之一。建国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为了适应这一矛盾的变化,毛泽东提出了统一战线长期性的思想,指出:“统一战线是否到了有一天要取消?我是不主张取消”,只要“……多少有点可能团结的人,我们也要团结”。18在这一期间,毛泽东发表了《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在进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论人民民主专政》等一系列文章,对党的统一战线思想进行了深入而又系统地阐述。
  毛泽东的统一战线思想是一个系统的理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发展和体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立统一战线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新出现的经验和教训,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深化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统一战线的思想,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统一战线理论。也是在这一时期,毛泽东关于统一战线的思想经历了从萌芽、形成到成熟再到深入发展各个阶段,逐步形成了一个科学的体系,成为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首要法宝,对以后乃至新时期中国社会的统战工作和统战思想的发展都有着前瞻性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肖杰:《当代中国统战思想史》,肖杰,蒋建农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页。
  2、《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06页。
  3、《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8页。
  4、《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年版,第129页。
  5、王小鸿:《多党合作思想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版,第145页。
  6、《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页。
  7、《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64页。
  8、《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43-644页。
  9、《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45页。
  10、《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51页。
  11、宋连胜 杜君 韩广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47-248页。
  12、《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83页。
  13、宋连胜 杜君 韩广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48页。
  14、《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37页。
  15、《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73页。
  16、宋连胜 杜君 韩广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49页。
  17、《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73页。
  18、《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8页。
其他文献
摘 要:面对愈来愈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态势,愈来愈多的企业更加重视产量质量管理。众所周知,产品质量是决定市场竞争胜负的关键,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提高产品质量已经成为企业占领市场的制胜法宝,进行质量改进是实现企业产品竞争力的必要之举。本文在对质量改进的必要性、目的性及原动力进行了初步探讨,就建立新的观念和规范质量改进行为等作了初步研究。  关键词:质量改进;产品;管理 
期刊
摘 要: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知识产权已成为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和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武器,也逐渐成为高等学校科技实力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本文从高校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现存的问题入手,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重点阐述了对高校知识产权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意义和措施。  关键词:高校;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  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因其所具有的学科、人才、信息和学术环境等优势
期刊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国民经济的飞速增长,人们生产、生活对汽车的需求量日益增多。高速公路网的不断兴建,汽车最高时速的不断提高,对汽车的安全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汽车跑偏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一、行驶跑偏  当汽车直线行驶时,汽车转向轮由于前轮定位而具有自动回正的功能。但是汽车在行驶中,依然存在方向盘不居中间位置,并且车辆向一侧跑偏,仅在预先校正某一角度后,车辆才能直行的现象。这种现象通常称为
期刊
摘 要:凝汽机组改供热是节能的有效措施,符合国家政策。本文探讨了凝汽式电厂改造为热电联产电厂的几种方法,对其进行简要分析,并论述了改造过程应注意的问题,以供同类型机组工程参考。  关键词:凝汽式电厂;供热改造;抽汽  1 前言  热电联产是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高品质的热能用以发电,同时将已在汽轮机中作了功的低品质热能,用以对外供热,将利用效率低的热量加以高效率利用。随着近年来煤炭价格的不断上涨
期刊
企业员工培训工作能夯实队伍素质,提振员工士气,加强人才储备,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胜出建立良好的人才保障。做好企业培训工作,需要开拓的魄力、创新的精神。要通过转变观念,创新培训工作思路;要学以致用、按需培训,创新培训工作机制,从而推出新举措。  一、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  目前,企业培训存在很多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  认识程度短视,重视程度有限。通过中国人力资源协会和北方通鉴市场调查公司所做的
期刊
摘 要:泉上煤矿以创建绿色矿山为着力点,在管理、节约煤炭资源、节电、节水、减排等方面得到改善,泉上煤矿的转变,为煤炭工业开展节能减排提供了有益借鉴。  关键词:节能减排;企业管理;煤炭回采率;废水资源化  引言  煤炭工业是我国的基础能源产业,其生产和消费总量长期占据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70%左右。专家提醒,我国煤炭工业长期以来形成的粗放式、高消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已使资源和环境到了难以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不同风压下船用变频空调进行特性分析,得出了变频空调使用、维护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变频;空调器  1引言  变频技术是九十年代初期发展而来的新技术,如今已经成熟运用于家用变频空调领域。和传统空调相比,家用变频空调具有技术含量高、智能运行快、节能环保等优点。同第一第二代测量船相比,新测量船为了给船员提供更加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同时提高空调系统运行可靠性、降低空调系统的运行成
期刊
摘 要: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过程中,因泥浆护壁及清孔不彻底,常在桩周及桩底形成软弱层,使得钻孔灌注桩摩擦力及端阻力不能有效地发挥,钻孔灌注桩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桩后压浆便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有效措施,其是在灌注桩成桩后,通过预埋管把配置好的水泥浆以一定压力强行注入桩端土层或者桩周土体,以提高土层承载力及桩与土之间的摩阻力,达到提高桩极限承载力、减少基桩工程量、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  关键词:后
期刊
汽车行驶中制动不正常的现象主要有制动跑偏和制动侧滑。制动跑偏指当踩下制动器时汽车不按直线方向减速停车,自动向左或向右偏驶的现象。侧滑指汽车制动时某一轴的车轮或两轴的车轮发生横向滑动的现象。  跑偏现象多数是由于技术状况不正常造成的,经过维修调整是可以消除的。最危险的是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制动时后轴发生侧滑,这时汽车常发生不规则的急剧回转运动,使汽车部分或完全失去操纵而发生事故。  一、汽车行驶时制动跑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了地应力、瓦斯压力及煤三大因素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及介绍突出防治的一般方法。  关键词:瓦斯压力;突出;应力;危险性  煤与瓦斯突出是我国煤矿最严重的灾害之一,严重地威胁着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影响了矿井的正常生产。近来,人们对其发生的机理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提出了多种假说。其中综合假说得到了大多学者的认同。  煤与瓦斯突出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动力现象,综合假说认为突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