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走进生活

来源 :西部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m_19780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由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消除学生对数学的神秘感和畏惧感,如何利用生活数学情景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成了课堂教学的关键。
  
  一、从生活实际出发,努力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
  
  在教学中,为学生设计生动有趣、喜闻乐见的可操作的学习内容,并且适当地改革课后作业的形式,突出应用性操作,这样既可打开数学与生活的屏障,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享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又可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数学技能。
  例如:在教学《元、角、分》一课时,我在课堂上模拟超市购物的情境,使学生在游戏中加深了对人民币元、角、分的认识,此外我还在课后布置了一项特殊家庭作业:和妈妈一起去超市购物或者到市场买菜,帮妈妈付钱,并把过程记录下来,第二天进行全班性的交流。这样,既能帮助消化和吸收当天所学习的知识,又能开阔眼界,学生从中深刻体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更体验到了学以致用所带来的快乐。
  
  二、培养学生记数学日记的习惯
  
  数学日记不仅是一座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同时数学日记也集中体现了语、数结合的独特性。通过写数学日记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体验生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社会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热爱数学,学好数学,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在某一单元或者一个月结束的时候,我会让学生试着去写一篇数学日记,来记录他们最近在生活中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并怎么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的过程,也可以纪录一些现实生活的数学现象,并且在全班进行交流、展示,还可以把自己最近对所学内容的一些感想体会纪录下来。写完后应该把自己学习数学的心得经验与同学、家长、老师进行充分的交流、讨论,必要时应请求家长或老师的指导,得出一个相对比较客观的结论,再对自己的日记进行修改,使其变的更加完善,更具有说服力。最后争取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自己的日记,有利于学生们之间取长补短,获得更多的信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有利于数学能力的提升(提高生活中运用数学的能力和解题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增加他们的自信心,信心源于日常生活中成功体验的不断积累,让学生从老师的评价中享受成功的体验,在同学互评、自评中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巧妙寻找机会,让生活成为学生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
  
  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获取知识,更要让他们懂得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创造性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张扬,所以教师在教学之余,应巧妙地选择一些生活问题,让学生自主地进行解决。
  例如: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一课之后,我借用元旦联欢的机会,要求全班同学利用“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这种特性,自行设计一些图案,把一些优秀、漂亮的图案在本班教室进行成果展示。这时学生创新思维像涓涓泉水般喷涌而出,创造出了一个个异彩纷呈、五彩缤纷的图案。在展示成果的时候,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更深刻的体验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四、注重数学实践活动,加强感知性操作,训练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抽象概括是数学产生的基本前提。离开了抽象概括,就不会产生数学的概念,更不会有抽象的数学思维。训练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他们的抽象概括水平极低,还停留在“直观的水平”上。他们所能概括的特征或属性,常常是事物的直观的外部的特征或属性,他们更多注意的是事物的外观的实际意义。据此,我充分的让学生看一看、称一称、掂一掂,对实际事物进行感知性操作,建立数学概念,逐步发展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例如:在教学《千克、克、吨》一课时,对于这些重量单位学生是含糊不清的。我充分利用了课前准备的教具,让学生小组合作,亲自动手操作,先称量它们的重量,再去看一看、掂一掂等。让学生通过测量工具深刻地感知这些重量单位的大小及实际应用。又如在教学《比例尺》时,我通过幻灯机投影以及照相机照相等生活实例来导入新课。由于教学时巧妙地运用了生活中的一些情境,学生在充分地操作过程中,很容易理解和接受,把抽象、含糊的概念清晰化。让学生进行感知性操作的同时,也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他们的身边,生活中到处充满了数学。这对于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也是极有益处的。
  
  五、丰富多媒体教学的手段,让数学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多媒体网络教学是通过图象、文字、声音、动画等形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数学教学形象、具体地表现出来,并结合生活实际,有利于学生接受、理解。利用多媒体丰富的表现功能,通过动画的形式模拟真实生活中的场景,能为学生实现由具体的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飞跃架设桥梁。
  例如:在教学《加、减混合运算》时,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乘坐公共汽车的情景让学生观看,学生可能会说到有人上车、也有人下车。这时教师引导学生:“你们可以根据所见到的情景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们很自然地会提出“下车多少人,又上车多少人,车上现在共有多少人?”这很自然地导入新课,根据“上车加,下车减”就自然地解决了所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这样借助多媒体,声像结合,身临其境,把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就变成了学生感兴趣的题目,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去,让小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时时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了小学生用数学知识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课堂与学生一起回归到生活中去
  
  突破原有的教学定格,把课堂回归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生活的体验中学习数学知识,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例如:在教学《米、千米的认识》时,我让学生用课前准备的米尺、皮尺去测量同学的身高和学校操场的周长。从学生的日常生活认识中导出千米这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然后引导学生复习以前所学的长度单位,并结合实际指出这些单位所表示的实际长度。在学习千米时,也是通过学校的运动场的周长来建立千米的概念的。之后,让学生估计一下,从你家到学校,大概有多少距离?说一说生活中其它大约间隔1000米的地方等。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米和千米单位的大小及它们的用处。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对长度单位认识的非常到位,感觉到了处处有数学,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新《数学课程标准》十分注重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加大备课力度,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时时注意身边的数学,注意积累素材,善于抓住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入新知,紧密联系生活与数学的关系,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体验中、在生活中进行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其他文献
人脑是自然神奇而又复杂的造化,一直被教育者视为不可捉摸的“黑箱”。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脑科学的研究逐渐繁荣,科学家们开始从不同角度揭示人类认知活动的脑机制。各国教育教学专家根据这些新成果在教育教学领域相继展开实验,为课堂教学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为了更好地改进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科学地学,根据脑科学、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的最新进展,我们为教师提出如下12条建议,供教学
期刊
“突破课堂教学”是新课程理论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整体改革,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扬弃。新的课堂教学应当继承传统课堂教学中优秀的思想和方法,但又绝对不是对后者的修修补补,不是穿新鞋走老路,不是换汤不换药。作为课堂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必须从观念层面到操作层面实现全面更新,否则,我们仍将落后于教育改革和形势发展的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很难实现实质性的突破。  要实现课堂教学的“突破”,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期刊
在当今的教学领域,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可算是新的教育学科。多媒体课件以其强大的表现力、感染力和吸引力,通过形、声、色、光的传播,已经或正在成为一种高效有力的教学辅助手段,这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强化教学效果  肯定具有积极的影响。下面我就中学物理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应用的相关问题与各位同仁进行探讨。    一、改革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起辅助作用,可改革课堂教学,但不能取代课堂教
期刊
人们经常说“一个好的校长就是一所高质量的学校”,而好校长究竟“好”在哪里,却是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我认为其中之一就是校长必须具备较高的法制素质,即一所学校的校长必须在社会主义教育法规不断健全的新形势下,熟懂有关的教育法律法规条文,能够依靠法律武器处理学校日常管理活动中的一些棘手问题,规范学校的管理行为,引导学校管理走向科学、规范、高效。  可以说在社会主义法制社会、依法治国的大环境下,教育法制化是
期刊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幼儿园数活动中的优势和作用    (一)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幼儿学习数的爱好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爱好。”学习爱好是学生获得知识、扩大眼界、丰富知识经验的最重要的推动力。现代教育技术综合运用形、声、色、光的效果,创设各种形象生动、灵活多变的学习情境和教学情境,虚拟现实、再现生活物景,从而营造了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唤起了幼儿的注意力,诱发幼儿的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常常会有部分学生因各种原因易写错别字。如果不及时纠正,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效果。如何纠正学生的错别字是语文教师时常会遇到的问题,现在我就这一问题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一、弄清原因,纠正错别字    教师要认真细致地调查分析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选择相应的对策,及时给予纠正,学生才能记得牢、记得深。有的学生由于在识字时注意力不集中,随手用形近字来代替;有的学生在观察字的结构时,没
期刊
阅读是一种从书面符号中获取意义的复杂心理过程。学生通过阅读,把物化在书面材料中别人的外部语言变为自己的思维和表达工具并逐步发展为个性的心理素质。可见,阅读的创造性是学生获得整体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推动阅读的素质教育,必须为学生的创造性阅读开启一道智慧之门。    一、提倡阅读的个性化,尊重个性化理解    阅读是人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的精神活动。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始终是阅读行为的发动者和操作者,而
期刊
语文教学是创造性很强的活动。为此,课标教材编写者针对过去课程管理过死、教材编写缺乏弹性、难以适应不同地区和不同学生多样化需要的现实,在教材编写时给广大教师保留了一个较大的发挥空间。《教学参考资料》的编写较之过去也有所改变,提供的相关资料较多,结论由师生自己去把握。过去我们不少教师对教材和教参依赖惯了,面对新课程的这一变化不知应该怎么办?笔者认为,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教师首先就应该对此身体力
期刊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圆》中,涉及很多计算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会因考虑不周,或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而导致误解或漏解。灵活运用分类讨论思想解题,可以化繁为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举例说明分类讨论思想在处理圆的问题中的广泛运用。    一、点和圆相关的问题    例1:已知点P到⊙O的最近距离为2cm,最远距离为4cm,求⊙O的半径r。  析:由题意知点P不可能在⊙O上,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电教媒体也随之进入了幼儿课堂教学,它能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生疏为可感、化抽象为形象,能将静止的、抽象的内容变成生动形象的音像结合的复合载体,它不仅是教师的辅助工具,也是幼儿的认知工具,有着许多传统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它能将图、文、声、像集于一体,进行直观形象地教学,能更有效地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幼儿的各种感觉器官都充分调动起来,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