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阐述了高等职业院校机器人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对机器人实训基地建设现状、建设经验、进一步规划进行分析和提出下一步工作重点。
关键词:职业院校,机器人技术,实训基地
一、实训基地建设需求
(一)时代背景
自20世纪60年代初第一台工业机器人问世到现在,短短50 多年,工业机器人技术和相关配套应用得到了迅速发展,工业机器人系统在生产自动化、智能化、定制化生产制造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机器人技术将无处不在,全球机器人产业正迎来新一轮增长。
2014年工信部统计的数据表明,中国市场共销售工业机器人约5万台,行业专家一致认为2014 年已成为了中国工业机器人元年,标志我国正式进入工业机器人时代。2016年4月,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三部委联合印发了我国首个机器人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了到2020年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各项目标。
(二)国内职业院校工业机器人专业教育概况
当前社会的普遍反映是:机器人技术虽然很热门,人才缺口却巨大。由于教育滞后的原因,国内职业院校普遍没有建立机器人技术专业和相应的实训工作站,教师难以胜任机器人的教学,学生也不能取得机器人相关证书。很多企业当前从事工业机器人设备的操作员、运行维护与管理人员、工作站设计与安装等岗位的人员都主要来自对电气、机电专业毕业生的二次培训。因此,该专业建设亟待要跟上装备制造业等行业的发展需求。
二、我校机器人实训基地建设现状与规划
(一)建设思路与定位
学校采取校企共建的“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引导,以岗位能力为依据,以协同发展为理念,以校企合作为手段,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促进专业特色化发展”的产教协同发展模式,共同推进机器人技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机器人实训基地以“技术先进、设备精良、管理规范,集教学、竞赛、培训、技术服务为一体”为定位,不仅为相关专业学生提供一个工厂系统的实训场地,而且可以为周边的职业院校、企业岗前培训培训提供一个共享资源。
(二)建设现状
1、现有主要设备
2013年我校建设了工业机器人与视觉系统实训室,购置了两套THMSRB-3型工业机器人与智能视觉系统应用实训平台。2016年,我与山东栋梁科技设备有限公司、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共同组建了工业机器人实训室,拥有十套DLDS-1508型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实训系统的多功能教学工作站。为满足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需要,学校组建了机器人工作室,购置了慧鱼机器人和NAO仿人机器人设备。
2、基地主要功能
目前实训基地中的设备可以满足《PLC技术》《工业机器人应用认知》《工业机器人编程与安装》《工业机器人虚拟仿真教程》等相关课程的教学与实训要求。基地实现了现代PLC技术、传感器技术、机械传动技术、气动技术、伺服技术、步进技术等多种技术元素在设备上的集中体现,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训空间。
(三)建设规划
拟建设工业机器人基础教学实训室、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仿真实训室和工业机器人工艺应用实训室。建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联合企业紧密参与的实训环境——贴近生产、贴近技术、贴近工艺的技能实训、仿真实训、创新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的机器人实训基地。建成后的实训基地将通过融合“理虚实”一体化教学体系,着力推动课程开发、实训开展、技能培训、竞赛集训,培养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的高技能人才。
三、我校机器人实训基地经验探讨
(一)技能竞赛成绩优良
在2016年11月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共同举办的首届全国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技能大赛(国家级一类大赛)总决赛中,我校参赛选手包揽了职工组和学生組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填补了我省在国家级一类大赛获得第一名的空白。学生参加2016年江西省大学生科技创新与职业技能竞赛智能机器人大赛中分获一、二、三等奖。2017年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TAC赛项中,机器人工作室的“暴走TNT战队”凭借出色的发挥和良好的设计,获得一等奖和最佳工业设计奖两项大奖。2018年5月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我校选手获得工业机器人赛项二等奖。
(二)以赛促教加强双师队伍建设
学校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双师”素质教师认定与管理、教师进修培训、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等制度,有效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教学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学校制定了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管理办法,实行老、新教师一对一“传帮带”,青年教师在导师的带领下开展双边听课、业务学习、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
(三)以赛促学加强特色专业建设
学校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的政策,构建以先进装备制造类及电子信息类专业为重点的专业群。重点建设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突显“机电”特色。同时重点推进在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现代教学手段与方法、评价模式等方面的研究。
(四)以赛促改加强核心课程建设
学校进行一体化课程改革试点工作,开展核心课程建设调研、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标准编写。通过理实一体、教学做一体化、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分阶段、有侧重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在实训场所、教学设施、网络课程、教材学材、数字化信息教学资源平台等方面,不断满足现代职业教育教学需求。
(五)以赛促用推进校企深度融合
我校以技能竞赛为指挥棒,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推进校企深度融合。探索校企一体化模式、订单培养模式、“工学交替”模式、实习就业一体化模式、科研攻关模式、项目合作培养模式等校企合作模式,全面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学校联合企业、行业,实现“校企行三方联动”,共同开发基于岗位能力和专业素质并重的职业化课程体系,实施“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改革。
四、机器人实训基地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是要加强实训基地规范化管理,全面实施6S管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使得实训场所运行和管理顺畅,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
二是学校承办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移动机器人”赛项省选拔赛,力争在今后两年时间内,与企业共同打造一个集技能竞赛、技能培训、技能鉴定和公共技能实训四位一体为的移动机器人世赛集训基地。
三是要按照企业的岗位要求进行教育教学,在教育过程中要融入工匠精神,加强学生良好职业道德、优秀习惯素养的教育,要有规矩意识和精进坚守的工匠精神。师生有更多出彩,为中国制造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何杰,张志平.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建设与探讨[J].电子测试,2016,(18):161-162
[2]刘朝华,邓三鹏,王振华,蒋永翔.职业院校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职教通讯,2017(3):58-59
作者简介:
刘曼(1974-),女,江西南昌人,工业自动化工学学位,教授,从事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与管理.
关键词:职业院校,机器人技术,实训基地
一、实训基地建设需求
(一)时代背景
自20世纪60年代初第一台工业机器人问世到现在,短短50 多年,工业机器人技术和相关配套应用得到了迅速发展,工业机器人系统在生产自动化、智能化、定制化生产制造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机器人技术将无处不在,全球机器人产业正迎来新一轮增长。
2014年工信部统计的数据表明,中国市场共销售工业机器人约5万台,行业专家一致认为2014 年已成为了中国工业机器人元年,标志我国正式进入工业机器人时代。2016年4月,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三部委联合印发了我国首个机器人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了到2020年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各项目标。
(二)国内职业院校工业机器人专业教育概况
当前社会的普遍反映是:机器人技术虽然很热门,人才缺口却巨大。由于教育滞后的原因,国内职业院校普遍没有建立机器人技术专业和相应的实训工作站,教师难以胜任机器人的教学,学生也不能取得机器人相关证书。很多企业当前从事工业机器人设备的操作员、运行维护与管理人员、工作站设计与安装等岗位的人员都主要来自对电气、机电专业毕业生的二次培训。因此,该专业建设亟待要跟上装备制造业等行业的发展需求。
二、我校机器人实训基地建设现状与规划
(一)建设思路与定位
学校采取校企共建的“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引导,以岗位能力为依据,以协同发展为理念,以校企合作为手段,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促进专业特色化发展”的产教协同发展模式,共同推进机器人技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机器人实训基地以“技术先进、设备精良、管理规范,集教学、竞赛、培训、技术服务为一体”为定位,不仅为相关专业学生提供一个工厂系统的实训场地,而且可以为周边的职业院校、企业岗前培训培训提供一个共享资源。
(二)建设现状
1、现有主要设备
2013年我校建设了工业机器人与视觉系统实训室,购置了两套THMSRB-3型工业机器人与智能视觉系统应用实训平台。2016年,我与山东栋梁科技设备有限公司、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共同组建了工业机器人实训室,拥有十套DLDS-1508型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实训系统的多功能教学工作站。为满足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需要,学校组建了机器人工作室,购置了慧鱼机器人和NAO仿人机器人设备。
2、基地主要功能
目前实训基地中的设备可以满足《PLC技术》《工业机器人应用认知》《工业机器人编程与安装》《工业机器人虚拟仿真教程》等相关课程的教学与实训要求。基地实现了现代PLC技术、传感器技术、机械传动技术、气动技术、伺服技术、步进技术等多种技术元素在设备上的集中体现,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训空间。
(三)建设规划
拟建设工业机器人基础教学实训室、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仿真实训室和工业机器人工艺应用实训室。建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联合企业紧密参与的实训环境——贴近生产、贴近技术、贴近工艺的技能实训、仿真实训、创新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的机器人实训基地。建成后的实训基地将通过融合“理虚实”一体化教学体系,着力推动课程开发、实训开展、技能培训、竞赛集训,培养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的高技能人才。
三、我校机器人实训基地经验探讨
(一)技能竞赛成绩优良
在2016年11月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共同举办的首届全国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技能大赛(国家级一类大赛)总决赛中,我校参赛选手包揽了职工组和学生組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填补了我省在国家级一类大赛获得第一名的空白。学生参加2016年江西省大学生科技创新与职业技能竞赛智能机器人大赛中分获一、二、三等奖。2017年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TAC赛项中,机器人工作室的“暴走TNT战队”凭借出色的发挥和良好的设计,获得一等奖和最佳工业设计奖两项大奖。2018年5月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我校选手获得工业机器人赛项二等奖。
(二)以赛促教加强双师队伍建设
学校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双师”素质教师认定与管理、教师进修培训、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等制度,有效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教学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学校制定了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管理办法,实行老、新教师一对一“传帮带”,青年教师在导师的带领下开展双边听课、业务学习、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
(三)以赛促学加强特色专业建设
学校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的政策,构建以先进装备制造类及电子信息类专业为重点的专业群。重点建设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突显“机电”特色。同时重点推进在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现代教学手段与方法、评价模式等方面的研究。
(四)以赛促改加强核心课程建设
学校进行一体化课程改革试点工作,开展核心课程建设调研、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标准编写。通过理实一体、教学做一体化、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分阶段、有侧重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在实训场所、教学设施、网络课程、教材学材、数字化信息教学资源平台等方面,不断满足现代职业教育教学需求。
(五)以赛促用推进校企深度融合
我校以技能竞赛为指挥棒,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推进校企深度融合。探索校企一体化模式、订单培养模式、“工学交替”模式、实习就业一体化模式、科研攻关模式、项目合作培养模式等校企合作模式,全面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学校联合企业、行业,实现“校企行三方联动”,共同开发基于岗位能力和专业素质并重的职业化课程体系,实施“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改革。
四、机器人实训基地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是要加强实训基地规范化管理,全面实施6S管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使得实训场所运行和管理顺畅,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
二是学校承办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移动机器人”赛项省选拔赛,力争在今后两年时间内,与企业共同打造一个集技能竞赛、技能培训、技能鉴定和公共技能实训四位一体为的移动机器人世赛集训基地。
三是要按照企业的岗位要求进行教育教学,在教育过程中要融入工匠精神,加强学生良好职业道德、优秀习惯素养的教育,要有规矩意识和精进坚守的工匠精神。师生有更多出彩,为中国制造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何杰,张志平.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建设与探讨[J].电子测试,2016,(18):161-162
[2]刘朝华,邓三鹏,王振华,蒋永翔.职业院校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职教通讯,2017(3):58-59
作者简介:
刘曼(1974-),女,江西南昌人,工业自动化工学学位,教授,从事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