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理新课程标准:要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的学习方式;要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
关键词:自主型 课堂教学模式 创新能力
一、自主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和主体意识的创新人才,是时代赋予教育的神圣使命。审视传统的教育,我们培养的学生恰恰缺少一种锐意求索的内在精神。究其原因,是不少老师在教学中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活动总要在教师周密的安排下,亦步亦趋地按程序进行。学生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人”,相反,却处于一种被人指派、“辛苦劳作”的“仆人”地位。
物理新课程标准:要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的学习方式;要积极改革教学方法。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
(1)新课导入──设疑
教师可通过谈话、设问、游戏或演示实验等多种手段设置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诱发学习动机。一般要求在设疑时采取"以趣入境,以疑入境,以奇入境,以情入境",顺水推舟,导入课题。如 “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一节,上课时教师首先请学生观察两个小实验:一只灯泡分别接在一节、二节电池两端,观察灯的亮度;用不同的灯泡接在同一电池两端,观察灯的亮度。目睹此景,学生自然会产生疑问:导体中电流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在这一问题(课题)导引下,让学生自由讨论酝酿,提出猜想,然后参考课本,设计实验,检验猜想。
(2)揭示教学目标
认定目标包含教师展示目标与学生接受、认定目标的两个方面,它是“自主型”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中重要环节。如在“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一节,目标如下:1、通过实验和分析,知道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2、通过实验和分析,知道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电流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3、使学生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一段导体两端电压和流过导体的电流,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4、使学生感悟“控制变量”来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学会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目标1、2是在学生分别作完探究性实验后,由学生总结,教师强调。
(3)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探究
教师用导学案展示学习目标后,为学生确定具体的学习诱因,学生在目标导引下,自读教材完成导学案,进行巡视、答疑、辅差。
(4)初步检测
根据课内自学初步掌握的知识进行尝试性解答,检测题主要侧重于新课的概念以及识记类基础性认知目标的考察。如在“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一节,初步检测题如下:
1、一段导体两端电压为2V时电流为0.1A,当它电压为4V时,电流为多少?6V呢?
2、在研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时,接5Ω时,电压表示数1.5V,将5Ω换成10Ω,接下来的实验操作过程是: 。
(5)学生质疑
注意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在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要加以引导,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解答问题。
(6)小组讨论、同伴合作学习
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可通过实验设置情景,通过知识的迁移作用,引导学生进行分组探讨与评议,相互讨论,相互解答,及时补充、订正。适时给予学生点拨或帮助,最终解决问题。
(7)知识的巩固
教师应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概括出完整的知识结构,并巧妙地转化为板书提纲,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归纳结论:
1、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2、当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8)目标检测
新课授课结束前十分钟,教师借助导学案测试学生,待学生完成后立即公布答案和评分标准,让各学习小组或同桌邻桌交叉评定,并留少量的课外分层作业。
总之,教学模式的运用,是一个继承与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改革与创新的过程。
二、寓创新能力培养于物理教学中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已成为当前教育界和理论界之共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在教学中应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精神、引导创新实践,把知识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良好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呢?下面从四个方面谈谈我们的做法。
(1)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形成积极创新的课堂氛围
创新思维的培养,源于平时的教学过程,特别是课堂教学过程,为了实现以创新思维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目标,我们必须构建一种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师生关系和课堂环境。
(2)创设物理教学情境,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导火索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又与生产和生活紧密相连,在激发学生好奇心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讲大气压时让学生去拉马德堡半球,体会大气压的力量,联想人类生活在大气层中,鱼生活在水下,宇航员冲出大气层等。通过不同教学内容展示不同的情景,让学生感悟:什么是自然,什么是科学,从而诱发学生产生改造自然,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
(3)克服学生心理障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学生由于长期在传统的强制性方式方法下接受教育和学习,形成了一种压抑的课堂心理,其表现为:害怕说错了,不敢说;求变、求异意识淡漠;对问题的感知不敏锐;“循规蹈矩”、崇拜权威、不想也不敢怀疑等等。
(4)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强化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
创新思维开发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而这种能力只有通过逐步训练,才能获得。
结 论
探索自主型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学改革的需要,需要我们不断发展和突破教学模式,逐渐过渡到无模式教学,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充足的机会和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育的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
参考文献
[1]《物理教师》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10
[2] 《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ISBN 7-107-07027-4
关键词:自主型 课堂教学模式 创新能力
一、自主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和主体意识的创新人才,是时代赋予教育的神圣使命。审视传统的教育,我们培养的学生恰恰缺少一种锐意求索的内在精神。究其原因,是不少老师在教学中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活动总要在教师周密的安排下,亦步亦趋地按程序进行。学生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人”,相反,却处于一种被人指派、“辛苦劳作”的“仆人”地位。
物理新课程标准:要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的学习方式;要积极改革教学方法。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
(1)新课导入──设疑
教师可通过谈话、设问、游戏或演示实验等多种手段设置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诱发学习动机。一般要求在设疑时采取"以趣入境,以疑入境,以奇入境,以情入境",顺水推舟,导入课题。如 “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一节,上课时教师首先请学生观察两个小实验:一只灯泡分别接在一节、二节电池两端,观察灯的亮度;用不同的灯泡接在同一电池两端,观察灯的亮度。目睹此景,学生自然会产生疑问:导体中电流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在这一问题(课题)导引下,让学生自由讨论酝酿,提出猜想,然后参考课本,设计实验,检验猜想。
(2)揭示教学目标
认定目标包含教师展示目标与学生接受、认定目标的两个方面,它是“自主型”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中重要环节。如在“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一节,目标如下:1、通过实验和分析,知道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2、通过实验和分析,知道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电流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3、使学生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一段导体两端电压和流过导体的电流,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4、使学生感悟“控制变量”来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学会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目标1、2是在学生分别作完探究性实验后,由学生总结,教师强调。
(3)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探究
教师用导学案展示学习目标后,为学生确定具体的学习诱因,学生在目标导引下,自读教材完成导学案,进行巡视、答疑、辅差。
(4)初步检测
根据课内自学初步掌握的知识进行尝试性解答,检测题主要侧重于新课的概念以及识记类基础性认知目标的考察。如在“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一节,初步检测题如下:
1、一段导体两端电压为2V时电流为0.1A,当它电压为4V时,电流为多少?6V呢?
2、在研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时,接5Ω时,电压表示数1.5V,将5Ω换成10Ω,接下来的实验操作过程是: 。
(5)学生质疑
注意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在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要加以引导,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解答问题。
(6)小组讨论、同伴合作学习
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可通过实验设置情景,通过知识的迁移作用,引导学生进行分组探讨与评议,相互讨论,相互解答,及时补充、订正。适时给予学生点拨或帮助,最终解决问题。
(7)知识的巩固
教师应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概括出完整的知识结构,并巧妙地转化为板书提纲,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归纳结论:
1、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2、当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8)目标检测
新课授课结束前十分钟,教师借助导学案测试学生,待学生完成后立即公布答案和评分标准,让各学习小组或同桌邻桌交叉评定,并留少量的课外分层作业。
总之,教学模式的运用,是一个继承与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改革与创新的过程。
二、寓创新能力培养于物理教学中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已成为当前教育界和理论界之共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在教学中应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精神、引导创新实践,把知识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良好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呢?下面从四个方面谈谈我们的做法。
(1)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形成积极创新的课堂氛围
创新思维的培养,源于平时的教学过程,特别是课堂教学过程,为了实现以创新思维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目标,我们必须构建一种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师生关系和课堂环境。
(2)创设物理教学情境,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导火索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又与生产和生活紧密相连,在激发学生好奇心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讲大气压时让学生去拉马德堡半球,体会大气压的力量,联想人类生活在大气层中,鱼生活在水下,宇航员冲出大气层等。通过不同教学内容展示不同的情景,让学生感悟:什么是自然,什么是科学,从而诱发学生产生改造自然,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
(3)克服学生心理障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学生由于长期在传统的强制性方式方法下接受教育和学习,形成了一种压抑的课堂心理,其表现为:害怕说错了,不敢说;求变、求异意识淡漠;对问题的感知不敏锐;“循规蹈矩”、崇拜权威、不想也不敢怀疑等等。
(4)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强化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
创新思维开发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而这种能力只有通过逐步训练,才能获得。
结 论
探索自主型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学改革的需要,需要我们不断发展和突破教学模式,逐渐过渡到无模式教学,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充足的机会和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育的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
参考文献
[1]《物理教师》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10
[2] 《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ISBN 7-107-070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