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患者红细胞补体受体I型分子密度相关基因多态性与其数量变化的研究

来源 :临床肝胆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j1019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乙肝后肝硬化代偿和失代偿患者红细胞CR1分子数量及其与CR1密度相关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探讨肘炎后肝硬化红细胞膜分子的变化在肝硬化疾病发展中的意义。采用酶免疫分析间接法检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红细胞CR1分子数量;用PCR,HindⅢ酶切和凝胶电泳法检测红细胞CR1密度相关基因多态性。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红细胞CR1分子数量下降(P<0.01),失代偿者尤为显著(P<0.01)。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红细胞CR1分子数量下降与肝硬化发生,发展有关。红细胞CR1分子数量表达下降主要与后天性因素有关。对乙肝后肝硬化患者
其他文献
北航天汇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成立已经近10年,北航留学人员创业园也在不断进取中走过了3年。回首往事,总结我们的工作历程,发现其中有一些有益的经验可以和大家共同分享。
为了阐明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对肝纤维化的影响.4组共170例患者治疗(或观察)前后分别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其外周血中的HBV DNA及YMDD变异株,用RIA法检测肝纤维化血清指标.治
细胞黏附分子(adhesion molecule)是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ECM)相互接触和结合的一类分子,以其配体和受体结合的形式参与重要的生理和病理过程.肝脏病的发生发展与细胞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相继实施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作为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的结合点,中国高等教育在实施两个战略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与此同
【正】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六类计划,1990年5月28日至6月1日在西班牙港召开了“散居”非洲人、华人和印度人与新的社会文化环境相互影响问题国际学术会议。来自中国、印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创新成果层出不穷,国家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臼益显示出其鼓励发明创造、促进科技进步、推动国家经济迅速发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组建于1999年9月,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与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和陕西省共建。现为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
项目提供单位:华南理工大学。特点和技术指标:该成果运用外加物理场强化提取、磁性树脂吸附、多元配位层析和电磁诱导膜分离结晶等现代化分离纯化新技术,并相互集成、相互交叉,可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其最主要的生物活性肽为血管紧张素Ⅱ(AⅡ).在循环与组织局部中均存在R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