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群体意识;集体荣誉感;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9—0068—01
水平一阶段的学生年龄阶段基本在六岁至八岁之间,这一年龄段的学生一般智商较高、视野较广、束缚少、有闯劲,大多是独生子女。但优越的生活条件和家庭中掌上明珠的地位使他们习惯了以“我”为中心,形成了任性专横、性格孤僻、感情脆弱、自控制能力差、群体观念差等不健康的性格。因此,对于水平一阶段学生群体意识的培养不仅十分重要,而且必不可少。
一、从情绪体验出发,使水平一阶段学生具有凝聚力,从而增强学生对群体的向心力
情绪体验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而引起共鸣的一种情感。认识是情绪检验的基础。情绪体验随着认识的发展而发展。如果学生对群体越来越依恋、越来越有向心力,那么这个群体就有凝聚力、吸引力。
那么,怎样才能使水平一阶段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具备凝聚力呢?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要激发学生对所在群体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例如,在水平一阶段体育教学中,我们为学生制作了小红花,每节课得到小红花的学生会欢呼雀跃、高兴异常,这种自豪感使他们能根据群体的要求调节自己的行为。他们知道,如果自己上课时迟到或者听课不认真、动作完成得不好,就会得不到小红花。其实这种朦胧的意识就是一种群体荣誉感。当他们这种要挂花的心理得到满足的时候,这个群体无形中就增强了凝聚力。
因为比赛正好是体育教学根据学生争胜好强的特点,把教学内容设计成各类比赛项目,让学生在竞赛中体会与人竞争、与已竞争的乐趣,培养学生自强意识和群体观念的一种行为。比如,在队列、队形、广播操教学、武术套路练习中,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自选“指挥官”,并留给一定时间进行练习,然后开始比赛。一个小组进行比赛,其他小组充当裁判。比赛可极大地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也增强了各小组内部的凝聚力。
二、着眼于学生之间的互动,将合作性教学纳入到课堂教学目标中,促进学生群体意识的发展
合作学习就是有效依靠小组所有成员的个人学习、互相学习未完成学习的任务。因此,为了激发小组成员认真地进行互相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一些模式来激励学生。例如,让小组的每个人完成一个学习内容或一次测验,将其结果进行汇总,按小组的成绩决定奖励;或者将小组得分进行平均,以平均分作为奖励的依据等等,这样不仅会给小组其他成员带来进步,而且也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相互鼓励、相互激发的群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三、利用无意注意规律启迪水平一阶段学生对群体的依恋
水平一阶段学生的特征是干什么事情都从兴趣出发,指向性、集中性、情感性等不容易专一,注意力容易转移。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无意注意进行正面教育。无意注意是心理活动的一种过程,是一种自然发生的、不需要做任何意志上努力的注意。小学生自我控制力差,他们的注意往往大多是无意注意。根据这一特点,在体育课上培养学生群体意识的时候,教师可力求从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出发,以便引起无意注意,因为水平一阶段的学生都爱玩、好动。例如,可运用“黑猫警长”、“冲过火力网”等游戏,这些游戏都要求学生有很强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可以使学生在玩中体验到有组织、有纪律的群体才有“战斗力”。
教师还可运用一些器材、道具等物品来吸引学生。如,教师在上“投掷”课时,可让学生每人带一块手帕,将抛掷物包起来,鲜艳的手帕在投掷课中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达到了练习的效果。
四、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同伴,产生群体意识
要使学生感知到群体的存在,首先就要使他们认识到人类有着伟大的爱的情感,继而培养他们对同学、对他人的这种友爱之情。这时候就需要体育教师运用语言及行动来努力营造一个人人关心、互帮互助的氛围。如,每个班都会有几个心理脆弱、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对这类学生,教师要多给他们一份关爱,时时用亲切的语言、真诚的微笑来帮助他们。在练习中,只要有一点进步就予以表扬,并在班上选出责任感强、富有爱心的学生与他们结成小伙伴,使他们在群体的关爱中感受到温暖。
目前,群体意识的培养还只是局限于课堂教学和一些群体活动中。教师要针对当代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在群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努力为每个学生创造出有利于发挥他们特长的环境和机会,使群体中的每一个学生都满怀信心地依靠于这个群体。
编辑:王金梅
【中图分类号】 G6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9—0068—01
水平一阶段的学生年龄阶段基本在六岁至八岁之间,这一年龄段的学生一般智商较高、视野较广、束缚少、有闯劲,大多是独生子女。但优越的生活条件和家庭中掌上明珠的地位使他们习惯了以“我”为中心,形成了任性专横、性格孤僻、感情脆弱、自控制能力差、群体观念差等不健康的性格。因此,对于水平一阶段学生群体意识的培养不仅十分重要,而且必不可少。
一、从情绪体验出发,使水平一阶段学生具有凝聚力,从而增强学生对群体的向心力
情绪体验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而引起共鸣的一种情感。认识是情绪检验的基础。情绪体验随着认识的发展而发展。如果学生对群体越来越依恋、越来越有向心力,那么这个群体就有凝聚力、吸引力。
那么,怎样才能使水平一阶段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具备凝聚力呢?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要激发学生对所在群体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例如,在水平一阶段体育教学中,我们为学生制作了小红花,每节课得到小红花的学生会欢呼雀跃、高兴异常,这种自豪感使他们能根据群体的要求调节自己的行为。他们知道,如果自己上课时迟到或者听课不认真、动作完成得不好,就会得不到小红花。其实这种朦胧的意识就是一种群体荣誉感。当他们这种要挂花的心理得到满足的时候,这个群体无形中就增强了凝聚力。
因为比赛正好是体育教学根据学生争胜好强的特点,把教学内容设计成各类比赛项目,让学生在竞赛中体会与人竞争、与已竞争的乐趣,培养学生自强意识和群体观念的一种行为。比如,在队列、队形、广播操教学、武术套路练习中,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自选“指挥官”,并留给一定时间进行练习,然后开始比赛。一个小组进行比赛,其他小组充当裁判。比赛可极大地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也增强了各小组内部的凝聚力。
二、着眼于学生之间的互动,将合作性教学纳入到课堂教学目标中,促进学生群体意识的发展
合作学习就是有效依靠小组所有成员的个人学习、互相学习未完成学习的任务。因此,为了激发小组成员认真地进行互相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一些模式来激励学生。例如,让小组的每个人完成一个学习内容或一次测验,将其结果进行汇总,按小组的成绩决定奖励;或者将小组得分进行平均,以平均分作为奖励的依据等等,这样不仅会给小组其他成员带来进步,而且也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相互鼓励、相互激发的群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三、利用无意注意规律启迪水平一阶段学生对群体的依恋
水平一阶段学生的特征是干什么事情都从兴趣出发,指向性、集中性、情感性等不容易专一,注意力容易转移。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无意注意进行正面教育。无意注意是心理活动的一种过程,是一种自然发生的、不需要做任何意志上努力的注意。小学生自我控制力差,他们的注意往往大多是无意注意。根据这一特点,在体育课上培养学生群体意识的时候,教师可力求从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出发,以便引起无意注意,因为水平一阶段的学生都爱玩、好动。例如,可运用“黑猫警长”、“冲过火力网”等游戏,这些游戏都要求学生有很强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可以使学生在玩中体验到有组织、有纪律的群体才有“战斗力”。
教师还可运用一些器材、道具等物品来吸引学生。如,教师在上“投掷”课时,可让学生每人带一块手帕,将抛掷物包起来,鲜艳的手帕在投掷课中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达到了练习的效果。
四、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同伴,产生群体意识
要使学生感知到群体的存在,首先就要使他们认识到人类有着伟大的爱的情感,继而培养他们对同学、对他人的这种友爱之情。这时候就需要体育教师运用语言及行动来努力营造一个人人关心、互帮互助的氛围。如,每个班都会有几个心理脆弱、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对这类学生,教师要多给他们一份关爱,时时用亲切的语言、真诚的微笑来帮助他们。在练习中,只要有一点进步就予以表扬,并在班上选出责任感强、富有爱心的学生与他们结成小伙伴,使他们在群体的关爱中感受到温暖。
目前,群体意识的培养还只是局限于课堂教学和一些群体活动中。教师要针对当代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在群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努力为每个学生创造出有利于发挥他们特长的环境和机会,使群体中的每一个学生都满怀信心地依靠于这个群体。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