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优势?关注民生

来源 :民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1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3日和5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和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相继在京召开。会议期间,以民进中央名义提交的提案31件,这些提案内容涵盖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及环节,既有涉及教育、文化、出版等老阵地的提案,也有涉及农田污染治理、气象灾害预警、稳定村医队伍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新领域的提案。现选取本次两会递交的部分民进中央提案,供大家学习交流。
  在城镇化进程中办好农村教育
  【提案背景】
  城镇化进程中,伴随着农村人口持续、大规模地向城市流动,农村适龄儿童出现了规模化进城就学现象。农村学校不断萧条化、边缘化,乡镇生源质量降低、数量下降,教育资源闲置,不少农村学校出现了空壳化现象。与此同时,农村教师也开始由农村到城市的规模化流动。进一步恶化了农村教育的生态和环境,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发展。
  【具体建议】
  1.关注农村学校布局与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动态关联性,构建与城镇化相匹配的动态、灵活、弹性的现代农村教育制度。长远规划设计现代农村教育制度,既要在城镇集中建设好规模化的义务教育学校,为引导、支持和帮助农村居民城镇化提供配套的公共服务;又要通过租赁校舍、培训教师、设置流动学校等,避免教育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2.在战略上凸显乡镇教育主体地位,不能将乡镇教育视为城区教育附庸。在优质教师补充、标准化学校建设和寄宿制学校改造等项目实施中,加大对乡镇教育的投入力度,提升乡镇初中教学质量。
  3.实施农村学校教育经费特殊政策。改变村小教育经费和公用经费单纯按照生均人数拨付的预算机制,对学生人数不足100人的村小,除按生均拨付经费外,应以校点为单位,安排1万元~2万元的“保底公用经费”,保障村小正常运转;针对不同规模的村小建设,制定国家标准,建立中央、省、县共担的经费保障机制。
  4.实施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制度。对学生规模小于50人的村小,可实施特许建设制度。这些学校在接受区县教育主管部门指导的同时,接受省级或市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备案管理。享有特殊的师生比配置、特殊的设备配置标准。
  5.特别关注民族地区、山区和贫困地区的农村学校建设和发展,将办好小规模学校列为政策支持重点。对“山大沟深”地区儿童,应因地制宜地设置方便儿童就学的教学点,保证他们步行40分钟内到达学校;对路途较远、中午不便回家就餐的儿童,要继续实施和完善“午餐营养支持行动”,由教育和卫生部门制定营养计划,列入省级预算,并予以专项保证。
  6.设计多元的农村课程教学改革方案。改革课程设计和管理制度,解决农村学校课程的城市中心主义倾向,彰显城乡不同的课程资源优势,开发不同特色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切实提高农村课程的吸引力,有效遏制农村学生流失。
  7.实施“以县为主”县区内教师轮岗制度。以就近流动为原则,建立不少于3年的校长和教师定期轮岗制度,注重轮岗教师和校长的考核;教师的配置应向村小和教学点倾斜,设立特殊岗位津贴。
  尽快化解普通高中债务
  【提案背景】
  近年来,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各地普遍对高中学校,特别是县级和农村地区的普通高中学校进行了一定规模的扩建或迁建工程,这极大地改善了高中学校的教学硬件条件。但是,这种校园建设大多数是通过举债的方式进行的,其债务规模已远远超过了学校的偿债能力。截止到2010年年底,我国普通高中债务总额达到1600亿元。
  高中债务的规模巨大,使学校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地方政府“负债”建设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现象,在“吃饭靠财政,发展靠借债”的大环境下,普通高中负债只是各种建设冲动中的一个表现。高中债务是长期积累而成的,化解难的原因主要有:示范性高中的大规模持续建设;政府对高中教育的财政投入不足以化解债务;高中收费的逐年减少,使得通过收费化解债务的计划落空;缺乏债务的化解途径,学校偿债能力低,导致很多学校旧账未还,新债又添。
  【具体建议】
  1.将负债问题纳入示范性高中评估体系。修改《示范性高中评估细则》,加入与学校负债问题相关的评估内容,以规范和约束普通高中学校的盲目借贷行为。通过评估对学校负债数额、规模、贷款期限等方面加以制约,限制示范性高中负债总额。引导政府和学校树立正确的教育政绩观,坚决限制地方政府对学校的融资担保行为,避免不顾经费短缺和自身承受能力,产生新的难以偿还的债务。
  2.强化政府对教育投入的主体责任。把高中学校的校舍维护、重要硬件设施添置和维修等必要开支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保障学校的正常发展,避免因此产生新的债务;对已有负债,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增加转移支付,帮助其偿还债务,尤其要加大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偿债能力差的高中学校的资金支持力度。
  3.适当提高高中学校学费标准。普通高中教育非义务教育,可以根据各地实际适当提高收费标准,逐步增加学费在培养成本中的比例,使学校通过合理合法收费收入的方式承担相应化债责任。
  4.建立普通高中债务化解机制。争取政府与社会支持,采取市场化方式引导社会资金解决建设资金。通过出让闲置校舍、社会捐资、转让股份等方式,拓宽经费来源,多渠道多形式筹集偿债资金。
  教育减负要从深化教学改革做起
  【提案背景】
  教育减负的实施,关系到教育均衡发展和国家未来人才的培养。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减负,出台了数项举措,可谓“减负一直在进行”。但在调研中了解到,教育改革中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内容基本没变。初中到高中同一课程部分内容重复设置,缺乏必要的衔接;教改、教研和教学脱节,难度不断加大,加重了学生和教师的负担。教育减负需要从深化教育内部教学改革做起,需要全社会的共同支持。
  【具体建议】
  1.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内容,率先减负。   教学改革不变,难以根本减负。应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只增不减”、“越减越重”的现状,对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设置重新梳理和研究,使各个年级的教学大纲与课程设置相协调;每个年级的教材要与教学大纲相协调;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的教学内容要与教材相协调,促使减负规定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坚持科学减负。应考虑到广大农村及不发达地区的情况,整合课程资源,降低课程标准,降低必修课的难度及课程数量。引导不同学校的特色多样化,促使学校从传统的分层结构走向分类发展;鼓励课程多样化,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多彩的学习经历;课程内容要增加选择性,增设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选修课和活动课;允许同一学科的梯度和层次性,因人而异,让学生自主选择。改变机械重复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产生责任感、使命感。
  2.教研教学结合,综合减负。
  (1)教研员真正做到深入教学一线。鼓励教研员走出办公室,走进学校,通过课堂教学传输新课改的精髓。实行跟进式教学指导制度,与骨干教师同台示范,进行案例研讨,与教师合作探究和建立平等对话关系。教研员既要指导教师的专业成长,更要引领教师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2)探索教研员流动工作制度。教研员在岗工作满5年,要到基层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实践半年至1年;教研员要固定联系城镇和农村各一所学校,尤其要鼓励教研员定期深入到农村和薄弱学校,切实帮助其提高师资水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推广经验,引领减负。
  要彻底改变通过加班加点和布置过量的作业来维持教学质量的做法,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关键在于打造高效课堂,增效减负。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因材施教,实施个性化、特色化教育,更多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4.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全面减负。
  目前高考制度对学生成才观念、家长教育观念的影响巨大,唯有创新教育评价和教学质量监测机制,合理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以升学率作为政绩,不以分数作为指挥棒,不以高考定终身,而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培养合格的劳动者为成才的衡量标准,才能真正做到减负。
  加大农田残膜污染治理力度
  【提案背景】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使用地膜已成为确保农业高产稳产的重要手段,但是使用地膜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以棉花种植为例,近年来单产在逐年下降,多年的丰产田还不如新开荒的地产量高。后经技术人员调查发现:种植棉花3年~5年的土地,平均废膜残留量13.5克/平方米,每亩平均残膜残留量8.99公斤;8年~10年的土地,亩平均存废膜量12.5公斤,土地减产达7%;种植13年以上的土地,平均亩废膜量在34.3克/平方米,每亩平均22.87公斤,减产达17%;污染最重的土地残膜残留量每亩在40多公斤。残膜需要200年~400年才能分解,多年的残膜没有回收,与土混杂在一起,在耕地表层的30厘米中形成不透气、不返墒的板结层。残膜影响了农作物吸收氧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也严重影响了土壤的再生产能力。导致地膜回收难、残膜污染严重的原因主要有:农用地膜质量标准不高,导致废旧农膜回收利用较难;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废旧农膜引起的农业面源污染正在加重;对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扶持力度较弱,农民回收和企业回收加工利用积极性不高;针对地膜回收缺乏全国性规范性文件。
  【具体建议】
  1.制定新的农用地膜生产标准。目前使用的地膜太薄(厚度为0.005毫米~0.008毫米),容易破碎是造成地膜回收难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从源头上防止、限制不符合国家质量技术标准的超薄地膜进入农资市场,建议国家将农用地膜生产标准定为:厚度为0.016毫米~0.020毫米。
  2.加大宣传教育,提高回收地膜的自觉性。防治地膜污染要加大宣传教育,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白色污染”的危害性,提高各级领导、生产销售企业以及使用地膜的农民群众对地膜污染危害的长远性、严重性,恢复困难性的认识,提高回收地膜的自觉性。
  3.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对于交回废旧地膜的农民,购买新标准农用地膜给予一定的价格优惠,鼓励农民回收农用地膜。对从事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的企业,用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方式予以扶持,并依据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给予税收减免、税收返还和享受农用电价格等优惠政策。
  4.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对地膜的生产、利用、销售、废旧地膜的回收环节做出明确规定。明确地膜生产企业的责任和处罚标准,对于生产、销售厚度小于0.008毫米农用地膜的企业,由政府质监、工商等部门责令其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一定的罚款;明确地膜使用者的责任和处罚标准,对在农田或者其它农业用地随意弃置、掩埋或者焚烧废旧农膜的,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造成农业环境污染的,处一定数额的罚款。
  建设我国气象灾害预警终端
  【提案背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气象灾害已成为社会经济的最大破坏者之一,造成的损失数量每年达到2000亿元~3000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以上。2010年我国因灾害损失更是达到5339亿元。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意见》明确要求:积极推进建设气象预警信息体系,加快气象预警信息传递接收终端建设。
  气象事业发展的历程证明,防灾减灾,预警先行。国际经验例如日本的防灾减灾工作,也是重点围绕预警,相对于减灾,在重大自然灾害中保护民众生命,预警是否有效往往起决定性作用。
  目前,我国在灾害预警工作推进中存在的困难主要有:
  1.已有的预警信息传播体系包括:广播、电视、报纸、网络、手机短信,及农村大喇叭。其整体特点是:白天多,夜间少;城市多,农村少;被动多,主动少。
  2.在重大灾害发生时,断电、基础设施损坏常伴随发生。   3.重大气象灾害预测预报的特点是越临近越准确,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3个小时内的预报准确率最高。由于我国许多边远农牧区接收不到手机信号,在如此紧迫的时间内只有无线广播的工作效率能够做到信息短时全覆盖。
  【具体建议】
  1.建立全国性的以无线广播为主要手段的终端气象预警体系,构建使用具有预警功能的收音机为终端的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即以我国现有广播体系为基础,建立包括农牧林区居民以及易受灾地区城乡居民在内的预警信息发送接收体系,以达到“灾前预警减灾,灾后沟通赈灾”目的。
  2.气象预警体系应由国家气象部门牵头完成布置,以利于达到快速推进与准确布点的目标。
  (1)现有广播平台每个站点覆盖半径达150公里~250公里,基本涵盖了我国全境,可以直接利用,无须再投入人财物进行网点重复覆盖,更加符合我国农村牧区地域辽阔的实际情况。
  (2)预警终端具有自主发电(手摇式)和无线电波远程控制开关功能,能够实现长时间待机并主动预警的功效。考察国内现在已有类似产品,均已能够满足上述基本需要,可依托气象部门各县所在的气象信息员和气象助理员体系发放该设备,实现项目的快速启动。
  3.可考虑在灾害频发的省市进行试点。由国家发改委立项,中央财政拨付50%、省自治区承担30%、市县承担20%资金,试点1年。之后根据试点情况在全国气象灾害多发的省市进行推广。
  尽快稳定村医队伍
  【提案背景】
  村卫生室作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网底”,是公益性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着为农民群众提供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和多发病、常见病的初级诊治职责,在农村卫生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
  按照国家要求,各地村卫生室已陆续开始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但由于国家政策扶持力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补偿方式不合理、管理不到位等原因,目前村卫生室建设面临困境,村医队伍现状堪忧。
  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零差价制度后,村医面临多数村医收入减幅较大,严重影响村医队伍稳定;村医待遇低、压力大,养老保险、医疗责任保险等社会保障问题滞后,普遍存在后顾之忧,工作积极性难以调动;基本药物药品目录比较单一、部分药品中标价格高于市场价格;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重、难度大等困境。
  【具体建议】
  1.参考村干部相关待遇,给村医提供与村干部相同或相近的稳定生活补助或岗位补贴。对在岗老村医到龄离岗后给予一次性退养补助。对已经离岗退出的村医和目前在岗、但不具备村医条件而清退的村医给予一次性退出补助。
  2.改革村卫生室管理体制,明确村卫生室公共服务属性。把村卫生室明确为卫生院系列,在乡镇卫生院的领导下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工作。理顺村卫生室及村医的隶属关系,将村卫生室的人事和业务监管等交由乡镇卫生院进行管理,而村医的组织关系隶属村支部,体现公共服务属性。
  3.加大村卫生室建设投入,合理规划村卫生室建设。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将村级卫生室建设投入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市、县两级财政加大对农村卫生室建设的投入力度。要综合考虑服务人口、服务半径、交通和地理位置等因素,合理设置村卫生室。
  4.建立村医养老保险、医疗责任保险制度,稳定村医队伍。人事社保和财政部门应根据农村实际,因地制宜研究建立覆盖所有村医的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医疗责任保险制度,解决村医后顾之忧,稳定村医队伍。
  5.建立有效的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鼓励、引导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以上的人才到村卫生室执业。在大力培养乡土医生的同时,积极鼓励上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进村支医,探索引进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到村卫生室工作,逐步充实加强村医队伍。
  6.合理补充基药目录,加强基药招投标管理。及时更新、调整补充基本药物目录,对上了目录的药品要保证供应。加大基本药物医药招投标整治力度,确保药物以合理低价进入村卫生室。
  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工作
  【提案背景】
  近年来,我国社区矫正工作取得了成效,多地还进行了各种有益探索,但仍存在法律法规不完善;社区矫正队伍力量薄弱、业务素质不高;服刑人员人户分离现象突出,出监后查找困难;社区矫正对象档案资料收集不齐,人数统计不准等问题。
  劳教制度废止后,群众普遍关注如何处理好对轻微违法行为的惩治和矫正问题,加强社区矫正工作势在必行。
  【具体建议】
  1.完善社区矫正相关法规。进一步修订《社区矫正实施办法》,明确司法行政机关的执法主体地位、完善判决前人格调查制度、增加社区矫正工作的形式和手段、完善社区矫正人员结构等。适时开展立法调研,为进一步构建完整的社区矫正法律体系摸清情况。
  2.建设社区矫正专职及后备工作队伍。司法机构应有专职人员从事社区矫正工作。加强对专职队伍的职业化培训,使其具备履行社区矫正工作的业务素质及指导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开展矫正工作的能力。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加快高等院校社区矫正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引导法律、心理、社工等相关专业学生毕业后选择社区矫正职业。司法行政部门与各高等院校社会工作系、社会工作科研院所、专业性强的社会机构建立稳定的合作机制,构建专业社会支撑平台,提高社区矫正志愿服务水平。建立对社区服刑人员矫正效果的测评体系,对工作效果进行科学评估。
  3.严格各项监管程序。一是成立社区矫正审前社会调查评审专门机构,实行公安、检察、法院、司法行政等部门整体联动机制,全面调查、准确评估拟矫正对象社会危险性和再犯罪可能性,就拟矫正对象是否适用社区矫正提出意见,实现审、矫工作无缝对接。二是新入矫人员在交付执行上,相关部门要严格按照“见人建档”原则进行审核、交接,定期与社区矫正机构“对账”,防止“见人不见档、见档不见人”。三是建立入矫人员考勤制度。相关部门加强监督,确保入矫人员不脱管、不漏管,对于违法违规的入矫人员,及时给予相应惩罚。
  4.规范社区矫正档案管理。一是由各地矫正机构对社区矫正建档工作进行全面梳理,统一规范建档表格和填写内容等,并将风险评估、心理矫治、手机定位有机融入档案中,提升档案管理质量。二是建立社区入矫人员基本信息数据库并及时更新。
  5.运用科技手段创新社区矫正管理模式。利用信息管理平台、电子定位等技术,实现入矫人员区域监管、信息交互、越界警告、考核管理等功能,有效掌握其行踪,对违反规定的人员及时加以管控,变事后掌握为事前事中管理,实现“人防”向“技防”转变。
其他文献
2012年11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俞正声同志出席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大精神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理论性和指导性。讲话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指出统一战线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大精神,最根本的是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不放松、不偏离。  民进刚刚完成中央和省级组织换届,与人事更替相适应地做好政治交接,
【摘要】“经济飞地”模式的深度发展与行政区划和协同机制间的矛盾冲突,越来越成为区域协调发展、区域治理项下的常见课题。加强对“飞地”发展的立法供给和政策指引,促进区域治理统筹创新,激发区域协调发展动能,进而以“飞地”区域法制发展助推国家治理现代化势在必行。  【关键词】飞地 深汕特别合作区 区域法制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
【关键词】社会主义 苏联 越南 拉美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D033.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9.17.003前言  社会主义国家自诞生以来取得的成就已经为人类和平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苏联作为当时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中心,曾在人类和平、进步和发展的斗争事业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证明了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
编者按:3月17日下午,民进学习贯彻两会精神座谈会在京举行。座谈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教授吴碧霞,全国政协委员、现代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臧永清,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心内科主任霍勇先后介绍了个人的履职情况和参加两会的体会。  要想开好两会  需要长期的关注有备而来  蔡继明  我结合这次全国两会谈五点体会:
2008年北京奥运会空气质量成功保障是我国区域大气污染治理的成功典范。近三年,京津冀等区域大范围的严重灰霾污染频发,迫使区域污染共同治理提上了常态化的日程。北京2014“APEC蓝”再次显示了区域污染协同控制的良好环境效益,使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区域污染协同防治是环境质量改善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工作时,更是对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和污染共同治理提出了非常明确和具体的要求。  目前,虽然
【摘要】非政府组织公信力的不足是一种公共理性价值观的缺失和社会多元治理结构不健全的映射。政府必须有意识地推动有关非政府组织法律法规的建设,针对非政府组织出台专门的规范条例;建立非政府组织的内外约束机制;与其他社会主体有效互动,从而使其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接近或代表现代公共理性。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 公信力 公共理性    非政府组织的公信力建設定位  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
回顾一年来在浙江大学的本职工作,以及在民进浙江省委会和省政协科教委的兼职工作,我感受颇多。  作为新任民进浙江省委会副主委和民进中央委员,我珍惜各种机会,积极参加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和知识水平。今年,我先后参加了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民主党派干部进修班和民进新一届中央委员培训班的学习。这些系统的学习不仅增强了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理解和认识,而且增强了
【摘要】20世纪70年代,为应对不断推高的石油价格,丹麦能源行业开始转型。丹麦能源政策最初主要集中在增加国内能源生产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两个方面,并开始注重能源供应系统的安全性、环境的低污染性和社会的低成本性。丹麦成功地使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脱钩,主要归功于热电联产、可再生能源生产和节能。通过政策导向促进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也使能源消费结构发生了重大转变。可再生能源保证了能源供应安全,是丹麦为实现205
近期,《中国电视报》在《京华杂谈》版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日趋减少的京城老话儿》,问题提得中肯、及时、必要。但是,在“京城老话儿”的书面化上,颇多值得研究处。此文很有代表性,因此,笔者想把问题展开。  文中说“京城老话儿”称壁虎为“歇里虎子”。书面“歇里虎子”不确,应为“蝎里虎子”,即蝎虎。壁虎形似蝎且以蝎为食,故名。据说,壁虎食蝎前,故意先让蝎子蜇自己产生快感,以致浑身哆嗦。又据说,因为壁虎常食蝎子
王立平(国家一级作曲家):    音乐创作人应把观众当上帝,保持对观众及经典作品的敬畏之心,保持积极向上、眼睛向下的精神,找到人民的共同需求,唱出更多人的心声与希望。唯有如此,才可能留下更多口口相传的作品。    李亚威(国家一级编导):    我要用我的眼睛架一座桥,一头是大海边的特区,一头是大山里的彝族,人们顺着我的视线看过去,就能看到这个民族多彩多姿的文化遗产和不断进步的文化活力,从而感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