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本人亲身感受这一轮高中新课程的教学和调查、交流周边高中数学教师的过程中发现,高中数学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上存在许多问题:
1.教学理念方面
新课程标准要求是“教师具有在教学中开展信息技術与课程整合、进行教学改革研究的意识”。而大部分高中数学教师的认识局限于“增加信息量”和“激发学生兴趣”,忽视了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其他用处,比如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静止的知识动态化、创设情境、拓展时空、发展能力等。
2.教学设计能力方面
高中数学教师需要“能够正确地描述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并能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能为学生提供各种运用技术进行实践的机会,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能应用技术开展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教学过程的评价”;而在应用信息技术的时候,大多数教师能够意识到信息技术创设环境的重要性,但是在创设有效的教学环境上存在困难:在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上存在着方法单一和过于传统的问题,忽视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
3.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方面
高中数学教师虽然“掌握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的方法,掌握常见教学媒体选择与开发的方法,掌握教学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掌握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过程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方法”。而有极少数教师用信息搜索和网络来备课。
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师应积极地探索和研究,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完善教学思路,提高自身的数学专业素质和教学信息化设计能力。
一、课堂教学观念的转变是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前提
高中数学的教学设计必须立足于教学大纲与教材,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的搞好教学设计。在教学中,存在许多难理解和难掌握的知识点,所以教学中可以实行分层教学。采纳学案导学制,做到课前先自主预习、课上教师重点开讲归纳体会、课后激发学生潜力进行能力拓展等逐层提高的学习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真正做到课前起点放低,课上重点突出速度放慢,课后能力逐步加深的教学策略。在课堂上尽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不断尝到成就感,教师起到导的作用。教师学习了相关资料后,展开对信息素养认识的讨论,谈学习心得,既认识到了信息化教学的意义,又对自己在信息化教学中的角色有了一个正确的定位,认识到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和指导者,教师和学生是互动关系,教师给学生以引导和帮助。信息化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学习环境,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充分利用多媒体,转变数学课堂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从“文本”到“人本”。
二、营造高中数学信息化氛围是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必要条件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人们在阅读时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接收效果将大大增强。所以在数学信息化教学条件下,多媒体课件承载着丰富的教学信息,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信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体验课件中的信息获取知识,加深对知识的领悟。
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中的周期现象时,开头可以设计动画视频,屏幕上出现波涛汹涌的江水拍打着岸边,波浪一波接着一波,目的是把学生引入潮水周期现象的那种意境。又如在学习三角函数的图像时,用几何画板画出正弦曲线、余弦曲线,把他们比喻成一座座整齐匀称的小山,连绵起伏,周而复始。将两者放到同一坐标系中,又比喻为两条巨龙在追逐。在展示正切曲线时,让学生发挥自己想象的翅膀,有的比喻为从天而降的瀑布,飞流直下,有的比喻为无数条缓缓流动小溪,无声无息,源远流长。经这样的形容,三角函数的图像活起来,美起来,学生对他们的周期性、单调性的理解容易多了,同时也对这些曲线产生了特有的情感,触发学生的各种联想,产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精神,从而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信息技术的特性决定了它在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上存在潜在的优势,我们从学生记忆的心理特点出发,利用信息技术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营造易于兴趣产生的心理环境,激发学生对记忆内容的兴趣以及维持学生对记忆内容的兴趣,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避免机械重复的记忆带来的枯燥感,从而提高记忆的效率和效果。
例如在学习圆锥曲线时,其圆锥曲线的概念的引入,可以利用平面去截圆锥面得到,平面在不同的位置分别得到不同的圆锥曲线,这些学生们可以想象出。但是,当课本给出定义时学生不太理解。这时,利用几何画板动态展示圆锥曲线的生成过程,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形成过程历历在目,鲜明活现地呈现在眼前,学生理解起来容易多了,疑窦被解开。学习兴趣大增,大大增强记忆效果。因此,为了提高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必须精心创设数学信息化氛围,才能更好地推进数学新课程改革。
三、开展专题培训是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主要途径
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积极参与计算机等多媒体的操作及数学教学课件的制作等方面的培训,这也是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主要途径。
一方面,会熟练使用WORD进行文字处理,使用EXCEL进行公式运算,使用PPT或flash修改和制作课件,使用几何画板和超级画板进行数学图像的绘制,能够在互联网上搜索数学学科的资源,并下载和整合,会收发电子邮件,建立、修改自己的微博,掌握电脑绘画、网页制作、简单的FLASH动画制作、视频下载、转化和截取,多媒体的安装与连接,电子白板的交互使用等等。
另一方面,要求教师能有效整合数学学科的信息技术与课程,学会信息化教学设计。通过学习优秀案例,完成一节或一章的设计,并进行展示。教师必须写出信息化教学设计。评价其信息化教学能力,不仅要听课,了解其信息意识与信息技能有否增强,而且要看其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教师应制定出实施信息应用课的计划,然后认真设计好信息化教学的方案。最后,通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价表,来评价每位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四、组织学习研讨是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高的重要手段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高过程中难免出现许多难解的问题,组织高中数学教师学习研讨是解决诸多问题、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有效方法。
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认识自己在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方面的不足和误区,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因为信息化而削弱学生的常规训练,数学教师要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不能把学生当做被动者和被灌输者的对象,要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不能因为信息化的存在而忽略了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也不能让信息化代替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只有不断交流研讨,改进教学方法,才能充分利用信息化的优势,把学生培养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主人。信息化教学有优点也有弊端,要扬长避短,数学信息化教学仅仅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是一种先进的工具,并不是万能的。还应清醒地识到,它是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当,能为课堂教学带来许多惊喜;反之,则带来无比烦恼。我们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经常组织学习研讨,努力寻找信息化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点,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优点和优势,取长补短,共同努力,不懈学习,积极探索,创建适合当前中学教学的最佳信息化教学模式。
1.教学理念方面
新课程标准要求是“教师具有在教学中开展信息技術与课程整合、进行教学改革研究的意识”。而大部分高中数学教师的认识局限于“增加信息量”和“激发学生兴趣”,忽视了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其他用处,比如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静止的知识动态化、创设情境、拓展时空、发展能力等。
2.教学设计能力方面
高中数学教师需要“能够正确地描述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并能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能为学生提供各种运用技术进行实践的机会,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能应用技术开展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教学过程的评价”;而在应用信息技术的时候,大多数教师能够意识到信息技术创设环境的重要性,但是在创设有效的教学环境上存在困难:在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上存在着方法单一和过于传统的问题,忽视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
3.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方面
高中数学教师虽然“掌握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的方法,掌握常见教学媒体选择与开发的方法,掌握教学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掌握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过程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方法”。而有极少数教师用信息搜索和网络来备课。
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师应积极地探索和研究,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完善教学思路,提高自身的数学专业素质和教学信息化设计能力。
一、课堂教学观念的转变是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前提
高中数学的教学设计必须立足于教学大纲与教材,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的搞好教学设计。在教学中,存在许多难理解和难掌握的知识点,所以教学中可以实行分层教学。采纳学案导学制,做到课前先自主预习、课上教师重点开讲归纳体会、课后激发学生潜力进行能力拓展等逐层提高的学习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真正做到课前起点放低,课上重点突出速度放慢,课后能力逐步加深的教学策略。在课堂上尽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不断尝到成就感,教师起到导的作用。教师学习了相关资料后,展开对信息素养认识的讨论,谈学习心得,既认识到了信息化教学的意义,又对自己在信息化教学中的角色有了一个正确的定位,认识到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和指导者,教师和学生是互动关系,教师给学生以引导和帮助。信息化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学习环境,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充分利用多媒体,转变数学课堂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从“文本”到“人本”。
二、营造高中数学信息化氛围是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必要条件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人们在阅读时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接收效果将大大增强。所以在数学信息化教学条件下,多媒体课件承载着丰富的教学信息,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信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体验课件中的信息获取知识,加深对知识的领悟。
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中的周期现象时,开头可以设计动画视频,屏幕上出现波涛汹涌的江水拍打着岸边,波浪一波接着一波,目的是把学生引入潮水周期现象的那种意境。又如在学习三角函数的图像时,用几何画板画出正弦曲线、余弦曲线,把他们比喻成一座座整齐匀称的小山,连绵起伏,周而复始。将两者放到同一坐标系中,又比喻为两条巨龙在追逐。在展示正切曲线时,让学生发挥自己想象的翅膀,有的比喻为从天而降的瀑布,飞流直下,有的比喻为无数条缓缓流动小溪,无声无息,源远流长。经这样的形容,三角函数的图像活起来,美起来,学生对他们的周期性、单调性的理解容易多了,同时也对这些曲线产生了特有的情感,触发学生的各种联想,产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精神,从而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信息技术的特性决定了它在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上存在潜在的优势,我们从学生记忆的心理特点出发,利用信息技术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营造易于兴趣产生的心理环境,激发学生对记忆内容的兴趣以及维持学生对记忆内容的兴趣,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避免机械重复的记忆带来的枯燥感,从而提高记忆的效率和效果。
例如在学习圆锥曲线时,其圆锥曲线的概念的引入,可以利用平面去截圆锥面得到,平面在不同的位置分别得到不同的圆锥曲线,这些学生们可以想象出。但是,当课本给出定义时学生不太理解。这时,利用几何画板动态展示圆锥曲线的生成过程,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形成过程历历在目,鲜明活现地呈现在眼前,学生理解起来容易多了,疑窦被解开。学习兴趣大增,大大增强记忆效果。因此,为了提高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必须精心创设数学信息化氛围,才能更好地推进数学新课程改革。
三、开展专题培训是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主要途径
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积极参与计算机等多媒体的操作及数学教学课件的制作等方面的培训,这也是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主要途径。
一方面,会熟练使用WORD进行文字处理,使用EXCEL进行公式运算,使用PPT或flash修改和制作课件,使用几何画板和超级画板进行数学图像的绘制,能够在互联网上搜索数学学科的资源,并下载和整合,会收发电子邮件,建立、修改自己的微博,掌握电脑绘画、网页制作、简单的FLASH动画制作、视频下载、转化和截取,多媒体的安装与连接,电子白板的交互使用等等。
另一方面,要求教师能有效整合数学学科的信息技术与课程,学会信息化教学设计。通过学习优秀案例,完成一节或一章的设计,并进行展示。教师必须写出信息化教学设计。评价其信息化教学能力,不仅要听课,了解其信息意识与信息技能有否增强,而且要看其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教师应制定出实施信息应用课的计划,然后认真设计好信息化教学的方案。最后,通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价表,来评价每位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四、组织学习研讨是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高的重要手段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高过程中难免出现许多难解的问题,组织高中数学教师学习研讨是解决诸多问题、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有效方法。
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认识自己在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方面的不足和误区,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因为信息化而削弱学生的常规训练,数学教师要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不能把学生当做被动者和被灌输者的对象,要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不能因为信息化的存在而忽略了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也不能让信息化代替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只有不断交流研讨,改进教学方法,才能充分利用信息化的优势,把学生培养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主人。信息化教学有优点也有弊端,要扬长避短,数学信息化教学仅仅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是一种先进的工具,并不是万能的。还应清醒地识到,它是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当,能为课堂教学带来许多惊喜;反之,则带来无比烦恼。我们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经常组织学习研讨,努力寻找信息化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点,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优点和优势,取长补短,共同努力,不懈学习,积极探索,创建适合当前中学教学的最佳信息化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