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小说的提纯及其误区

来源 :百花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ongying12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邀进入小小说领域,做现场文本评论,内心着实忐忑。毕竟,我的专长在散文批评和评论方面,小小说文本的阅读积累并不多,充沛的感性体验和某种程度上的理论自觉还没有充分地建立起来。古人讲体有万殊,物无一量,每一种文体皆有其内在的精神属性和风格特色,如果没有清晰的文体意识作为入门券,很容易指鹿为马。在这个意义上,敬请读者诸君給笔者以试错的时间和空间。
  本期所推出的张志明的两则小小说,从整体上看,可归入氛围小说的范畴。氛围很容易被人误读为环境描写的内容,实际上两者相去甚远。环境大体上由具象的时间、地点、人物、布景等物质的要素构成,在小说文本中则以社会化的生活空间示人,比如鲁迅的短篇小说《药》中的小酒店就是高度浓缩的社会化空间。氛围则是介于具象与抽象之间,指向影像化的整体性的空间,源于主体的情感投射,使得物质化空间中氤氲着某种特殊的气韵和味道,这种精神感受性的空间与主体的情感倾向息息相关。其基本特征包括虚化、边界无限远推以及某种潜在的抒情性。抒情与氛围相伴相生,不过,也不是所有的抒情小说皆是氛围小说。20世纪白话小说的抒情文统中,孙犁和老张斌这两位小说家,擅长营造至真至纯的氛围,虽然具体导向不同,但在氛围的经营上都是行家里手。
  回头来看张志明的两则作品,之所以给出氛围小说的判断,因由如下:首先,在主题开掘的层面,两则小小说的主要刻画对象皆为女性,且是散发着母性光辉的女性形象,她们身上皆具备慈爱、包容、惜美的品格;其次,在场景的处理上,行动细节因为爱心的照耀,有一种特别的暖意渗透到文本场域中;最后,《乡村米事》中的葡萄架下与《暖春》中的燕子筑巢,两个意象,构图原理等同,皆为柔软的事物,皆有似水柔情在里面。由以上分析可见,两篇作品中的爱与暖是按照瞬间即永恒的美学原则砌起来的,这一点,与沈从文“凡美丽的必定哀愁”的美学原则有很大的区别。
  氛围小说对于小小说写作而言,扭转了这一文体过于注重情节反转的刻板与单调,丰富了小小说的艺术处理方式。此外,以“胡家桥”作为对象,展开系列性的开掘,也是个上佳的选择。不独小小说,每一种文体的系列性写作皆值得提倡,如此,可以铸就交响乐式的雄浑与苍茫。
  不过,这两篇作品所呈现出的作家主观上的提纯,依然值得警惕。过于单纯的情感或者人物形象,往往为一种拟想之辞,并非真正的想象。20世纪80年代,贾平凹创作出的一系列小说、散文就是典型的提纯之作,为当时的文坛吹去清新自然的空气。三十多年过去了,贾平凹早已抛却了这个路数。尤为关键的是,面对社会转型期的复杂现实,一盆清凉之水,怎么可能挽救世风及多变的人心?另外,这种提纯的方法也违背了人物自身的现实逻辑,以作家自我的主观性来覆盖和填充人物,一定要注意避免文本的扁平。
其他文献
去师大体育馆的路堵得厉害。等得太久,金强忍不住用力按了两下喇叭,这声响引得前面车里的司机探出头来,阴着脸,挑衅地瞪着金强。金强不愿意惹麻烦,转了头,不去看那人。金强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张门票。门票很精致,大字写着“××个人演唱会”。××!看到这个名字,金强好像被烫到了一样。  门票是从网上订的。等快递那天,金强几乎什么都干不进去。门票并不难买,过气的中年女明星,很容易被湮没,连快递似乎也很怠慢,直到
期刊
“四十岁,人生的又一次绽放!”  那天,偶尔读到这句话时,老李心头猛地一震,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先说说以前的老李吧!因为他是公司里为数不多的老员工了,有段时间,老李很郁闷。入职多年,眼见着昔日的同事有的升任分厂领导,有的被调往公司总部,唯有自己仍挣扎在车间的最基层,依旧是“大头兵”一个,内心便五味杂陈。  “你呀,一根筋,一辈子干活儿的命!”老婆曾经数落他。老李眼一瞪:“干活儿咋了?!没人干活
期刊
真正帮我摆脱短篇小说智性态度的那些人,是“迷惘的一代”的美国作家。我认识到他们的文学有一种与生活的联系,而我的短篇小说是没有的。然后发生了与这种态度有重要关联的事件,就是“波哥大事件”。1948年4月9日,当时一位政治领导人盖坦遭到了枪击,波哥大的人民在街头制造骚乱。那时我在公寓里准备吃午饭,听到了这个消息就朝那个地方跑去,但是盖坦刚好被塞进一辆出租车送到医院去了。在我回公寓的路上,人们已经走上街
期刊
罗舜初从万松山南麓下来,准备回自己的住处。由于这段时间战事频繁,又加上近日鲁中军区开始修建万松山烈士陵园,罗舜初作为鲁中军区政委和烈士陵园建设的主持人,自然忙得不可开交。好在烈士陵园的修建已经开始,千头万绪的工作终于理顺,罗舜初感觉浑身上下轻松了不少。  傍晚的夕阳将天空映照得红彤彤的,大地笼罩在一片金黄之中,不远处的汶河水也泛着耀眼的光芒。罗舜初举起胳膊往上使劲儿伸了两下,迈开大步顺着山下一条小
期刊
天彻底黑了。窗外路灯下的杧果树树影婆娑。慕言点燃一根烟,大口吞吐,伸手将玻璃窗拉开。风吹乱了他的头发,连一嘴的烟也吹散了……他心里很不是滋味,在这家晚报社工作二十年了,他在这里成长,以为将来也会在这里变老。可是,时代杀死了报纸,今天是最后一天编版面,以后就要停办了。  他的目光无意识地看向窗外,一整条沿江路他闭上眼睛都能数出哪里是“莲姨”早餐店,哪里是刚刚关闭的“一网情深”网吧,哪里是新开的万源酒
期刊
金相公家在谢老师家北面,西厢靠北的两间,门前铺着一尺见方的青砖,地势比乔爹家的高出一尺。二房厅为明代大官的府第,为防范倭寇进犯,他们在家里养有兵丁。西厢是兵丁们的营房,这方正的青砖之地,是他们的练兵场。如今它成了二房厅人出入的通道,我去朋友阿红家,也走这里居多。  金相公是箍桶世家,祖上专门打造富贵人家的各种桶、盘。因为手艺好,用料讲究,他家的圆头木器一般人难以企及——光一个铜圈,厚至三分,描龙刻
期刊
长白山区地广人稀,男多女少,保媒拉纤是个讨喜的行当。桦树镇上岁数的人,都尊敬贾媒婆。  许多闯关东的汉子,到桦树镇落脚,圈下地、打下粮,手里有了余钱,想找个知冷知热暖被窝的,满大街撒目,红衣绿袄、柳眉樱口的,都梳着髽髻,有了主了。遇上丫蛋,玩嘎拉哈、踢鸡毛毽的,还乳臭未干,可一打听,各个都定了亲,就等长到十三四过门儿。  汉子们只有一条道,拎上二斤肉、一坛酒、两盒槽子糕,一口一个大姨求贾媒婆帮忙。
期刊
吵架跟习惯性流产一样,可怕的是有第一次。为贷款买房吵、为装修的时候一个水龙头吵、为睡觉把腿搭在了肚子上吵、为又一次流产吵……五年间吵下来,已经习惯了。这一次吵,是因为肖雅的手机。  肖雅的手机坏了。别人给她打电话她能接通,但她喊破了嗓子对方也听不见她在说什么;她给别人打电话,电话通了,对方说:“你说话呀,怎么不说话?”肖雅在心里发狠:“我都说了八百句了,你他奶奶的个脚却连一句都听不到!”  高挺推
期刊
漂泊者来到H城已经有好些日子了,這些日子里他真的感觉活着就是绝望。  H城的初春开始飘雪,雪一片连一片,整个H城都被雪笼罩着,像一位戴着面纱的少女,更像歇息在高原上的老妪。  漂泊者穿过街心,穿过空荡的花园和广场。他一边走,一边猜想,太阳大概落山了。他不知道即将来临的夜晚会不会继续落雪。  央金二路渐渐迎来了一天里最为安静的时刻。堆积起来的压缩板、截断的钢筋、狮子一样凶猛的挖掘机……这些未来世界的
期刊
报到那天我到校已是晚上,到宿舍后遇见的第一个同学就是李静。我俩的床紧靠门口,她是我上铺。她在半空中跟我打招呼:“你才来呀!”淡淡的笑容与磁性的声音一起抵达,虽然屋子黑咕隆咚的,一瞬间我以为自己是在清溪之畔。这是个城市女生,我点头致意后心想,以后须得小心,人家在天上,咱在地上。  跟其他城市女生一样,李静自信大方。我们长满野草的校园建在大农村,城市女生仿佛个个是被拐卖来的,天天又哭又闹。李静不,只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