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bin-Johnson Syndrome in Pregnancy: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

来源 :母胎医学杂志英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wei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病因不明且反复发作的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既往已有的证据表明宿主不恰当的免疫反应与IBD的发生密切相关。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髓样细胞触发受体(TREM)-1可以调节多种信号通路,参与IBD的发生和发展,本文综述TREM-1在IBD中的研究进展,进一步阐明IBD的发生机制。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胃肠道的炎性紊乱。尽管IBD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的观点认为饮食在IBD的发生和发展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流行病学和遗传学研究发现大量的IBD饮食和遗传的危险因素,这些研究结果引起了研究者对饮食在IBD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的兴趣,本文主要针对近来饮食在IBD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营养支持治疗作一综述。
近期国内流行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是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Ⅱ型(SARS-CoV-2)感染引起的。炎症性肠病(IBD)主要是由肠黏膜免疫功能紊乱引起以腹痛、腹泻、营养不良等表现的疾病。IBD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等药物治疗,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因此,应高度重视预防和治疗IBD患者SARS-CoV-2感染。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内镜下严重程度与血常规、凝血功能、血脂、血尿酸等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确诊U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Mayo肠镜评分分为轻、中、重3组,比较3组患者实验室指标差异,分析Mayo肠镜评分和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轻、中、重3组UC患者血小板[(205.00 ± 61.18)× 109/L比(24
目的探讨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s)在小肠上皮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EMT)中的作用,为研究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小肠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体外培养小鼠小肠隐窝上皮细胞IEC-6,采用次氯酸氧化修饰大鼠血清白蛋白(RSA)的方法体外制备AOPPs。将IEC-6细胞分为AOPPs组、RSA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50、100、200、400 μg/ml的AOPPs干预IEC-6细胞作为AOPP
Degos病是一种罕见的可累及多系统的坏死性血管炎性疾病。自身免疫异常、遗传、感染和凝血功能异常等可导致发病。该病多以皮肤表现首发,但肠穿孔、出血是其主要死亡原因,不易被消化科医生认识和诊断。
炎症性肠病尚无法治愈,患者需终生面临手术治疗可能性。直肠残端管理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切除术后的疾病预后、治疗及随访监测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消化内科、胃肠外科及辅助生殖科室相互协作,综合评估疾病活动度及预后、直肠残端恶性病变发生风险、直肠残端炎、泌尿系统功能、性功能等多方面因素后方可制定患者个体化最优直肠残端管理方案。
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肿瘤的患病风险显著高于正常人群,但接受抗肿瘤坏死因子(TNF)制剂治疗是否增加IBD患者发生恶性肿瘤的风险,合并既往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是否仍可继续使用抗TNF制剂,是制定IBD临床决策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克罗恩病(CD)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消化道慢性非特异性透壁性炎症性疾病,传统治疗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近20年来,以抗肿瘤坏死因子(TNF)-α单克隆抗体为代表的生物制剂极大地改变了CD预后,但临床使用仍面临挑战,如原发无应答和继发失效的出现。随着对CD病理生理学的深入研究,针对不同炎症通路靶点的新型药物不断涌现。本文就这些新型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汇总及论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